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82814

查看

473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自文

97#
发表于 2016-3-29 13:27:08 | 只看该作者
听音室的隔音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咱们一般的普通听音室都做不到那么好的隔音。一般普通人家的房子,白天在不开音响时都有大概四十几个DB以上的的噪声,听音响肯定损失好多细节,没办法!   (比如同样是24砖墙,普通建筑的灰缝密度只有60%左右,而建声砖墙的灰缝密度要达到95%以上。如果不是手把手教他们砌砖手法,那些泥水匠是砌不出95%以上灰缝密度砖墙的。而且,即使整堵墙灰缝密度达到99%,偶然疏忽其中一个砖没有砌好,即使其他全部达到99%都等于白费。)这句话太实在了!

点评

说的很好!不过普通住宅做到三十几dB也不是太难,做了音效显著提升级别。 音色好是相对的,而隔声好是绝对的。  发表于 2016-3-30 00:29

使用道具 TOP

98#
发表于 2016-3-29 14:29: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舞台 于 2016-3-29 15:08 编辑
百线生 发表于 2016-3-29 09:08
江生:你的音响房混响时间大概是多少?有朋友最近要装修代问问一下



关于过度重视混响时间为主导的声学设计误区
   
    我在建声领域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探讨声学空间有哪些因素会导致不好声,及如何治理,其次才是如何达到好声。
    研究为何这100年来,在声学技术与测试手段,电脑模拟声场计算手段如此先进情况下,为何全世界建造的新音乐厅,其声效几乎都不如100年前所建的音乐厅。而100年前所建的那几个著名音乐厅,是在还没出现这些所谓现代进步技术情况下获得更好效果。
    研究结果让我放弃传统声学界以混响时间为主导的空间声学设计模式,过度强调混响时间为主导,而导致其他一些更重要的项目被忽视或处于从属地位,使声学技术进入误区,导致全世界这100年来新建音乐厅堂好不过从前的主要原因之一。
    难道通过全球招标,花40亿及先进技术打造的音乐厅堂,其音效还不如尚未出现这些技术的从前,只花400万建造的好声厅堂,这不是事实吗?
    难道再有各种电脑模拟及测试技术的今天做出来的吉他或小提琴,大部分音效还比不上100年前,靠圆规直尺设计制作的名琴,这不是事实吗?

点评

我的朋友并不想讨论混响时间的重视与否,仅有兴趣江兄这样的的声音是从混响时间多少的房间发出的,到时装修再行加减乘除,呵呵!  发表于 2016-3-30 16:35
建声不重视混响时间这个参数,导致音响系统声会更个性化!有朋友听了江兄府的录音,问我是否混响偏少,我无测量过只有代问一下。  发表于 2016-3-30 16:25
呵呵,这里又牵出了器材或音响是重视数据和效果的话题了。  发表于 2016-3-29 14:33

使用道具 TOP

99#
发表于 2016-3-29 14:36: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舞台 于 2016-3-29 23:39 编辑

关于HIFI音响过度重视好声的思想性误区

    与前面所讲建声误区一样,HIFI领域人们也不知不觉的,将思绪放在好声这两个字上面,其实好声是有限度的,别忘了搞破坏远比搞建设容易一万倍。
    这个想法也从传统进攻足球模式,发展到如今防守队员还多过进攻队员这一进化得到印证。正如中国足球,进球?哪有那么容易,先将重点放在少输几个球上就已经谢天谢地了。从中国制造过渡到中国创造,首先要从思想理念开始出发。
    在此思想理念支持下,让我运用自己的理念与技术,设计并用特殊工艺制作的线材,只用了国产专业功放就已经达到良好声效,别忘了背后这堆线材的劳苦功高,以及握住整套系统咽喉的供电总电源及其线路的处理过程。
    因为在总效果良好情况下,构成系统的所有环节是不会有明显短板的,如有短板,一个环节的破坏,一粒老鼠屎就可以搞坏一锅粥。
    技术不是独立存在的,其功劳应首先归功于理念。以我的亲身经历,体验着系统的各个环节,在全新理念支持下迈出的每一步,所带来的惊人变化,远大于只关注如何更好一些所获得的收效。

