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5420

查看

209

回复
返回列表

go

收集散落的古代遗响-国鹏和他的古琴老录音CD收藏(转载)

1#
发表于 2010-6-18 12:01:24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0-7-1 16:12 编辑

有感于国鹏对古琴音乐的痴迷和保护珍贵遗产的拳拳之心,特将其两篇博文转载如下,并不认同其全部观点,但尊重作者起见,一字不易:

    余少好音声,长而玩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卷力。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是故复之而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
   节选自(晋)嵇康-琴赋

    作为国际广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经常有人问我:“你每天都在节目里向大家介绍世界各地排行榜上最热门的流行音乐,如果只能在所有国家不同时间的音乐种类其中选一个的话,你会怎么选择呢?”每当这时,我都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两个字:古琴。

    8年前的一天,在逛唱片店淘盘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张CD背面有这样一段文字:“本辑CD中,弥足珍贵的是陈雷激先生所用之琴为宋代名琴-“琅石泉”。据悉,此琴已被一台胞倾其一生积蓄购得珍藏,本专辑愿以此作为高山流水之知音”,当时我很好奇:用1000年前的乐器演奏的中国古乐是什么样子呢?是什么样的音乐让这位台胞甘愿倾其一生积蓄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买下了我的第一古琴收藏CD,花费十元,从此开启了我的古琴收藏之路。学生时代的我,囊中还比较羞涩,而唱片店里的包装精美的香港雨果和龙音系列古琴CD都在百元上下,每次去唱片店,就会把它们拿在手上反复抚摸,想象有哪一天把它们全都买到手,之后在家里放给自己听的样子。每当大学兼职打工挣了钱以后,都会去那里奢侈一笔,还记得一年生日的时候,特意给自己买了将近200块钱的吴景略古琴艺术双张CD,喜不自胜!

    后来大学毕业,考进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里有庞大的音乐资料库以供查询拷贝,工作后有了固定的经济来源,买起CD来就可以从容一些。2006年初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在唱片店的架子上,古琴CD已经被我买光了,而且以前因不感兴趣而没有买的CD现在也已经找不到了。我当时就立刻意识到,这些东西如果再不收集,以后就更没有机会见到了,很多古琴唱片因为销量很少的原因永远不会再版了,而在网络上可供下载的古琴录音也很少,即使有也不一定是那些最有价值的,很影响大家正确的对待我们中国珍贵的音乐文化遗产,没有了传播的载体和介质这些东西会不会以后失传呢?我们通过中国历代流传有绪的文字,可以看到孔子的思想体系,但是我们却只能从文字中去想象孔子演奏古琴,多郁闷阿!要知道音乐要是不能听的话,一切都是徒劳!所以说,作为音乐来说,能够找到不损失音质,可以长期保存的介质非常关键。当时,我马上回家统计了一下,大概有60张左右的原版盘。说句实在的,没买的唱片大都是演奏风格我暂时不是很欣赏,或者说还没有意识到它们的价值的,但是既然我已经买到这个地步了,那就还不如继续买下去,不管这个流派或是演奏家我是否喜欢。我不可以坐视这些东西就这样散失下去!

    古琴音乐从来都是非常小众的事情,早在唐代的白居易就在自己的诗作《废琴》里面感叹过: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唐代诗人.刘长卿也在自己的《听弹琴》当中这样描述古琴在唐代的倍受冷落:“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在近代,古琴音乐及其演奏好几次已经濒临失传,尤其是文革时期,但是依然这样穿越时间,历经磨难,顽强的生存下来,我既然喜欢古琴,又有便利条件去购买,还能通过自己的工作在年轻人当中产生一点有限的影响力,看到这种状况,为什么不负起责任来呢!我们中国从来就不缺这样的人,我当然很渺小,也没什么资格,只能尽我最大的热情和努力的在有效的范围内去呼吁收集和传播,仅此而已,只要我活一天,这事情就做一天!

