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91190

查看

1017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石南根

97#
发表于 2013-7-26 21:56:10 | 只看该作者
我很幸运,家里的小狗狗不怕听音乐。忘了谁说的,狗耳朵很敏锐,我也怕音响声音放得太大,损伤他的 ...
石南根 发表于 2013-7-25 11:30


除了合唱音乐会之外,通常合唱指挥只管给合唱团排练,不管演出。Pitz是专门的合唱指挥,而且常年蹲在拜鲁伊特。想必他真正登台指挥合唱团演出瓦格纳的机会非常少吧。

点评

谢谢罗教授指点,呵呵。确实,除了这一张,我还真没见到过PITZ的其他录音。回头查一下。  发表于 2013-7-27 00:07

使用道具 TOP

98#
发表于 2013-7-27 00:22: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3-7-27 06:04 编辑

      暑假了,准备出行。听音乐的事暂且放一放。这就又勾起一个话题:音乐和季节。

      在欧洲,夏休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所以音乐厅的音乐季演出七月上旬就杀青了,九月第一周才恢复。但是其他形式的音乐演出活跃起来,尤其是那些露天的、在公园里以某某古堡为背景的、借用社区或教堂场地的、曲目或主题轻松的各类演出。一些专题音乐节会集中在两三周内举行,不少二线的演奏家们频繁走穴,那些半专业的音乐团体更是有了用武之地。夏天似乎不大好演奏什么马勒或布鲁克纳之类的沉大作品,明媚的阳光、和润的暖风、清凉的啤酒、葱茏的绿植。。。这些都让人身体更加灵动,胃口更加健硕,皮肤更加黝黑,但思维变得有些迟钝。所以那些关于生生死死的思考,还是留给肃杀的秋冬吧。夏天的音乐是世俗的音乐,生活的音乐,偶尔是放纵的、酒神的音乐。
       “唱片演奏家”们会遇到一些麻烦。器材是热乎乎的,空调是咝咝响的,太阳落山晚,窗外老是亮的,时常会下雨,窗玻璃就哔哔啵啵地闲不住。楼下纳凉的人总免不了哈哈地笑,狗儿们也唁唁地叫,烧烤摊发出的不仅仅的肉味和烟气,更是背心、拖鞋、蒲扇、与朋友漫天神侃的想象诱惑。真正夜晚来临的时候,离就寝的时间也就不远了,要是死命撑着再听上两三张,明天起床将无比痛苦。
      好不容易捱到了暑假,有了大把的时间,可以整本整本地听歌剧了,可以比对同曲目七八个不同演绎了,但外面的世界在呼唤啊,都憋家一年了,是不是也该收拾行囊,去感受一下原野和乡村或是古老的灿烂的历史文化了。嗯???嗯。。。也许夏天就是这样,听音乐的事就得暂且放一放吧。

点评

这段如同在读朱自清的散文,楼主的文字功底体现无遗了!  发表于 2016-4-2 23:47
矛与盾构成了和谐。不牺牲小我又怎能成全大我?!因此祝暑期快乐啦。  发表于 2013-7-27 10:55

使用道具 TOP

99#
发表于 2013-7-27 08:53: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etamophore 于 2013-7-27 09:07 编辑

Wilhelm Pitzf不仅出现在拜罗伊特,应Walter Legge之邀,亲自挑选歌手组建了爱乐合唱团,录制了大量的爱乐乐团的唱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Klemperer指挥的《德意志安魂曲》、《马太受难曲》、《合唱交响曲》、《弥赛亚》、《魔笛》等)。同时在60年代之后,又时常出现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与伯姆、卡拉扬合作制作歌剧。1963年更是在科文特花园歌剧院指挥了布里顿《战争安魂曲》和亨德尔的《弥赛亚》。
这张单独录制的拜罗伊特合唱团的录音,确实是他唯一的专门录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HAC
这些唱片可以买套小系统了。  发表于 2013-8-22 10:19
M兄,你是带插图的唱片活字典。多谢指点,节省了许多查询的功夫啊。  发表于 2013-8-1 06:18

使用道具 TOP

100#
发表于 2013-8-2 09:55:26 | 只看该作者
从头到尾仔细的拜读了石兄的美文,感慨颇多,兄涉猎广泛,且见解独到,更让我感动的是石兄的认真、细致。受益匪浅!期待兄再出新书

点评

不知道为什么,回复楼下施兄的贴子,却重复发点评,不好意思。不会删除啊。  发表于 2013-8-3 00:01
不敢当,秦兄高看在下。有了想法能和大家交流,得到批评和指点,是最大的快乐。您是书家吧,还是专门收藏笔呢?  发表于 2013-8-2 23:57

使用道具 TOP

101#
发表于 2013-8-2 13:48:23 | 只看该作者
石兄:我看了您买的那些黑胶唱片。您好像不太关心版次的,您比较注重音乐,对吗?

