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66472

查看

249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robinwood

61#
发表于 2010-10-28 21:15:02 | 只看该作者
要高没高,要低没滴。空间感又差。。。就因为这样我把我的sme20给出了。不过留下一大堆黑胶碟作纪念
IBROAL 发表于 2010-10-28 16:49


这么好的盘都要不要了,呵呵,IBROAL的眼界真的很高啊。呵呵

使用道具 TOP

62#
发表于 2010-10-28 23:04: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obinwood 于 2010-10-28 23:13 编辑


  
撰文/郭漢丞 2009/10/01發表,

Bernie講解了母帶的選擇之後,接著準備進行實地示範。刻片機使用經典的Neumann,也是最佳的選擇。事實上,隨著LP的式微,已經買不到新品,工程師必須通曉各種修復技術,甚至想辦法把幾部Neumann拼湊成完整可以工作的機器。在正式刻片之前,Bernie再次宣示他們堅持極簡的錄音原則,所以錄音室所使用的器材都經過高度修改,以符合他們的需求。

所以即使大家跟著錄音室買現成的器材,聲音表現還是略有不同,這些細部的修改功夫,就是錄音室賺錢的本領,所以究竟做了哪些修改,Bernie和工作人員並沒有解釋太多,基本原則倒是很清楚,採用差動放大、音樂訊號路徑盡量簡化,就是落實Bernie一開始宣告的「極簡純粹主義」。不過早年錄音室的擴大機都是真空管器材,但這裡除了刻片機維持真空管,Console已經是晶體機,這部份和原始錄音不同,可能也是重刻片與原版片音質音色差異的原因之一。



WestreX使用的刻片刀耗材,依然由原本的家族企業提供新品。

在刻片機所使用的後級部分,Bernie表示早年因為技術不夠好,因此錄音的動態範圍也受限,所以他們把後級的功率提高了一倍。刻片刀使用和過去Living Stereo時代相同的WestreX,而刻片刀頭則是原版Otto Hepp修改的新製品,刻片機放置的平台採用氣浮避震,用手輕壓機器會自動回復水平。

使用MM唱頭鑑聽

刻片之前,Bernie先仔細檢查刻片機的角度,確定無誤之後,正式進行Lacquer的刻製,母帶播放之時,刻片刀同時劃過Lacquer漆盤,刻出唱片的溝紋。刻片之時同步鑑聽,採用SME 3012唱臂搭配Shure V15唱頭,旁邊備有顯微鏡,可以直接觀察刻片是否正常。看到這裡,相信有許多朋友都會想:怎麼用這麼平價的唱頭來鑑聽?我在現場也很納悶,連Stereophile的Michael Fremer也不僅提問。Bernie解釋,MM唱頭針壓較輕,對剛刻好的音軌影響最小,此外刻片過程的鑑聽,主要是比對錄音電平,以及頻率響應是否正確,因此選用Shure V15。


刻片時用來觀察溝紋是否正常的顯微鏡。

看到這裡,大家對於Classic Records重刻的前段製作大致已經看完。接下來還有兩個流程,將漆盤盡快裝箱送去鍍片場電鍍,製作Master Plate,然後交由RTI進行LP壓製。


  

35mm復刻工程浩大

原本以為參訪的行程到此為止,不過Hobson與Bernie繼續講解35mm的復刻工作。35mm膠片原本應用於電影工業,由於機器昂貴,當年只能以租賃的方式使用,現在則已經成為封存的古董。採用35mm復刻唱片,難題不僅是母帶選擇,35mm盤帶播放機更是麻煩。還好這裡是好萊塢,全世界電影工業最發達的地方,退休下來的35mm機器很多。Bernue和同事Beno May一起找到許多淘汰的35mm播放機,整批買下來,全部塞到Beno家裡面,然後慢慢拼湊出可以使用的機器(你可以想像Beno的老婆會多生氣,家裡塞滿了不能動的古董機器)。

