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5225

查看

226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alma

169#
发表于 2012-4-5 19:23:34 | 只看该作者
音乐欣赏,音乐评论,音乐分析,请问大家,本论坛可以交流到什么程度呢?

请老念先回答这个问题:handsha ...
alma 发表于 2012-4-5 03:16


如果老李所言“程度”是指“专业语境”的介入,那么,作为个体言说的一种手段尽管说啊,我想无论横向还是纵向都越深入越好啊!

对此,我再说说特定行业的专业词汇吧,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任何专业词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是为了提升在其特定领域内进行研究的效率,经过专业培训以后,仅在该专业内交流和研究时,专业人员互相都迅速知晓彼此之间在说什么以及明白其意图。拿音乐专业来说,如果没有专业特定技术领域的那些特指词汇的介入,其结果肯定是效率的低下,而演奏几乎是不可能的。更别说老李自身的专业了,我想你可以用感性文字来描述个体的宏观愿景,但落实到具体实施步骤时,专业性词汇以及解决问题的专业技术手段是必需的。

人类的交流大部分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之上的,但是无可否认的是,语言也有其自身的障碍,以至于海德格尔为了澄清哲学领域的诸多疑难问题,几乎重新建立了一套言说体系,这一体系,对熟悉海德格尔哲学的专业人士而言是开放而更为明晰的一套语言系统。但同时它又是封闭的,非哲学专业人士,比如一个人文爱好者,若不花费大量精力去搞明白这样一个系统的内在脉络和含义,那读海德格尔几乎等于读天书。

好在音乐以及艺术(绘画、雕塑、舞蹈等)是在很大程度上超越文本语言限制的,尤其是音乐,她是超越文字语言的更高级的“语言”,她可以直接指向你我以及所有具备音乐感知能力的人们的内心深处,无论国界、民族;无论过去、现在、将来;无论王公贵胄亦或班夫走卒如此等等,你我无从知晓在你内心经由音乐激起的那阵眩晕的强烈程度究竟在怎样的程度上一定强于他人——比如一个大字不识的但却单纯地拥有先天音乐感知能力的另一生命个体(史怀哲在其著作中许多段落谈到非洲土著对巴赫音乐的超强领悟力以及无障碍地内心感动)?古希腊智者高尔吉亚甚至认为每个人的感觉都是私人性的,我们能向邻里所传达的仅仅是言辞而非体验。在绝对的意义上,我认同这位古希腊智者的结论。但人作为群体性的存在,交流是一种无可克制的欲望,离开音乐本身之后,我们也仅仅能够通过言辞来试图交流、分享自我的那份眩晕、激情、感动或随便什么样的情绪。对于你我这等音乐的业余爱好者,但却很可能是比许许多多专业人士甚至更为执着而且拥有更加敏锐的音乐触角先天优势的我们来说,言说旨在分享你我所感知到的音乐内在那份超然之域的东西,这是更为直接的音乐目的性所在的领域。对此,至少我个人相对无视音乐“如何就如此这般了”的那个领域的东西。也许只有一种可能性会让我从头做起——这个世界突然没有了可闻之音!那么,我只有通过阅读“音乐文本”来唤起大脑内部音乐的狂澜——这一前提是:我已经拥有足够的音乐质料的经验和基础,通过文本才能对之进行重组从而唤起经验之声!

我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想说明一件事:对音乐来说,感性文字似乎是比专业手段拥有更广阔驰骋空间的言说方式,对专业的每一步趋近都意味着语境的圈子越来越小,也就是说越来越走向封闭!

一切都在一个适度分寸的把握上,就评论的、交流以及分享的意义层面而言,我并非一个“反智主义”者,这点是老李需要搞清楚而以免咱们之间相互误解可能性出现的关键。你瞧,若不是你这“烦人”的家伙,我还说不出这不多废话呢!

使用道具 TOP

170#
发表于 2012-4-5 20:30:44 | 只看该作者
念经兄说得没错,音乐带给人的那种情绪是根本没法用语言表达的。

正因如此,我认为试图描述这种情绪的乐评都是废话。既然要张嘴说,而且还要靠说这个吃饭,那就说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感性文字”虽然语境开放,但只能原地兜圈子,终究不可能真正再现音乐。

这仅是就严肃的乐评来说。论坛交流是另一回事。比如念经兄有一次说布鲁克纳的音乐“仿佛大西洲从海底升起来了”,对我触动极大。但是您说这话能往乐评里写么?

