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1674

查看

46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scfan

25#
发表于 2013-1-30 17:42:00 | 只看该作者
想到了肖邦的演奏风格,和贝多芬-车尔尼-李斯特那种大快朵颐,强调音响效果的弹奏方法不同,那是一种沙龙音乐氛围和品味下的演奏风格,强调音色的完美,轻灵、诗意。一方面出自于对特定曲目的演奏要求(浪漫派特性曲目较多,短小紧凑,和声语言丰富多彩,感情比较直观地流露),一方面来自于对沙龙环境的要求(相对于音乐会演奏环境)。肖邦,能不能说是极大地影响了法国钢琴学派呢?

使用道具 TOP

26#
发表于 2013-1-30 22:08:34 | 只看该作者
Pleyel这类法国传统钢琴乃沙龙利器,早不适合音乐会表演了。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3-1-30 14:04


是战后没落了。但是谁说它不适合音乐会了?老一辈法国钢琴家就是喜欢用这个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2fRWWW_6MM

使用道具 TOP

27#
发表于 2013-1-30 22:42:21 | 只看该作者
又比如,Bechstein大钢琴,很适合法国钢琴乐曲的弹奏。因为他有第四个踏板,独特的柔音踏板,不同于一般的大钢琴的柔音踏板。一般的大钢琴柔音踏板是靠榔头的移动,本来敲击3根或2根琴弦,变成2根或1根琴弦,形成柔和的效果。Bechstein大钢琴额第四踏板,是靠减少琴键的行程,用这种方式来产生柔和的效果。
vincentlyl 发表于 2013-1-30 16:26


这一段我不明白。我怎么觉得通常钢琴的柔音踏板都是缩短琴键行程的呢?至少我摸过的钢琴都是这样,不管是从琴键上感觉,还是掀开板子看小槌的位置,都能看出来。再说,如果是错开槌子达到柔音效果,那只有一根弦的低音键怎么办呢?(还是大钢琴即使最低音也是两根?这我就不大了解了。)

使用道具 TOP

28#
发表于 2013-1-30 22:51: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vincentlyl 于 2013-1-30 22:53 编辑

缩短榔头行程(不是琴键)的是立式钢琴,我说的是grand piano,是靠击弦机构移位实现的。

点评

今天去琴房摸了一下,确实,三角琴是平移整个  发表于 2013-2-5 10:37

使用道具 TOP

29#
发表于 2013-1-30 22:58:24 | 只看该作者
缩短榔头行程(不是琴键)的是立式钢琴,我说的是grand piano,是靠击弦机构移位实现的。
vincentlyl 发表于 2013-1-30 22:51


哦?我呆会儿去三角琴上再仔细看看。

使用道具 TOP

30#
发表于 2013-1-31 22:49:37 | 只看该作者
哈哈,没瞎说,很好,拨云见日般的见地,厉害!
俺家里来哥们了,准备狂整一天毒药,哈哈,晚上见,很晚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3-1-30 17:00


狗老哥,等你胡扯呢!

使用道具 TOP

31#
发表于 2013-2-4 03:43:29 | 只看该作者
狗老哥,等你胡扯呢!
Rozinante 发表于 2013-1-31 22:49

本来我想胡扯一大通的,可最近实在有些懒惰,就简单说说吧。
法兰西民族是一个审美非常独到的民族,自太阳王路易十四时代起就一直很吊地自我安慰似的自居于欧洲各民族之上(迄今他们不也还觉得法语最牛逼而自绝于英语早已一统天下的局面吗?)而已自傲的眼光审视并同时鄙视着异质文化的种种。所以,在整个西方古典音乐钢琴演奏的领域早已被以李斯特、莱歇蒂斯基系所君临的状况下,法兰西人却完全不为所动,兴许他们认为那都是前斯巴达人蛮力般的雕虫小技,底下而无品味吧?哈哈。

事实上,法兰西人更钟情于传统的胡梅尔、莫谢莱斯以及其弟子塔尔贝格那一路数的所谓传统主流美学的情趣,其表现为几乎不带情绪化的力度控制以及明亮均匀的经过句等特点最终在圣桑手上得以发扬光大,而圣桑正是传统法国学派最为经典的代表人物,无论从其非凡而精湛的演奏技巧还是他自己所作的五首钢琴协奏曲上,都反映了一种轻盈的,明亮华丽的,颗粒清晰而快速的特质,使得他的协奏曲听上去流畅华丽,斑斓生动,总体上与同时代的整个氛围大相径庭。

圣桑的特点归结起来基本可以作为传统法国学派的典型特征,那就是明晰与清晰——所谓“似珍珠的”一种“非断奏也非圆滑奏”的技术手段,据说这是一种源自大键琴的演奏方式,注重手指的独立性和控制力,手指上下施力,同时手腕平行移动的技巧特征,玩的是手上功夫,其目的就是为了清晰!这当然与李斯特以降强调手指到手腕,手腕到手臂甚至身体带动躯干的“杂耍”似功夫大异其趣。私底下,我总是觉得这跟法兰西人热衷的沙龙文化范儿有着千丝万缕的某种潜意识审美的联系,是某种习惯性审美腔调的必然结晶。

圣桑的影响延续到20世纪初的典型代表人物除了上面转文所提到的diemer、philipp外,就是大名鼎鼎的玛格丽特.隆夫人了。

但是,很显然,这种所谓的传统法国学派是有非常大的局限性的,别的不说,就是拉威尔的某些作品它也难以胜任!至于当今时代,传统的法国“似珍珠的”手段早已不复存在了,除了音色,法国人独有的音色!

