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48144

查看

272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alma

61#
发表于 2010-10-19 00:42:24 | 只看该作者
alma对《清炒苦瓜》的评论:(四)

这张唱片的音乐性,在小河的吉他伴奏下(唱片里没有说,应该是小河,他的唱片以后再说),虽然没有华美的旋律,但是应该算是简素和流畅,这类音乐说实话也不需要特别优美的旋律,但是音乐一定是要流畅,并能显示出歌词中的真诚。它优美而不甜蜜,简约而不枯燥。在配器上,除了小河的木吉他是一直的主伴奏以外,还在某些段落添加了笛子、口琴、马头琴、以及某些没听清楚地打击乐器甚至是电声乐器,和钢琴。在某些段落中,就是周云蓬的朗诵。在九月这段里,钢琴的变奏是比较有意思的。

使用道具 TOP

62#
发表于 2010-10-19 00:47: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0-10-19 00:50 编辑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周云蓬要来上海演出了,豆瓣发给我的邮件说:

“小河从瑞士回国,一落飞机,就被老周绑架,给他一天时间倒时差,然后就是疯狂的东南小范围流窜演出,现在定下的只有上海、杭州站,我问老周,为何不多安排几场,老周叹曰:你以为我不想吗?小河27号在北京还有演出!
  受小河时间限制,这可能是北京之外,唯二的两场,老周小河合奏版《牛羊下山》首发,期待你的到来。同时,我作为老发行工作者,负责将《牛羊下山》运到现场。 ”
       
  周云蓬小河《牛羊下山》上海站
  时间:11月24日20:30
  地点:Mao livehouse 长宁区 淮海西路570号32栋
  票价:80、70(预售、学生)


呵呵,我争取去膜拜下。并拿下牛羊下山的签名版。


   

使用道具 TOP

63#
发表于 2010-10-19 00:49:21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另外一张周云蓬唱片:中国孩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64#
发表于 2010-10-19 00:52:55 | 只看该作者
alma听过尼尔.杨晚期的音乐吗?周云蓬我觉得很多地方神似尼尔杨。

使用道具 TOP

65#
发表于 2010-10-19 00:55:43 | 只看该作者
但我感觉,即使周云蓬很谙熟尼尔杨,却并没有效仿,他有他自身的个性,他更“看似平淡”。

使用道具 TOP

66#
发表于 2010-10-19 01:10: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0-10-19 01:16 编辑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杨的唱片虽然有,但是后期的却没有。不知道杨后来的音乐风格有什么变化了。下面的文字属于周云蓬:

江湖夜雨十年灯——关于新民谣的孩提时代
http://www.bullock.cn/blogs/zhouyunpeng/archives/89664.aspx

2000年,世界末日没有到来,我住在树村。那时不好意思跟人说,我是搞民谣的,在血气方刚的摇滚斗士中,民谣意味着软弱、矫情、不痛不痒。

但也有一次例外,我和几个金属朋克朋友去五道口的橡树酒吧看“野孩子”乐队的现场,门票10元,还送一杯扎啤。第一次看他们的现场,真是牛,一曲连着一曲,好像被雨水冲刷过的绿色的火车,咯噔噔的从你身上开过去,又美好又有力。跟我一起的那几个哥们都被镇了,说在北京从来没看过这样好的现场。后来“野孩子”主唱张佺小索,开了“河”酒吧,各路潜伏于地下的牛鬼蛇神云集响应,来看演出的八成都是歌手或者乐手,所以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台上一个人唱的刚刚性起,底下迫不及待的蹦上一个打手鼓的,接着手风琴上去了、冬不拉、曼陀琳、萨克斯一拥而上,最后就变成了交响乐。

小河的《飞的高的鸟不落在跑不快的牛的背上》,还有万晓利的《《走过来 走过去》,还有王娟、马木尔的IZ的第一张小样都录制于“河”,虽然不够高保真,但那种充沛的激情,年轻的锐气,是后来在精确的录音棚里所难以复制的。

