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112688

查看

244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167

97#
发表于 2010-10-15 21:27:22 | 只看该作者
喇叭的音染是怎么反映的,谐波失真我想我是测不了了,没有可信的测试环境,经验上,就是频响曲线上那些局部 ...
AudioTechnology 发表于 2010-10-14 22:48

请教前辈关于西雅士低音,他的曲线前面20-40左右都是爬坡,现实听感我听过几款好像都是感觉皮软,不是太真实的感觉,能说说吗

使用道具 TOP

98#
发表于 2010-10-15 22:26:16 | 只看该作者
前辈不敢当,只是来讨论的,还不一定正确,谨供参考。说到曲线,我想我需要纠正一下,一些先入为主的因素和AT网页一些小case,让我有些质疑AT标准单元的曲线,现在看来大可不必,它的曲线有些太好了,但它的定位就是极品对吧,可能我想过头了,继续关注即可,167兄说得很对,优秀的喇叭应该买来玩一玩,大有乐趣。就说曲线吧,Seas喇叭的曲线出于兴趣我几乎看过一遍,有时候就连上去看半天,实际上我认为曲线的低频部分测试多数不太准确确,我尽量相信Seas厂家的曲线,但低频部分我还是置疑的态度,而且它中频曲线和一些实测就有点差别,Scan的低频曲线更象是花了功夫测出来的,不管怎样,我建议你别太把低频段100hz左右及以下的曲线太当回事,很难测准,至于20~40左右的爬坡,应该说都是那样的,除了特别设计的超低音喇叭,即使10寸、12寸也是爬坡,无外乎是Fs多少以及爬在多少dB,听感上皮软是正常的,要把100hz以下播到很好,我认为至少是10寸和以上的单元,最好是专门设计的超低音单元和低音炮,而且一般还免不了补偿和调整什么的,总之就是把量感补到正常,在100hz以下主要是量感的影响,失真则因人和环境差异不定,没有一定的环境还听不完整,测试也是,远场近场低频会有很大不同。

使用道具 TOP

99#
发表于 2010-10-15 22:49:52 | 只看该作者
1k到几K的曲线突起,瀑布图、谐波失真的图上象一个分水岭,但实测曲线好象都没有Seas自测的那么夸张,说实话那些复杂的突起,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个烂喇叭,怎么看待那些突起,打个比分,就好比一根长的白萝卜,尾巴上那一段比较老比较不好吃,那么最好的办法是把它切掉扔掉,硬吃下去是不舒服的,所以对付明显的突起,最好把上限拉到它的下面,比如从3K开始轴向的衰减和累积频谱的衰减都明显变坏,那么就把3K以上切掉,把分频点做到不高于1.5k,而且是-24dB或更高(我认为最好还是有源分频),RLC加以补偿和衰减的做法,是非线性的,曲线补平了又可能影响了线性,而且落在可闻的交叉放声区域,失真多少会有的,外表看上去平了里子里并没有摆平,那何不切掉它,按这个角度,AT和Seas的几款喇叭,又或者SCM634,它们平直的宽阔的频响曲线意义重大,好听不好听、音色另说。并且还有相位的问题,各口径大小的频率上限要受到相位的限制,6寸喇叭最好别让它播到3K以上的频率,那要求分频器“一刀切”,只有有源或数码分频高阶能做到了,比如赛贝思多阶,看上去真是一刀切,常规就很难办到的,当然这是要求很高的考虑。

使用道具 TOP

100#
发表于 2010-10-16 10:12:24 | 只看该作者
Jim Thiel说过,要达到真正的-6dB的[声学]效果,首先要使用频带非常宽的扬声器单元-----例如2路分频设计中,分频点为3KHZ时,要求低音单元的上限达到12KHZ,高音单元的有效下限达750HZ;另一方面也要对单元本身不平的SPL和障板边缘效应进行补偿,因此分频电路十分复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解剖Thiel的分频器看看其复杂程度。

使用道具 TOP

101#
发表于 2010-10-16 10:21:59 | 只看该作者
Thiel 的音箱注重相位的精确,从听感可验证,可惜这款喇叭的单元未能做到丹拿的水平...

