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5422

查看

209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广陵散

85#
发表于 2010-6-25 07:41:03 | 只看该作者
《渔歌》小标题
《淅音释字琴谱》:一、潇湘水云;二、秋江如练;三、洞庭秋思;四、楚湘烟波;五、天阔明朗;六、渔歌互答;七、嗈嗈鸣雁;八、夜傍西岩;九、渔人唱晚;十、醉卧芦花;十一、蓬窗夜雨;十二、梧桐叶落;十三、晓汲湘江;十四、渔舟荡浆;十五、寒江撒网;十六、日出烟消;十七、欸乃一声;十八、山高水长。
《风宣玄品》:与前谱同,惟第二段作“秋江入练”。
《琴谱正传》:一、遁迹沧浪;二、放情象外;三、欸乃风传;四、扣舷谷应;五、响遏岩云;六、声分湘浦;七、曲同棹歌;八、蠡和合志;九、烟波自如;十、沤盟寿世。
《西麓堂琴统》:一、遁迹沧浪;二、放情烟水;三、洗耳清湍;四、濯缨回溆;五、缓棹溯游;六、高歌欸乃;七、响遏岩云;八、声分淞浦;九、声楫烟江;十、扣舷云渚;十一、施罛横渡;十二、撒网绝流;十三、得鱼沽酒;十四、燃竹烹鲜;十五、醉倚蓬窗;十六、闲眠柳岸;十七、蠡和同志;十八、轩冕无心。
《太音补遗》:同琴谱正传。
《重修真传》:一、潇湘水云;二、秋江如练;三、洞庭烟云;四、楚水湘波;五、天阔月明;六、渔歌互答;七、嗈嗈鸣雁;八、夜傍西岩;九、渔人唱晚;十、醉卧芦花;十一、蓬窗夜雨;十二、梧桐叶落;十三、晓及湘江;十四、渔舟荡浆;十五、寒江撒网;十六、日出烟消;十七、欸乃一声;十八、山高水长。

使用道具 TOP

86#
发表于 2010-6-25 07:41:32 | 只看该作者
4、梅花三弄《蕉庵琴谱》张子谦
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谱中解题称晋代桓伊曾为王徽在笛上“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此说源于《晋书•列传第五十一》,但未写明是以梅花为题材。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鲍照(约414~466)《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关于笛曲《梅花落》改编,移植为琴曲《梅花三弄》,有托于唐人颜师所作《江梅引•忆红梅》中“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句,说明此曲宁代尚流传。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声演奏主调,并以同样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3次,故称为《三弄》。《乐府诗集》卷三十平调曲与卷三十三清调曲中各有1解题,提到相和三调器乐演奏中,以笛作“下声弄、高弄、游弄”的技法。今琴曲中“三弄”的曲体结构可能就是这种表演形式的遗存。
关于《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琴谱都有所介绍,与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内容不同。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今演奏用谱有虞山派《琴谱谐声》(清周显祖编,1820年刻本)的琴箫合谱,其节奏较为规整,宜于合奏;广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谱》(清秦淮瀚辑,1868年刊本),其节奏较自由,曲终前的转调令人耳目一新。
《梅花三弄》,原本从它问世之初,仅仅是一首笛曲,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鲍照(约414~466)《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而且在恒伊和王献之两位名人之间,还有这样一段美丽的故事。可见爱梅之人、爱乐之人实在不胜枚举。
不过,说道后来才改编成古琴曲,便会想问,改编的作者,究竟何人呢?他改编的目的何在?史籍之中是难以定论的,但改编者的确慧眼独具,不然,何以古琴曲倒比箫曲有名很多。箫曲甚至有些靠古琴曲流传的谬解了。《梅花三弄》改编成古琴曲之后,《神奇秘谱》之中对此曲有如下的评语:“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梅的确是花中的最清音,古琴也是乐器之中的最清声,古琴的《梅花三弄》比箫的《梅花三弄》,个人觉得自是多了许多大气,但也丝毫不减少箫的空灵和清韵。
之所以叫《梅花三弄》,是因为曲中因有同弦异徽的三段泛音,故称《三弄》:“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徵云尔。”(明《伯牙心法》)。随着岁月的流传,《梅花三弄》不但由原来的箫曲变成了古琴曲,而且,今俗称句逗规整、宜与丝竹合奏的《梅花三弄》被称为“新梅花”,广陵派节奏自由跌宕、宜于独奏的《梅花三弄》称之为“老梅花”。这首曲子虽然历经变迁,箫曲变琴曲,琴曲又变成琴箫合奏曲,可见其流传和影响甚为深远。
听过很多版本的《梅花三弄》,而号称“古琴帝王”的张子谦的演奏,用他独有的那种指腹侧锋的指法,灌入他的个性特征,用以表现梅花风骨的那种情感,交织了他自己的性格魅力,采用了技法和情感的超绝结合。突出了一种很中华文化的哲思的琴道氛围。无论其中贯穿了儒家的中庸也罢,道家的阴阳调和也罢,佛家的万象归一也罢,等等,整个大曲,蕴涵丰富,曲调优美,旋律优雅,交织在其中的思想,更加耐人寻味。