上面胡言乱语参考归纳了焦元溥所著《游艺黑白——世界钢琴家访谈录》并结合自我浅薄领悟而发,有道理的都是因为焦同学修为甚高,没道理的当然属于我胡扯,别当真。话虽如此,这两册一套的书的确值得一读,顺带在此推荐!

使用道具 TOP

32#
发表于 2013-2-4 04:01:48 | 只看该作者
除了圣桑的传统,我心目中的法兰西真正的代表是属于科尔托以及众多的与其少不了干系的一众人等的。除此之外,法兰西学派于我基本尚属一片“荒漠”,有太多的神秘还需要去发掘。但我可以肯定的是,20世纪的法兰西学派是语焉不详的,即使在隆夫人的时代,“似珍珠的”传统技术手段也已经被无数的法国钢琴家所摈弃或者至少是有选择地摈弃了。因此,整体上的法国学派大概并非那么一目了然,就像德国学派那样!

使用道具 TOP

33#
发表于 2013-2-4 08:25:47 | 只看该作者
本来我想胡扯一大通的,可最近实在有些懒惰,就简单说说吧。
法兰西民族是一个审美非常独到的民族,自太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3-2-4 03:43


这一“小通”胡扯很有道理嘛。总的来说狗儿老哥描述的这种法国风格与我的那点一知半解很相符。我印象中的法国学派正是“清晰”、“不带情绪”的。我没有听过很多老一辈法国钢琴家的录音,但是从卡萨德许这一批人身上也能明显看出这种特点。其实德彪西、拉威尔的音乐虽然不一定能严格地用这种所谓“似珍珠”的音色演奏,但他们的“反浪漫”我觉得跟其他法国佬们的音乐理念一致。德彪西甚至说:音乐是声音的数学。肖邦虽然影响很大,却是一个舶来品,所以说“法国钢琴学派就是肖邦的学派”我觉得属于严重误解。

我不大明白的是这种法国风格跟沙龙有什么关系?沙龙音乐难道不是听个响、有点情绪就行了么?为啥要弄那么清晰呢?

使用道具 TOP

34#
发表于 2013-2-4 18:04:48 | 只看该作者
我不大明白的是这种法国风格跟沙龙有什么关系?沙龙音乐难道不是听个响、有点情绪就行了么?为啥要弄那么清晰呢?
Rozinante 发表于 2013-2-4 08:25

呵呵,这只是我的臆想罢了,并无历史证据或者说我找不到证据。法国文化多少有种自足和自我满足的因素在里面,沙龙是这种自我满足心理的典型产物,其空间局限性并不要求诸如钢琴演奏者们要动用多大的力气去震慑一帮闲适安逸的绅士淑女,他们需要的是背景音乐,高级的背景音乐。久而久之,这种高级背景音乐的审美情趣成为一种“顽固的趋势”深入到法国学派的独有特征中去,正因为沙龙不需要过于动态起伏的音乐,它需要的恰恰是相对小音量状态下流畅清晰地听觉传递,传统于是潜移默化地成型。

事实上,焦元溥也提到,即使在20世纪初期,在十九世纪一直到20世纪德国钢琴制造业突飞猛进的时代,“法国的钢琴制造业还持续制造音量小、声音表现弱、仅适合沙龙演奏的钢琴,无论是埃拉德(Erard)、普耶尔(Pleyel)或嘉芙(Gaveau)等厂牌皆然。”这些琴之所以能持久为十九世纪、20世纪初的法国钢琴家所亲睐,从而形成传统的法国一脉清晰的演奏风格,沙龙文化的身影都无处不在。

至于科尔托以降那是另一回事了,虽然其风格中也带有较为明显的沙龙审美情趣,但其无与伦比的音色与自由速度掌控力已经不是传统的法国学派的产物,乃是直接受浪漫主义影响的产物!而且,我再次臆测那很可能多少也受到了瓦格纳美学的启发——深邃而悠远!


使用道具 TOP

35#
发表于 2013-2-4 22:40:0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这只是我的臆想罢了,并无历史证据或者说我找不到证据。法国文化多少有种自足和自我满足的因素在里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3-2-4 18:04


狗老哥又分不清前后鼻音了,青睐,不是亲睐啊亲。

这样的说法有些道理。不过我觉得法国学派的风格恐怕也与他们哲学、数学的清晰,和法语逻辑(不是发音……)的清晰一脉相承。

不过我还是怀疑法国钢琴只适合沙龙这种说法。大流氓Cziffra还弹Gaveau呢!

使用道具 TOP

36#
发表于 2013-2-4 23:30:58 | 只看该作者
狗老哥又分不清前后鼻音了,青睐,不是亲睐啊亲。
Rozinante 发表于 2013-2-4 22:40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9 02:09, Processed in 0.046184 second(s), 18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