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极品休闲 › 查看主题

11006

查看

103

回复
返回列表

go

随感!

1#
发表于 2015-8-5 12:30:14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6-1-13 10:24 编辑

大家读不读博尔赫斯?觉得他“震撼”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5-8-5 12:46: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5-8-5 13:03 编辑

博尔赫斯:联系我们的不是爱而是恐惧,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才如此爱你。

博尔赫斯:所有的人都从生活中得到了一切,但是大多数人自己却不知道。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5-8-5 12:50:07 | 只看该作者
博尔赫斯:我写作,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特定的读者,我写作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 。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5-8-6 10:27: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5-8-6 13:02 编辑

关于天赐的诗

林之木译

上帝同时给我书籍和黑夜,

这可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我这样形容他的精心杰作,

且莫当成是抱怨或者指斥。



他让一双失去光明的眼睛

主宰起这卷册浩繁的城池,

可是,这双眼睛只能浏览

那藏梦阁里面的荒唐篇什,



算是曙光对其追寻的赏赐。

白昼徒然奉献的无数典籍,

就像那些毁于亚历山大的

晦涩难懂的手稿一般玄秘。



有位国王

傍着泉水和花园忍渴受饥;

那盲目的图书馆雄伟幽深,

我在其间奔忙却漫无目的。



百科辞书、地图册、东方和

西方、世纪更迭、朝代兴亡、

经典、宇宙及宇宙起源学说,

尽数陈列,却对我没有用场。



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我昏昏然缓缓将空幽勘察,

凭借着那迟疑无定的手杖。



某种不能称为巧合的力量

在制约着这种种事态变迁,

早就有人也曾在目盲之夕

接受过这茫茫书海和黑暗。



我在橱间款步徜徉的时候,

心中常有朦胧的至恐之感:

我就是那位死去了的前辈,

他也曾像我一样踽踽蹒跚。




人虽不同,黑暗却完全一样,

是我还是他在写这篇诗章?

既然是厄运相同没有分别,

对我用甚么称呼又有何妨?



格罗萨克或者是博尔赫斯,

都在对这可爱的世界瞩望,

这世界在变、在似梦如忘般

迷茫惨淡的灰烬之中衰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5-8-6 10:35: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忘记了在那看到的,说好像是杨仁山,或那个大家有次路过一书坊还是书摊拿起一本楞严经还是楞伽经,不知不觉看到夜色昏暗,掩书叹息:自从一阅楞*经,不读人间糟粕书。我也是如此之感,哈哈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15-10-16 14:40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5-8-6 10:56:29 | 只看该作者
博尔赫斯的多个自我

纪念博尔赫斯

◎ 王 樽

8月24日,是阿根廷伟大作家博尔赫斯诞辰114周年纪念日,欧美文学和出版界将以多种形式举行纪念活动。作为国际文坛公认的20世纪最具想象力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博尔赫斯其人其作对新时期中国文学有着巨大而持久的影响。本文从个人的阅读经验出发,通过聚焦“自我”,以点带面地阐释了博尔赫斯作品的独特魅力。

以少胜多的文学奇迹

上世纪80年代初,博尔赫斯的名字在中国还很陌生。《外国文艺》杂志上刊出了名为《玫瑰色街角的人》——没有背景,没有时间,几乎是猝不及防,就将阅读者卷进了一场原始谋杀。我想可以借用该小说的开头切入对博尔赫斯的叙述——想想看,你走过来,在所有人的中间,独独向我打听已故的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名字。是的,我认识他,尽管他不是这一带的人。他的地盘在南美,如今,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遍布着他盲者的幽魂。

早在1983年末,我就购买了上海译文版的《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但放在书橱里忘了看。几年后,从美国大学文学专业的必读书《小说鉴赏》里,读到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相遇》,才悚然惊觉,不应错过这片绮丽而绝妙的风景。

好在他的著作大多篇幅短小,读起来既触目惊心又赏心悦目,很快,便将几部篇目多有重复的中文译本读尽。进入新世纪后,国内陆续出版了他的多种选集和全集,我都买了精装和平装的不同版本。

