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1948

查看

54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shinelb

37#
发表于 2010-9-20 13:29:36 | 只看该作者
我正在听Op.109,所罗门的触键很坚定,显得自信,严谨的风格使得演奏褪去火气,这样的演绎对我来说很有 ...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9-20 13:25

109是我最喜欢的贝钢奏之一,而所罗门的演奏恰恰不合我意,骑士兄正在听这里就不多言了,待听完后再和你交流,我也再听一遍。


使用道具 TOP

38#
发表于 2010-9-20 13:42:07 | 只看该作者
109是我最喜欢的贝钢奏之一,而所罗门的演奏恰恰不合我意,骑士兄正在听这里就不多言了,待听完后再和你交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9-20 13:29

好啊,公司里经常会有事要走开,只能断断续续的听,听完还要做些事情。广陵散兄多多指点我!


使用道具 TOP

39#
发表于 2010-9-20 13:45:12 | 只看该作者
好啊,公司里经常会有事要走开,只能断断续续的听,听完还要做些事情。广陵散兄多多指点我!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9-20 13:42

谈何指教,我当时听的时候也有可能受环境和心情的影响,象这样重量级的作品需要反复聆听才可以有比较明确的印象,骑士兄听后感受也望能交流。


使用道具 TOP

40#
发表于 2010-9-20 13:49:46 | 只看该作者
谈何指教,我当时听的时候也有可能受环境和心情的影响,象这样重量级的作品需要反复聆听才可以有比较明确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9-20 13:45

好的,我这年纪要谈这样的作品需要些勇气的,不过我会尽可能的表达一些


使用道具 TOP

41#
发表于 2010-9-20 19:54:42 | 只看该作者
广临散兄,所罗门的 Op.109我在回家路上又听了一遍,我觉得很打动我,这部作品他演奏的很健康很成熟,他与施耐贝尔的处理非常不同,施耐贝尔对于快慢乐章的处理很多时候是用速度来凸显对比、有的时候你会觉得处理的很刻意,而所罗门对于快慢乐章的处理,会让我觉得有种内在的联系,快乐章与慢乐章不再只是速度与力度的对比,而更有了一份内在的关联,我想这是节奏——独特的节奏感;不会觉得很无谓的,刚才还很烦躁或者矛盾,转而就是柔情万千。
说到柔情万千,确实有很多著名的贝多芬钢奏演奏大师会把慢乐章弹的有些过分动人,比如说施耐贝尔(我在这里主要拿施耐贝尔与所罗门做比较,当然DG肯普夫的MONO版也是有些唯美的,只是他整体的朴素很难让人发现);有人或许会说好听的旋律弹出来就是动人的(贝多芬的慢乐章旋律大多都很好听),当然这种说法没错,但是如果度没有掌握好,过分了就会变的煽情,同样动人的旋律,煽情与不煽情之间,就可能会是两位作曲家的作品。所罗门在慢乐章中、在那些动人的~催人思考的旋律中,展现出了一种成熟的美,乐句中不叹长气,不过分抒发,有的时候微微一顿。这样与贝多芬就走的很近,这是一位坚强的男性,他的柔情会像父爱一样不带有一点女子气。

使用道具 TOP

42#
发表于 2010-9-20 20:56: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0-9-20 21:17 编辑

回复 Roseknight_gao 的帖子
拜读骑士兄听后感,感触破多。
骑士兄听的很细,一些技术上的分析我也是赞同的。

一般分析作品也喜欢象骑士兄那样就事论事,但在评述贝多芬钢奏前还有一些话要说,希望不要嫌我罗嗦。

大体上我同意一般专家对于贝多芬钢奏早中晚期的划分,早期继承了莫扎特式的规整和优雅,略有自己的个性,如果把他的第一钢奏放在莫扎特作品中也不会显得突兀;中期则是充分显现其风格,在结构规模情感上均有大的突破; 而109 则被归为晚期,据记载晚期贝多芬耳疾加重,完全失聪, 生活在一片寂静和孤寂中,脾气变得更加孤僻乖戾和暴躁,可以说这时的贝多芬已经完全成了一个怪人,而在此背景下创作的晚期钢奏,如109,必然完全不同于早中期,带有这个时期的印记:生命终端的思索,回顾往事的留恋,天马行空的幻想结合在一起,不同于早中期怒目金刚和柔情似水的交替。

   

使用道具 TOP

43#
发表于 2010-9-20 21:17: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0-9-20 21:19 编辑

我认为演奏家到了所罗门、肯普夫、施纳贝尔的阶段,技巧已经不是很重要,如果需要,所罗门也可以象肯普夫般演奏,而在录音中我们听到的完全不同的处理都来源于他们对作品的不同理解。