使用道具 TOP

102#
发表于 2010-10-16 13:17:12 | 只看该作者
除了比较明了的左右声道相位,复杂的线性相位在前置、功放很少提到,因为高低信号走一个通道,相位不是问题,音箱上也较少提到,因为不太强求,一般情况下,只要基本的频响和相位大概完成,箱子就可以听得不错了。但是如果深究的话,因为多路分频的缘故,无论有源主动分频还是无源被动分频,高低相位的问题就出来。主要关系到立体声定位以及局部的失真,并且,立体声定位和录音的水准关系非常大,不可忽视该前提。群延迟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在通信上它可以是一个常数,但从分频滤波器和喇叭自身的特性上,有理由肯定它是非线性的,尤其在分频点和附近交叉发声的区域,而且在空间上交叉发声的声波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干涉,在频响曲线上可能反映但不能辨别。简单说,会影响定位、清晰度、频响曲线、音质、音色。但人耳的识别能力有限,有一个可听阀,在几百hz到8khz的敏感频段而且群延迟在ms以上才有感觉。所以首先把中频分频区域的相位大概处理好,这在该频段的频响曲线上可基本反映,不难。局部的补偿能不用尽量少用,它会损害该局部的“群”相位,推测它会使声音纯度有变化。

使用道具 TOP

103#
发表于 2010-10-16 13:35:34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有点远了,背离主题,我想还是回到SCM634比较好,丹拿低音指标和SCM634有些方面相像,Q值很高,比较夸张,但SCM634是中音,我前面说AF偏低,主要是短音圈造成的,短音圈意味BL低,它们的磁通量并没有相应提高太多,大音圈和磁路失真的一些改善动作就这样的,磁通量提高恐有难度,站着说话不腰疼。AF和瞬态的关系,只是一个经验值,我认为中音单元的高一些好,瞬态的说法也可能不准确,好比两个人,一个力气小举100斤,另一个力气大一倍举200斤,举起放下的速度可以做到一样,但不等于完全一样,后者看上去就会凝重笨重一些。各有各的风格,就中频来说,我偏向更轻盈一些的风格,纸盆可能会好一些,但盆是一方面,需要综合看待。我这些看法或许是无关紧要的,仅作探讨。

使用道具 TOP

104#
发表于 2010-10-16 14:55:54 | 只看该作者
AT有个“加速因数”的说法Acceleration factor = BL/MMS,按此公式计算出:

AT中音单元:BL=6.82 NA,MMS=7.2克----〉加速因数=6.82/0.0072=947
SCM634:BL=4.9 NA,MMS=14.5克----〉加速因数=4.9/0.0145=338

也许,说SCM634是个中低音单元更为合适,做纯中音使比较吃亏。

使用道具 TOP

105#
发表于 2010-10-16 14:58: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avid 于 2010-10-16 15:03 编辑

我对ANDRA3的(中频)听感是,虽然比原来ANDRA2使用的MOREL(166?)单元透明度有所提高,但是比AT还是有所不及。而且MOREL对后级的推力要求也更高。

使用道具 TOP

106#
发表于 2010-10-16 17:13:10 | 只看该作者
SCM634做中音相当的不错.要解析力有解析力,要饱满有饱满,要厚度有厚度.
167老大,我可能下个星期六和星期日去北京,帮朋友调试音响系统.届时还望您历临指导一下.

使用道具 TOP

107#
发表于 2010-10-17 17:56:26 | 只看该作者
SCM634做中音相当的不错.要解析力有解析力,要饱满有饱满,要厚度有厚度.
167老大,我可能下个星期六和星期日 ...
philaudio 发表于 2010-10-16 17:13

趁机聚会则个?几位以为如何?

使用道具 TOP

167

108#
发表于 2010-10-17 19:14: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67 于 2010-10-17 19:16 编辑
我对ANDRA3的(中频)听感是,虽然比原来ANDRA2使用的MOREL(166?)单元透明度有所提高,但是比AT还是有所 ...
David 发表于 2010-10-16 14:58


我和几个朋友倒是觉得SCM634的透明度、速度和解析力好于AT中音.........
只是饱满程度稍稍不及。634非常好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8 02:10, Processed in 0.029413 second(s), 1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