在巨匠辈出的20世纪文坛,博尔赫斯创造了很多奇迹,比如以少胜多,以短制长,融会贯通。他以数量不多且篇幅大多较短的小说、散文跻身于世界级文学大师行列。我认为,只凭《相遇》、《沙之书》、《博尔赫斯和我》、《交叉小径的花园》、《圆形废墟》、《巴别图书馆》等几个短篇,就足以确定其大师地位。他以珍珠般精湛鲜亮的语言营造了一片浩渺而奇异的星空,将小说、神话、诗歌、散文,甚至哲学、宗教、考据的边界打破,人物的个性也被最大限度地消弭。用真实与魔幻构筑成一个充满自我的迷宫。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圈套连缀着圈套,镜像叠印着镜像,若有若无,如真如梦,使人沉迷,流连忘返。

博尔赫斯喜欢将现实与虚拟交杂,一分为二、一分为三或更多,真伪莫辨,意象多重,即使再短小的作品,也往往能滋生重重内涵。犹如多维的立体画,越看越有意趣,扩张变异,缤纷诡谲。

《相遇》里写了两个不该交恶的人——尤里阿特和邓肯,进行了一场身不由己的殊死决斗。两个当事人本无仇怨,当他们从酒吧的陈列柜里各自取了一把短剑和腰刀,一场不可思议的决斗便无可抑制地进行下去了。小说最后揭示了决斗的原因,两人手持的刀剑隶属于古代两个势不两立的敌手,“那刀和剑在陈列柜里并排沉睡了多年之后开始苏醒了”。不是两个活人的恩恩怨怨,而是古代的两个敌手跨过岁月之河以各自的武器,通过活人之手在较量。“使用过它们的两个草原牧人业已化成灰烬,但刀和剑——是刀和剑,不是人,人只是刀和剑的工具而已——却依然懂得如何进行格斗”。“我”亲眼目睹了这一切,“我”疑惑当时看到的很可能“是另一个故事,一个古老得多的故事的结局”。

这篇译成中文仅有5000多字的《相遇》,写得波澜壮阔,神奇诡丽,蕴蓄着深刻的现代观——在物质至上的时代,人正在被异化成物的奴隶。如此独特的构思,叙述得却如此简略和朴素,没有简单的批判,没有刻意地渲染和煽情,甚至没有结论性字眼。博尔赫斯只提供情节或画面,以及由此延伸出的文外之文。将时空的交错,古今的融通,以及思虑重重的恩怨人生,含蓄恬淡地呈现出来。

邂逅于几个“另我”

大凡杰出人物多有稚子之心,从面貌到心灵,博尔赫斯都有着某种儿童的纯真和通透。想到他,就想到在海滩上堆沙堡的孩童——天真,沉迷,奇幻,神思飞扬,如入无人之境。

初看博尔赫斯,有些猎奇,疑惑,还不乏对盲人的同情。我以为,同样属于第三世界的阿根廷,即使有个把优秀作家,其光芒以及被关注的力量也该很有限。然而,博尔赫斯带给人的意外总能超越现实,超越文本。随便一篇短篇,都会有打动甚至震撼的力量。比如《沙之书》,译成中文不足3000字,却令人瞠目地书写出了某种无限——“我”用刚领到的退休金和祖传版《圣经》换了一本像沙一样无始无终的“圣书”,这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书如此奇异,最后,“我”成了那本书的俘虏,为此常常失眠,偶尔入梦也都是那本书的影子。

在同一本集子里,我还读到了《另一个我》,内容是两个博尔赫斯的相遇,切磋,争辩,诡异而神奇。后来,又看到类似的篇章,有的叫《另一个人》有的叫《博尔赫斯和我》,我以为它们都是同一篇文字,某天我心血来潮将其进行逐段比照,才发现内容虽然相近,却是不同时期的不同篇章。

在《另一个我》的空白处,我曾顺手写下这样的“眉批”——此类文字,人的一生可以写数篇,篇篇不同,衍生出无数个“另我”,如同孙行者的七十二变,人之一生最奇妙的体验,就是与几个“另我”的想象邂逅。

