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1677

查看

46

回复
1234下一页
返回列表

1#
发表于 2013-1-30 16:42: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vincentlyl 于 2013-1-30 16:44 编辑

简单说,法国钢琴学派把音色看成是第一位的。与此对比的是德奥把结构,意大利把旋律,俄罗斯把基情放第一位。和民族性格类似。

法国钢琴音乐,从浪漫主义开始,和声逐渐偏离了大小调功能性这根主轴,而渐渐地成为了一种描述性的音乐语言。更多的是一种听觉上的色彩艺术。这种作曲风格,更直观得让人感受到某种气氛,某片意境,某些心情。这种乐曲,需要独特的钢琴技巧来表达,渐渐诞生了法国钢琴乐派那种着重钢琴音色表达的特色。法国曲目弹得好的,绝大多数还是法国人。法国人对“色”的品味和偏爱,历来如此!

可能有点瞎说了!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3-1-22 13:15:45 | 只看该作者
好话题,但历史上除了圣桑以降的以玛格丽特.龙为首的所谓“似珍珠”的一派是典型的法兰西学派以外,后继而来的还真不好严格定论法兰西学派。

有事,该话题回头聊。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3-1-22 13:33: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13-1-22 21:47 编辑

法国学派早期大师的录音很少,这里转一篇 wei 昧昧吾思之arc 的博文

ARBITER 150: 法国钢琴学派的早期录音
wei 昧昧吾思之arc
2007-03-08 19:26:09



ARBITER这张CD集合了6、7位法国钢琴学派先辈,其中几位更是祖师爷级别的巨匠的录音,虽然其中的大部分都陆续以不同面貌出现过,但是这次以优异的面貌再次出现,而且集合一起,能让我们清晰地窥见法国钢琴学派开端的风貌。


Arbiter 150
发行: 2006年

一:Francis Planté (1839-1934):



●简介

You possess that which cannot be acquired: elegance of sentiment and the execution of a consummate artist. ——罗西尼

    Planté是一位永不知疲倦的钢琴家,即使年俞90,也是充满活力,他一直从肖邦、李斯特的时代生活到二战的临近,他认识的法国作曲家从Berlioz一直到Vincent d'Indy,他赏识并且不断地演奏他们的作品。他的特殊位置可谓绝无仅有。

    Planté 1839年3月2日出生于法国Orthez,他四岁即显示除了非凡的钢琴天才,跟随李斯特的学生Mme. de Saint-Aubert学习,10岁在巴黎音乐学院(Paris Conservatoire)随Antoine Marmontel学习,不到一年就获得了学院首奖,Marmontel的一个学生兼同事就是比才,不久两人也很熟悉了。10几岁就经常跟小提琴家Jean Delphin Alard和大提琴家August Joseph Franchomme合作室内乐,后两者在肖邦去世前是同肖邦合作演出的。1858年Planté再度回到学院,学习和声,并且再度获得奖金。但不久Planté暂停演奏事业10年之久,致力于作曲,1872年才重返舞台,演奏事业持续了近30年,而他的慈善音乐会更加持续到90高龄。他在法国还着力于舒曼钢琴作品的普及推广,他的音乐会随时都可能持续三到六个小时,并且极少制定固定的流程,也常常在演奏时象观众解释音乐当中的意味和困难之处。

    罗西尼的太太听到了年轻的Planté的演奏并且邀请他到家里,介绍给他显赫的丈夫认识,罗西尼非常赏识他,对他写的圣母颂更是大加赞扬,并且让他到沙龙里面去演奏,那里是当时风云人物聚集的地方,例如大作家大仲马。1866年罗西尼举办了一个晚会,Planté和李斯特同台竞技,演奏李斯特的“前奏曲”和双钢琴版的Tasso,李斯特说演出“超出预期的成功”。再透过罗西尼和李斯特,Planté认识了年轻的瓦格纳。