使用道具 TOP

100#
发表于 2016-3-29 15:22:5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中。。。

使用道具 TOP

101#
发表于 2016-3-29 16:13:51 | 只看该作者
评点一针见血,拜读

使用道具 TOP

102#
发表于 2016-3-29 17:01: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舞台 于 2016-3-29 17:37 编辑

新的开始还得从那次换电表的故事说起

    其实这套电分系统和DIY音箱是在2004年开始搭建,2005年开声。其中各种分频设置以及音箱调试等项目在10年前已经完成,而且效果还可以,自以为从此可以安心听音乐,不再太多去折腾了。
    暂不折腾另外还有一个原因,看着这堆四不像的设备,既不像HIFI又不像专业,而且器材等级差异较大,既有名机也有垃圾。心想还是先安心赚钱,等以后换大房子再换一批高素质器材再去折腾吧。
    大约三年前某天上午有人在楼下总电箱开工,原来是供电局来换分户电表,发烧友那会放过这个难得机会?因为从楼下到我5楼线槽平时封闭着,以前自己想换也换不了。
    刚好手头上有半卷英国AEI的10平方7支扭股电线,以及美国8.37平方细铜丝扭股线的电缆。交给电工求他帮我新敷两路电源线,并塞给他一条中华香烟。
    谁知电工满讲义气,顺手帮我将从总接线牌到我家电表那一段几十公分长的电线,换成25平方的7支扭股线,哈哈。
虽然新入户线要等明后天才开始敷设,仍用着原有入户线,只是换大了电表,以及电表前那几十公分转接线。迫不及待的开机听听效果,顿时傻眼了。

点评

精彩!  发表于 2016-3-30 08:47
看前辈用电的经验  发表于 2016-3-29 17:29
电-----快感来了  发表于 2016-3-29 17:27

使用道具 TOP

103#
发表于 2016-3-29 21:56:37 | 只看该作者
这系统整的太彪悍了,望线兴叹了。自己只能摆弄最简单的

使用道具 TOP

104#
发表于 2016-3-30 00:51: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32168 于 2016-3-30 01:28 编辑
circle 发表于 2016-3-29 12:41
赞一个。做人就应坦坦荡荡。
同时说明前面说好听的,都是舞厅去多了。哈哈


虽然论坛少了老兄的高论会失色不少,但是局限于望文生义没多大意义,为何不直接去听听感受一下再去有的放矢,相信听后会令您对什么才是正确的声音有一个更加透彻的认识,呵呵。

点评

对于音响而言,确实百见不如一闻!  发表于 2016-3-30 20:49

使用道具 TOP

105#
发表于 2016-3-30 11:01: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舞台 于 2016-3-30 12:37 编辑

更换电表前段转接线带来的变化

    只是换大了个电表,以及电表前那几十公分转接线,算一下从电表到我的音响专用总开关的走线距离大约35米,再加上从音响总开关到电源插座3米几以及1米几机尾电源线共40米,也就是在音响器材40米之外换了一段几十公分长的转接线。
    换线之后音效如何呢?这样说吧,好像同一支乐队的乐手,换线前像肚子饿得无精打采地演奏,而换线之后是吃饱饭精神抖擞地演奏,甚至夸张一点就好像换了一支由注入了音乐细胞的NBA队员来演奏。
    那段几十公分25平方转接线,带来的是正面的饱满有力,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人感到生硬或刺耳的。至今机尾线等全套线路已经换了一次又一次,总音效中仍然带有那一小段转接线的影子。
    这说明包括这段转接线也服务在你的系统之中,重播总效果就应该能够有那么一部分像这段转接线的声音,有一部分像那台TEAC30转盘的声音,有一部分像具体某张CD即使略有瑕疵的声音。。。而且再次强调,每张CD或器材或线材都不会是完美的。
    如果调试得似乎很完美,完全感受不到这些参与演出的各个环节因素的影子,你觉得这是成功的调试还是失败的调试呢?