《博尔赫斯和我》译成中文仅有500多字,其文体难以界定,可以是小说,可以是散文,可以是哲学随笔,可以是文学评论,甚至可以是作者简介。都可以是,又都不很确切,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正因为如此,它才另类、别致,极富魅力。作者在文中虚拟了生活中另外一个博尔赫斯,以另一个人的心理对其进行意味深长的审视。简短文字中,将人在抗拒自我时的挣扎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必须在博尔赫斯,而不是在我自己身上活下去”,“我试图摆脱他,从郊区的神话转向时间与无限的游戏,然而这些游戏如今都归博尔赫斯所有,我只得另打主意。我的一生都是逃避,我失去了一切,一切都已遗忘,或者属于另外的那个人”。文章最后说,“我不知道这些话是我们两人中间哪一个写的”。

反复诵读这个短篇,在两个博尔赫斯的徘徊中,读者可以发现第三个人,那就是自己。

如影随形的自己

在博尔赫斯的光环中,人们可以看到很多个博尔赫斯以及很多个“我”。其影响无处不在,在世界各国的当红作家里,尤其是新时期的中国先锋作家,比如格非、余华、马原等等,总能随处捕捉到博尔赫斯诡秘的影子。这就是伟大作家的非凡之处,只要曾读过并接受过博尔赫斯,便如被施了魔法,他的蛊惑和痕迹如影随形。

借用《博尔赫斯和我》的标题,讲一段博尔赫斯和“我”的真实经历。

1990年末,我在风雨飘摇的海南岛工作,在早出晚归的新闻采访间隙,读完了1983年上海译文版的《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知道这位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老作家读过老子、庄子的著作,并非常热爱中国古老文化。在此书的前言里,译者说,博尔赫斯经常双手摩挲着在纽约唐人街买到的中国竹制手杖的弯柄,表示着他对中国的向往之情。我错误地将这本已经出版多年的书当成了新书,以为这个形象就是博尔赫斯的现在时。读后的第二天,我到海口的五公祠买了书写着苏轼《前赤壁赋》的竹刻,附写的短函还请人译成了西班牙文,找到当时阿根廷在海南的一家著名独资公司的老板,想让他回国时捎给博尔赫斯。这位做贸易的老板居然知道博尔赫斯,他无奈地摊开双手告诉我:博尔赫斯前几年去世了。

我记得书上作者栏只有生年而没有卒年,因此很是意外甚至不解,骑着自行车独自怏怏而回。在秀英浴场的沙滩边,将那竹刻丢进大海,权当对另一世界的博尔赫斯的一点迟到祭奠。

多年来,我曾买过各种版本的博尔赫斯传记,但都只是翻翻,一本都没仔细读完。我自认谙熟他的习性——敏感,纤弱,耽于幻想,沉迷书本,逃避现实。除早年的游历和中年因反政府签名被革职外,他几乎没有离开书斋。他是世界作家群中罕见的被称为“作家中的作家”,不是靠多彩的世俗生活来写作,而是靠阅读,靠对历史谜团的理解和现实的想象。

他孤僻的个性和审美趣味,对梦境的痴迷,都颇对我心。他的职业,甚至都是我少年时的追求。没读博尔赫斯之前,有人曾问我理想的工作,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当图书馆的馆长。这个理想至今没有实现,我当然清楚,即使实现也与博尔赫斯没有关系。世界上的图书馆馆长千千万万,而博尔赫斯只有一个,大师是独一无二的,大师不可复制。写这篇纪念博尔赫斯的文字,有意无意间融入了自己,并非是狐假虎威地自我抬高,只是想说,我们喜欢的作家和我们喜欢的人一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像自己。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5-8-6 11:17: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5-8-6 14:50 编辑

(转载自网络)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阿根廷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兼翻译家,被誉为作家中的考古学家。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一个有英国血统的律师家庭。在日内瓦上中学,在剑桥读大学。掌握英、法、德等多国文字。 作品涵盖多个文学范畴,包括:短文、随笔小品、诗、文学评论、文学翻译。其中以拉丁文隽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见长。被称为南美洲的卡夫卡

  代表作:《老虎的金黄》、《小径分岔的花园》

  ***

  博尔赫斯1899年8月24日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书香门第之家,从小沉浸在西班牙文和英文的环境中。

  1901年,博尔赫斯全家从图库曼大街840号外祖父家迁到首都北部的巴勒莫区塞拉诺大街(现改名为博尔赫斯大街)2135/47号的一幢高大宽敞、带有花园的两层楼房,作家的童年和少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父亲在这幢舒适的楼房里专辟了一间图书室,内藏大量的珍贵文学名著,博尔赫斯得以从祖母和英籍女教师那里听读欣赏,未几便自行埋首涉猎,乐此不疲。