    Planté 1878年去伦敦,在大使馆做了独奏和室内乐演奏,在取道布鲁塞尔,在那里,认识了Franck和Albeniz,成了好朋友。1883年Anton Rubinstein邀请他去圣彼得堡演奏协奏曲并且亲任指挥。期间他的音乐会足迹遍及德累斯顿或者其他德国城市。

    1902年Planté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同Pierre Monteux在夏季音乐季中演出。一战后,他举办了一系列的慈善演出,援助伤员。1928年5月10日,他举办了告别演出。Planté的去世显得偶然(尽管95高龄了),一天早餐时分,一只鸟鹬飞过,这种鸟美味而难以捕猎,热衷狩猎的他穿着睡衣跑出去察看,结果受凉,1934年12月19日因肺炎病逝。

●录音

    我对Planté的认识,来自于DVD“钢琴艺术”的一段无声影片,那是他录肖邦练习曲OP.10 no.7的记录,菲利普的配套CD里面也有一段录音。Planté迟迟没有录音,一直等到1928年89高龄才决定留下录音,巨大的录音设备搬运到了在Mont-de-Marsan的别墅,七月3、4日两天,用10或者12英寸的盘录下了24首曲子,用的是自己的Erard钢琴。Planté亲自挑选了其中的18首发行,遗憾的是其他的6首已经去向不明,ARBITER这次也未能得以发行。

    聆听这些录音,首先显著地注意到的是Planté那宏大的音量,他的每个音符都是强大的存在实体般,他的演奏在暴风雨中透露出自信、优雅,89岁了仍然有着不可思议的灵巧,演奏毫不拖泥带水。他的“冬风”不是寒风凛冽而是狂风大作,“春之歌”则闲庭信步。另外一个标记是他的密集的伴奏声部音群——浮动、飘逸不定,听听练习曲OP.25 NO.1,就如地下熔岩般。Planté漫长的一生可谓指点过无数人,可是他的学生真的难说闻名者,我们找他的脉络继承者的话,奇迹般地注意到一个人:Cortot。难以置信吗,Planté没有那种忧郁的情绪,但是,Cortot那种浮动、飘逸不定的音色不正是继承了Planté吗,更加显著地,我留意到,Cortot的学生Lipatti!!!

二:Camille Saint-Saens (1835-1921):



    圣桑生平就没啥好废话的了,他的非洲之行留下了“非洲幻想曲”,这里演奏的是其中的即兴华彩乐段。不过录音时间虽然是1904年,可是也实在糟糕得可以,失真、畸变、模糊不清,的确是够即兴性的,技巧也“冇得弹”,但是的确难以深究。结束时还“YE”了一声,除了即兴的成分,估计最明显的意思还是终于能在2'50内录完了(2'40)。

三:Louis Diémer (1843-1919):



●简介

    除了是钢琴大家,他还是钢琴教育大家,门下人才济济,包括Robert Casadesus, Alfred Cortot, Alfredo Casella和蒬ouard Risler等等。题献给Diémer的作品包括圣桑第五钢协,Franck“交响变奏”,Fauré的船歌NO. 12, Op. 106b。

    Diémer 1843年2月14出生于巴黎,他在巴黎音乐学院同时学习钢琴(老师Antoine Marmontel)、管风琴(老师Francois Benoist)和作曲(老师Ambroise Thomas),他很快就变成了有名望的演奏家,同Sarasate进行巡演。1887年他成了学院教授开始授徒,他还推广古乐器,1889年的国际博览会中,举行了一系列历史性的演出,用的是大键琴。由此促发了“古乐器社”(the Société des instruments anciens)的成立。他的作曲成就包括一首钢协和众多小品,当然,今天已经是被遗忘了。Diémer 1919年12月21日在巴黎去世。

    Diémer跟当时的法国作曲家关系密切,尤其是圣桑,1870年他介绍圣桑的第三钢协,1885年是奥弗涅狂想曲(Rhapsodie d'Auvergne,指挥Colonne,OP.73)。1886年Diémer和圣桑四手联弹首演“动物狂欢节”,1898年,Diémer和Cortot初演双钢琴“英雄随想曲”(Caprice Heroique),由于1880年演出巴赫为四架键琴而作的协奏曲意犹未尽(圣桑,Diémer, Raoul Pugno和Charles-Wilfred Bériot),圣桑把这首曲子改成了八手联弹,1899年演出。(圣桑,Diémer, Fauré和Cortot!)