  
刻片機的電源供應器。
基本上挑選母帶的工作,和一般復刻LP的過程無異,但是35mm膠片播放更為困難。前面所講的母帶,都是一般常見的盤帶,Studer A80操作起來已經很方便,但是35mm的播放機啟動時需要專人操作,隨時注意機器是否正常工作,而且很難像Studer一樣操作盤帶的前進與後退,錄音時間也非常短,一大捲35mm膠片只有幾分鐘的錄音時間。當Beno開啟35mm播放機時,空氣中瀰漫著微微的膠片酸味,機器工作時趴趴作響,好像將我們帶回老式電影院當中。

在刻片過程中,Bernie不斷切換刻片同步鑑聽與原版母帶交替比對,你或許想問:究竟母帶和刻片之間聲音差異在哪裡?如果要我排序,35mm膠片是首選,Bernie熟練地在在同一套鑑聽器材上切換比較,旁觀者只能猜測究竟現在播放的是母帶還是刻片的鑑聽,在35mm膠片刻盤時,不管Bernie怎麼切換,都能很輕易聽出究竟是35mm膠片或是刻片機的音軌,但是Studer A80與刻片機之間的聲音差異就比較小,除非Bernie切換的速度慢一點,不然很難猜測究竟是母帶還是刻片機的聲音播放。整個刻片示範下來,所有人討論的焦點都是35mm膠片,幾乎與會的所有人都是第一次聽到35mm膠片的播放,而且印象深刻。


Ampex 350的內部。

值得肯定的復刻投入

  
刻製母片的漆盤,表面光潔無瑕,就像鏡子一樣。
或許你要問,既然35mm與Studer A80的播放更為自然活生,那麼在「不計成本」(Cost-no-objective)的考量下,咱們想辦法弄這些母帶與35mm膠片,不就等於獲得絕世無敵的錄音版本了嗎?從當天試聽的結果,我確實心中有閃過著個念頭,不過實際上卻不可能。第一、母帶壽命有限,即使放著不聽一樣會壞;第二、機器後續的維修不容易;三、操作需要專門技術,盤帶的張力、速度都會影響聲音,甚至溫度濕度都有影響。總之,錄音技術的進步,不僅追求聲音表現更上層樓,還要讓這些產品能夠為大多數人使用,雖然音響迷已經是最不怕麻煩的族群,一切以好聲音為前提,但母帶在客觀條件上卻很難成為選項之一。

  
放上漆盤,正式刻片之前,Bernie小心翼翼地作最後設定,並清潔刻片刀頭。
此外,錄音工程師花費了這麼大的功夫,蒐集原始母帶和35mm膠片,並且把古董級的器材修改成適合現代錄音工程使用,其實我們大可以直接聆聽重刻片就好。或許每一次錄音過帶都代表某種程度的損失,但以原音重現的角度來看,Classic Records和Bernie Grundman Mastering已經盡最大的努力,捕捉原始母帶當中的纖毫,而這些努力值得愛樂者給予掌聲鼓勵。

看完復刻唱片的前段作業,相信大家對於Classic Records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沒有走這一趟,很難瞭解Hobson所說:「復刻唱片並不是件輕易可得的工作。」單就「刻片」這一件事,看似簡單,不過是操作機器但是在刻片之前的準備卻是耗力費時,在我們享受Classic Records的重刻片時,錄音工程師已經不曉得投入多少時間,反覆聆聽比對,選出最佳版本,調製出最接近「原始錄音」的復刻唱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63#
发表于 2010-10-28 23:18: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obinwood 于 2010-10-28 23:33 编辑
秒杀是不是有些过了?再听听LP,听上一两天再回头听CD,如CD听不下去了说明你们三兄弟被彻底毒翻了!
LP确有招 ...
八先生 发表于 2010-10-28 23:11


八爷来了,哈哈。虽然一时听到激动处,花了几分钟写了上述文字。但是那种味道的确挺让人着迷的。现在还在听阿肯殊那齐的贝多芬30、31钢奏,仍旧听得非常入迷!这张而且是二手唱片,成色很好,仍旧非常灵动!


