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151792

查看

564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阿明

133#
发表于 2013-6-14 15:22:16 | 只看该作者
阿明兄武功精进,可贺!其器既利,事必善矣...

使用道具 TOP

134#
发表于 2013-6-14 16:35: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阿明 的帖子
感覺衰減L-PAD 電阻值不太對,建議先串2.3 - 2.4R 再並接20R下Ground, 理論上聲音應不輸ATC

   

使用道具 TOP

135#
发表于 2013-6-18 12:48: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3-6-18 13:21 编辑

通过实测频响曲线,对分频器元件参数进行了优化,现在曲线基本上是平直了,经高低单部分分开测量后合成,分频点为2.1KHZ,分频点附件的曲线衔接也是平直的。但接近20KHZ处有一突起,这是怎么回事呢?是T330单元的共振还是音箱前面板的反射?请大家指点一下,如何消除。
测试条件:测试话筒位于音箱前65CM处,测量时间窗为5ms(有效频响为400HZ-20KHZ),对低音没有进行近场合成,因此500HZ以下的频响是不准的,图上有效段为500-20KHZ。曲线平滑选用1/24oct,因有地面和周边物体反射,曲线平滑性不是特别好,但可以看出大概的能量分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36#
发表于 2013-6-18 13:22:30 | 只看该作者
测量盒有问题,330,不可能有那么高的峰。

点评

看看这个330D的编号是不是太靠前了。见过最早的T330D 的编号是03310443 , 最近的一对T330D 其一编号是03351852. 太靠前的话就该补补了.......  发表于 2013-6-19 15:48
这个频响曲线是加了阻抗补偿后(6.8欧+1U)测的,我感觉T330并了电容后,明显减轻过亮过冲过薄现象,让小提琴高把位时更有质感、厚度和木头味。  发表于 2013-6-19 10:17
试试加个阻抗补偿看看,1.5u+8.2并在330端。  发表于 2013-6-19 09:20
很好,最好是找确定是正版的,或不是同批次的。  发表于 2013-6-19 09:02
正好手头还有一对T330,可以互换着再测试一下,呵呵。  发表于 2013-6-19 08:25

使用道具 TOP

137#
发表于 2013-6-18 13:26: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3-6-28 07:57 编辑

在同一地点测的B&W M801S3中高音通道的曲线图,801S3的曲线还是很漂亮的,今晚回去测一下它高、中、低音合成后的全频图,从这张图上看,801S3在20KHZ处也有一些上翘,但没有尖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阿明兄真是下苦功了,进步真快,从此告别摸着石头过河的错误路线了,恭喜!  发表于 2013-6-18 23:40

使用道具 TOP

138#
发表于 2013-6-27 13:14:17 | 只看该作者
请教楼主,1.V CAP油电容中低频密度和质感和M CAP比如何?2.铜箔电感相比7芯电感在速度和密度以及质感方面差距大吗?

点评

因为是用在高音分频器中的,中低频我没做对比,如果用在中音单元,我觉得V-cap油浸问题不大,我觉得中频回路可选用一些欧美产的铜箔电容,铜箔电容的声音更流畅、顺滑、圆润、自然一些。  发表于 2013-6-28 08:12
7芯电感和铜箔电容我没做同等条件下的对比,因为铜箔是用在中低频回路中的,当时没做前后对比。V-cap油浸是锡箔电容,理论上有锡泊的声音特点,中高频(估计在3-5KHZ段比m-cap银油亮、冲)  发表于 2013-6-28 08:09

使用道具 TOP

139#
发表于 2013-6-19 10:49: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阿明 的帖子
我单独测了下330和你的一样在18K有突起然后迅速滚降

   

点评

估计是同一批的  发表于 2013-6-19 11:49

使用道具 TOP

140#
发表于 2013-6-19 13:05: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3-6-20 08:44 编辑

对18KHZ左右的突起,是否有必要通过串联陷波来压低?另外,大家对中低音的两个阻抗驼峰,要不要采取措施来进行阻抗补偿?请大家再指点一下吧
请大家看看中低音单独测量时的频响曲线。



T330没加分频器时的频响图(装在音箱上实测的)

T330三阶分频时的频响图

AT6.5二阶分频时的频响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看来这两个单元不是一般的,将就着用吧。  发表于 2013-6-19 16:01

使用道具 TOP

141#
发表于 2013-6-20 08:33: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3-6-20 09:21 编辑

经过昨晚再一次微调高音衰减电阻,现在的频响曲线基本上是平直了(除了18KHZ处的突起),分频器调整告一段落,以现在的搭配先安心听上一段时间,如果当前分频器版本在各种音乐类型中都有中性表现的话,则就可以把分频器定型装箱了。

把AT分频器上和电感并联的30欧电阻去除,曲线会更好一些(虽在4-5KHZ处有小小的凹陷,但加上网罩后曲线合成反而是更合理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楼主的6.5寸AT 感觉是短音圈的版本,磁钢的配置应该是134MM 的。如果是配120MM的磁钢,就有好多疑惑了。  发表于 2013-6-20 12:00
成功了,自已满意就好,哈哈  发表于 2013-6-20 09:16

使用道具 TOP

142#
发表于 2013-6-20 13:09: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阿明 的帖子

曲线拉平后,听感有明显变好吗
   

点评

音色的调整是个人喜好,我喜欢听中高频有质感带有一定木头味的声音,不是一味的飘逸、高耸入云的那种高音,在亮和暗之间,我宁愿暗一点,但耐听的声音,但在定位和解晰力方面不失清晰度。另外,声音要有整体感和规模   发表于 2013-6-20 15:41
把高频总体衰减,然后2-3KHZ处凹陷提升,曲线拉平后,总体上感觉中高音乐器的质感、实体感增强了,小提琴醇厚一些,少了些飘逸,但也没那么尖锐、钻耳杂了,音乐味增强,更耐听了。  发表于 2013-6-20 15:25