    从那时起,我就开始真正有意识的开始进行古琴唱片收集工作。
    第一,先后通过唱片邮购,网络淘碟和托朋友从中国各省市以及国外带回,收集了很多宝贵的资料,而且尽量把拷贝和mp3音质的资料全部换成原版的CD。一位英国朋友在当地唱片店购买了的美国新世纪音乐厂牌REAL MUSIC下出版的李祥霆即兴古琴演奏唱盘《睡莲-THE SLEEPING LOTUS》,并给我邮寄回国,总费用高达300人民币之多。

    第二开始着手整理《国鹏藏中国古琴cd音乐目录大全》,并且通过自己微薄的影响力,不断在网上发布求助信息和最新收藏,请求各位高人进行转载和增补。消息一发,先后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被我的诚意打动,马上给我发来了信息,告诉我各种购买渠道,亲自通过网络和快递为我传送音乐资料。这其中,有一位来自于天涯海角的琴友起了最关键的作用,他不仅给我指点了今后的收藏之路,而且一直无私的把自己珍藏的古琴资料不断的传递给我,出于对他的保护,恕我在感谢他的时候隐去名字。

    第三,积极地和与我志同道合的琴友whzxl一起搜集新出版的古琴CD信息,或者浮出水面的老录音,我们甚至亲自拜访琴家,并且作为资料保存录下他们的现场演奏。

    于是经过我短短的一年不惜任何代价的搜寻,在大家的帮助下,先后搜集到了中国境内已出版的唱片和音频资料实物近200余张正版CD,近百首未从未出版过的珍稀老录音单曲,港台,日本,法国,英国,美国已出版的古琴音频和视频录音单曲二百余。(恕不详列)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0-6-18 12:03: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0-6-18 12:14 编辑

虽然这样,我却还有两大遗憾。

    第一,关于台湾地区琴家的录音资料,我现在掌握的资料很少,整个中国内地对于台湾地区的古琴历史和现状研究的都很不够。去年得知一名台湾籍琴人在上海教授古琴,我曾经写去长信: “两岸分离多年,政治现实如此,非一时之力可改。但琴本同根,台湾古琴诸贤早前亦无一不师从内地各派,而我竟无力只身前往台湾购买,每想至此,无不扼腕痛惜,现所辑目录当中几乎无一台湾琴家的音源CD。望先生助我一臂之力,使我中华古琴文化当中必不可少的台湾声音公之于众,于内地传播,此举善莫大焉。”希望台湾琴人看到这篇文章可以帮助我完成这个收集愿望。

    第二,敦促文化部和中国音乐研究所要好好的为世界和中国保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珍贵老录音,并尽快出版发行,以便让更多人了解古琴音乐的真正本源的风采与价值。

    1956年,古琴大师查阜西先生曾经带领王迪等人赴全国廿一个省市开展古琴音乐的采访调查,访问了八十六位琴家,搜集270多首琴曲。但是这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得到了出版发行和妥善的保护。

    音研所不但藏有琴家绝世遗存的珍贵录音,同时还有很多古琴大师当年的手稿,相片,遗物等,而他们却尚未对大部分的老录音进行妥善的保护工作,任由磁带模糊变声,照片手稿褪色腐烂。(当然,我想这些问题他们可能也会有处于自己境界的尴尬与难处,中国其他的宝贵声音遗产莫不如是,就更不要说古琴了,但事实是如此!)

    内地虽然在文革以后出版了不少盒带,如我收藏的1982年中唱出版的吴文光-《潇湘水云》(已转成CD音频无损格式),但磁带本身亦不便保存音质。中国唱片上海公司一直到1994年的时候才出版了中国内地第一张古琴CD唱片,这个系列被内地琴人成为老八张。而香港雨果公司却早在1987年的时候就抢救式录制出版了CD广陵琴韵(一)-张子谦专辑(张大师于1991年逝世)。

    已知最早的古琴老录音(被转成CD音质无损格式并公开发行)更是1946-1948年间由英国百代公司录制的郑颖荪和徐元白两首古琴独奏,此CD资料收录在美国ARBITER 唱片公司于2001年公开出版发行的lost sounds of the tao-chinese masters of the guqin in historic recordings-LO KA BING 失落的道家琴声-卢家炳古琴历史录音专辑中。
   
