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29393

查看

491

回复
返回列表

1#
发表于 2013-6-6 11:30:31 | 只看该作者




作曲家安东·冯·韦伯恩 (Anton von Webern) 去世已经60多年了,人们对他音乐的熟悉程度恐怕比想象的要更多些。在他那以因循守旧而远近闻名的家乡维也纳,他所取得的成就非常有限,他毕生都在为得到人们的承认而奋斗。二战结束之后,在布来兹和施托克豪森的领导下,践行先锋派音乐的年轻人们开启了现代音乐的新航程。去世之后的韦伯恩被推崇为现代音乐的创始之父。他似乎成为一位抛弃过去的音乐理念而白手起家、代表现代派音乐理想的完美作曲家。这样的形象至今还得到大家的认同。
就艺术的革命性而言,对韦伯恩的评价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真实性。韦伯恩比他从前的老师勋伯格更坚定不移地开创出一种激进的音乐创作形式,用来体现音乐的本质,展示其音乐语汇与织体结构的效果。他也像勋伯格一样,一再宣称,自己的音乐尽管特立独行,却完全根植于传统音乐之中。他的确是有足够的资本这样说,但他在19459月的去世实在出人意外,那是在奥地利的米特西尔(Mittersill)山村,他被驻守在那里的盟军中的美国兵开枪杀死。
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现代派音乐的优势已经开始让位给当今众多风格迥异的“新”音乐,其中蕴含着许多比较有亲和力的理念。韦伯恩的名字现在已很少出现在音乐会的节目单上,似乎人们对他的作品已经不感兴趣了。但真实情况如何呢?在互联网上做快速搜索,一下子就会出现179张包含韦伯恩音乐的CD唱片,由此看来人们还是在倾听他的音乐。BBC无线三台的“韦伯恩日”(915)也给听众提供了深入了解韦伯恩音乐的大好时机,而且没有任何附加的宣传和其它东西。事实上,除了对韦伯恩的诋毁,还从没有人对其进行大肆宣传。
安东·冯·韦伯恩1883年出生在维也纳,他的父亲是位很有志向的公务员,从前还是矿业工程师。他们家不久就搬到了科林西亚(Carinthia)一个叫克拉根福(Klagenfurt)的城市。而城市周围的群山、湖泊和森林也因此永远留在了韦伯恩真实的作品《祖国》(Heimat)当中。韦伯恩的音乐天赋大多来自他的母亲,她是位多才多艺的钢琴家和歌唱家。韦伯恩深爱着自己的母亲,他和他的两个姐妹是在一起演奏室内乐中长大的。他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显露出创作艺术歌曲的非凡才华。他的作曲能力、钢琴和大提琴演奏技巧使他得以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音乐和美术。
韦伯恩的导师是具有进步思想的音乐学家吉多·阿德勒(Guido Adler),他引导当时只有18岁的韦伯恩阅读了用原始记谱法记录的早期音乐的手稿,因此,韦伯恩在遇到勋伯格之前就见识了约斯坎·德普雷(Josquin Desprez )、海因里希·伊萨克(Heinrich Isaac),以及那些文艺复兴时期作曲家的作品,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因为对这些音乐的赞赏深刻地影响了韦伯恩的创作,特别是他的晚期作品。1904年他创作出第一部体现自己作曲技法的作品:“为大型管弦乐队创作的田园曲”《夏风》(Im Sommerwind)。这部作品使用了比较保守的、受理查·施特劳斯影响的音乐风格,优美而动听。
接下来,阿德勒鼓励韦伯恩通过报纸的广告,找到具有叛逆精神的阿诺尔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随从他上私人作曲课程。在勋伯格所向披靡的人格魅力感召下,韦伯恩成为其忠贞不渝的支持者和信徒。而高大、俊朗、成熟的维也纳年轻人阿尔班·贝尔格(Alban Berg)则是勋伯格另一位杰出的学生。贝尔格与韦伯恩还成为终生的亲密朋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维也纳是一座文化思潮风起云涌的都市,马勒在维也纳宫廷歌剧院担任指挥(韦伯恩是他忠实的崇拜者),勋伯格和他那些被嘲讽为“不谐和学派”成员创作的多部作品也在有序地进行首演。
这些首演的作品中,包括了韦伯恩的管弦乐曲《帕萨卡利亚》(PassacagliaOp.1。韦伯恩1908年在维也纳音乐协会大厅自己担任指挥首演了这部作品。音乐中的华美语汇和大胆的管弦乐配器更多地预示了贝尔格音乐的未来发展方向,而不是韦伯恩自己的风格趋向。他自己再也没有创作过这种勋伯格式的音乐作品,取而代之的是使用简短的、单乐章的作品形式。除此之外,韦伯恩的创作是以声乐音乐为中心的。在他的作品中,有三分之二都是声乐作品。他早期创作的歌曲就充分显示出,他是自胡戈·沃尔夫(Hugo Wolf)以来最优秀的艺术歌曲作曲家。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韦伯恩没有出版这些早期创作的声乐作品,也没有为它们编订作品号。他的选择致使这些作品在许多年里消失无踪,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