使用道具 TOP

87#
发表于 2010-6-25 07:41:55 | 只看该作者
《梅花三弄》题解
《梅花三弄》:不同的琴家,对同一首琴曲会有不同的体解。几经传承,发展到各种琴谱上,其题解也各不相同。了解一下不同的风格,对弹琴人也会有一定的益处。现摘录不同题解,以供诸琴友参考。
《神奇秘谱》:臞仙按琴传曰,是曲也,昔桓伊与王子猷闻其名而未识,一日遇诸途,倾盖下车共论。子猷曰,“闻君善于笛?”桓伊出笛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
《太音补遗》:桓伊善吹笛,作梅花三弄。后人因其声,遂拟入琴,其曲一名梅花引,一名玉妃引。
《杨抡伯牙心法》:按是曲乃颜师古所作也。古惟笛有落梅曲,而三弄之调起自桓伊,今不可考矣。后人缘取叫云横玉,用寄流水高山,亦以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若夫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徽云尔。审音者听之,其恍然身游水部之东阁,处士之孤山也哉。
《蕉庵琴谱》:此晋人桓伊之所作也。从容和顺,为天地之正音;而仙风和畅,万卉敷荣,隐隐现于指下。但新声奇变,稍近时俗,然恬静幽清亦古曲也。宋姜夔作疏影暗香二曲,亦祖此意,较之愈觉奇,有古淡之音。
《春草堂琴谱》:罗浮月白,风致宛然。
《醒心琴谱》:唐颜师古所作。旧为笛曲,为东晋桓伊所作。《神奇秘谱》云:“昔恒伊与王子猷闻其名而未识,一日遇诸途,倾盖下车共论。子猷曰:‘闻君善于笛?’桓伊出笛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以琴为三弄焉。”至唐时,颜师古移植而成琴曲,广为流传。所谓三弄者,概以主旋律泛音三段,演于不同音区。梅花者,为花之最清;琴者,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仙风傲骨,敷荣生机,皆隐隐现于指下。以此写意君子之气节。
《琴心直指》:与《醒心琴谱》同。