(特别说明,最早存世古琴录音记录有所更改)张友鹤-平沙落雁-20世纪30年代英国百代公司录制-原长4:58,实际演奏长度4:40,王心葵传授-龙吟馆琴谱-此录音为现存最早的古琴历史性录音 录音为WAV格式,古琴蜡转唱片翻录,其他资料不详,国鹏收藏。
    再次更新: 德国民间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for Folk Arts从德文转译),收藏有1912年休伯特 缪勒(Herbert Müller)在中国录制的《平沙落雁》、《高山》、《普庵咒》、《四大景》四首古琴曲的腊筒录音,演奏者徐律远(音译,有可能姓许,名字或为他字)是皇家乐队的盲人指挥。严晓星《高罗佩以前的古琴西徂史料》里面有记述,唐世璋的网站上也有相关介绍http://www.silkqin.com/11misc/muller.htm。不过此录音尚未找到。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0-6-18 12:05: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0-6-18 12:14 编辑

中国音乐研究所作为国家机构,理应尽快按照发放有关保护专项资金,本着对全世界全人类遗产负责的态度,把所有的珍贵的老琴家老录音进行转录保护和开发,并且公众于世,以不负古琴世界遗产称号之重托。但遗憾的是,每分钟转录收费300元,(2004年价格),真可谓一曲千金!而且这个还是对已故老琴家的直系后代,其他无关人士更是无缘染指。

    已故著名琴家的后人在准备整理出版其遗著手稿的时候,曾希望把大师生前在音研所的录音一并出版,以真正全面的展现大师生前的古琴风采。但终因其索价甚高,后人最终被迫放弃出版CD计划。

    而自从2003年古琴成为中国第二个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后,古琴似乎开始“热闹与繁荣”起来。音研所也逐步抬高了珍贵老录音的版权出售价格,中国两大最好的古琴录音出版公司之一香港龙音公司因为古琴微弱的市场和受众,和音研所版权价格的愈演愈烈,最终出于市场生存的考虑,暂时停止了老录音的数码性处理工作,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2004年以后龙音改与上海海文音像出版社进行合作出版开发新生代年轻琴家,而放弃了以前整理出版内地老录音的传统。

    香港雨果公司26张经典古琴唱片当中的24张都出版制作于1987-2002年间,2003-2006年仅出版2张CD, 其中-杨丽宁的《梅花三弄》还是1999年的录音,2005年进行的后期制作,这其中易有伍对于中国古琴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是可以永载史册的。

    (于此补插一句,音研所所藏的大部分古琴资料由于当时本身的录音设备的问题,现在已经很多模糊不清,难以重现古琴风采,而且对于他们来说,很多问题也是悬而未决,总之这些问题取决于我们国家整体对于文化的保护力度,而不是江泽民简单的听一次梅日强古琴演奏会之后的赞扬就可以解决的,既然我们的政府暂是做不了,那么我们民间的事就不能坐视不管!古琴兴亡,匹夫有责!)

    写到这里,我想起黄永玉在接受采访回忆沈从文的时候,曾经说过:沈从文喜好文物,也不惜金钱去购买文物。尽管经济上不十分宽裕,但只要力所能及,他就会买来。当家里的住房也快被这些“宠物”占满时,沈从文也会给它们找到新的去处。不是卖掉换钱,而是送人、捐赠。北京大学博物馆系陈列室中的不少文物就是沈从文所捐赠的。(沈从文说)把文物当成自己的东西是要被历史笑话的。

    对于自己的古琴录音收集,我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这些代表着中国最后一批传统琴人巅峰演奏水平的珍贵资料能够完好无损的集中保护传承下来,并且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传播和推广,全面地向世界展现古琴个个门派鼎盛时期的风采。

    正像成公亮先生所说的那样:“现在在中青年琴家中已经出现了一个散于东西南北,但是风格和技巧却很相似的演奏群体,古琴的深层次蕴含已经明显单薄,个性风格也不强劲。现代弹琴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对于琴乐的本质,真谛的认识和掌握却越来越困难。”在这个看似“热闹繁荣”的传统文化复苏的新时期,近三十年来,我们却比以中国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加速的抛弃和破坏传统,作为中国传统之一的古琴音乐更是再所难免。作为中国文人最精致心灵的音乐体现-古琴,如果今后完全变成了现代西方音乐中的贝司和中国音乐中的古筝,对于中国以琴棋书画为代表的文化精华是一次巨大沉重的打击,古琴将不复存在,这也是为什么世界要把中国古琴作为遗产重点保护起来。中国古琴音乐的令人担忧的现状不得不说与老录音与传统古琴演奏技法的长期不见天日有很大关系,连传统都没有见过和听过的琴人,又如何指望他们去保护传统音乐文化遗产呢?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好在自己精心制作的《国鹏藏中国古琴cd录音音乐目录大全》已经在网上开始流传,这里面张张都凝结着我和其他志同道合之人的心血,个个背后都有着不寻常的流传传承故事,每写一个黑色的名字,就意味着我已经收集到了正版古琴cd实物;每写下一个红色的名字,就意味着无论多长时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尽心竭力,不计成本的找,希望这些珍贵的反映中国传统音乐的资料能够通过网络等各种途径留给我们的后人,留给世界,让更多的人知道古琴,听到那些远古美妙的心灵声音,尤其是中国的年轻一代,我们绝对不能把这宝贵的遗产就断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而我的这些努力,相信终将有它实现意义的一天。