使用道具 TOP

102#
发表于 2013-8-2 23:59: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shinelb 的帖子

施兄,我因为身边没人指点,直到两三年前才懂得版次的讲究。我也知道头版碟好,给出的音乐信息多,音色又正又靓,但是头版碟好贵啊,一张的价钱够买十张二十张普通版次,所以很长时间里没舍得下手。如您所说,我愿意以较小的代价听听更多演奏家、指挥家和乐团对同一作品的诠释,收藏和保值不是我的首要考虑。不过,到现在我心里还矛盾着呢,那些最经典的唱片还是应该追求一下版次的,否则对大师的感受要打些折扣。太烧钱了!   

点评

HAC
石兄明智!除非收藏是第一目的,否则就是本着物美价廉的原则了。  发表于 2013-8-22 10:20

使用道具 TOP

103#
发表于 2013-8-3 00:59: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3-8-3 11:53 编辑


      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河》是我最早接触的曲目之一,相信不少同道亦是如此,这些主题鲜明、曲调优美、如诗如歌的作品比较适合刚开始学习欣赏古典音乐的新人。学生时代最先听的是卡拉扬指挥的柏林爱乐,DG黄盒卡带,管弦乐杂集。乐曲描绘大河奔流时急时缓的景象令人印象深刻,浮想联篇,不禁在心目中给伏尔塔瓦河构建了一幅类似长江中上游的图景。那会儿很想知道《我的祖国》完整的组曲是什么样的,但当时没有机会得到整曲的录音。

      开始听CD了,按照杂志和书籍的推荐,买了那张著名的1990年库贝利克重返捷克、与布拉格爱乐合作演出的实况录音(图中心)。斯美塔那在最后两章中对胡斯战士尽情讴歌,令我对捷克这个“弱小民族”的命运再次充满同情。全曲音乐的故事性、丰富色彩和情绪变化让我眼界大开,认为斯美塔那的旋律天才堪与柴可夫斯基和德沃夏克媲美。捷克本土乐团的演绎生龙活虎,起伏跌宕,弦乐部的音色相当细腻,与柏林爱乐相比各有特色。我一直不知道这版录音有黑胶,前两周在MM33兄那里见到并听到,殊为幸事。

      开始收黑胶了,陆陆续续得到若干版本的《我的祖国》,其中有三版是捷克爱乐演奏的,分别由塔里奇、安塞尔、纽曼指挥,都是SUPRAPHONE压片,而库贝利克指挥的是波士顿交响乐团的版本。塔里奇那版是单声道,但老一辈指挥家分寸拿捏得最好,或柔美、或强劲,段落感鲜明。安塞尔太猛了,感觉上火力十足,气势磅礴,但在涓涓细流和绿草如茵的地方显得马虎了些。可能与录音也有关系,总体上录得比较“直白”,堂音少。纽曼则似乎走向另一端,需要力道的时候得再加把油。

      我早先对东欧乐团的印象受到误导,以为都像俄罗斯人那样,铜管明亮,急弦如火,音色粗放但气势如虹。实际上从唱片上听,捷克爱乐是非常全面的乐团,合奏能力很强,各声部音色刚中带柔,并不以哪一部分为特别突出。三年前去布拉格旅游,路过捷克爱乐的驻地音乐厅,因为旅伴在畔,未能借机聆听。布拉格市内有许多音乐演出,一路上不少地方支着幌子招揽游客,演出曲目也不错,看来此地音乐生活十分活跃。此后有机会听到IVAN FISCHER指挥布达佩斯节日乐团演出瓦格纳歌剧选曲,其制造宏大音响的能力令人赞叹,弦乐部厚重感稍逊,但优美流畅实属一流。自此对东欧乐团有了新的感觉,及至逐渐了解到捷克、匈牙利在历史、文化上与西欧的密切联系,以及两地对古典音乐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才彻底把“东欧”在音乐演出团体意义上的概念去除。布拉格在历史上数度辉煌,十四世纪查理四世在位时曾是神圣罗马帝国首都,波希米亚国王也一直是帝国选帝侯。捷克人在工业技术和文学艺术上对欧洲文明发展曾产生重要影响,直至今日捷克人的创造和生产能力仍不容小觑。