使用道具 TOP

88#
发表于 2010-6-25 07:42:36 | 只看该作者
《梅花三弄》小标题
《神奇秘谱》:一、溪山夜月。二、一弄叫月,声入太霞。三、二弄穿云,声入云中。四、青鸟啼魂。五、三弄横江,隔江长叹声。六、玉箫声。七、凌风戛玉。八、铁笛声。九、风荡梅花。十、欲罢不能。
《风宣玄品》:一、溪山夜月。二、云外声。三、玉箫声。四、月转西楼。五、青鸟啼魂。六、青霄杂佩。七、梅边读易。八、弄邃声。九、风荡梅花。十、欲罢不能。
《西麓堂琴统》:一、溪山夜月。二、声遏行云。三、碧霄声彻。四、声断行云。五、月转西楼。六、声散行云。七、清香杂珮。八、玉笛声清。九、风荡梅花。十、欲罢不能。
《重修真传琴谱》:一、溪山晓月。二、一弄声入太霞。三、清癯水艳。四、二弄声入云中。五、青鸟啼魂。六、读书声。七、三弄寒香雪月。八、玉箫声唱。九、凌风戛玉。十、铁笛声清。十一、风荡梅花。十二、欲罢不能。

使用道具 TOP

89#
发表于 2010-6-25 07:43:12 | 只看该作者
5、龙翔操《蕉庵琴谱》张子谦
见于清代广陵琴派传谱,以《蕉庵琴谱》所刊最为流行。解题一般都与《龙朔操》(又名《昭君怨》)相混。音乐恰如标题所示,以流畅的曲调表现了翔龙飞舞,穿云入雾的情趣。
“龙翔操”是张老的拿手好戏,曾有不少人慕名专门向他学习此曲。据张老《操缦琐记》记载:五十年代初,由于喜此曲者众多,他就每星期在琴会亲授,因此不少人弹的“龙翔”都得到过张老的亲传。“龙翔操”的音乐跌宕起伏,节奏变化万端,没有固定的2/4、3/8等节拍可依,而是多种拍子复合出现,并贯穿始终。张老演奏的“龙翔”,正是在这种多变的、别人听来似无固定节奏的音乐中驰骋。乐曲开始的第一句,虽然只有几个音符,就表现了明显的节奏、力度以及音色的对比和变化,这是其他琴家所没有的。乐句与乐句之间、乐段与乐段之间处理得丝丝入扣,使整首乐曲听来一气呵成。传统的琴书大都认为“龙翔操”描写的昭君出塞的故事,但张老凭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则另有高论:依我的体会,她更象庄周梦蝶,有我无我,似有并无,似无却有,“与天地俱化,与太虚同体”。1984年张老写下“听弹‘龙翔’”的绝句:“抚弦动操间,龙翔去无迹。仿佛有余音,萦回绕天际。”这实际上是张老自己演奏境界的写照。

使用道具 TOP

90#
发表于 2010-6-25 07:44:13 | 只看该作者
《龙翔操》题解
《蕉庵琴谱》:此曲为元帝妃王嫱所作也,亦名昭君怨。昭君入胡,故作此曲以寄所思。字字悲凉,声声哀怨。
《蕉庵琴谱》:此曲为元帝妃王嫱所作也,亦名昭君怨。昭君入胡,故作此曲以寄所思。字字悲凉,声声哀怨。
《古琴曲集》:这个乐谱最初出现在《澄鉴堂琴谱》(1686),当时是以《昭君怨》命名的。但它与《神奇秘谱》中的《昭君怨》(又名《龙朔操》)却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曲子。历来琴谱中常常把《龙朔》与《龙翔》两个字形相近的曲名互相混淆。为了区别这两个不同的曲子,我们仍按目前琴家习惯称法,把广陵派流行的这个曲子叫作《龙翔操》。乐曲可能是表现了昭君出塞哀怨思汉的情绪。
《广陵琴韵》(张子谦集):曲谱最早见於清代《澄鉴堂琴谱》(1686),当时《龙翔操》一曲所引用的是《昭君怨》的题解(相信这是将《龙翔操》和《龙朔操》两个曲名混淆所引起的误会)。按标题的意思(龙翔是指龙在天空飞翔)和作品的内容情绪听不出有甚么哀怨的意味,乐曲带来的是活泼、欢畅的气氛,使人聊想龙在云雾里飞翔的生动景象。
《广陵琴韵》(刘少椿集):现存最早见於清代《澄鉴堂琴谱》(1686),以《昭君怨》为曲名。而实际聆听此曲,生动活泼,全无哀怨之情。《天闻阁琴谱》(1876)称:“时下截去(《秋水》)第三、四、五、六段,名《昭君怨》”,现川派所奏《秋水》与此记载相符。《神奇秘谱》中《昭君怨》又作《龙翔操》,后世琴家可能将“朔”误作“翔”,由此有《龙翔操》之误。观同名《昭君怨》的两谱,不仅曲调不同,而且情趣迥异。所以《龙翔操》实际是《秋水》的节本,其趣倒与《神化引》飘然洒脱、蜂蝶翩翩的情境相似。
《醒心琴谱》:庄子之操,有名《秋水》者。后人截《秋水》第三、四、五、六段而成《龙翔操》。其曲飘然洒脱,神与物化,想象浮空,如云中龙翔,神化之妙曲也。