04年10月小索去世了,一场新世纪的另类大爬梯酒阑人散了。对于新民谣,河酒吧就是一次小当量的核聚变。我们在爆炸的阵痛中,逃往四面八方,逃向自己的土地,生根发芽称王称霸。

接过“河”酒吧衣钵的是开在亚运村的“无名高地”酒吧,空旷的场地,幽暗的灯光,老鼠在木质舞台下蠢蠢欲动,蟑螂在桌子上爬来爬去。每周二、三有民谣演出,免门票。据罗永浩回忆,他那时每周三必去高地看小河的演出,从海淀农大到亚运村风雨无阻;绿妖回忆,那时她作为者名玉米,有一次带领众多玉米看周云蓬的演出,结果,我被排在第18个上场,一直等到凌晨2点;据我来我征服回忆,他们那时找房子唯一的标准就是有没有直达高地的公共汽车。

07年,4月30日,我在“无名高地”最后一次演出,不久的将来,它和“河”酒吧一样因亏空而关门。我带了刚刚出厂的《中国孩子》唱片,我说,这是我自己做的,刚刚出炉,还热乎呢,谁买呀?当晚,卖了18张,大卖呀,高兴的不得了。

新民谣正在长大。05年小河在798策划了一场民谣音乐会,第一次冠名为新民谣,区分于当年的校园民谣。06年,张晓舟在深圳体育馆组织“重返大地——2006中国民谣音乐周”。07年,“迷笛”音乐节设立民谣舞台,人气和主舞台不相上下。同年,万晓利获得华语音乐传媒大奖“最佳民谣艺人奖”,打破了港台艺人对此项奖的垄断。

有些人走向更大的舞台,有些人走向更深远的土地和内心。

野孩子主唱张佺,定居在云南,他把自己的音乐简约成一把冬不拉和一个口琴,仿佛高手练剑,一花一草皆为利器。

小河铺排开他的笔记本电脑,还有五花八门的效果器,他体内汹涌碰撞的多道真气,终于找到了宣泄的河床,他的一个人的交响乐,繁复成张佺的另一个极端。

苏阳离开了金属风格的“透明乐队”,他加入了一个秦腔剧团,到乡下的庙会上去演出。他去固原,找唱歌的回民老马,学习唱“凤凰”。.

王娟厌倦了自己清纯女生的角色,和电子音乐家虎子,共同录制了《两个人的旅行》。

小娟和她温馨的小团队,不再满足于月亮度假村的驻唱生活,频频参加原创现场,以她天籁般的声音,迅速崛起。

李志把“梵高先生”传到网上,不凭借主流媒体的追捧,一个人单枪匹马,一路杀出,打下了新民谣人气王的家天下。

新民谣的兴起,并非是小贫乍富,它更像是蚂蚁搬家,一点一滴日久见人心。它得力于互联网的自由传播,人们对于宣泄自己心理诉求的渴望,以及平易近人的现场音乐的回归,仿佛多年前的天桥撂地,梨园捧角儿。   

只看09年的演出纪录,风头正劲的第一梯队张佺、晓利、苏阳、李志的巡演路线覆盖全国,许多人的巡演日程安排到了12月31日;而新锐部队白水五条人、刘2也当仁不让,南北穿插,常有在同一个城市,两场民谣演出撞车的尴尬局面;还有小河欧洲30场演出,美国20多场演出。小娟在台湾、赵老大和马木尔在香港、可谓遍地开花。

09年,为帮助贫困盲童筹款的民谣唱片《红色推土机》首印3000张,已全部卖完,感谢这些民谣艺人无偿的录制,已有19个盲童于此项目受益。我们准备再制作3000张唱片,是《红色推土机》的升级版,新加选了杭盖乐队和宋雨哲的新歌。