    我今后一定会做成一个包括所有唱片编号  封面内页封底所有照片集锦  曲目列表  时长传谱  流派  打谱者演奏用琴 配器/制作人曲目注解  出版公司录音师录音时间地点价格  曲目采样格式录音类型(清晰电声处理历史录音整理)音乐下载地址 演奏者资料介绍等等信息在内的综合目录。

    后记:本文原为杂志约稿,后因前期沟通不够,偏离主题,未得发表,故而在此一写。如读者遇有益于古琴音源收藏之人或事,请电邮至djguopeng@126.com,先行拜谢。

DJ国鹏藏中国古琴cd录音音乐目录大全网络固定网址,有新盘进入就
会更新,各位在转载的时候,粘贴地址即可,正在全面重新整理中
http://bbs.hitfm.cn/index.php?showtopic=22139
(以上图片仅为作者收藏古琴录音cd实物的一部分)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2eda88010009pk.html) - 收集散落的古代遗响–国鹏和他的古琴老录音CD收藏_DJ国鹏之魏晋风度_新浪博客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0-6-18 12:08: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0-6-18 12:12 编辑

与许健在北大令人扼腕叹息奈之若何的一次雅集

    今日欣然前往北大古琴雅集,放弃了参加香格里拉饭店JOHNNY WALKER威士忌品酒会这个很好的社交机会,没有遗憾,能亲眼见到许健老先生,值!(回想起来,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每个人的时间和金钱都是有限的,其实关键就在于你自己对于世间无数繁杂事物和各种岔口的抉择,你对这两件资源的利用态度和消费行为决定了你的人生最终将会怎样的方式度过。) 50年前,许健老先生恰逢壮年,与王迪女史随同查阜西老前辈代表中国音乐研究所遍访全国九大门派近百名琴家,录下1500多分钟的珍贵音频资料,由于这些大师现在相继作古,而很多现代琴家无论是从底蕴还是神韵上都难以望其项背,所以这些历史性录音显得极为珍贵,琴界把中唱公司从这里发掘整理的精选唱片叫做 “老八张”。

    50年后,我在这里见到了这位依然精神矍铄的老先生-许健,心情十分复杂,轮到提问的时候,我压抑着自己激动的情绪,一下子站了起来,问许老师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五十年前的劳动成果在音研所慢慢腐烂,心里是一种什么心情?现在古琴界有没有人在为这件事情奔走相告,抢救整理这些录音,把剩下的绝大部分开盘带转换成CD音源,要知道,对于音乐来讲,声音的传播是要靠媒介的。音研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研究古琴的人,但是他们却懂得把这些珍贵的东西封锁起来,对外克以重金,一分钟300元转录费(2004年价格),而且对其没有很好的保护措施,即使是在古琴被定为世界口头非物质遗产之后。

    我这个问题非常尖锐,就像我自己在现场说的一样,之后全场鸦雀无声,大部分人表示叹息后,当然我想他们也就仅仅只是一声叹息。许老师好像也很激动,他说他非常理解我现在的心情,但他对此表示无能为力,毕竟他已然80多高龄,奈之若何!能利用自己睡觉和吃药的时间来给我们开个简单的讲座就已经很幸运了,今天本来说由于身体状况不弹琴的,结果还是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弹了一首段短小精悍的良宵引,能感觉出来管平湖对他的影响。

    回家坐在电脑旁,我边写边想:除了古琴以外,中国还有多少珍贵的遗产就这样被我们这些不肖且愚的子孙们白白扔掉,还美其名曰破旧立新。我中华民族历代如此!伏尔泰说过一句经典: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还是照样愚蠢和邪恶,跟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所发现的没有两样!