使用道具 TOP

64#
发表于 2010-10-28 23:37:53 | 只看该作者
Robin看来是真被毒翻了,接下去那折腾可想而知啊。
这要是哪天毅然决然决定彻底加入“黑社会”的话,记得出CD前先给坛上兄弟们打个招呼啊!肥水不留外人田!

使用道具 TOP

65#
发表于 2010-10-29 21:37:20 | 只看该作者
听黑胶时人挺放松,其他就说不上什么了,偶尔听听CD也觉得不错,特别方便

使用道具 TOP

66#
发表于 2010-10-29 10:40:48 | 只看该作者
郁兄,如果要听长笛换气声,建议你去听听《笑傲江湖》管弦乐版,哈哈。

不过LL君的这张唱片正好也 ...
robinwood 发表于 2010-10-28 13:55


给各位爷请早安啦!
CD与LP应和谐相处,最好能并驾齐驱。
正所谓“易说难行”、“易学难精”,重要的是过程,伴随着你精彩人生的一个过程。
有鉴于此,本人坚决支持ROBIN兄深入“黑社会”,上下求索,任重道远呐。

ROBIN兄:第二乐章的长笛SOLO精彩么?


使用道具 TOP

67#
发表于 2010-10-29 09:22:27 | 只看该作者
其实罗宾兄也说出了玩LP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就是“三千元的LP机同样也能出好声”。CD机可以说是个复杂的系统,真可以说一分价钱一分货。LP机是最简单最原始的播放工具,它只要驱动转速精准,转盘轴芯制作精细,唱臂上下左右摆动灵敏就具备了好盘的条件,不管是什么价位的机子都是一样的,只是高价机为更好的达到目的,增加了很多辅助功能和使用了更高级的材料。个人的一点浅见。

使用道具 TOP

68#
发表于 2010-10-29 09:47:11 | 只看该作者
其实罗宾兄也说出了玩LP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就是“三千元的LP机同样也能出好声”。CD机可以说是个复杂的系统 ...
牛仔 发表于 2010-10-29 09:22


非常有道理...

使用道具 TOP

69#
发表于 2010-10-29 07:07: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mrs 于 2010-10-29 07:12 编辑

在一定的 預算条件下,
lp和cd是 两个世界,只要听过大致就能明白。
lp的奇妙就在于你不须准确的语言来描述,但听过却会让你一听钟情……

使用道具 TOP

70#
发表于 2010-10-29 08:07:49 | 只看该作者
在一定的 預算条件下,
lp和cd是 两个世界,只要听过大致就能明白。
lp的奇妙就在于你不须准确的语言来描 ...
amrs 发表于 2010-10-29 07:07
amrs兄多来指导啊,谢谢。


使用道具 TOP

71#
发表于 2010-10-29 08:17:52 | 只看该作者
黑胶的学问很大,器材很难调教,我曾问过广州烧友阿杰兄。他很专业的,他认为要真正玩好,需要很多专业知识,象电子、机械(大概是这个意思),不过他这是从最高标准来玩黑胶了。其实我们一般人也可以玩,但要达到阿杰的水平就很难。

谈到软件,我觉得,还是从资源性角度来收集唱片比较好,音效是其次的,这可以与CD形成互补。

我个人认为CD和黑胶基本上是一个层面的东西,CD机也有很优秀的。

使用道具 TOP

72#
发表于 2010-10-29 18:39:39 | 只看该作者
可以搞转盘+解码了。
shinelb 发表于 2010-10-29 15:58


能否推荐几款转盘+解码,能够达到LP的味道和密度的。嘿嘿,这样就可以夜夜笙歌了!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09:49, Processed in 0.099242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