使用道具 TOP

171#
发表于 2012-4-5 20:46:44 | 只看该作者
搞得这么复杂...害得罗兄洋洋洒洒写这么多..呵呵/

使用道具 TOP

172#
发表于 2012-4-5 21:02:54 | 只看该作者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两字~~~

使用道具 TOP

173#
发表于 2012-4-5 21:02:56 | 只看该作者
念经兄说得没错,音乐带给人的那种情绪是根本没法用语言表达的。

正因如此,我认为试图描述这种情绪的乐 ...
Rozinante 发表于 2012-4-5 20:30

瘦兄的想法我很理解,我那“大西洲”说法其实不算啥,昨天读到勋伯格马勒三交音乐会后的感想可比我天马行空多了,哈哈。


使用道具 TOP

174#
发表于 2012-4-5 21:16:53 | 只看该作者
瘦兄的想法我很理解,我那“大西洲”说法其实不算啥,昨天读到勋伯格马勒三交音乐会后的感想可比我天马行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2-4-5 21:02



LS你丫是够能废话的,尽管废话得很漂亮,俺几乎都想付你丫稿费了

其实丫中心思想就一句话——“ alma老师您多虑了!”。

使用道具 TOP

175#
发表于 2012-4-5 21:36:00 | 只看该作者
老实说,我经常写音乐之后的感受也是很吃力地,吃力的关键之处在于我听到的某一精彩段落和部分没法用一般文字去画出区域。吊诡的是,如果我很专业,那我用诸如“某曲自开始第多少多少小节那个大三度和弦基础上所展开的上行音阶。。。。。,某某用了生动的力度表情以及极其细腻的内声部刻画来表现。。。。。。”这样的文字来描述我所感受到的精彩段落,那又有多少人能知道我在说啥呢?只有相同语境状况下的你我他才能明白我在说什么。但即使这样,我认为也只能相对趋近音乐的本来面目,重要的还是聆听本身。

无论是音乐评论还是论坛交流,如果基于严肃认真的态度,业余也罢,专业也罢,著文者本人的广泛的音乐聆听基础和经验以及人文修养是至关重要的,内在越丰富,描述的手法也就越多样化,而且同样也可以使人信服!我在阅读朗的《十九世纪西方音乐文化史》(全本《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的十九世纪部分)时分明感受到那股连贯始终的气脉,酣畅淋漓,一点不觉得有领悟上的障碍,经事后验证,朗的诸多结论是准确的,基本可把握的。

随手抄一段该书中朗所引用的舒曼的文字吧:“最近我们很少有水平很高的管弦乐作品;。。。。有许多都是贝多芬的绝对仿效;更不用提那些交响乐令人生厌的表现了,它们只能投射出莫扎特或海顿的粉墨和假发的影子,却实在无力照出那戴假发的头脑。”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基本勾勒出了浪漫主义肇始时期某些音乐的表征,当然,真正领会这话的前提是你我对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大概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海顿、莫扎特以及贝多芬了解得比较透彻,。如果这样的话,我们是可以与朗先生身处同一语境状况之中的!

使用道具 TOP

176#
发表于 2012-4-5 21:39:42 | 只看该作者
LS你丫是够能废话的,尽管废话得很漂亮,俺几乎都想付你丫稿费了

其实丫中心思想就一句话—— ...
bodyheat 发表于 2012-4-5 21:16

稿费记下吧,有机会吃饭买单就行。



使用道具 TOP

177#
发表于 2012-4-5 21:43:34 | 只看该作者
老实说,我经常写音乐之后的感受也是很吃力地,吃力的关键之处在于我听到的某一精彩段落和部分没法用一般文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2-4-5 21:36

音乐是很感性的东西,所以,如果评价里头没有感性的东西,纯粹的乐评是非常的苍白。

使用道具 TOP

178#
发表于 2012-4-5 21:49:57 | 只看该作者
讨论这么形而上的问题,不免杂七杂八纷乱无序。音乐本来就已经形而上了,而欣赏音乐也就更形而上了。
今日再听德彪西的《大海》,不免生难生疑:德彪西的形而上惊世骇俗,能将他的形而上越过羁绊过多的音乐的形而上元素表达得清清楚楚,能说是德彪西化了吧?其实,我倒认为清清楚楚的德彪西倒不是德彪西了。他的《大海》以降,形而上的元素难了吧?

使用道具 TOP

179#
发表于 2012-4-5 21:55:46 | 只看该作者
大家都说德彪西注重色彩,我却觉得像素描,一谈到音乐有时候就不自信地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病。

使用道具 TOP

180#
发表于 2012-4-5 21:58:56 | 只看该作者
讨论这么形而上的问题,不免杂七杂八纷乱无序。音乐本来就已经形而上了,而欣赏音乐也就更形而上了。
今日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2-4-5 21:49

哈哈,我认同!尤其认同“清清楚楚的德彪西倒不是德彪西了。”其实m兄的乐评就很有特点,可以作为范例之一。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5 15:08, Processed in 0.046830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