使用道具 TOP

91#
发表于 2010-6-25 07:44:45 | 只看该作者
6、樵歌《蕉庵琴谱》刘景韶
宋末毛敏仲作,后人以为作者因元兵入临安,“故作歌以招同志者隐焉”。传谱有十至十三段不等。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十一段。《蕉庵琴谱》为十三段加收音。据《神奇秘谱》解题:“此曲因元兵入临安,敏仲以时不合,隐跻岩壑不仕,故作歌以招同志归隐,自以为遁世无闷。”曲调奇特,为近代广陵派绝调。
《渔歌》、《樵歌》:南宋末年著名琴师毛敏仲最有影响的两首作品。《渔歌》表现柳宗元“唉乃一声山水绿”的诗意,曾名《山水绿》;《樵歌》原名《归樵》。这两个作品在名称改变的同时,音乐本身也经浙派徐门不断加工,精益求精。乐曲中运用主题贯穿和转调等手法,显示出作曲艺术的新水平。

使用道具 TOP

92#
发表于 2010-6-25 07:46:33 | 只看该作者
《樵歌》题解
《神奇秘谱》:臞仙曰,是曲之作也,因元兵入临安敏仲以时不合,欲希先贤之志晦迹岩壑,隐遁不仕,故作歌以招同志者隐焉。自以为遁世无闷也。
《西麓堂琴统》:汉朱买臣作也。买臣家贫力学,给於采薪,后竟得志。此曲作自困穷沦落之际,其声纡徐知命,无丝毫戚戚之态,可以知其人矣。
《太音补遗》:元兵入临安,毛敏仲以时不合,欲迹岩壑,隐遁不出,故作是歌,以招同志者。
《重修真传》:此毛敏仲所作也。时因元兵入临安,隐遁不仕,故作歌以招同志者;隐然自以为遁世无闷也,而养高之趣深矣。
《玉梧琴谱》:与神奇秘谱同。
《藏春坞琴谱》:与重修真传同。
《杨抡太古遗音》:是曲宋末毛敏仲所作也。斯时买相当权,不修国政,致元师长驱临安,已改玉而改步矣。公遂耻事胡元,隐迹崖壑,意欲与文天祥公同一轮忠见赤;遂作此曲,以招同志者,相与盤桓於苍松翠竹之间,徜徉於层峦叠谷之内,友麋鹿,侣木石,遁世逍遥,餐风饮露,视夫名利,若浮云尘芥耳;所谓乐乎樵而忘乎樵者也。其中草音律潇洒脱尘,有振衣千仞之态,听者自是触耳赏心。
《琴苑心传全编》:宋毛敏仲,隐处不仕,作歌以寓其志也。其音潇洒脱尘,清飘幽俊。
《五知斋琴谱》:曲与重修真传同……下接:音律潇洒脱尘,有振衣千仞之态,其亦凰兮凰兮之流亚欤。
《蕉庵琴谱》:与琴知斋琴谱同。
《以六正五之斋琴谱》:与杨抡太古遗音同。
《枯木禅琴谱》:宋毛敏仲作,有苍松古柏之韵,娴雅和静之声,诚养心之曲也。

