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115000

查看

362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西湖肥妹88

109#
发表于 2011-11-11 16:41:27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楼主播放真经!

使用道具 TOP

110#
发表于 2011-11-12 00:21:55 | 只看该作者
回想起我为什么会在没有听过66000喇叭的前提下买下了它,也是得益于王兄的A什么C的A7的号角所带给我的震撼所 ...
西湖肥妹88 发表于 2011-11-12 00:15



我听过A什么C的号角比A7大得多,的确非常非常震撼!

使用道具 TOP

111#
发表于 2011-11-12 00:15: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 于 2011-11-12 00:17 编辑

回想起我为什么会在没有听过66000喇叭的前提下买下了它,也是得益于王兄的A什么C的A7的号角所带给我的震撼所之!哈哈!他的听音房间不大,可喇叭不小,号角的直接与表现力在旁人看来是太冲,有压迫感,可我却从中体验了它的明显长处!

使用道具 TOP

112#
发表于 2011-11-11 23:39: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 于 2011-11-11 23:41 编辑

我的器材七七八八差不多可以定性了,代理商说有最新的电源处理器到了,交流变直流的那类,建议我拿回家试听,想想已有七、八年没有再玩处理器了,有新技术我还是非常愿意一听的。

使用道具 TOP

113#
发表于 2011-11-11 23:51: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 于 2011-11-11 23:52 编辑

1000W的处理器,我只一台CD机,功率为48W,老实说细节真的增加了不少,小提琴如丝绸般的光滑,大场面的稳定感也很不错,可还是缺少情感,两端的延伸也显得不那么的自然,雕琢感较强烈。音乐与我没法交流,太过理性了!

使用道具 TOP

114#
发表于 2011-11-12 00:04: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 于 2011-11-12 00:22 编辑

这次有机会去了桂林与南宁和烧友一起交流,老实讲我的器材远远超越他们的,可我还是在聆听与交流中寻找到了我的不足,真所谓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啊!特别是在apc64家中我更是收益非浅,非常一般的器材、难理解的音箱垫高处理、以及硬盘处理器,这些原本我对此毫不感兴趣的东西,却竟然让我感受到了那份意外的大气与变化感。难得!

使用道具 TOP

115#
发表于 2011-11-12 00:25: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 于 2011-11-12 00:30 编辑

从此中了大低音加号角的毒!每个人不同的听感一般会影响此人之后的音响选择的道路。

使用道具 TOP

ecm

116#
发表于 2011-11-17 15:28:37 | 只看该作者
系统表现音乐(声音)反映了心理的诉求。

使用道具 TOP

117#
发表于 2011-11-12 01:31:05 | 只看该作者
再显“声如其人”之观点,大气、正义的确是JBL的基本声底

使用道具 TOP

118#
发表于 2011-11-12 01:48:19 | 只看该作者
真正的宽松是系统“不见”了---肥妹很有发言权(基本要求之一表现在大动态、大声压时喇叭“不响”,更高要求是系统不存在,不在乎是LP、CD、开盘机---的音源构成的系统或者其他机器组成,具体还会体现在音质自然流畅而不失真实)。
肥妹很推崇“不能放大声的系统是不全面的系统”,真是音响界的高人。
  最终走向“刘汉盛”的“音响二○要”

使用道具 TOP

119#
发表于 2011-11-12 12:32:10 | 只看该作者
为你加油:
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Strauss,1864一1949)作于1911年至1915年间,作品OP。64。这是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最后一首交响诗。这首交响诗是当时理查德·施特劳斯献给德累斯顿国家乐团的。乐曲创作于1911年到1915年间,时值作曲家搬到南德阿尔卑斯山麓别墅,相比起其他交响诗,用时最长,其间作曲家还创作了芭蕾舞“约瑟夫传奇”。该别墅景致一流,被拥于阿尔卑斯山壮逸的环境中,有可能正由于此,让作曲家立起了写作该交响诗的念头。 交响诗的主题是,通过音乐描述学生时期一次登阿尔卑斯山以及回程的经历,当时他在山上迷路,回途中又碰上暴风雨浑身湿透。施特劳斯试图通过该交响诗将个人感受和状物结合在一起虽名为交响曲实为交响诗或称为交响诗组曲组曲, 这首作品,将登山各种场面像电影一样作写实描述,从登山写到下山,从拂晓写到天黑,中间又探幽,观瀑,遇险,加上雷雨风暴,生动有致,因此有人称为"电影音乐”。

卡尔 伯姆是奥地利指挥家,他被认为是德奥乐派管弦乐和歌剧最权威的诠释者。他主要指挥德奥作曲家的作品,较少指挥其他国家作曲家的曲目。他的父亲知道他有着音乐的天赋,并且也为之感到高兴,但并不十分同意让音乐成为卡尔的职业。卡尔 伯姆于是在作为排练助理和指挥家的同时学习音乐,学习法律。虽然卡尔 伯姆爱发牢骚和没耐性出了名,但凭借自己的才华,1921年他首次被任命为慕尼黑国家歌剧院乐团指挥从而展开他的指挥生涯。1927年在达姆斯达特担任音乐总指导,后来迁职汉堡,1934到1943年任职德累斯登国家歌剧院,后来则领导萨克森国家管弦乐团、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等乐团。二次大战期间曾是纳粹党的拥护者之一,因而有段时间无法上台指挥。[img][/im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20#
发表于 2011-11-12 12:36:00 | 只看该作者
大型交响乐出来的效果真如在看“电影”。
如果没有70、80年代在操场上黑白电影的感觉,哈哈哈,一句话“不爽”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8 19:28, Processed in 0.037088 second(s), 1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