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1167

查看

60

回复
返回列表

1#
发表于 2011-9-7 12:33:19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张库伦肯普夫的贝小协黑胶,不知是什么版本,但录音是一样的。
喜欢听,感觉是诠释比较深刻的一个版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谈谈库伦肯普夫在诠释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中的一些缺陷

2#
发表于 2011-9-3 16:24:00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Roseknight_gao 于 2011-9-3 16:37 编辑

完美~及其难以追寻!完美~或许爱可以成全完美!




库伦肯普夫在1936年留下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全曲录音,受到众多乐迷的追捧与喜爱;最近我有幸寻到一张唱片,让我可以感受到这份来自70多年前的音乐饕餮。以下谈谈我对这份录音的主观感受,我主要针对一下我认为的、演奏中的“缺陷”来与大家交流。
首先不敢相信这份来自上世纪30年代中期的录音居然可以被处理的这样出色,弦乐组极具激情与活力的精神好像没有阻隔的向我传播,库伦肯普夫的琴声更是清晰可辨,细节丰富,相比之下克莱斯勒在1926年的录音(相同曲目)就要相差很多,看来这70年前的10年之别也不容小觑;之后是最为关键的,即独奏小提琴家库伦肯普夫在乐曲中的表现,我非常惊叹的是库伦肯普夫可以在整个第一乐章将近24分钟的时间里对手中的小提琴达到完美苛刻的控制力,其音色之细腻,节奏之稳定,我心想在这个乐章里应该无出其右。库伦好像有意的避开了小提琴发音区域中的一些“缺陷”,在这些有缺陷的音域里小提琴经常会发出令人难堪的音色,因此这样谨慎的处理使得整个第一乐章叫听者欲罢不能。同样的控制力也被赋予在了乐曲的第二、第三乐章里,只是在这两个乐章中,这样近乎苛刻的控制力为乐曲带来了些许勒绊,使得第二乐章不是非常生动、这一乐章与阿道夫.布什的版本相比较,明显布什的处理更为动容;而在第三乐章中,这样苛刻的控制力继续加重了对乐曲的勒绊,在某些分句还有一些延滞现象,使得乐曲缺少了一份洒脱的涵义。第三乐章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克莱斯勒与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前者诙谐、后者洒脱。
所以说,完美~要怎样去追寻?

(注:以上论述涉及到的一些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版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些许缺陷,但仍然不可掩饰他们的价值与成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1-9-3 19:36:33 | 只看该作者
以前看到一份资料,战前及战时德国的录音技术大大领先于盟国,德国的工程师们为了更好地广播希特勒的讲话,经过多年的研究,在磁带录音技术上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二战后,美国把这一技术原样拿了过来,并很快就运用在流行音乐领域。所以,30-40年代Telefunken、DG的录音都明显优于EMI和RCA,只有到了40年代后期Decca把二战时期用于声纳技术的“全频录音”(fullfrequece)拿来移植到唱片录音上,才渐渐在单声录音技术的末期成为了录音技术的领头羊。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1-9-3 20:5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metamophore 的帖子
原来是这样的流程,受教了
这样早期的历史录音(上世纪20~30年代)我接触的不是很多,但在接触过的少数录音中,EMI确实不是很理想,特别是一些鲁宾斯坦的录音。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1-9-3 21:34:53 | 只看该作者
Roseknight兄的感受跟我差不多。Kulenkampff拉琴就是那么扎实稳健,一笔一划,每一句都控制得特别好。不过我并没有觉得他的二三乐章不过瘾──大概我并没有指望有个什么“完美”的版本吧。另外听拉小提琴的人说,他的技术风格是十九世纪的,右臂紧贴身体不动,可以夹住一本书。封面照片里也能看出来。

26年的克莱斯勒是声学录音,用大喇叭采集声音的;而到了28、29年就已经开始用麦克了,这一进步是巨大的。

再有,30年代EMI的录音也非常棒,只不过CD版的转录太差。听听Pearl等公司做的EMI录音就知道了。倒是50年代之后EMI录音越来越马虎。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1-9-3 21:43:27 | 只看该作者
完美~及其难以追寻!完美~或许爱可以成全完美!




库伦肯普夫在1936年留下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全 ...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1-9-3 16:24


“库伦好像有意的避开了小提琴发音区域中的一些“缺陷”,在这些有缺陷的音域里小提琴经常会发出令人难堪的音色,.....”这句难以理解

点评

对这一句的解读,是欣赏品味的问题,见仁见智,许多卡拉斯的拥趸迷恋于卡拉斯粗颲的中声区嘶吼,但也有许多人认为是卡拉斯终身不能平复的技术缺陷。小提琴弓弦下压于琴弦近琴马处慢速运弓可以发出这种粗涩的琴音,但   发表于 2013-2-17 11:24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1-9-3 21:45:29 | 只看该作者
“库伦好像有意的避开了小提琴发音区域中的一些“缺陷”,在这些有缺陷的音域里小提琴经常会发出令人难 ...
情枭 发表于 2011-9-3 21:43


玫瑰骑士的意思是一些高把位的音他拉得比较轻?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1-9-3 21:58: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oseknight_gao 于 2011-9-3 22:05 编辑

一起回复楼上两位哥们
首先俺绝对很不专业,对小提琴技巧没啥研究,纯属听感而发;那句话的意思主要是说,有些小提琴家在演奏中会有发音干涩的问题,但这种干涩的发音并不是在所有音调上都会出现,而主要集中在某几个音调上,我想可能这几个音调在演奏中对发音要求很高;我觉得库伦的强势之处就在这里,无论是转调还是大幅度的跳音,其发音都非常完美,而且音色的起承转合非常丰富,他是把提琴的音色放在了比诠释音乐更高的高度上,当然这本身也是一种对音乐的理解和诠释。
不知到这样的说法合不合理?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1-9-3 22:03:08 | 只看该作者
Roseknight兄的感受跟我差不多。Kulenkampff拉琴就是那么扎实稳健,一笔一划,每一句都控制得特别好。不过我 ...
Rozinante 发表于 2011-9-3 21:34

因为大家对Kulenkampff的谈论很多,使得我对这份录音的期望非常高;当然,这总算是一份不可多得了录音,我绝对还是非常心爱的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1-9-3 22:04:19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发帖老有错别字,一直编辑也不好,请大家见谅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1-9-4 10:52:5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老哈提供的Opus Kura盘,让我得以比较这个1936年录音两个不同版本的转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1-9-4 20:39:05 | 只看该作者
军工带领民用,说明社会掌握在小数人的手里。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7 03:48, Processed in 0.043149 second(s), 19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