当勋伯格的音乐超越了传统的调性与和声范畴时,韦伯恩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在《史蒂芬·格奥尔格——艺术歌曲》(Stefan GeorgeLieder) Op. 3 & 4 (1908-9)和富有表现主义特征的《弦乐四重奏的五首作品》(Five Pieces for String QuartetOp.51909年)中,他已经开始探索完整的变化半音的实际意义。这些作品中内省与晦暗的音乐,特别是那部《六首管弦乐作品》(Six Orchestral PiecesOp.6,都与韦伯恩的母亲在1906年去世有关。母亲去世的噩耗令他悲恸不已,有好几年的时间他都无法恢复过来。这期间,他与表妹威廉明妮·莫特尔(Wilhelmine Mörtl)的感情逐渐加深,并在1911年与之结婚(因她提前怀孕而仓促行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的几年间,韦伯恩逐渐形成了一种极其浓缩的音乐创作形式。影响极大的弦乐四重奏《六首小品曲》(Six BagatellesOp. 9和为声乐与室内乐合奏创作的两首非凡的《里尔克歌曲》(Rilke SongsOp.8就是最好的例证。
此时,韦伯恩的生命拥有了不朽的意义,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家庭(他和威廉明妮准备生四个孩子)、追随勋伯格和他自己的事业中;他像马勒一样无限崇拜大自然。韦伯恩是位阿尔卑斯山的登山家,擅长艰难而持久的攀登。他酷爱奥地利的高山峻岭和野生的花草植物,登山令他感到真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他与大自然产生的共鸣,可以清楚地在他的音乐中听到:简洁纯净,静谧而生动,博大的空间环境与清晰的微小细节交织在一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随后几年的社会动荡所带来的剧变,特别是恶性通货膨胀,令韦伯恩的遗产丧失遗尽。尽管财政问题令他困扰,但他仍然坚持作曲。战争期间以及在20年代,他完成了一系列带室内乐伴奏的歌曲,接下来还创作了晦涩艰深的《弦乐三重奏》(String TrioOp.20 (1927) 和《交响曲》(SymphonyOp.211928年)。交响曲的恢宏气势标志着韦伯恩音乐新风格的形成,他把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作曲家的对位法与勋伯格的12音作曲体系融合在一起。
奥地利第一共和国的政治立场极不稳定,这导致了它被希特勒和纳粹所收买,但此时韦伯恩内心的音乐理念却异常清晰,他创作出一系列音乐佳作,其中包括Op.23Op.25的艺术歌曲(1933-34年),合唱曲《眼光》(Das Augenlicht1938年由BBC交响乐团首演)和优美的《第一康塔塔》Op.29 (1938-40)。从表面看来,他过分实在的爱国情结和对日耳曼《祖国》的热爱,导致他一反常态地拥护第三帝国在1938年对奥地利的吞并。即使他自己的音乐作品被宣布为“退化”而遭到禁演,他也还麻木地支持纳粹的统治。与此同时,他坚持去看望那些已经隐蔽起来的犹太朋友,因为当时的政治局势还没有恶化。有关韦伯恩在政治上自欺欺人的超脱能力,是否会在他去世之后玷污了他的音乐这个问题,出现了许多伪善的评论,这也造成人们用相当有偏见的耳朵去聆听从韦伯恩的晚期作品中发出的第三帝国的训导。
随着战争开始呈现出失败的趋势,韦伯恩产生了想要从战争冲突中解脱出来的最终愿望。当红军越来越接近维也纳时,他与威廉明妮一路西去,到达了萨尔茨堡山区的米特希尔,那是个美国人的占领区。九月的一个夜晚,韦伯恩在宵禁期间走到屋外抽烟,惊动了一名美国兵,他发出的三颗子弹中有一颗要了韦伯恩的命。尽管韦伯恩留下了未完成的《第三康塔塔》,但他的其他作品保持了长久的活力。正如斯特拉文斯基在1955年,纪念韦伯恩去世十周年时所言:“我们一定要向韦伯恩致敬,他不仅是位伟大的作曲家,而且是位真正的英雄。尽管在这个愚昧无知和冷漠无情的寂寞世界里,他注定是要完全失败的,但他不屈不挠地坚持磨砺他自己的钻石珠宝,他的钻石总是熠熠闪亮,他在这方面拥有卓越的智慧。”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1-8-8 14:02:47 | 只看该作者
好贴,收藏学习!希望能从中增加对现代音乐的理解,特别期待对巴托克和雅纳切克等民族乐派的解读。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3-2-3 12:0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burt5177 的帖子
年底较忙,晚上应酬多,4张CD刚初初的听了一遍,可听性还好,不难接受。Saariaho的音乐与ligeti联系较多吗?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1-8-8 14:15:57 | 只看该作者
好贴,收藏学习!希望能从中增加对现代音乐的理解,特别期待对巴托克和雅纳切克等民族乐派的解读。
广陵散 发表于 2011-8-8 14:02