十年磨一剑,不为伤人,只为自由诚实的歌唱。回望来时路,河酒吧、野孩子、小索的早逝,时间让我们变老,而那些歌却被淬练如新。但愿我们这群人,能有福活到白头,有福像《乐士浮生路》那些哈瓦那的老头老太太一样,唱到生命的终点,对着死亡开心的张开我们一望无牙的嘴。



   

使用道具 TOP

67#
发表于 2010-10-19 01:15:29 |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九月》这首歌,好奇张慧生是谁?惭愧!搜到一篇文字,不得不转贴过来,仅仅为如此贴切的一首曲子。

那些逝去的人是美丽的----关于张慧生
  
  怀抱吉他,独自弹唱的周云蓬,渐渐火了起来。所谓的“民谣音乐”,在经历了莫名其妙的“朋克时代”之后,又一次被关注。
  
  周云蓬是一位盲人歌手,他有一首《九月》,让人感到有些意外。《九月》是诗人海子的一首诗,非常有名。据说为这首诗谱曲的人叫张慧生。和海子一样,张慧生也是自杀身亡的。张慧生去世后,这个曲子也就没有人会了。不过现在看来,张慧生的这个曲子没有失传。周云蓬把这个作品保留下来了。
  
  曾经为海子的诗谱曲的,还有一位叫做黄金刚的民谣歌手。有人跟我说,有两个搞民谣的家伙最恶心人,一个是张广天,另一个就是黄金刚。当然我本人并不这么看。黄金刚曾经把海子的诗改编成歌词,谱曲演唱,并出有唱片。这首歌曲叫做《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德令哈据传是海子生前去过的一个地方,好像在内蒙古,有人猜测就是《九月》里那句“只身打马过草原”中的那个草原。
  
  海子去世后,他的诗集被大量出版,研究海子及其诗歌的文章也很多。社会上掀起了关于诗歌的热潮。还有人写了海子的传记。相比之下,为海子诗歌谱曲的张慧生、黄金刚等人则很少有人提起。
  
  张慧生生前,曾经在天津教琴,很多吉他爱好者都曾经得到他的指教。作为吉他教师,他被称为“张老师”,但是大家更喜欢叫他“慧生”,慧生很随和,这样的称呼就显得很亲切,大家总是说慧生如何如何。
  
  为了方便教学,慧生编写了一套《摇滚弹唱专辑》,并配有教学录音带。这套书一共有两本,每本大约有三、四十页,主要是崔健和罗大佑的一些歌,这些曲目深受吉它爱好者喜爱。这在当时是很不简单的。第一本上有《恋曲1980》、《追梦人》、《一块红布》、《从头再来》、《出走》、《投机分子》、《从头再来》等曲目,第二本上有《解决》、《最后一枪》等等。
  
  老崔第二张专辑中的《最后一枪》只有简短的三句歌词,是一个演奏版。可就这三句歌词还是有很多人听不大清楚,因为老崔的专辑里并没有印上歌词。老崔的有些歌,不看歌词根本听不清唱的是什么。其实,老崔的演唱,吐字还是很清楚的,只不过声音沙哑,不易分辨。这首《最后一枪》大部分人只能听清楚第一句“一颗流弹打中我胸膛”至于后面的一句,不同的人就听出了不同的版本。有人听出是“刹那间我就忘记了心伤”、津门吉他界的著名神经病人老韩告诉我的是“刹那间我就不在这世上”,我反复听了很长时间,觉得这两个版本都不大准确,可我又确实听不清老崔唱的是什么,很是着急。后来看到慧生的书,书上写的是“一颗流弹打中我胸膛,刹那间往事涌在我心上”。慧生的版本是正确的。那时候,我对音乐就是这么认真,一句歌词也不放过。
  