      路过德国南部小城康斯坦茨时,发现1414-1418举行罗马教会第六次大公会议的会址大楼尚存,胡斯于1815年在此受审并被处火刑。看当地人树立的纪念牌,发现德国人也十分钦佩胡斯,但不是以一个民族英雄的标准来评判,而是以一个追求独立思考、反抗集权暴政的思想家立身于史。中国人强调民族,大概与我们近代历史和当代政治有关;欧洲人强调个人自由,源自他们古有的文化传统和当代的意识形态。胡斯当过大学教授和神甫,原本是教会内部的“自己人”,因为看不惯“赎罪券”等倒行逆施,开始大声疾呼宗教改革。他虽于1411年被取消教籍,但1414年受邀去康斯坦茨时名义上还是受到保护的,谁知小人当道,胡斯此去不归。由此看,胡斯的主张不是为了捷克人一族之利,而是为了普天下基督信众的福利,其后因为胡斯殉身引发的战争具有民族和政治意义,原不是他起身抗争的初衷。历史若不细究,很容易被穿凿。

      说到这,再提一句《我的祖国》第一章描绘的”维谢赫拉德“城堡。它位于布拉格沿河下游二十分钟车程的一座小山上,从此地能够俯看伏尔塔瓦河。向下望去,伏尔塔瓦河与长江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流量必定是小多了,两岸的景色也不如长江边上的严峻和开阔。虽然有些失望,早年幻想中的音乐形象与现实形象不符,但看到实景还是安慰,人家就是这个样子,把音乐写成那样就更是了不起。城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堡垒,里面除了一座双塔教堂外遗存不多,但教堂后面的墓园里有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的墓。在德沃夏克墓前,满脑子是他大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中段的歌咏旋律,那时的空气、阳光、风、温度、静谧、心情、神智等等,不由得这段音乐在耳边徘徊不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04#
发表于 2013-8-3 17:04:44 | 只看该作者
封面上有维谢赫拉德城堡的《我的祖国》,是库贝利克5套《我的祖国》录音中音效最好的一套,当然也是价格最高的一套。视频,我推荐1990年他晚年回到捷克在布拉格爱乐大厅的现场录音,激动人心的演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05#
发表于 2013-8-3 17:11: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3-8-3 17:13 编辑

回复 metamophore 的帖子
太棒了!M兄极品出招!
   
库贝利克离乡背井四十年,但录音资料传世很多,也算是一种补偿吧。五次录音还有哪两次呢?

使用道具 TOP

106#
发表于 2013-8-3 17:52: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etamophore 于 2013-8-3 18:09 编辑

库贝利克作为1908-1920年代这一辈伟大指挥家中的杰出一员,一生与《我的祖国》结下深深的渊源,先后5次留下商业录音,是上世纪诸指挥大师中最突出的一位。这些录音先后包括:
1.1952年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时任CSO音乐指导)的Mercury单声道录音,这个立体声录音诞生前夜的录音虽为单声道,但具有非常清晰的乐器定位和音场。尽管时间过去了60年,但这个录音的“发烧”仍然不减丝毫。


2.与维爱1959年的录音。这个录音属于早期的迪卡立体声录音,也是如日中天的迪卡录音树的杰作。但这次录音见仁见智,尽管处于高价位,但库贝利克在这次演奏中失掉的东西,在1952年那次录音中俯拾皆是。


3.与波士顿交响乐团1971年的DG录音。这是最便宜的一个随时能买得到的录音,数次再版。作为BSO的无数客座指挥之一,库贝利克利用Munch和小泽多年来为BSO树立的辉煌音响,演绎了一个非常传统的《我的祖国》。


4.1984年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的Orfeo音乐会现场录音。(我没听过,暂时无图)

5.1990年库贝利克自巴伐利亚退休之后荣归故里,回到阔别将近40年的爱乐之友大厅,指挥他去国离家之前的亲兵----捷克爱乐与图案,再次演出他最熟悉不过的音乐,向斯美塔那致敬,库贝利克翻滚的内心世界,不溢于言表,全然化作音流自指间汩汩流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精彩!这才是教授啊!  发表于 2013-8-3 23:16

使用道具 TOP

107#
发表于 2013-8-6 11:23:49 | 只看该作者
布拉格之春音乐节那套怎么是2CD呢?是不是有一张是录影啊?

点评

是双VCD,老掉牙的收藏了。  发表于 2013-8-6 16:39

使用道具 TOP

108#
发表于 2013-8-6 22:55:38 | 只看该作者
库贝利克作为1908-1920年代这一辈伟大指挥家中的杰出一员,一生与《我的祖国》结下深深的渊源,先后5次留下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3-8-3 17:52


DG的这张翻译真逗。德语“祖国”叫Vaterland,即“父国”;英语本来应该叫homeland或者motherland,这张唱片居然就按德语直译了fatherland……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7 04:22, Processed in 0.038207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