  博尔赫斯受家庭熏陶,自幼热爱读书写作,很小就显露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和文学才华。

  7岁时,他用英文缩写了一篇希腊神话,8岁,根据《堂吉诃德》,用西班牙文写了一篇叫做《致命的护眼罩》的故事,译文,署名豪尔赫·博尔赫斯,其译笔成熟,竟被认为出自其父的手笔。9岁的时候,他进入正式的学堂,直接读4年级,开始系统地学习西班牙和阿根廷的古典文学。

  1914年,父亲因眼疾几乎完全失明,决定退休,所以豪尔赫·路易斯随全家赴欧洲,遍游英、法之后,定居瑞士日内瓦。博尔赫斯正式上中学,攻读法、德、拉丁等诸多语文。凭借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好学的博尔赫斯如虎添翼,如饥似渴地浏览世界名著。他读都德、左拉、莫泊桑、雨果、福楼拜,读托马斯·卡莱尔、切斯特曼、斯蒂文森、吉卜林、托马斯·德·昆西,读爱伦·坡、沃尔特·惠特曼,读海涅、梅林克、叔本华、尼采……这对他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1919年到1920年随全家移居西班牙,在此期间同一些极端主义派的青年作家交往,发生共鸣,同办文学期刊,积极撰稿,创作了歌颂十月革命的组诗《红色的旋律》以及短篇小说集《赌徒的纸牌》;但博尔赫斯自谦地认为这些只是试验之作,尚欠火候,未予发表。

  1921年,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后,博尔赫斯仿佛受命运的驱使,来到他心中的天堂——图书馆,并终身从事图书馆工作,历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各公共图书馆的职员和馆长,是一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同时进行文学创作,办杂志,讲学等活动。

  1923年,正式出版第一本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1922年曾先行自费出版)以及后来面世的两首诗集《面前的月亮》(1925)和《圣马丁札记》(1929)形式自由、平易、清新、澄清,而且热情洋溢,博尔赫斯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崭露头角。

  1946至1955年,庇隆执政期间,他因在反对庇隆的宣言上签名,被革去市立图书馆馆长职务,被侮辱性地勒令去当市场家禽检查员。为维护人格和尊严,他不畏强权。拒绝任职并发表公开信以示抗议,得到知识界的广泛声援。1950年,由于众多作家的拥戴,博尔赫斯当选阿根廷作家协会主席。这等于是给庇隆政府一记响亮的耳光。庇隆下台后,1955年10月17日,他被起用为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同时,还兼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文学系英国文学教授;六十年代,曾到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等学校讲学。

  不幸的是,他当时因严重的眼疾双目已近乎失明。他自嘲他说:“命运赐予我80万册书,由我掌管,同时却又给了我黑暗。”但失明并没有夺去博尔赫斯的艺术生命,在母亲和友人的帮助下,他以无穷的毅力继续创作,并修订和整理出版了一些早期作品。与此同时,他还多次应邀前往欧美大学讲学。这个时期主要作品有:《迷宫》(1964)、《布罗迪报告》(1971)、《沙之书》(1975),《老虎的金黄》(1977)。

  博尔赫斯带着四重身份,离开了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岸,开始其漂洋过海的短暂生涯。

  博尔赫斯一生读书写作,堪称得心应手,晚年双目失明,仍以口授的方式继续创作,成就惊人,然而,他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意,他长期独身,由母亲照料生活,直至68岁(1967年)才与孀居的埃尔萨·阿斯泰特·米连结婚,3年后即离异,母亲辞世后,他终于认定追随他多年的日裔女秘书玛丽亚·儿玉为终身伴侣,他们1986年4月26日在日内瓦结婚,宣布她为他财产的唯一合法继承人,以便保管、整理和出版他的作品。同年6月14日,一代文学大师博尔
赫斯终因肝癌医治无效,在日内瓦逝世。