使用道具 TOP

93#
发表于 2010-6-25 07:48:08 | 只看该作者
《樵歌》后记
《琴谱析微》:宋毛敏仲啸居泉石所作。琴曲甚多,而樵歌独推虞山绝调。鲁君谱是曲,审音正讹费尽苦心。按弦之下,丁丁嘤嘤,如歌伐木之章。於此固叹敏仲为善作,而益服鲁君之知音为不易得也。
《琴苑心传全编》:逍遥暇逸,任天而游,真是超然世外。
《大还阁琴谱》:樵歌一曲,系宋毛敏仲作以招同隐而放情山水,萧散不羁之趣,独此曲得之。故抚之者,即如幽人高士,托迹山林,咏歌自得。予每拂琴一弄,尘情俗虑,如被松风吹拂,涧水流濯,藉以抒怀,致足乐也。苟非会心弦外,亦安在识古人制曲之深意邪。
《五知斋琴谱》:实有苍松古柏之韵,恬雅和静之声,此养心之曲也。
《诚一堂琴谱》:高旷萧疏,深得山林之趣,非真隐者未易知也。
《治心斋琴学练要》:买相当权,国是日非。毛敏仲徜徉山谷,触景忘怀,遁世逍遥,所谓乐乎樵而忘乎樵,岂夫得已者哉?悲夫!
《春草堂琴谱》:此宋毛敏仲作也。先生托意於樵,故有逍遥遁世之语。音节古宕,不逐世趋。鼓音能得其高旷历落之致,则几矣。
《小兰琴谱》:宋毛敏仲之所作也。时因元兵入临安,隐遁不仕,故作是歌,以招同志者,音律潇洒脱尘,有振衣千仞之态;恬静和雅,有苍松老柏之韵,其亦凰兮之亚欤。
《二香琴谱》:……按是曲宋毛敏仲作以招隐。其有深意存焉。余读宋史,至宝庆景定间,弥远、嵩之近而似道用,西山、鹤山相继即世,元杰诸人以中毒亡,余玠亦暴卒,叠山又窜。在位诸君子,或以忧卒,或以毒死,於是在野者遁而不敢出矣。在位如文、陆数公,寥落如晨星,群小遍朝廷,故是曲至后变音愈多,正音愈少而微矣。盖值世变多,故君子道消。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
《悟雪山房琴谱》:此曲,春草堂改为夷则均宫音,以其用中吕均,变宫变徵也。不知商音亦当避宫徵两音,而用变宫变徵,此即俗乐小工出乙凡之调,当从自远堂。与耕歌、醉渔、雁度衡阳诸曲,俱作商音为妥。悟雪山人识。
《琴学入门》:与春草堂同。
《以六正琴知斋琴谱》:琴中有渔樵耕牧四歌之说,其叹乃歌、渔樵问答二曲乃悦耳之音,不入歌例。墨歌,即墨子也,任四歌之外,出音元润。
《琴学初津》:是操以正调趋变避正鼓之,旧谱音调,几至五均皆备,即所谓陵犯者是也。而制曲之始,原无拘定,殆一音既出,句法既叶,则五音皆定,五音定,则调已成,调已成不可妄施一音,再更一调,故古乐一曲始终如一,不问二调,既趋其变,必避正声,方能克谐韵调,盖曲有今古淫正之殊,作者均循乎义理,非徒求悦耳娱心者也。兹谱採春草堂,与各谱较,并承听桐先生口授,考订分明,庶符体例,义详内篇。千里跋。
《雅斋琴谱业集》:按各谱樵歌音律种种悖廖,今正此本,庶几符契古人。探微识。(转载复古斋后记)。

使用道具 TOP

94#
发表于 2010-6-25 07:50: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0-6-25 07:51 编辑