●录音

    Diémer的录音稀少,而且基本是自己作的曲子,这里收录了肖邦夜曲OP.27,NO.2和门德尔松无词歌OP.67,NO.4“纺纱歌”。时间1903-04年。

    我喜欢……这种浩瀚的嘶咧声中纤细娇弱的声音……Ahh,Diémer的肖邦冰冷柔弱,敏感而细微,象手指触动了冰冷的水面,视觉、触觉都表现出了冷冷的情感,真是漂亮。

    “纺纱歌”则巧得很,Planté也有这个曲子的录音。Planté是热情奔放宏大的,而Diémer则纤细娇弱冷漠。噢……什么才是法国风格呢?      


四:Isidore Philipp (1863-1958×××)



×××注:他的去世日期,ARBITER标是1957,而另有资料显示,精确的日期是1958年2月20日,可能是Allan搞错了。我需要询问一下。(嗯,的确是ARBITER的排版错误)

●简介

    法国钢琴家、教师、作曲家和编辑Isidore Philipp,不光自己多才多艺,教出来的学生也是各式各样,著名的包括:Aaron Copland, Guiomar Novaes, Wilfrid Pelletier, Albert Schweitzer, Alexander Tcherepnine和Beveridge Webster,跟他交往的也是牛人多多:Boulanger, Busoni, Debussy, Godowsky, Lumière, Massenet, Paderewski, Rosenthal, 圣桑和Widor。

    虽说是“法派”,Philipp实际是1863年9月2日出生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不过他一生基本在法国渡过。据说三岁开始在巴黎音乐学院跟随George Mathias(肖邦的学生)学习(但是有人考证说他16岁才获准进校),另外的老师则是李斯特的学生Theodore Ritter和圣桑。1893到1934年在学院教授钢琴。1940年纳粹入侵逃离巴黎,1941年到达美国。大体上,1900-1955年期间,他是巴黎音乐学院、纽约和枫丹白露(Fontainebleau)的美国音乐学院卓越的钢琴教师。Philipp受圣桑赏识,也终生推崇圣桑的音乐(连录音都基本是),Bartok小有名气时,Philipp想推荐他去见圣桑,不过Bartok却不同意,再推荐Fauré等其他作曲家,仍然遭到拒绝。Bartok说他真正想见的是德彪西,这下换Philipp不乐意了,因为他认为德彪西极难相处,去见德彪西等同于“受辱”。Isidore Philipp 1958年2月20日在巴黎去世。

●录音

    Isidore Philipp的录音基本上是圣桑的作品,除了Vox的少量意大利作品。这里出现的是连同学生兼助手Marcelle Herrenschmidt (1895-1974)的四手联弹:圣桑-谐谑曲(1939年)。这首作品真是不易听到,感觉比较接近德彪西的感觉,波光粼粼、五光十色的感觉,但是整体听来感觉演奏得不够丰满,华丽得指法显得不够尽兴,是有些冷静的演绎。


五:Lazare-Lévy (1882-1964):



●简介

"that rare union of technical perfection and musicality."-圣桑

    Lazare-Lévy,成就不凡的钢琴教师,管风琴和钢琴家,他的社交身影出现在文学、音乐甚至政治圈,他要好的朋友包括Harold Bauer, Edwin Fischer, André Marchal,Paderewski, Philipp, Planté和Rachmaninoff, 哲学家Emmanuel Levinas和André Malraux。他的学生包括:Monique Haas, Clara Haskil,Yvonne Loriod,Solomon,Alexandre Uninsky和Madeleine de Valmalete,管风琴演奏家Marcel Dupré,作曲家John Cage, Lukas Foss和Oskar Morawetz。Dukas和Milhaud都有作品题献给他。