***

  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是博尔赫斯三大创作成果,而且各有千秋,相互辉映。有一种很生动的说法是:“他的散文读起来像小说;他的小说是诗;他的诗歌又往往使人觉得像散文。沟通三者的桥梁是他的思想。”他是与帕斯、聂鲁达齐名的拉美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语言质朴,风格纯净,意境悠远。他的散文大多非常短小,但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安德烈·莫洛亚:“博尔赫斯是一位只写小文章的大作家。小文章而成大气候,在于其智慧的光芒、设想的丰富和文笔的简洁——像数学一样简洁的文笔。”

  他的作品反映了“世界的混沌性和文学的非现实感”。例如他最著名的短篇集《虚构集》(1944)和《阿莱夫》(1949)中就汇集了很多共同的主题:梦、迷宫、图书馆、虚构的作家和作品、宗教、神祇。他的作品对幻想文学贡献巨大。研究者们也注意到博尔赫斯不断恶化的眼疾似乎有助于他创造性的文学语言,毕竟,“诗人,和盲人一样,能暗中视物”。 博尔赫斯的文体很特别,他的小说写的很像诗歌又很像散文,帕斯说博尔赫斯的文体几乎是三位一体,这样一种特殊的文体,是独一无二的。

  他早年深受柏拉图和叔本华等人的唯心哲学,还有尼采的唯意志论的影响,并且从休谟和康德那里接受了不可知论和宿命论、以及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苏格拉底等人的哲学影响。他对笛卡尔的思想也了然于心,在上述哲学家的观点的基础上,他采用时间和空间的轮回与停顿、梦境和现实的转换、幻想和真实之间的界限连通、死亡和生命的共时存在、象征和符号的神秘暗示等手法,把历史、现实、文学和哲学之间的界限打通,模糊了它们的疆界,带来一个神秘的、梦幻般的、繁殖和虚构的世界,在真实和虚幻之间,找到了一条穿梭往来的通道,并不断地往返,并获得神奇的阅读感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5-8-11 16:56:29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在看《博尔赫斯谈话录》,非常精彩。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5-8-13 16:17:43 | 只看该作者
博尔赫斯在生命后期担任了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他读书非常多,他主要关注文学,哲学和宗教方面的书籍。
这本谈话录是他80岁时的谈话,里面涉及极多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大家如果有很多看不懂不奇怪。
其实象卡夫卡,马尔克斯和博尔赫斯,我个人更喜欢博尔赫斯的思想。虽然他受康德,休谟的不可知论影响,但他的人生充满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由,平等和博爱思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5-8-15 16:40:41 | 只看该作者
阿度 发表于 2015-8-14 17:53
还没有读过,会是遗憾吗?

老兄是第一个跟帖的,我谈谈。

如果对文学、哲学、宗教、神话和寓言这些感兴趣,可以留意一下这本书。
这部谈话录是关于思想的。我觉得他的人生及思想有很值得借鉴的地方。
这本书不是呆板和枯燥的,相反充满人生的智慧,也有很幽默的地方。
我举一个例子:
有一次有一个窃贼威胁博尔赫斯说:给命还是给钱?博尔赫斯说:给命!那个窃贼马上给吓跑了。博尔赫斯笑着说:我想让他杀死我,但是他不愿意。。。。。博尔赫斯身体其实非常虚弱,他说他很胆小,但他在思想上是巨人。。。。。他敢与贝隆政府对抗。

博尔赫斯在对待失明这件事上,他很坦诚的,他甚至认为那是天赐。因为后来他口述文学,写出很多思想闪光的精彩句子,他认为与他的家族遗传的失明有关,在黑暗中,他的触觉变得更加敏锐。博尔赫斯没有埋怨谁,也没有埋怨上帝,他身上带有文艺复兴的博爱精神。。。。

使用道具 TOP

F18

11#
发表于 2015-9-4 10:42:40 | 只看该作者
版主你举的例子给窃贼只有二个选择:要命还是要钱,当然要自己的命,所以跑了。
真实世界窃贼有多种选择,对方如果弱小,可选择先击倒再拿钱,那会管他说什么。

点评

博尔赫斯比那个窃贼更加强硬。  发表于 2015-9-4 13:38

使用道具 TOP

F18

12#
发表于 2015-9-4 13:52:08 | 只看该作者
S版,卧室音响买了吗?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7 11:52, Processed in 0.028158 second(s), 21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