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804

查看

15

回复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 老贝钢奏专场 】 乘着 “月光” 凯旋,才是贝多芬的 “命运”

1#
发表于 2016-8-11 16:39:26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说起贝多芬,大家肯定再熟悉不过了。他年轻时是个出色的钢琴家,尤其擅长即兴演奏。在钢琴音乐方面,尤其在钢琴奏鸣曲的发展中,贝多芬是有突出贡献的。他特别重视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把它们摆在同交响曲一样重要的地位上。

他的老师和前辈海顿、莫扎特等人,大都把钢琴奏鸣曲当作教学的教材,但贝多芬却把它们当作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他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倾注于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中,并试图通过这种形式表达自己对时代和社会的认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要求钢琴奏鸣曲具有更宽广、更富有戏剧性的音乐效果。

因此,他不仅扩大了钢琴的演奏音域,增强了力度的对比,提高了手指的技巧,而且还加强了奏鸣曲式结构内部的对比因素,扩大了展开部的矛盾冲突和发展的动力,这使得他的钢琴奏鸣曲远远超过了前人,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独特音乐风格。



贝多芬作有钢琴奏鸣曲32首,它们基本上囊括了贝多芬在键盘上全部的创作生涯,是阐述音乐家精神发展过程的独特文献。

目前全世界百余位钢琴家录制过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已有20余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录音的唱片问世发行。

被大师们演奏录制过最多的即《黎明》《悲怆》《月光》《田园》《暴风雨》《热情》,其中,又以《月光奏鸣曲》被世人最为熟知。

今天,小喵精选了其中两张唱片:吉列尔斯版和肯普夫版供大家鉴赏,让我们伴着月光一起聆听 “ 月光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6-8-11 16:53: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权萌萌~喵~ 于 2016-8-11 16:55 编辑



在《月光》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中,贝多芬不拘一格,大胆的打破了古典主义时期奏鸣曲的格式,那个时期的奏鸣曲通常只在第一个乐章使用奏鸣曲曲式结构,而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却将第三乐章作为重点并给予它奏鸣曲曲式,这在历史的路程上是超越时代的,它体现了贝多芬超人的能力,和这首奏鸣曲的意义。

正如一位评论家描述的那样:“ 乐声犹如瀑布倾斜而下,出神入化的触键竟能奏出那么强有力的音响,随后又变得如泣如诉,听者恍惚间融入忧郁的旋律中。接着,乐声又重新昂扬起来,象征着战胜人间苦难的凯旋。 ”

【创作背景】

《月光》钢琴奏鸣曲写于1801年。那一年贝多芬在信中承认他对耳疾的恐忧。他在一封信中还写道:“ 我正过着一种稍微愉快的生活,这种改变是一个爱我,也为我所爱的可爱的、迷人的女孩带来的......不幸的是,她不是我这个阶级的人,而且目前我还不能结婚。 ”

信中所说的 “ 可爱的、迷人的女孩 ” 就是十七岁的茱丽叶塔,她是贝多芬的钢琴学生。她可能还是贝多芬作品第十八号之一弦乐四重奏中慢板乐章灵感的来源。

月光这一标题并非出自贝多芬之手,而是经过了许多人的遐想。最终,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将严峻、晦暗的第一乐章比作菲尔格里斯基特湖上月色的夜景,从而这首广为流传的奏鸣曲被赋予了一个诗意的名字——《月光》。

关于此曲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你一定 “ 学过 ”,文章描写当贝多芬给一对盲人兄妹演奏钢琴时,风将蜡烛吹灭了。当时月光静静地洒落在这个贫苦的小屋里,洒在钢琴上和三个人的身上。有感此情此景,贝多芬即兴创作了 “ 月光 ” 奏鸣曲。

这个故事虽是虚构,却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难忘的记忆吧。

【乐曲赏析】

这部作品共由三个乐章组成:

1st movt. 持续的慢板,升C小调 2/2 拍,三部曲式

第一乐章初听觉得很安定、很美,可是如果静下心来细细分析,你或许又会有这样一种感受——一种深深的沉思:时而绝望,时而悲拗,短暂的光明一闪而过。

就像一个刚刚被无情的现实碾压过的人在夜晚独自沉思,他有过美好的希望,仿佛即将成真,但是在最后,无情的打击将希望撕裂,剩下的只有绝望、忧郁和深沉。

贝多芬在这一乐章使用了非常朴实的构思。即便如此它的构思还是营造出一个相对梦幻飘渺的音响效果,可以说,天才的贝多芬那时就已经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预见出了百年之后的德彪西印象派。

这章中,肯普夫的演奏朴实而规整,理性的追求大过情感的表达,有着淡若清水般的迷人,温柔中还带着冷静。演奏时长为6'20'',速度约为每分钟54拍。与其他钢琴家演奏的版本相比较快,力度变化的控制较中庸。

肯普夫做到了严格意义上的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线条重于色彩,细节极致清晰,严谨,朴实无华。

不过小喵也很喜欢吉列尔斯的版本,呐,就是月光封面的唱片。

2nd movt. 小快板,降D大调,3/4拍,三部曲式

这个乐章比较短小,李斯特形容这个乐章为 “ 两个深渊中之间的一朵花 ”。它以迥然不同的轻快表情将第一乐章的沉思默想和第三乐章的紧张气氛衔接地非常完美,好像是瞬息间留下的温存的微笑,又仿佛是恋人回忆中湖面映出的倒影,甜美、婉约,也有偶尔突然出现的情绪变化。