    古琴历史性录音的最终命运会因为某些人的存在而改变吗?我在反复的问着自己…

    尾音:卧琴挽云一直在坚持着《中国古琴》这份完全是琴友自费办的报纸,我们中国被全世界珍视的宝贵遗产却寒酸到每一期报纸的出版发行经费都要靠从琴人那里化缘而实现!(古琴在各地的刊物大抵如此)她跟我说:这个报纸既无广告又无固定工作人员,每期都是大家自己贴钱做 当他们想停刊的时候,李祥霆说,我们中国古琴界难道连一份自己的报纸都出不起了吗,自此,每期都给报纸寄自己的钱。我在报纸一角的捐款名单当中还看到了很多琴家,其中江苏已经花白头发的老琴家汪铎的名字还在其列,作为晚辈的我们,看到自己爷爷辈的老人依然在为古琴捐款办报,不知各位作何感想?

    在下作为北大古琴社的编外社员,历经三代社长,现在早已成了骨灰级人物,三度在治贝子园北大人文教室碰到同为骨灰级别的老琴友邝剑菁,不胜感慨!今天一下午都在给她刻录古琴CD,交到她手中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也能分享她的那份快乐。我想这也是自己受惠于其他无私琴人馈赠的另一种薪火传递吧。

    附录许健讲古琴纲要:

    中国古琴音乐的几大特点:一,与西方音乐相比,中国琴曲很早就有标题性。二,一种民族音乐与该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密切结合到如此地步,举世罕见。三,琴曲主要表现了中国文人独特的超脱审美取向,琴曲的主流不适宜表现叙事性题材,适合表现诗词歌赋的音乐意境。四关于古琴意境-清微淡远的解释清晰清楚,微小细致,淡泊中和适度,意境深远,意犹未尽。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2eda88010003oh.html) - 与许健在北大令人扼腕叹息奈之若何的一次雅集_DJ国鹏之魏晋风度_新浪博客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0-6-18 16:20:31 | 只看该作者
不太懂学习中~~~
对琵琶还算有些极其浅薄的了解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0-6-18 17:19: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0-6-18 17:40 编辑
不太懂学习中~~~
对琵琶还算有些极其浅薄的了解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6-18 16:20

呵呵,真正“懂”古琴的人当下还不多,在下自一学琴同学引荐听古琴也有几年,也只能说是“极其浅薄”的“了解”。
兄台感兴趣的话,在不揣浅陋推荐一下,必从以下唱片开始
1 中唱老八张
2 龙音古琴历史录音系列
3 雨果古琴系列

帖图随后奉上。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0-6-18 17:24:03 | 只看该作者
1 中唱古琴老八张



    古琴卷系列共计八张CD,由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出版发行。这套音乐汇集了诸多琴家的经典作品,个别艺术家尚在,很多已经作古,所以对爱古琴音乐的朋友和研究古琴音乐,都是一套不可多得的珍贵曲目,值得我们永久流传,弘扬我们的中华深远文化。古琴界称之为“老八张”。1956年,查阜西先生率领由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组织的古琴调查组,遍访全国各地86位琴家琴人,搜集、整理了大量琴学史料,并留下了大量极其珍贵、不可复得的琴曲钢丝录音资料。这“老八张”唱片正是其中的一部分。限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录音并非尽善尽美,但对后学者而言,如此原汁原味、醇厚无华的琴乐正是我们需要用心去聆听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0-6-18 17:26:46 | 只看该作者
2. 龙音历史录音系列
http://bodelaier.blog.hexun.com/38228743_d.html
发个链接,做得很好,还可以在线试听。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0-6-18 17:27:41 | 只看该作者
3. 雨果古琴录音
http://bodelaier.blog.hexun.com/38228665_d.html
同上。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0-6-18 23:16:04 | 只看该作者
这么老的的帖子,四五年前网上到处都有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0-6-19 04:06:05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忽视对古琴的学习,现在学习估计还来得及。呵呵。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0-6-19 05:17:14 | 只看该作者
虽是转帖,但对我等菜鸟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5 10:29, Processed in 0.041063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