使用道具 TOP

143#
发表于 2013-6-21 09:40: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3-6-21 21:17 编辑

      小结  
       经过二年摸索,从一名DIY的门外汉,到略懂皮毛的音箱Diyer初哥,也有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1、好单元给DIYER提供不断追求完善的动力。AT和T330这样的好单元可以让你一开声就感到惊艳,给你DIY的第一次感动!同时,也正是因为是好单元,在DIY箱和其它名箱的对比程中,即使发现DIY箱的不足,也不会认为是单元不给力,从而得过且过,而是从分频器设计、倒箱管、吸音等地方一一查找原因,不断改进,从而使DIY箱的效果日益提升。

      2、音箱设计是一门平衡的艺术。在DIY过程中,尝试了多种分频电路、不同元件参数、各种高级元件的效果,应该说每种电路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如高阶分频,可以让定位更清晰、声音更干净,但搭配不好,可能会少些乐器的余韵和空气感,二阶分频则堂音、谐音丰富,但可能定位和音符颗粒感则要差些。M-cap 银油电容声音细腻、定位清晰,但有人觉得有些紧、不耐听,Jensen铜箔分频专用电容音乐味浓、声音醇厚、富有音乐感染力,但有人觉得它染色重,而且声音的定位也比M-cap银油差些。如何取舍,就看个人的喜好了。在音箱调试中把握这个分寸,是一门平衡的艺术。

     3、高级元件只是让声音锦上添花而已。DIY的一个好处是可以大量堆砌高级元件,不用象商家那样考虑性价比和利润空间。很多烧友幻想着用上天价元件,一定可以让声音如元件价格那样高贵、迷人!但经过反复调试,咱也发现,声音效果(如圆润、顺滑、自然、清晰、悠扬之要素)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通过调整电路结构、元件参数来实现的,电路的结构、参数正确了,高音衰减电阻用上20元一个的M-cap绿皮电阻(和杜兰电阻相比,M-CAP绿皮电阻声音会单薄、冷静一些)也不会薄声,没调好的话,以甜美、顺滑、流畅见长的杜兰电阻(200元一个)也一样会刺耳。所以,最重要的是电路结构合理、元件数值正确。参数确定后,再适当使用发烧元件,毕竟高级元件那种不带毛刺的流畅、自然、细腻、纯净和贵气,便宜元件是不可能提供的。

    4、高级元件总是比低价元件听感要好些。如同样是空芯电感,既使是用在高音旁路中的小电感,在听感上7芯的就比单芯的声音要细腻、光滑些,更不同说是Jensen那样的名牌铜箔电感了。同样容量的电容,M-cap银油就要比V-cap油浸的要好听(V-cap油浸的声音有点冲,中高频量感有点突出,M-cap银油高频更细腻、延伸更好、声音更加纯净、耐听),更不用说solen,听了m-cap 银油电容是无法承受Solen电容那种毛糙感、肉感的。所以,在元件参数确定后,有钱就尽可以买贵一些的元件,是不会错的

   5、测量软件让DIY音箱事半功倍。如果没有测量工具,元件参数、频响是否合适,即使可以通过和成品箱反复对比,但心里总是不踏实的。个别频段的凸起或凹陷,虽然耳杂也可以听出来,但具体差多少DB、在哪个频段,如何针对性的改进?心里是茫然的,有了Lspcad设计软件和justmls测量软件,元件参数和曲线可以通过模拟来调整,通过测量来验证,一切都是那么的一目了然。我这一个星期在测量中获取的信息,并针对性调整元件参数,在声音上所取得的突破,如果靠盲听来调整,估计又得花一年的时间。我觉得,对于三分频落地系统或是四阶分频系统,更需要准确的分频点衔接,没有测量工具基本上是无法成功的

  6、DIY音箱并不能省钱。DIY这边书架箱所花费的money,已远远超出预算。因为原预算只考虑到喇叭、箱子、架子等大件的费用,对线材、电容、电感、电阻、接线柱等很多小元件的费用,是估计不足的,要是一开始就知道要花么这多钱,肯定不会去DIY了。我这对仿大情人,总的花费完全可以买一对成色上佳的真大情人了,这还不算二年所付出N小时的时间,换下来的电感都有十来斤了,电容、电阻也有无数个。因此,DIY音箱是很奢侈的发烧行为。但通过DIY音箱,我学习了音箱设计原理、电路特性和各种元件的个性,学会了设计软件和测量软件的使用,所获得知识、经验和常识,仍是很有价值的。

7、DIY是会让人上瘾的。这次二路书架箱还没完成,咱就计划再整一套T330+AT6.5+AT12E单元的三分频了,看看三分频的大箱会有什么样的效果,真是好奇心害死人!正好可以把多余下来的一批M-cap银油电容、电感和电阻用上,目前单元和相关元件已基本齐备,就是没想好具体的实施时间,箱体的外型也在选择比较之中。  

点评

有和真的大情人比较过吗?结果如何  发表于 2013-7-29 12:13

使用道具 TOP

144#
发表于 2013-6-21 10:58:22 | 只看该作者
老兄设计个闭箱就好了。

点评

AT6.5中低音单元的参数好象用在开口箱更合适些呢。  发表于 2013-6-21 21:17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9 10:35, Processed in 0.082674 second(s), 2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