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4499

查看

146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狗儿念经

61#
发表于 2011-1-5 00:14: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extrema 于 2011-1-5 00:15 编辑
没想到此帖居然如此热闹,呵呵。但这热闹中似乎也没几个真正说出了我想要的答案,只有alma兄以及Robinwood兄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1-4 23:59

非常赞同念经兄的观点,分析的透彻,我认为既然谈到“古典”音乐,就不可能脱离宗教和人类文明历史,何为“古典”?经过时间和人文考验而成为的经典。

使用道具 TOP

62#
发表于 2011-1-5 00:33:54 | 只看该作者
没想到此帖居然如此热闹,呵呵。但这热闹中似乎也没几个真正说出了我想要的答案,只有alma兄以及Robinwood兄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1-4 23:59

也不尽然宗教的缘起和神性的救赎,拿我来说,觉得似乎是白描、水墨与绚丽的油画相比,奉先寺大佛与卢浮宫胜利女神像之间的差别。色彩和空间的差别。哲学的差别。

使用道具 TOP

63#
发表于 2011-1-5 13:39: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1-5 13:42 编辑

记得前次与狗兄同去听一不错的室内乐现场,中场休息以后前排座位空出了不少,忽啦一片悄然上来一些人很快便填满了这些空位,些许忐忑掩不住脸上的兴奋。望着这群人我感觉似曾相识,突然间便冒出来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这里形形色色的人流中,自己基本上一眼就能感觉出哪些是这个圈子或准圈子的人来?有什么共同的气质或狗兄所说的气场吗?

使用道具 TOP

64#
发表于 2011-1-5 13:36: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1-5 13:40 编辑

念经兄既开了闸就不一定把得住流了。

一向觉得自己是在圈子边上踟躇的人,在真正的音乐烧友和器材烧友之间,哪个流都入不了。看念经兄和几位有造诣的烧友的意思,是想将话题引向深处、高处,感觉有点“沙龙”化,符合音乐版“极品人生”的标题风格,插嘴也难。

不过这话题倒真的丰简由人,与每一个“资格”的高烧友或不那么“资格”的准烧友都有关。我就不时在想这些看似关联的问题:自己为什么会喜欢古典音乐?一般情况下,喜欢古典音乐的又是些什么样的人哪?

对前一问的回答应该是个性的展视,发散起来不说是五花八门,也会随性张扬吧?虽然先张后收可能是念经兄本意。但我觉得后面的提问和回答方式更饶有兴趣,希望给自己的答案会简洁明了。能不能借题对有古典音乐相同爱好的人作些共性原因的探讨?

使用道具 TOP

65#
发表于 2011-1-5 11:45:04 | 只看该作者
论坛比较严肃,充满了哲理性的探讨,一个很普通的议题很快会上升到哲理、神性、人性的高度,在下不敢造次,也来严肃思考一下。

其实就本贴的标题来说,各位的回答和发散都在情理之中,为什么喜欢西方古典音乐?就如同问:为什么喜欢美女?这里面肯定是有原因的,是属于情感人性方面的问题,但加上了西方古典的定语,又多了一层历史文化的思考。其实把问题换一个角度,西方古典音乐相对其它形式的音乐的特点(妙处)在哪里,可能比较容易回答一些。

从我聆听的经验和我大脑的思考,我也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看法,在摆出看法之前,我想提醒一下,既然是西方古典音乐,那必定和其背后的历史强大的经济文化实力相关的,而在当前全球化(西化)的大背景下,即东西方经济文化处于不对等的地位的情况下,在具有千年辉煌文化的华夏子女也普遍被西方文化洗脑的事实下,作出相关的结论的偏颇性是可以预料的,请大家在思考是也时刻注意这样一个语境。

