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极品休闲 › 查看主题

14308

查看

122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shinelb

73#
发表于 2015-6-26 20:00: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cxmac1212 于 2015-6-27 00:14 编辑

这很像战国时期的状况,都是财富,但层次却有差异。反对者只是问题的另一面而已。

使用道具 TOP

74#
发表于 2015-6-26 20:03:01 | 只看该作者


有问有答,如何继续?

使用道具 TOP

75#
发表于 2015-6-27 02:55:23 | 只看该作者
哲学,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故事,予人以启发,深思,以一个通俗易懂的方式打开哲学的大门。

使用道具 TOP

76#
发表于 2015-6-29 10:10:13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想哲学入门,推荐大家去看豆瓣红人清华美女博士哲不解的书籍。

使用道具 TOP

77#
发表于 2015-6-29 10:15:45 | 只看该作者
shinelb 发表于 2015-6-25 07:25
来思考一个有趣的问题:“上帝悖论”,看上帝是不是万能的。这个问题就是:

上帝能不能创造一个他举不起 ...

有人用“上帝能不能创造一个他举不起的石头。”这句话来证明上帝不是万能的,这句话是一个“悖论”。

大家分析一下这句话,如果上帝能创造这个石头,那他就举不起这个石头,证明上帝不是万能。
如果上帝不能创造这个石头,也就证明他不是万能。

使用道具 TOP

78#
发表于 2015-6-30 11:15:3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贴其实就是读书笔记吧,最近在看一些哲学入门的书籍,感到有趣的东西就发在这里了。基本上是现炒现卖,大家如果有兴趣就看看,或者聊聊。

使用道具 TOP

79#
发表于 2015-6-30 11:26: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5-6-30 11:27 编辑

笛卡尔对上帝的论证

前面说到托马斯阿奎那对上帝的论证的五路证明。就是说阿奎那用了五种方法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其中最有名的一种论证就是第一推动。因为这个世界是运动的,B推动A,C推动B,一直排列下去,这些推动肯定是有限的,最后一个推动就是第一推动——上帝。其他四种证明我就不一一说明了。我们来谈谈笛卡尔。

笛卡尔认为人类意识中都有一个完美的概念。这个完美的概念来自哪里?不会是来自人自身。因为人类是有很多缺点的,人类是不完美的,不完美是不会产生完美的东西的。那么这个完美的概念来自哪里?对了,就是来自上帝。

使用道具 TOP

80#
发表于 2015-7-19 12:55:13 | 只看该作者
勇力嘉写的“烧脑”作文
边界
美国反乌托邦小说《The Giver》中描绘了两条“边界”:一条有形——小说中“和谐社区”的边界:圈限人的行为与思考的边界;一条无形——设定在每个人身上的职业、角色甚至情感的边界。由此,乌托邦建立,人们以各自适当的角色在适当的区域活动直到主角Jonas冲破边界,释放人性中的一切善恶。同时,Jonas冲破了另一层边界,以自由之姿向设置者进行反戈。

  从这本小说中,我读出了一种对边界的视角,让我警觉自省,环视四周,果然,稀松的空气中有一条“边界”。我感受到它。

  边界,英文解释“boundary”,词根为“bound”,即为捆绑、束缚、缠绕,犹如绷带缠绕木乃伊一样。绷带之于木乃伊即为永恒的禁锢,使其在绷带所限区域内腐朽。想至此,不禁森然:边界于我看来即为一种圈限、束缚、牢狱。而画地为牢者可以是自己,或是他人或是社会价值观、盲目的文凭主义。
 置身于边界中,我感到自己被占领了,被“他们”占领了。“他们”为何者?“他们”是操控程序的人,“他们”不一定是人。但确有其人。不仅我是如此,环视周围一张张脸,斑斑怯懦,点点怨愁,都是如此。因为在边界之中,因为设定好的角色,我们开始过分关注自己,关注自身存在状态的优劣,也因此对外界,对边界外广阔的世界失去了兴趣,由此丧失了持久的激情和探求的动力,也失去了冲破边界的勇气与羽翼。钱理群教授在这些被剪掉羽翼的秃鸟面前难掩忧愤,称其“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处在不自知的状态中,借萨特之言“我们沉浸其中,不能忍受却又与之相处愉快”。确乎,忍受边界与拒绝忍受都是忍受,这种被圈困的感觉犹如吃了苍蝇一样,不将自己杀死是无法把它取出来的。我能感受到在边界、角色的阴翳下,自己失去了感动的爆发力,失去了对黎明、对新生的热爱,活在一种不闻、不动、无边的不正义中,任凭边界如绷带般慢慢收缩,榨干生命最后一滴血浆。
 正是由于对这种无形边界的不满,生命尝试地冲撞。在鲍鹏山的观点中,庄周几乎成功地冲破了对自己生命的定义,即冲破了边界。当他以“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来拒绝尘嚣时,他跳开了一种边界的圈限,聪慧地远离了火坑。于是他像一棵独立守望心灵之月的树,由生站到了死。他似乎在跟世界比谁更无赖,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无逻辑、无心肝。然而这种冲撞的背后却听得见血泪的滴答声。庄子“眼冷心肠热”,对世界到底热肠挂肚。他对边界的冲撞成就他曲高和寡的寥落才情。不仅庄周有如此尝试,艾丽丝·门罗亦在努力。在她的作品中到处是罗素所言的“静静的绝望的真相”——不断地冲撞外力对自己的设定,为自己所圈的边界之牢,却又不断地被挣扎的过去、无望的未来所捕获。在边界中,冲撞越猛,越被束缚,越易脑肝涂地,令人悚栗。
 所以冲破边界无望?