    Lazare-Lévy,1882年一月18日出生在比利时布鲁塞尔,10多岁起在巴黎音乐学院跟随Diémer学习,同时跟Lavignac学习和声,跟Gédalge学习对位法,1898年获首奖。他早年的搭档包括Casella, Cortot, Enesco, Monteux, Ravel和Thibaud。20岁首演,指挥是Colonne,曲目舒曼A小调钢协。25岁,Lazare-Lévy同Diémer合著出版了Méthode Supérieure,1914-16和1921-23年间,他是巴黎音乐学院的临时教师,Cortot(1923-41和1944-53)离任期间他正式接替位置。除了象别的法国钢琴家般演奏法国作品外,Lazare-Lévy更是罕有地演奏Scriabin。

    二战期间,身位犹太人的他不得不东躲西藏,曾经尝试逃往美国,可是由于儿子被出卖被捕,转移到法国Drancy集中营,被认出是犹太人而遭到折磨,包括儿子在内的近20名家人最后惨死在Auschwitz。Lazare-Lévy精神上也大受打击,因为当时身为维希政府文化部长的Cortot先前拒绝帮助Lazare-Lévy。据91岁的Lazare-Lévy侄女回忆,当时Lazare-Lévy利用假证件进入保护区,去到Cortot在纽利(Neuilly)的家,Cortot说“发生这种事,我能干什么?!!”(Qu'est-ce que tu veux que j'y fasse ?!! Ce sont des choses qui arrivent)然后猛地关上门。这段长达40年的友谊,在关门声中凄然破灭。

●录音

Emmanuel Chabrier (1841-1894):1937
Idylle
Sous bois

Claude Debussy (1862-1918):1929
Masques

    Lazare-Lévy比起其他几位小很多,可拥有更多的录音机会,可惜他本人抵制录音,数量稀少。感觉Lazare-Lévy的演奏十分悠闲、清雅,色彩斑驳多变,其中Idylle感觉好玩、有趣,演奏悠哉游哉,我听时老是想发笑。

六:Ricardo Vines (1875-1943):



●简介

    Ricardo Vines 1875年2月5号出生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Lerida,最初再巴塞罗那跟随Juan Pujol学习,1887年12岁时进入巴黎音乐学院,自此在巴黎安顿下来。1895年在巴黎职业首演,1900年是俄罗斯巡演,20年代是南美,1930年定居阿根廷,1936年返回巴黎渡过余生,1943年4月29日去世。

    Vines一生推广了大量当代作曲家的作品,包括俄国的新作品,特别地跟Ravel和德彪西紧密联系在一起。1889年开始,他成为Ravel的学生和朋友,不断地推介Ravel的作品,初演的作品包括:Menuet antique (1898),Jeux d'eau和Pavane (1902), Miroirs (1906), Gaspard de la nuit (1909)。Ravel题献给他的包括Menuet antique和Miroirs的Oiseaux tristes。他和Ravel都是终身不娶,也由此引发某些幻想。^O^

    Vines崇拜德彪西,而另一面,德彪西看重Vines对自己作品的演绎,两人还经常合作演出双钢琴版的夜曲和Iberia,德彪西的作品Poissons d'Or题献给他并由他首演,向拉莫致敬也是他首演。但是在意象集第二卷首演(1908)后,德彪西却写信说Vines根本不了解作品的架构,搞错表情。由此,德彪西不再委托Vines首演自己的作品了。

●录音

    Ricardo Vines的录音也是稀少,这里出现的两段节选“向拉莫致敬”和练习曲10是首次出版,来源是1938年的广播录音,领教过这个音质就明白为啥是未发行的测试录音。

    听完这两段珍贵的录音,一个字:“汗!”
    畸变的声音、混杂的噪音、Vines纤细的风格混合在一起,声音恍如隔世般传来远古的力量。按理这种声音应该烂透,可是Vines的演奏鬼魂般让人过耳不忘,那中恍惚的声音——时光倒流70年。'