  现在我经常听周杰伦,也经常听不清歌词,听不清也就算了,因为听不清楚歌词,我就会去猜测歌词是什么,于是就会有无尽的遐想,这会让在我欣赏音乐的时候,更加陶醉于其中。而这种遐想带给我的另一个收获是,我变得越来越浪漫了。遐想是一种关于浪漫的训练。
  
  实际上,这首《最后一枪》有完整的歌词,一共有十几句,但一般听到的,都是只有三句歌词的演奏版,老崔完整的演唱版当年是很难听到的,完整版本的歌词更是见不到。但在慧生的书中却收录了《最后一枪》完整的十几句歌词,让人很是惊讶。我不知道慧生是通过什么“信息渠道”搞到的这个歌词。据天津著名文艺青年老杨讲,《最后一枪》完整的演唱版是1991年香港拍摄的电影《火烧岛》之片尾曲,而出演这部电影的演员都是名角,包括洪金宝、成龙、刘德华、粱家辉、万梓良等人。慧生整理的《最后一枪》琴谱,收录在《摇滚弹唱专辑(二)》中。慧生提供的歌词,其实也略有误差。《最后一枪》中有一句歌词“朝露夕阳花木自芬芳”, 慧生写作“朝露下舞姿芬芳” 。
  
  类似的情况还有还有《像一把刀子》,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老崔同样在专辑里没有印上歌词,但是全部的歌词,都出现在了慧生的琴谱中。可以说,慧生的这本琴谱,在当时,是对崔健专辑的一个注释和补充。
  
  慧生出书时,老崔的专辑出版的时间也不长,大家刚刚知道有个崔健,而在当时信息相对闭塞的情况下,他真能算得上一位“消息灵通人士”,很是令人羡慕。他和老崔或许是有过接触的,也许还是好朋友。当时还有个传闻讲,老崔曾经对慧生说:“你弹得比我好。”
  
  琴谱的内容,应该是慧生对照录音整理编写的。听录音,记琴谱,当时俗称“扒带子”。慧生“扒带子”的水平很高,也很及时,整理的速度也是很快的。
  
  这套琴谱没有公开发行,当时有从事吉他贩卖生意的商人,印了一些,在经营吉他的琴行出售,价格是十几元。这本书印刷的质量很差,其中的文字、曲谱全部是手写的,看起来像一个劣质的手抄本复印件。书中包括每个曲目的五线谱、六线谱、简谱和歌词。我不知道这些文字、曲谱是不是慧生亲笔写下的,但我想应该是出自慧生本人之手,虽然是手写,在当时已经算是很专业了。
  
  当时的图书市场上,像样的吉他教材几乎没有,就是那些低水平的吉他图书,也不多见。那时,青年人中间,有学习吉他的热潮。于是专门教授吉他的业余学校,也就应运而生。这个学校在天津很有名,每次开班都是学员爆满。学校也自己编了内部的教材,但是内容相对简单,注重普及,书中的练习曲目也很乏味,教学质量也远远不能满足学员的需要。
  
  现在看来,慧生的这份琴谱也有很多不准确的地方,但已经是很接近原版了,在当时算是很高的水平。而书中曲目,也很是吸引人。当时的吉他爱好者,要想学到这些曲目,并弹得像点样子,并不是很容易。这本书影响过很多人,和很多朋友一样,我也曾经对照这份琴谱反复练习。慧生的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也增长了见识,可以说这是一本让我 “大开眼界”的书。这本书如同荒漠甘泉,滋润着我这颗对音乐求知若渴的心灵。使我在学习音乐的茫然中,看到了一个典型的榜样。
  