谢谢!一定会有的。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1-12-21 08:25: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urt5177 于 2011-12-21 23:10 编辑
布列兹的音乐,我听起来非常的惊悚。
按照Burt 老师的话说起来就是:“动静结合,音响奇特,旋律线条突 ...
alma 发表于 2011-12-21 00:07


布列兹的配器写作很精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1-8-12 13:22:37 | 只看该作者
kao,俺一直以为达芙妮是MM,克罗埃是GG
情枭 发表于 2011-8-12 12:41

其实应该翻译为“达夫尼斯与克洛埃”。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1-8-12 09:33:44 | 只看该作者
拉威尔作品题材分类与代表作
1、古风
钢琴作品《古风小步舞曲》(1895年)后改编为乐队作品。
2、民俗
西班牙“情结“使他多产,管弦乐《西班牙狂想曲》、歌剧《西班牙时光》、舞剧《波莱罗舞曲》等,成为拉威尔创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3、景物
《水之嬉戏》以第一人称描写人嬉戏的过程。
4、神话
一部舞蹈性的交响曲《达芙尼与克罗埃》。
5、现实
《左手钢琴协奏曲》
拉威尔题赠给在战争中失去右臂的奥地利钢琴家保罗•维特根施泰因(Paul Wittgenstein)的。这部作品既是对残酷的战争以及陷入紧张纷争的世界的描绘,也是当时还处于大战阴影中的作曲家心情的艺术写照。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1-8-11 19:15:28 | 只看该作者
《达芙妮与克罗埃》全剧或是组曲(两者对法国音乐爱好者来说都有同等的吸引力),是我的拉威尔敲门砖,与德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1-8-11 18:20

这几张LP太经典了。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1-8-11 18:20:05 | 只看该作者
《达芙妮与克罗埃》全剧或是组曲(两者对法国音乐爱好者来说都有同等的吸引力),是我的拉威尔敲门砖,与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形成有趣的对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0世纪音乐漫谈

10#
发表于 2011-8-6 21:09:20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burt5177 于 2012-3-30 13:57 编辑

范围:20世纪音乐的总体特征、主要流派、主要作曲家及作品、论著、趣闻轶事等等


20世纪音乐的发展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出现了众多的流派。本帖将以各种音乐形态,如旋律、节奏、和声、调式调性、配器等为基础并结合作品,将传统音乐与20世纪音乐进行简要的比较,以此来阐述20世纪音乐的总体特征。
1、旋律上:传统音乐以流畅、起伏自然、有规律进行为基础,20世纪音乐的旋律则常常是不流畅的、不声乐化、不对称、不呼应、缺少规律,出现有棱角的大跳,有时没有句读,有时避开传统音乐中的旋律因素,用其它音响方式代替旋律(德国先锋派领军人物拉亨曼的“音色旋律”)
2、节奏、节拍上:节奏是传统音乐的骨架,而且组织严格;而现代音乐则是节奏自由多变,有的用复节奏7拍子9拍子、11拍子,无节奏,有的无节拍、无小节线,有的虽然有小节线但已经失去了小节线的意义(里盖蒂的钢琴练习曲),有的由演奏者自由安排节奏,还有的是唯节奏
3、和声上:传统音乐以和谐为美,以三和弦为基础;而现代音乐则打破了这一概念,以音响感觉为依据,不存在传统音乐的和弦结构与功能进行,增三和弦(德彪西开始)、减七和弦连续(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使用,频繁使用十一和弦,十三和弦(高叠和弦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等,采用柱式和弦(巴托克)、音团板块型音群(潘德列斯基),甚至连和弦的概念也不复存在。
4、调式调性上:传统音乐以大小调为中心;而现代音乐则常常是调式调性不明确、无调式调性的音乐(表现主义代表人物勋伯格)泛调性(武满彻),有的自创音阶、音列(巴托克1 2 34 5 6 b7 1、布索尼1 b 2 b 3 4 b 5 6 7 1、梅西安1 2 3 4 4 5 6 7 1,有的不在旋律范畴中运动,也就失去了调式调性的意义。
5、配器上:传统音乐将各组乐器优化组合,音色强调平衡;而现代音乐则强调个别乐器,管弦乐队室内乐化,突出个别乐器,弦乐不再占主导地位,突出打击乐器,世界民族音乐及乐器广泛使用(梅西安《图伦加利拉》交响曲),常用极端音区(韦伯恩)、噪音(噪音作曲),寻求新的声音色彩和发声器械(潘德列斯基《广岛受难者挽歌》
6、曲式上:传统曲式中统一和变化的原则仍然十分重要,乐谱上有规则、对称而实际听觉却不易辨认,很少有2468小节的方整性的结构。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1-8-8 11:59:45 | 只看该作者
海丁克指挥的德彪西“大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1-8-8 10:21:30 | 只看该作者
多谢楼上各位仁兄,恳请大家多多参与。
关于20世纪音乐的书籍一般是从德彪西开始,钢琴研究生入学考试20世纪的部分也包括德彪西的作品,所以本帖也将从德彪西开始聊起。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09:33, Processed in 0.044121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