2007.2.14晚完稿

原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379752010008zf.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3-1-22 13:35:56 | 只看该作者
图片都看不到,图片不能拷贝的,要上传的。

点评

我这儿上传图片有点困难,待晚上吧  发表于 2013-1-22 13:38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3-1-22 13:40: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13-1-22 13:48 编辑

再转几个爱乐人上Patzak的帖子

Patzak (2002-03-18 16:21:14)

早一陣子, 亦提過 Samson Francois 的名字, 那是一套錄音由Fernand Oubradous 与及他的 Oubradous Chamber Orchestra. 於 1955 年的七大張豪華的大錦盒的三十三轉LP, 名為 " Mozart in Paris ", Pathe Marconi 出品. 可惜我只提了數位鋼琴獨奏家的名字, 便不了了之. 今天看見 Samson Francois, Alfred.Cortot, Dinu.Lipatti 等名字, 令我不期然又想起那別樹一幟, 風格獨特的法蘭西學派了............................

上回我只寫出唱片內五位鋼琴家的名字: Jeanne-Marie Darre、Vlado Perlemuter、Jean Doyen、Joseph Benvenutti、Samson Francois。其實, 名單還有 Lazare Levy, Aline van Barentzen, Marcel Ciampi, Lucette Descaves 等等, 當中肯定以 Lazare Levy (1882-1964) 名氣最響, 而錄音最難尋覓了!

Lazare Levy 与Alfred.Cortot 是同們師兄弟, 皆受業於Louis Diemer(1843-1919), Cortot 此 Lazare Levy 大五歲, 名氣也響亮得多. 而事實上, Louis Diemer 別的學生大名, 亦比 Lazare Levy 更為樂迷所熟悉. 那是誰? 就是 Edouard Risler (1873-1929), Yves Nat (1890-1956), Robert Casadesus (1899-1972), 後二者人們十分眼熟, 但Edouard Risler , 恐怕就較陌生了.我是因為接觸了Alfred.Cortot 另一學生: 巴西女鋼琴家Magda Tagliaferro, 才曉得Risler之大名的.

愈扯愈遠, 還是先說回 Paris Conservatoire 的故事. : )
--------------------------------------------------------------------------------

Patzak (2002-03-19 11:04:59)

昨天特忙, 語焉不詳, 續說下去.

一代鋼琴音樂教育家 Louis Diemer 退休之後, 在 Paris Conservatoire 把這個法蘭西學派傳奇延續下去的, 有數之不盡的優秀鋼琴家及教授. 其中在二次大戰前, 有四位鋼琴家是所有前來巴黎, 最想拜在其門下學藝的. 他們就是: Isidor Philipp (1863-1958 )、Marguerite Long ( 1874-1966 )、Alfred Cortot ( 1877-1962 )、Lazare Levy (1882-1964)。我並不單以出生年份來排列的, 這樣的次序是有原因的. 無疑 Alfred Cortot 的名氣最響亮, 但實際上, 論在推動鋼琴教育的深遠影響, 捨 Isidor Philipp 其誰? 他全副精神心思放在 Paris Conservatoire 之上, 數十年的光陰, 經他調教指導成材的, 不下數百名有影響力的音樂人. 連 Fernand Oubradous 進入學院之時, 亦是跟隨他學習的.

巴西女鋼琴家 Guiomar Novaes (1895-1979) 与及 Jeanne-Marie Darre, 恐怕是Isidor Philipp 最得意的女門生了. 而後者, 在日後的巴黎音樂教育界, 連同Jacques Fevrier , Yvonne Lefebure , Marcel Ciampi , Vlado Perlemuter , Lucette Descaves , 等等, 把老師的事業繼續下去.

