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3278

查看

63

回复
返回列表

go

音乐知多少

1#
发表于 2011-2-6 17:17:17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burt5177 于 2011-2-9 09:30 编辑

一、音乐的10大表现手段
1、旋律线、2、节奏、3、节拍、4、速度、5、调式与调性、6、和声、7、音区、8、音强、9音色、演(唱)奏法、10、织体。现在也有人称这些表现手段为“音乐形态”。粗体划线的文字以后会解释。

1、
旋律线
这里说的旋律不同于交响乐、交响诗、奏鸣曲以及赋格曲的主题,因为大型作品中通常有一两个旋律,它们在调性上、主题材料上以及性格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乐曲整体的发展从内容到形式都以这几个旋律为基础,这样的旋律通常被称为主部主题或副部主题。这里的旋律线泛指作品中的旋律,可能是主部主题,也可能是副部主题、引子、尾声连结部中的主题,还有可能是大型作品的一部分或小型作品的全部,我尽量用作品的唱片而不是乐谱来举例。

不同的旋律线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感。
先选几个最著名的旋律来看看这些旋律线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的
⑴上行的旋律线通常表现振奋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如:贝多芬《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谐谑曲”的开头部分(带反复的第一句),贝多芬在这个乐章的乐谱上标明的是“小步舞曲”,但是我们在听这一乐章的时候,听觉告诉我们它实际上就是一首谐谑曲,这应该是比较早地把谐谑曲用在套曲里的一个例子(谐谑曲的前身就是小步舞曲,且肖邦是把谐谑曲作为独立作品使用的第一人,我们以后再谈这方面的内容)。由于第五小节的一个变化音,本来为两个句子的旋律就因此变成了一气呵成的一个句子。这段旋律从很弱到很强的力度变化加上极快的速度,是非常典型的“贝多芬式的旋律”,同时也是作品分析课、作曲课以及配器课必教授的旋律之一。
贝多芬交响曲唱片除了Hans.Schmidt-Isserstedt、瓦尔特、福特、卡拉扬之外,我比较喜欢伯恩斯坦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录音,“很有人情味”。
⑵下行旋律线通常表现抒情和忧伤。如: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第二乐章中间的那段旋律(两段圆舞曲中间的那一段,两边五拍子的圆舞曲以后再谈)。这段悲伤的二度下行“呻吟”旋律,开始是弦乐和长笛下行三度的“模进”。正是这个级进下行二度和下行三度的“模进”使听者联想到第一乐章悲剧性。
这张卡拉扬的柴六买来一直没开封
⑶环绕中心音并结合上、下行的旋律。这种类型的旋律最著名的应该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组曲《天方夜谭》开头处由小提琴独奏竖琴伴奏的公主的旋律,这段旋律表现了聪明、美丽、机智、温柔、富于幻想还带有一点点的宣叙调形象的公主的形象。
小提琴SOLO: Heinrich Friedheim 我喜欢这张,独奏非常好。刚才上网查了一下才知道这张是英国企鹅评鉴力荐名盘。
小提琴SOLO: BORIS KORSAKOV
非常牛的一张唱片。
这张黑胶好久没听了不记得了。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专著《管弦乐法原理》是在作曲界影响很大的一套教材,翻译是我国著名女作曲家瞿希贤。
⑷如泣如诉的旋律。一提到这种类型的旋律我们马上就能想到电影《辛德勒名单》里帕尔曼拉的那段小提琴旋律,我听过几个演奏家演奏的版本,但是他们没有一个能像帕尔曼那样打动我,帕尔曼是在用他那丰富的情感反复诉说那段没有人性的残忍岁月。他的音乐语境里不仅包含了哭泣、愤怒、呐喊,还有对死去的犹太人亡灵的超度和安魂。


帕尔曼为我们奉献的音乐来自他那地地道道的犹太人的血脉。他的音乐语境不仅来自心灵,还有来自民族和宗教的崇尚精神。另外这个作品是用一个“由两个音符组成的动机”发展成整部作品的很好的例子(后面谈)

帕尔曼演奏《辛德勒名单》视频
待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1-2-6 17:32:11 | 只看该作者
顶!好贴啊!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1-2-6 18:38:5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B老师,我们是免费学习音乐啊。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1-2-6 18:48:5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B老师,我们是免费学习音乐啊。
shinelb 发表于 2011-2-6 18:38

谢版主,我也是在向你们学习,我的打算是把音乐理论换一种方式与大家分享。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1-2-6 18:56:47 | 只看该作者
谢版主,我也是在向你们学习,我的打算是把音乐理论换一种方式与大家分享。
burt5177 发表于 2011-2-6 18:48
是的,这样比较通俗易懂,大家也乐于学习。谢谢B老师。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1-2-6 21:35:04 | 只看该作者
作曲家的由能是将这十大元素的具象抽象化,而后由这些抽象中具象出音乐的形象、色彩。
我深迷德彪西的技法,看似不可能,幻出一片新天地,幻出音乐的真精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1-2-6 21:54:51 | 只看该作者
作曲家的由能是将这十大元素的具象抽象化,而后由这些抽象中具象出音乐的形象、色彩。
我深迷德彪西的技法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1-2-6 21:35

估计这张LP一定很棒,德彪西和拉威尔都是印象派,但是他俩有很大的差别,后面慢慢聊。我计划从简单到复杂,同时也在尝试我学了多年的音乐理论能不能换个方式让大家理解。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1-2-6 22:53:35 |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打断了!坐下安静地听呢。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1-2-6 23:39:54 | 只看该作者
好帖!搬个板凳。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1-2-7 00:05:17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来学习。。。。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1-2-7 21:14: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urt5177 于 2011-2-9 01:00 编辑

2、音乐的骨骼——节奏。
旋律通常被称为音乐的灵魂,而节奏就是音乐的骨骼。
节奏是音的长短不同和强弱不同的组合方式。
节奏重音与感情重音
节奏重音是指旋律开始的音,感情重音是为了表现需要而在弱拍设强音的节奏处理。
切分节奏通常指改变节拍强弱关系(从弱到强)的节奏,有一拍的切分节奏、一小节的切分节奏和跨小节的切分节奏。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是最典型的例子,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切分节奏(黑人音乐的特点)来表现“新大陆”。
我最喜欢这张
最给力的一张DVD
最失望的一张盘,音效做得不好。
最值得收藏的一张盘。
音乐作品中至始至终运用一个节奏型的就是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

节拍是指强拍和弱拍有规律的周期性交替,以一小节为单位。
贝多芬的三小节的节奏
在贝多芬交响曲的快板乐章中每三小节有一个强小节。如,《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这是典型的强拍和弱拍的关系扩大为强小节的关系例子。
杜卡的《小巫师》
这是一首典型的谐谑曲,除了引子和尾声以外都属于这种“贝多芬式”的三小节节奏。
幻想曲中的《小巫师》音画非常完美的结合。

⑶变节拍
变节拍在近现代作曲家中运用得非常广泛和大胆,最著名的例子应该是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中《少女们的舞蹈》,弦乐和圆号演奏和弦的那段音乐,这些和弦太过瘾了,乐谱上节拍标记虽然没有改变,但是节拍非常明显地被改变,开始是非常整齐2/4拍子,接下来借重音的转移把节拍的循环模糊起来,随后转为3/84/8, 5/83/8,最后又回到了2/4,极其生动地描绘出舞者的豪放、粗犷的舞蹈动作,这可是少女们的舞蹈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1-2-7 22:46:36 | 只看该作者
超喜欢这样的帖子!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9 00:11, Processed in 0.088513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