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4421

查看

181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alma

145#
发表于 2012-9-22 08:16:37 | 只看该作者
我以为老李是在给大家留作业,而不是要告别论坛。
八先生 发表于 2012-9-21 23:01
八爷说得对,李老师只是暂时感到有些“厌倦”,可以理解,相信他会重出江湖的。


使用道具 TOP

146#
发表于 2012-9-22 10:35:02 | 只看该作者
国内的论坛,我最敬佩的就是爱乐人走四方,那里就像学堂院府,常年混迹于此,不提高才怪。然而,那里绝没有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2-9-21 21:52

基本上可以猜出来,M兄就是几年前某论坛的1060兄。我入门很晚,但很幸运还可以经常去品味1060兄/肖邦兄/大S兄当年的好贴,品味您们一开始的那股激情,人性上的单纯和大家伙在一起亲密无间的其乐无穷。其实当我知道这个坛的时候,您们都已经离开。但其中的营养滋养着我成长,还在感动着我,也将陪伴着我时常去怀旧。人性因给予而更加圆满,成熟从感恩开始。感谢!


点评

我一年多前的时候,上班清闲,上网在某论坛一页页的翻看,竟然翻了两年多的精华贴子,收益多啊!学习了大量唱片版本知识,在YLJ大有斩获。  发表于 2012-9-22 10:55

使用道具 TOP

147#
发表于 2012-9-22 10:37:09 | 只看该作者
也来酸一下。
从清涩渐渐走近中青年,经过迷茫,彷徨,困惑和思想上的蚕变,褪去了身上的一些矫情和执着向外追逐的认同感,慢慢看清自己需要什么,和什么东西适合当下的自己,所以选择就比较主动,心绪受外界的影响也少点。对生活的态度由逐外转向于安内。音乐也亦然。也许,心境可以简单一点,生活可以平常一点。过去和未来究竟是真实的吗?我们处理好了当下这一刻,也许就处理好了生命。往往,错误的自我感让自己迷失得更远。对音乐的态度也亦然。音乐首先是没有门槛的,但是尊重并鼓励爱乐者往象牙塔的顶端走。量力而行,互不比较高低,评断对错,自得其乐各取所需吧。固之必围之,执之也可能苦之。

使用道具 TOP

148#
发表于 2012-9-22 10:50:47 | 只看该作者
更高的哲人独处着,因为他的身边没有同类者。
其实,我们人类每天都包裹在寂静里,走在“空无”里。而我们人类的眼睛只是喜欢把注意力投入到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听得到的,尝得着的。
内心也是一种能量(也可以说是气),能量不均衡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进而影响人的行动。处理内心世界的能量也是一种修行,而且是一种很难的修行。能量来去如风一般。

ALMAR兄给论坛很多新鲜的观点和视角,也给我这颗“尘埃”一个努力的方向。别走丢了,尽早回来啊。

使用道具 TOP

149#
发表于 2012-9-22 15:02:22 | 只看该作者
昨天发现豆丁网上有无数专业论文,绝对的宝库,虽然有点后知后觉

使用道具 TOP

150#
发表于 2012-9-22 15:4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vincentlyl 的帖子
刚把Kathryn Stott(凯瑟琳 斯托特)演奏的弗雷钢琴作品(hypenon出版)唱片资料整理完毕,截取一段:
6. 降D大调夜曲 Op.63,作于1894年,慢板。柯尔托说此曲是引导我们从音乐的微妙喜悦,走向人类情感最高表现的一条最高贵的捷径。首先开始是由三连音构成的柔美旋律,以八度音程重复后,极中庸的稍快板,升c小调;曲趣转而成为柔和而又带谐谑曲味的律动部分,再转中庸的快板。轻快活泼的十六分音型,出现充满憧憬的优美旋律,再以滑奏效果一样的快速音群转为中板。然后以低音八度音程回忆开头主题,回到开头形式,以八度音程走向终结。
7. 升c小调夜曲 Op.74,作于1899年,极慢板。先出现富于冥想性的旋律,接着,稍快的新旋律冒出,两个旋律对比而反复。接着B大调,快板,开头是远方传来钟鸣似的高音部升C八度,然后出现令人感动的二重唱。趋向高潮后回归极慢板的主部,被省略的两个主题再现后进入稍快的尾奏。
如此欣赏音乐,有何不好?


   

使用道具 TOP

151#
发表于 2012-9-22 16:0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刚把Kathryn Stott(凯瑟琳 斯托特)演奏的弗雷钢琴作品(hypenon出版)唱片资料整理完毕,截取一段 ...
670707 发表于 2012-9-22 15:44


记得670兄你曾经建议我查互联网上的资料,果不其然,光是豆丁网上那些硕士论文就十分的全面。
上述评论涉及到调式、节奏,和声,速度,曲式分析等,如果能够充分掌握这些元素的内在含义,作为一种掌握后的通用默认语汇,用来写乐曲及演奏的评论,将会相当精确。不过要做到自己用这些语汇来分析乐曲的确有很大难度。简单的办法就是理解这些语汇,然后结合乐谱和听感,并且查看这些专业人士写下的评论,用来欣赏,事半功倍,同样能够达到比较精准理解曲目的目的。


使用道具 TOP

152#
发表于 2012-9-22 16:24: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vincentlyl 的帖子
是啊,请先生相信此法,数年后会拥有庞大的曲目量和深刻的记忆,抓要点进行唱片版本比较,收货颇丰。

使用道具 TOP

153#
发表于 2012-9-22 20:28:59 | 只看该作者
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之美,美在木管的生动运用。我们以第一乐章前1分06秒为例:乐章一开始以第一小提琴演奏出第一主题,34.0秒后竖笛开始承接这个主题,35.1秒接着双簧管承接主题后,完整呈现第一主题,乐团逐渐加强音量到达一个高峰,于是从50.0开始,长笛以一个装饰音断断续续如鸟啭般的面对乐团的合奏。这样子的乐曲风格,会想成田园风光是很自然的事。
670707 发表于 2012-9-21 21:38
90年代的台湾音响、音乐杂志就是这样介绍古典音乐的,就是几分几秒讲什么?那时候捧着杂志边看边听。今天就不是这样了。初学的时候还是经常看曲式分析的。


使用道具 TOP

154#
发表于 2012-9-22 20:40: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shinelb 的帖子
回版主,弟认为这种方式未曾过时,我还记得以前小日本音响与唱片杂志里,写唱片听感将器材亮出来,以便告知人家:我能够听到什么。其实,我们在阅读一些唱片介绍中,经验告诉我们写文章的人并没有听到文中所描述的状况,这其中不乏专业工作者(是按谱不是音响还原之声);呵呵。
   

使用道具 TOP

155#
发表于 2012-9-22 20:44:15 | 只看该作者
我没有说过时啊,这是入门的一种方法。

使用道具 TOP

156#
发表于 2012-9-22 21:0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shinelb 的帖子
    弟把以前做的笔记整理进电脑内,过程中看见某些文字和段落,旋律便油然而生,“笔记”能知误,能生新,能悟境。您看:莫扎特G大调第三号弦乐四重奏弦乐,在意大利四重奏版本中,附加了第二乐章慢板(初版),以前囫囵吞枣,以为是四乐章,现在明白了,到是可以将二个乐章独立欣赏,以及把初版插入第一乐章(急板)之后,来回比较、品味乐意之区别;挺好的。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4 19:35, Processed in 0.351168 second(s), 17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