点评

三年前一次偶然机遇给供电公司新换的电子表稳固(避震),效果:像吃了定心丸。 假如把10千伏变压器至楼宇那段室外线换换定是快感不断,只是工程量有点大。  发表于 2016-3-30 18:15

使用道具 TOP

106#
发表于 2016-3-30 11:02:5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线材有用无用论的解读

    人的感受是直接的,相信每个人对自己都是诚实的,是不会骗自己的。
    上面描述的是我对40米开外更换电表前转接线带来的明显变化,虽然我没有讲假话,但如果你不信或全信都不切合实际的。
    别忘了这是一套高清电分系统,在33dB背景噪声的安静听音室,所听到的效果才会有那么明显,说明这种变化是事实存在的。
    正如百线兄的描述:“有如在聚光灯下再拿个放大镜看东西,十分过瘾”,这种状态下换线变化就会一目了然。
    但假如换了一套没有那么高清晰度的系统,或背景噪声较大的房间,区别未必有那么大了。
    假如又换成另一套分析力更低的系统,你叫他换线效果也是几乎等于零。这种情况下就不要和他谈线材了,更无须争辩,喝喝茶淡点别的话题吧,呵呵。

使用道具 TOP

107#
发表于 2016-3-30 11:05: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舞台 于 2016-3-30 12:13 编辑

AB两组线路选择环节的备用电箱(本帖1楼上方那张电箱图)

    由于受到那一小段转接线的激励,又重新敷设了两路电源专线,从楼下电表分户开关直接接到器材旁边的音响专用总开关箱,干脆就对系统全套线路来一次从头到尾的大整改吧。
    这个备用箱作用就是选择音效较好的一路给音响专用,选完之后将另一组从这里开始转接到家用电器总开关箱。
    选择项目包括:A路火零地、B路火零地、A路火零配B路地、B路火零配A路地、A路火零配双地、B路火零配双地。
    选线期间用下方插座输出给器材接线,用灵活组合的开关,只需几秒钟就能AB对照各种线路的音效。
    选好之后将音响专用那一组线就从这里拔出,直接接到隔壁的音响专用总开关,过程复杂,最终简单,实现最少接点。
    而这个选择箱仍保留着B路可供随时调用,或作为其中一台器材作调声之用,给气浮臂气泵,给视频以及视频的灵活接地或脱地之用。

使用道具 TOP

108#
发表于 2016-3-30 11:07: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舞台 于 2016-3-30 11:56 编辑

音响专用总开关箱(本帖1楼下方那张电箱图)

    除有两组不同性格,且力大无穷的市电线路供给功放之外,还备有另外两路供电,其中一路是清晰无比的1000W变频电源,另一路是温暖可人的500W参数稳压器。这两台电源因为有噪声所以安装在另外的房间,通过总电箱的两个选择闸刀,供给音源、前级、电分等除功放以外器材的灵活选用,平时只需几秒钟就可以完成切换动作。
    而所有总电箱内及总电箱外的地线,即每台机的电源地线,均统一汇集到总电箱中部的一个地线排桥上。
    从总电箱输出到器材机位后面的电源插座板,可以选择使用美式插座,或不经插座直接接到可供选择的三路接线排桥上,接线排桥及插座均有多路电源可供选择,由两把双向闸刀切换。
    如用A闸刀供电给前级,闸上就用市电,闸下就用1000W变频电源;B闸刀闸上就用市电,闸下就用500W参数稳压器。
    此外还可以从总电箱插座,不经外面的中间插座板,直接从电箱供电给需要的某台设备,如转盘或前级。
    同样是看似复杂的过程,最终实现简单化并且较少环节。

点评

真是细致入微的好贴。江先生,想了解下1000W变频和500W稳压器与市电的对比使用情况。多谢了。  发表于 2016-3-31 09:47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6 06:59, Processed in 0.039906 second(s), 2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