而op 109从第一乐章到第三乐章充满着不同于中早期的幻想气息,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第三月乐章的的变奏曲,所罗门的处理整体比施纳贝尔要快,但是整体的感觉还是未脱离中期的处理方式,如骑士兄所说开头的“坚定”的触键,这种典型的贝多芬模式放在其中期钢协完全符合,而在这里则略显笨拙,施纳贝尔的处理则非常灵活,第三乐章开头弹奏很慢,但已经能听出强弱的变化,而在后面几个变奏里面充分利用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演绎出各个变奏的不同风格,也营造出晚期钢协的幻想气质(这种变化在骑士兄眼中显得刻意是见仁见智了),所以整体速度虽稍慢,但变化多端,在保持贝强有力的框架下充分自由地发挥,由于30年代录音很差,我比较难以听出其音色的变化,甚为可惜;反观所罗门,演奏有力触键清晰,各个变奏层次清楚,带有明显的贝多芬风格,但总感觉放错了地方,把晚期的当中期来演奏,在表现其晚期特有的幻想气质方面有所欠缺,缺乏一点灵气。

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使用道具 TOP

44#
发表于 2010-9-20 21: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晚期贝多芬耳疾加重,完全失聪, 生活在一片寂静和孤寂中,脾气变得更加孤僻乖戾和暴躁,可以说这时的贝多芬已经完全成了一个怪人,而在此背景下创作的晚期钢奏,如109,必然完全不同于早中期,带有这个时期的印记:生命终端的思索,回顾往事的留恋,天马行空的幻想结合在一起,不同于早中期怒目金刚和柔情似水的交替。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9-20 20:56

光临散兄客气了。
你说的跟我的看法基本一样,贝多芬在晚期作品中透射出的冥想性质是前所未有的,不但是他的晚期钢琴奏鸣曲,还包括他的晚期弦乐四重奏,以及他的最后两部小提琴奏鸣曲,这些曲目在结构上基本已经不加以限制,乐句也已转化成一种倾诉或者独白的口吻,旋律上也是德奥音乐的结晶。他找到了可以用音乐说话的技巧,可以说晚年的贝多芬用音乐代替了语言。
贝多芬之所以伟大我觉得不是单纯的因为他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而是因为他还是一位大思想家。他用音乐手段传播开来的思想,是那么的实在,那些矛盾都是永恒存在的矛盾,一直到今天为止,也是不断的发生在每个人的身边,就显得那么平易近人,那么有温情的一位好朋友。

使用道具 TOP

45#
发表于 2010-9-20 21:26:07 | 只看该作者
那个“柔情万千”的比方,其实是个反义的说法。贝多芬的音乐应该成熟一些,特别是晚期作品。光临散兄指点的好!

使用道具 TOP

46#
发表于 2010-9-20 21:32: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0-9-20 21:36 编辑

有兴趣的话还可以比较一下肯普夫和巴克豪斯的:
巴克豪斯的50年代Mono版整体上是我最满意的,但于可惜晚期的钢奏有所欠缺,109的变奏有些赶,速度略快而情绪把握上不如人意;
而肯普夫的演奏(DG Mono版)则是精品,肯普夫的钢协被评论家冠以“举重若轻”,实际上也有委婉的批评在里面,有些需要强烈感情的作品如热情等显得柔弱,缺乏对比,而这种风格对于109这样的作品则合适不过了,从第一乐章一开始就显示出他的与众不同,轻盈飘逸的琴声把贝多芬坚固的框架都扔掉了,纯粹游弋于幻想之中,充分显示了贝多芬晚期的风格;第三乐章耗时很少,但完全感觉不到急促,对比没有其它两位强烈,但流动的幻想气质却充满了整个乐章。

使用道具 TOP

47#
发表于 2010-9-20 21:36:36 | 只看该作者
这套贝多芬小奏全集,就是我非常喜欢的演绎,特别是最后两首、演出了晚期贝多芬的精神。相比施耐德汗与希曼的演绎,那版品味就差了很多,但那个录音很靓。
这套唱片刚买了没几天,迫不及待的在听,有些“饥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48#
发表于 2010-9-20 21:39:22 | 只看该作者
有兴趣的话还可以比较一下肯普夫和巴克豪斯的:
巴克豪斯的50年代Mono版整体上是我最满意的,但于可惜晚期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9-20 21:32


嗯,接着我就要准备购买巴克豪斯的版本了,好像买MONO版有些难度,而且贵!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09:53, Processed in 0.041698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