《樵歌》小标题
《神奇秘谱》:一、遁世无闷;二、傲睨物表;三、远栖云峤;四、斧斤入林;五、乐道以书;六、振衣仞岗;七、长啸谷答;八、咏郑公风;九、豁然长啸;十、寿倚松龄;十一、醉舞下山。
《浙音释字琴谱》:解题佚、标题与神秘谱同,但存六、七、八、九、十题。
《风宣玄品》:一、遁世无闷;二、傲睨物表;三、咏郑公风;四、画然长啸;五、斧斤入林;六、振衣仞岗;七、乐道以书;八、啸声谷答;九、远栖云峤;十、寿倚松龄;十一、拉渔话酌;十二、醉舞下山。
《西麓堂琴统》:一、遁世无闷;二、傲睨物表;三、斧斤入林;四、伐木丁丁;五、乐道以书;六、长啸谷答;七、咏郑公风;八、振衣仞岗;九、远栖云峤;十、寿倚松龄(醉舞下山、虑均声、踏歌声)。
《重修真传》:一、高洁英豪;二、遁世樵歌;三、远栖云峤;四、歌残伐木;五、丹崖樵客;六、振衣仞岗;七、幽林风静;八、咏郑国风;九、豁然长笑;十、寿倚松龄;十一、醉舞下山。
《琴谱析微》:一、高洁英豪;二、遁世樵歌;三、远栖云峤;四、幽林风静;五、丹崖樵客;六、振衣仞岗;七、歌残伐木;八、咏郑国风;九、豁然长笑;十、寿倚松龄;十一、醉舞下山。
《蓼怀堂琴谱》:一、遁世无闷;二、傲睨物表;三、举世不同;四、乐道以书;五、斧斤入林;六、长啸空谷;七、伐木丁丁;八、空谷传声;九、清声劈破;十、俯松盘桓;十一、樵人醉酒;十二酒题诗;十三、醉舞下山。尾声。
《治心斋琴学练要》:一、高洁英豪;二、遁世樵歌;三、远栖云峤;四、幽林风静;五、丹崖樵客;六、振衣仞岗;七、歌残伐木;八、咏郑国风;九、豁然长啸;十、寿倚松龄;十一、醉舞下山;十二、飘然拂袖;十三、酒醒题诗;尾声。
《天闻阁琴谱》:与蓼怀堂琴谱同。
《沙堰琴谱》:与琴谱析微同。

使用道具 TOP

95#
发表于 2010-6-25 07:51:30 | 只看该作者
7、听泉引《大还阁琴谱》詹澄秋
又名《双鹤听泉》,最早见于明末的《文会堂琴谱》(1596),该书把它编在了《双清》曲前,并注有《双清之引》。可能是宋代石扬休所作《猿鹤双清》的序曲。后来也把它简称为《听泉引》。表现了古代文人超然出尘的清高思想。
《双鹤听泉》后记
《指法汇参确解》:听泉短曲耳。宽转平和,音节大雅,静夜以中音奏之,何异置身澄间,听山溜清韵,洗涤尘襟?大愚识。
《琴学初津》:是操有分二段,未给命名之义,然其气韵是三非二,採自远堂与大还阁合参,以符其气韵也。盖小曲之传,必有妙义,勿嫌其小而轻弃之。千里志。
《醒心琴谱》:明曲,作者不详。其曲宽转平和,音节大雅,有置身空山,涧流清韵之妙。以此曲洗涤尘嚣,安心空灵,大为妙哉。
《琴心直指》:与《醒心琴谱》同。

使用道具 TOP

96#
发表于 2010-6-25 14:40:45 | 只看该作者
卷四
1、流水《天闻阁琴谱》管平湖

琴曲《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这里所介绍的是管平湖据清末张孔山所传川派古琴曲《流水》演奏,全曲由九段和一个尾声组成,乐曲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
钟子期和伯牙都是春秋时间楚国著名音乐家。据《列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哉?”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8 19:44, Processed in 0.029250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