有的评论家也说过这乐章是唯一会使人联想到美好月光的乐章。然而在贝多芬内心仿佛流淌着火焰的海洋,它只是一个美好的隐喻或者一段悄然出现的甜蜜回忆,无论怎样,它只能是贝多芬心中稍稍休息的插曲。

肯普夫将第二乐章演绎得非常典雅。古典主义风格与德意志民族严谨的气息体现得淋漓尽致。宫廷般高贵的气质,学院风清新的韵律被肯普夫的指尖诠释得恰到好处。没有过多的 “ 话外音 ”,亦没有多余的旋律拉伸或过分的强弱变化,整个乐章纯净,清澈可见一斑。

3rd movt. 激动的急板,升C小调,4/4拍,奏鸣曲式


这一乐章虽然在调性上与前乐章有紧密的联系,但表达的感情则完全不同。无可非议它激烈的音乐表现手法,无法忽视的激烈矛盾和冲突,好似从头至尾都在诉说着一场惨烈、激昂、残酷的斗争。而这斗争正是贝多芬那天才头脑中的情感和认知的斗争。

乐章像战场中一往无前的钢铁洪流一样开始,急速的大琶音带着摧毁一切的悲愤不断冲锋。强有力的和弦仿佛最坚硬的盾牌之间的碰撞,擦出野蛮的火花,滚动的音流就像从天而降的岩浆瀑布。

狂风骤雨般的音符,每一个音符的音响都像是贝多芬在对命运之神控诉自己对他的愤怒。但坎坷的人生并没有让他变得多愁善感,而是让他成为了一个不断反抗命运的战士。



这最后一个乐章有两个主题,它们充满了对比性,既相互呼应,又体现了贝多芬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分解和弦琶音是第一主题,它从下至上不断冲击,体现了贝多芬挑战坎坷命运的坚定意志,仿佛要用尖锐的长矛刺破阴霾的天空;

第二主题清秀、干净,就像是年轻人超凡脱俗的气质,带着对美好信念的希望放声歌唱。这两个主题的对话方式非常多样化,时而交织,时而对比,仿佛它们在贝多芬的内心里时而斗争,时而统一,体现了贝多芬内心斗争的波澜壮阔。




在本乐章中,肯普夫的演奏仍然是充满了严谨内在的德国气质,属于典型的古典主义学派。纯朴、规整、条理清晰的演奏,虽没有任何惊喜可言,却也是难得的从容、深刻;虽然整体风格结构紧密,节奏均衡,却不古板。

在他统一的速度与规整的节奏中,透露出一种独特的推进力与流动的生命感。他没有刻意用强大的音响来表现出贝多芬的那般愤世嫉俗,而是一股清新之感,较为平易近人。

相较之下,吉列尔斯的演奏则让小喵瞬间一身鸡皮疙瘩,那种 “ 冲击力 ” ......





《升C小调奏鸣曲》因 “ 月光 ”的标题和传说而特别出名。贝多芬有一次说过:“ 人们常常谈论《升C小调奏鸣曲》,但我曾写过比这更好的东西,《升F大调奏鸣曲》(Op.78)就是一个与此相同的作品。 ”

公众号 “musicbible”  里面 ,每篇文章都配了相应唱片的高品质音频,喜欢的朋友可以看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6-8-11 16:55: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6-8-11 19:34:27 | 只看该作者






从《月光》贝多芬走出古典主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6-8-12 09:57:06 | 只看该作者
太棒了,必须赞一个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6-8-12 12:47:03 | 只看该作者
请问M兄吉泽金那两个《月光》是不是同一个录音啊?

点评

吉赛金56年就去世了吧。  发表于 2016-8-16 10:21
33CX 1073中的《月光》录于1954年,立体声版录于1958年。  发表于 2016-8-12 21:31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6-8-16 10:24:12 | 只看该作者
吉泽金确实是56年去世的。
那么这两个月光说不定真的是同一个录音哦。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6-8-16 10:39:51 | 只看该作者
shinelb 发表于 2016-8-16 10:24
吉泽金确实是56年去世的。
那么这两个月光说不定真的是同一个录音哦。

蓝地球那张是56年10月在伦敦录音的。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6-8-16 10:58:43 | 只看该作者
吉泽金1956.10.26卒于伦敦,好像死于交通意外,才61岁,非常可惜,否则还会给后人留下多少经典演绎录音。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6-8-16 11:00: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ebestod 于 2016-8-16 11:05 编辑
qingping1953 发表于 2016-8-16 10:58
吉泽金1956.10.26卒于伦敦,好像死于交通意外,才61岁,非常可惜,否则还会给后人留下多少经典演绎录音。


Wiki上说是病死的。
His last recording project was the complete cycle of Beethoven's Piano Sonatas. Gieseking suddenly fell ill in London, however, while recording Beethoven's "Pastoral" Sonata in D Piano Sonata No. 15 for HMV. He had completed the first three movements and, the following day, was due to record the rondo finale but died a few days later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for the relief of pancreatitis.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6-8-16 11:15:26 | 只看该作者
哦是的,死于手术并发症。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6-8-16 11:25:47 | 只看该作者
吉泽金56年在伦敦录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没有全部录完就去世了。
M兄那两个黑胶里的月光应该是同一个录音。
地球版是首版(56年),半月版是再版。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7 05:08, Processed in 0.024546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