  我和慧生有过几次见面,但说话并不多。印象比较深的一次,大概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地点是南开大学的一次演出现场。当时慧生并没有参加这次演出,但他却背来了一把吉他。夜色中,慧生的个子显得不高,头发半长不短,人很精神,说话时也很有神采。可没想到,几年之后,就传来了慧生自杀身亡的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时候,我并不是很吃惊。毕竟我和慧生不熟,只是感到很意外。我不了解慧生,我从没有走进过他的生活,不知道在他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情况,才让他有了如此的选择。后来,听到不少人谈及此事,才知道这个事件震惊了很多人,慧生的离开,对他们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一些朋友也参加了慧生的葬礼,大家都是感慨万千。在朋友们零散而又琐碎的叙述中,也似乎没有谁能说清,有什么直接的原因,导致他走上了不归路。只是知道他的生活并不是很如意,经济上似乎也不富裕。而我,不想去打听或者追问那些与慧生的死有关的任何消息。
  
  慧生是个理想主义者,他身上有一种很“八十年代”的气质,那是一种非常世俗又非常浪漫的东西。这种东西是很迷人的。在我看来,他似乎还有些玩世不恭的味道,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
  
  慧生是不善于经营自己的。九十年代中期,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很多吉他教师。他们大量的出版吉他书籍,并以极快的速度编写出版流行歌曲的吉他琴谱。其中一些人取得了很大名声,在事业上取得一些成就。他们有的开办了吉他学校,有的创办了有一定规模的琴行。由他们炮制的吉他书籍,在市场上出现了泛滥的趋势。粗制滥造的教材,不堪入目的琴谱,曾一度风行于大江南北,行销祖国各地,真可谓遍地开花。但是,这也说明了,吉他书籍有良好而又广阔的市场。这些吉他书虽然水平不高,错误百出,但是因为贴近时尚,简单实用,很受一些肤浅的吉他爱好者欢迎。
  
  从业务水平上来说,这些老师的都不能跟慧生相比。依照慧生的能力,只要肯动手动脑,混个全国知名应该是不在话下的。大概是他不屑于从事这类儿戏般的赚钱生意。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艺术准则的人。作为吉他教师,他更关注他本人传播了什么,他不愿用低级的东西,去迎合那些浮躁的读者。这种个性导致了他的默默无闻。
  
  慧生缺少惊天动地的事迹,他似乎没有组织过乐队,也没有投身轰轰烈烈的摇滚运动。他只是一个教吉他的,据说也曾有过一些演出活动。他的教学影响了很多人,是真正意义上的吉他启蒙人,他的书让人知道了吉他弹唱是怎么回事。而当时,那些所谓的吉他教育家们,不管他的名气有多大,他们所传授的知识和技法,大都是些不入流的东西。
  
  有一件事情,我搞不清楚,那就是:慧生的琴艺从何而来?吉他这东西,无师自通的可能性并不高。自学需要天赋和悟性,而且也是离不开资料的。在当时,全国连一个像样的吉他老师都没有,也没有出版过一本像样的吉他书。在信息相对闭塞的条件下,慧生又是如何学琴的?这个问题,在没有答案之前,我想可能是慧生曾经接触过吉他高手,并得到了指点,他还有可能接触到了一些国外的资料,再加上他的悟性而成的。
  
  当时的吉它,属于“流氓乐器”,吉他青年大多被视为“流氓青年小混混”。而实际上,在吉他青年的圈子里,也确实存在很多不良现象。所以,吉他青年往往受到社会的排斥和歧视,被视为不务正业、不思进取、玩世不恭的典型代表,常遭社会正统人士之白眼。社会上也还没有出现靠吉他出大名、挣大钱的。弹吉它,教吉它,当时看来是没有什么出路可言的。而像张慧生这样全身心投身此道,只能说明他对吉它的热爱是很纯粹的,并不掺杂其他别的原因。张慧生是一块铺路石,也是一位传道者,他只是来传播吉他而已。他没有显赫的名声,和足以炫耀的财富。他只有音乐。这也许就是他的使命,除此之外,他不会做别的。因为除了吉它,他恐怕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这是一个善于遗忘的时代。很少有人会记得一个“流浪艺人”般的人物。但慧生应该会在一些人的的回忆中生存。以后也许有人会提起,曾经有个人叫张慧生,是个弹吉它的。我想,慧生能给世界留下的印象,也就是如此。他的琴谱,能保留下来的恐怕已经不多,因为这些书,现在已经没有了实用的价值。但我相信有一些朋友,会保留着这本书,因为它可以唤起对青春的回忆,想起在少年时代,对音乐的热爱。就像我,看到这本书,就会想起曾经的时光,还会想起张慧生这个人。我会翻开这本已经破旧的琴谱,向他道一声:“慧生,你好。”