至於 Lazare Levy, 他的學生就更耀目了! Solomon ( 英國人的傳奇), Clara Haskil ( 除了Cortot, 亦向Levy 學藝的 ), Lukas Foss ( 集作曲, 指揮, 鋼琴一身的美國奇才 ), Alexander Uninsky ( 四,五十年代紅遍一時, 是 Philips 的錄音明星, 可惜唱片難覓!

Lazare Levy 要求學生有扎實的基本功, 除了多彈苦練, 就是苦練多彈! 上他的課, 是一項苦差事, 許多豪門貴介子弟, 來到花花之都, 本想鍍鍍金而已, 那里禁受得住? 還不跑堂去也! : )
--------------------------------------------------------------------------------

Patzak (2002-03-19 14:54:20)

美國著名鋼琴樂評人 Charles Timbrell 曾在 1992 年出版了一本 "French Pianis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縱述了Paris Conservatoire 百多年的法蘭西鋼琴學派的演鐸, 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參考書!

http://www.frenchculture.org/books/release/music/timbrell.html

而我在台灣一個講述 EMI 唱片公司的網頁( http://hwonline.status.com.tw:19 ... her/002/emi_022.htm) 找到一些談論 Isidor Philipp, Marguerite Long, Alfred Cortot 的教學風格, 就是沒有 Lazare Levy 的資料, 真令人洩氣之極! : (

但看到這少許文字資料, 便可想像當年Paris Conservatoire 的鋼琴學派之丰盛多樣, 百花齊放, 真果是令人羨慕不已!

................在当时的法国钢琴学派中,Isidor Philipp 的理论和练习曲是最主流的,和他对抗的,则是 Marguerite Long 。她在巴黎音乐院中的地位仅次于萧邦嫡传学生Louis Diemer ,在她的传授下出了Jacques Février,而Jeanne-Marie Darre 则出自Isidor Philipp 门下。Isidor Philipp 是圣桑的嫡传学生,来自匈牙利,但终生于巴黎音乐院任教,他的学派禀承浪漫派以来的钢琴名人技,讲究从克莱曼第、彻尔尼以降的钢琴音乐完整的学习,但因此让 Jeanne-Marie Darre 获得相当结实的训练。

在本世纪的前半叶,法国曾经一连串出现好几位作风前卫、技巧出众的女性钢琴家,她们各有胜场、各具特色,并且所专精的曲目和风格也都各有不同。在西班牙音乐方面,有Magda Tagliaferro ;在偏僻的法国古代和近代音乐方面,则有玛莎.梅耶;而在德国浪漫音乐方面,则有 Yvonne Lefebure。

Jeanne-Marie Darre 是这些人里面作风最特立独行的一位。她年纪比其他人都小,出生于一九零五年七月三十日。可是却特别活跃,尤其受到几位中字辈法国作曲家的喜欢,除了玛莎.梅耶以外,和法国六人组最要好的就是她。她身上有一种法国音乐家特有的天性,活泼而乐观,是她吸引人的原因。

Jeanne-Marie Darre 和巴黎音乐院所有的优秀毕业生一样,天才早慧,十四岁就在著名的艾哈尔厅开生平第一场独奏会,十七岁就灌录了生平第一张唱片。随后她就正式进入巴黎繁盛的艺术圈,成为圈中的娇娇女。她为佛瑞弹奏他的夜曲、为拉威尔弹奏他的「水妖」,更在圣桑面前弹奏过他的五首钢琴协奏曲。这套曲目成为我们如今窥见她生平技艺汇集的顶峰代表作,她原来在一九四八年就曾与指挥家佩雷协作过一份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的录音,可是在录音技术日新月异的五零年代,由于前一份录音的快销,所以她再度进录音室完成了这套乐曲,当时她已踏入五十之龄。

不久 Jeanne-Marie Darre 即将登上大西洋彼岸,与孟许等人在美国为法国钢琴学派留下惊人的声势,成为纽约乐评家哈洛德.笋伯格「伟大的钢琴家」一书中盛赞的名家。................................
--------------------------------------------------------------------------------

Patzak (2002-03-19 17:51:07)

Charles Timbrell 的 "French Pianis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修訂二版, 前年由 Amadeus Press 再度發行, 喜愛閱看這方面資料的朋友, 萬勿錯過! : )

http://www.amadeuspress.com/books/index.cfm?do=details&ID=344

說起這位 Charles Timbrell , 是知名度極高的樂評人, 主要以評述鋼琴音樂 為主, 而在 "The Revised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更常常見到他的文稿. 至於在"Fanfare", "International Piano", "Music and Letters", "Piano & Keyboard" 亦可以見到他的評論.