  似乎如此,在这永恒的生命困境中,我开始思考另外的途径。

  《死亡诗社》中的Mr.Keating站上讲桌给了我一个方向。既然生命注定要被边界束缚,唯有扩大边界,站在边界之上,瞭望世界,才能免于那种不自觉的“木乃伊”状态。

  康德曾有一句感伤之言“宁愿绝望,胜于投降”,窃以为,不妨温柔些:“不如眺望,胜于投降,优于绝望”。以Keating为例,一个名校的老师,在所设的边界、角色内,葆有清醒的双目,带领学生站在讲桌上,眺望万千世界中无尽的诗意与思趣,发出惠特曼所言的“野性的狂叫”。跃上讲桌的那一刻,学生在边界上打了个漂亮的“擦地球”,在眺望中看到了扩展的可能。

  纵观“边界”之义,在我看来,人生所需的边界不该成为绷带般的boundary,而该为四面通达的亭子。但无论置身于何地,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该怀有一份“狂躁”之感,一如前文的庄子、门罗始终保有探求的冲动,始终在跃跃欲试的期待里不停地思考、冲撞。若非如此,无论在什么样的边界之中,你都会像一具被角色占领的木乃伊一般任凭收缩的边界狭窄你的眼光,
书至此,我眼前浮现一幅画面:乾坤中芥子般一小亭,亭中一人面怀激荡,神采飞扬。

使用道具 TOP

81#
发表于 2015-7-19 12:56:09 | 只看该作者
美!!!

使用道具 TOP

82#
发表于 2015-7-19 13:34:28 | 只看该作者
多谢M兄的参与,虽然我不能完全理解这篇文章,但也有一些感觉吧。
最近在看尼采,他没有写过哲学专著,他的著作类似散文诗。权力意志和超人哲学是尼采主要的思想。尼采是存在主义的先驱,他说上帝死了,强调人的生命价值。
顺便说一下,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是非常具有美学价值的一本著作,有空谈一下。

使用道具 TOP

83#
发表于 2015-7-23 00:50:44 | 只看该作者
shinelb 发表于 2015-5-21 12:42
隔了几天。继续来讲斯宾诺莎的故事。

斯宾诺莎谈到人类在茫茫宇宙中的困境。他举了一个人类血液中的寄 ...

意识是意识,思想是思想。意识众生都有。人是意识到自己在思想,才称为人。  发表于 2015-6-21 20:39



人没有思想并不妨碍为人的本来,意识与思想同样不能规定为人的必然,人与非人用意识在思想来界定是本质上的偏离,这个没有争议。

使用道具 TOP

84#
发表于 2015-7-23 01:46:28 | 只看该作者
zcxmac1212 发表于 2015-5-5 11:32
既然历史是荒谬和可笑的,甚至发现一切的改变都基于恐慌,结果也是更深刻的怀疑和恐慌,甚至虚假繁荣。与其 ...

如果没有过去的全部历史,现在的自我就不复存在,周遭的一切全部建立在与过去的延续,无论是荒诞可笑,怀疑还是恐慌,,,没有它们就连当下都是尘埃未来何以面对,就连假设的机会都不会有。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9 05:05, Processed in 0.066237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