使用道具 TOP

68#
发表于 2010-10-19 01:35: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0-10-19 01:39 编辑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谢谢念兄的转帖,这篇文字我没有见过。我与兄一样对张慧生充满好奇。这就是音乐的好处,它把不同的人与历史上被遗忘的某些人联系在一起,张慧生的配乐非常出色,我不同意某些海子的粉丝对张慧生配乐的攻击,海子这首诗在张慧生的伴奏下,充满了空旷孤寂和悲伤地意象,我不能想到还有其他更好的方式。这就是周云蓬对两位理想主义者的最好的纪念方式吧。

“我会翻开这本已经破旧的琴谱,向他道一声:“慧生,你好。”


   

使用道具 TOP

69#
发表于 2010-10-19 01:45: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0-10-19 02:04 编辑
回复
谢谢念兄的转帖,这篇文字我没有见过。我与兄一样对张慧生充满好奇。这就是音乐的好处,它把不同的 ...
alma 发表于 2010-10-19 01:35

正是感到《九月》的音乐和海子的诗歌如此贴切,才动了念头去查张慧生是谁。

当你想像不出来还有什么样的音乐能够如此贴切的衬托出诗歌原著时,这音乐就是最贴切的,它不是削弱了海子诗歌的力量,反而加强了——一个内心极其热情充实的灵魂,却在天空之下大地之上寻不见一位知音——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

周云蓬/张慧生很贴切地表达了这种旷野般的孤独以及海子内心的热力,不,应该是三位一体的。

使用道具 TOP

70#
发表于 2010-10-19 02:07: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0-10-19 02:19 编辑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这话说的好,看来我音乐细胞的还不是负数。

兄前面谈到了丽江,我去丽江三次,最后一次是我记忆犹新的,那是在2007年10月底参加世界华人建协会议,那是一次放浪形骸的历程,我首先去找了一位藏族画家,他还是真诚的待我。在唱片店偶遇我的师弟并找到了当地的一些民谣歌手,那是中国各地来的青年,他们在丽江试图找到他们理想的居所。我们每晚尽情放歌,好一个快活,我邀请中国一线的著名建筑师在某个酒吧,听上海来的某建筑系没毕业的女歌手,在一位吉他弹得比画画好的画家的吉他弹奏下的歌唱,呵呵,邀请马头琴的歌手伴唱,瞭望露台上的月亮,我们提议为八十年代干杯,为理想主义而干杯。每晚都不醉不归。建协的会议不去了,每晚的弹唱是必到的。哈哈。这是我人生中值得的记忆。


   

使用道具 TOP

71#
发表于 2010-10-19 02:1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这话说的好,看来我音乐细胞的还不是负数。

兄前面谈到了丽江,我去丽江三次,最后一次是我记忆 ...
alma 发表于 2010-10-19 02:07

呵呵,我绝对相信alma有如此“放浪”的兴致,只言片语中能够深切感受到!


使用道具 TOP

72#
发表于 2010-10-19 03:03: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0-10-19 03:15 编辑

今夜就让俺就着这首《九月》与alma兄对饮一杯!

为海子以及我刚结识的周云蓬、张慧生!





九月

词:海子 曲/编曲:张慧声、周云蓬 唱/吉他:周云蓬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我的泪水全无
我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 高悬在草原
映照千年的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我的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07:29, Processed in 0.041511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