除此以外, Charles Timbrell 更是一位極不錯的鋼琴好手. 幾年前我曾買過一張法國版 Dante 的 CD, 曲目十分有趣: 上半部份是一位已然被人忘記的作曲家 Walter Rummel (1887-1953) 彈奏的Bach, Chopin, Liszt. 下半部份就是Charles Timbrell 鋼琴伴奏, 女高音 Regina McConnell 演唱Walter Rummel 的歌曲. 而詳盡的解說文章, 當然就由Charles Timbrell 執筆.

而前些年, Charles Timbrell 在加拿大渥太華的McMaster University , 彈奏演出了Liszt 的巨著"Bunte Reihe", 据說還是北美洲的首演. 他還擔任了 American Liszt Society 發行的學報之編輯呢!

如果樂友們對這方面有興趣, 大可与Charles Timbrell 聯絡一下. : ) 他的 e-mail: ctimbrell@aol.com.

愈扯愈遠, 還是說回法蘭西鋼琴學派了!

使用道具 TOP

聊聊法国钢琴学派

6#
发表于 2013-1-22 13:02:54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13-1-22 21:40 编辑

最近听了玛格丽特隆的录音,加之早先听过的一些科托、卡萨德茹、哈斯基尔、李帕蒂、弗朗索瓦、菊勒、蕾菲布等人录音,对法国学派的风格非常感兴趣。网上查了一下,发现其实这个学派人数着实不少,列出来也是洋洋洒洒一大堆。收过其中一些大师的录音,但很多大师还是缺乏了解。很有兴趣逐一找来听听。

先看两张师承表,虽然没有把某老师的学生列全,但基本可以概括一大部分了

Louis Diemer 一宗


Isidor Philipp 一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3-1-22 13:43:07 | 只看该作者
关于Francois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文:piy

虽然现在再死板的把钢琴学派硬性分割成诸如俄罗斯派,德奥派,法国派等等已经不再有什么很大的意义,但是在我看来,法国的钢琴家总是那么好认―――因为他们都带有很明显得烙印―――法兰西的烙印。有时候我不禁纳闷:法兰西,你真是一口大染缸吗?站在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我们可以用“怪异”,“个性”等等,来形容这个傍着塞纳河成长起来的民族的音乐,但是在法国人―――更确切的说,巴黎人――自己的眼里,万物本就是如此,音乐也不例外。

于是当Samson..Francois似一个天神般突然降临的时候,别国的人们惊讶了――巴黎人却依然如故,他们还是在肖邦待过的酒吧里喝着他们的葡萄酒,没完没了的各种沙龙音乐会还是纸醉金迷。

Francois死于1970年,距今32年了――那年他46岁。说来惭愧,我第一次听到他的琴声,却只是在去年――曲目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肖邦第三奏鸣曲。―――可以说一上来右手的五个音就把我震住了。他并没有按照节奏弹,而所做的弹性速度又不同于所有刻板的解释,同时在音色方面,也做的十分随意――是那种非常严格的随意!慑人心魄呀!这是号角吗?还是呼喊?我不知道,但我明白,这绝对非同寻常。一曲终了,我对肖邦的印象大有改变,一扇门被打开了,我发现了别有的洞天。

这里多的是酒,是酒窖,酒神的世界。阴森,诡异,却又是如此合情合理。大隐隐于市!于是醉了,醉在朦胧的歌声中。一阵阴风,几抹光亮,但终究是黑暗的。那是谁在吟唱呢??目力所见,有得是扭曲的人形,夸张的舞姿―――唯有塞纳河,静静的流淌。

朋友劝我别听Francois,因为“一旦你迷上了他,受其影响,你就再也弹不好了”。是这样吗?难道Francois真是绝色妖女,勾人魂魄?可我还是要听,听他的德彪西,听他的肖邦。我不是什么钢琴家,只是一个喜欢音乐,并借助钢琴这一手段来表达我的这种喜欢的普通人,我喜欢Francois,然而冥冥中我觉得我有我的航向,他终究不能左右我。举例来说,人们大凡都以为夸张的弹性速度是Francois的特点,这类“橡皮筋”似的口气是 Francois的专利而非他人的。于是如果哪个乖学生企图模仿这种口吻,就一定会误入歧途而不能自拔。可我们为什么不能看得深一些呢?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会发现这弹性速度的根源,就是分句。正因为Francois心里对句子的划分不同于常人,常人才会觉得他怪。如果我们用他的分句去审视他的演绎,就会发现,一切都是合理的,自然的,浑然天成的。我想说的是,这种独特的分句并不是Francois的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而是融化在天才血液里的东西。在他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如果你赞美他:“大师,你的分句真了不起。”他很可能会一脸茫然地看着你。怎么?难道不该这么分吗?

天才的老师是伟大的,也是难当的。那么Francois的恩师是谁呢?是Alfred.Cortot------另一位天才!一段时间我曾经没完没了地听Cortot的录音,现在又是Francois。把两者相比较,我发现徒弟似乎从老师那里学来了所有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却用来表达和老师截然不同的思想。Cortot浪漫,风趣,而光亮,Francois忧郁而阴沉。Cortot不仅长于创造性的演奏,也长于从理论上找出他灵感的支撑点――他写了不少著作,亦是一个出类拔萃的教师。他的学生中除了Francois外,还有大名鼎鼎的Clara.Haskil,以及Dinu.Lipatti。而Francois似乎完全不热衷于从理论上解剖自己,他不会去问为什么,也说不清这是为什么――我即是我,一个自由而纯粹的我――我即是万物之灵!他只是凭着一种本能在演奏,就好像冥冥中有谁抓着他的手一样――是了,抓他手的人――一定是酒神吧。

于是他醉了,醉在音乐的美酒里,头上还依稀带着光环。――我们也就跟着一起醉。终于有一天――那是1970年的某一天――他再也没有醒来。也许用这样的方式告别尘世,正是最好的方式――对他来说。换了其他的方式,都是不尽完美的。

在他最后留下的录音中,有23首德彪西的前奏曲――还差一首就完成全集了。怎么?难道天才在这里故意卖了一个关子――以待将来我们和他的天堂之遇?

脑子里闪出这样的画面――将死而未死的Francois在醉后片刻的清醒间,喃喃地用音乐向我们吐露他的心语。可绝大多数的人注意的,只是醉鬼在半梦半醒间的憨态。―――哪知在烂醉如泥的躯体之下,是一颗赤子之心,在越跳越慢。。。。。。

piy (2002-03-16 18:15:06)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3-1-22 15:22:39 | 只看该作者
同样对法国钢琴学派感兴趣,起因是听到Magda Tagliaferro 的唱片,音色美,技巧扎实。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3-1-22 15:29:31 | 只看该作者
前排学习。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3-1-23 13:55:33 | 只看该作者
法兰西的浪漫,弗朗索瓦的肖邦真是值得一听再听!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3-1-23 16:06:19 | 只看该作者




这张GR转制的Levy大概是目前为止效果最佳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3-1-23 16:33: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时光车间 于 2013-1-23 17:07 编辑

卡杀得喜!





法国演奏家诠释法兰西作品,第一印象是:这云彩一片片的……
情感表达层次丰富、变化拿捏相当细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7 04:16, Processed in 0.068909 second(s), 19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