第一是西方古典音乐表现情感的深度和广度
音乐的强项是表现言语和其他形式不能或不善于表达的事物,其中表现人类复杂多变的情感占有重要的地位。西方古典音乐在这方面的表现力是罕有其匹的;在表现情感的深度方面,以巴赫为代表的浩如烟海的宗教音乐是明显的例子,我时常在想,巴赫的宗教音乐固然能使教徒和有宗教信仰的人倾心,但何以能做到使我这样一个无宗教信仰而且对其相当反感的人心潮澎湃呢?我只能说,在宗教信仰的影响下,对神崇拜、信奉、虔诚、畏惧、爱等情感的叠加使我们感受到了人类情感所能达到的最深层次,这在“不语怪力乱神”和中庸之道影响下的华夏古国的音乐中很少能体会到;就情感的广度而言,西方古典更是个中楷模,有巴赫的宗教虔诚、有海顿的宫廷典雅、有莫扎特的纯净欢乐、有贝多芬激烈地抗争、有马勒波西米亚似的忧郁、有老柴的绝望呐喊,简直包含了所有人类的情感,这当中激烈的情感在“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指导下的华夏音乐中被排斥或刻意压制淡化,使我们不能或不易充分体会到。

第二是西方古典音乐形式和风格的多样
这一点各个专业的老师比我要更有发言权。交响、歌剧、协奏、重奏、独奏这些都是其形式多样的体现。风格从历史纵向来看、有宗教素歌、巴洛克、维也纳古典、浪漫、现代等流派,从横向来说,有德国的理性深沉、奥国的典雅规整、法国的浪漫优雅、意大利的浓请洒脱、俄罗斯的忧郁诉苦;包罗万象,目不暇接。这在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各民族国家独立成长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强化。

第三上西方古典音乐记谱的精确和技术的精湛

音乐的要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旋律、而组成旋律最重要的要素是音高和节奏,西方发明的五线谱能较为准确地记录音高和节奏,是迄今为止最为精确的记谱方式,这使得西方古典音乐大师的作品能够被比较忠实地记录下来,换句话说,今天的演奏家演奏的莫扎特和莫扎特本人的演奏的区别,比现代的古琴家演奏广陵散和嵇康的演奏的区别,要小得多。这就能是我们方便地通过今人的演奏完整准确地把握古典作曲家的创作。至于技术的精湛范围更广、即可指作曲技术方面的技法:十二平均律、卡农、赋格、变奏。。。,也可指现代的演奏团体和大师,举交响乐为例,西方指挥大师旗下的优秀团体的表现,气势之宏大,节奏之和谐、音色之优美、配合之默契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说实话指挥这样一支乐队的难度不亚于指挥一支军队。

使用道具 TOP

66#
发表于 2011-1-5 11:45:35 | 只看该作者
发散一下:
我们喜欢西方古典音乐,是不是就可认为西方古典音乐具有普世价值、是最好的古典音乐呢?我看也不尽然,我一开始提到了当今的现实情况,即中外文化交流的不对等性,因此,西方古典音乐在现在这样状况下即使被世界广泛接受,更有可能是“被普世”而已;另外,因为我们的喜爱就得出它是最好的结论也值得商榷,比如我们面前有两个绝色美女,一个赤身裸体,一个着衣掩面,我们喜欢哪一个?哪一个又更美呢?如果把前者比作西方古典,后者比作华夏古乐,是否能更明白些呢?前者的好处是一目了然,后者则需要我们耐心去发掘体会;即使同在西方古典音乐领域,大多爱乐者的经验是最后会厌弃表面浮华的那部分,留下较为内敛深沉的音乐(比如德奥系)。


使用道具 TOP

67#
发表于 2011-1-5 13:29:53 | 只看该作者
论坛比较严肃,充满了哲理性的探讨,一个很普通的议题很快会上升到哲理、神性、人性的高度,在下不敢造次,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1-1-5 11:45


一曲广陵散,一壶杜康酒啊!

使用道具 TOP

68#
发表于 2011-1-5 13:32:33 | 只看该作者
也许我该再罗嗦几句:我们为什么喜欢西方古典音乐?这问题不妨换个角度问:我们究竟喜欢西方古典音乐中的什么呢?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1-4 23:59


打个比方,你心爱的女人,你到底爱她哪里呢?一定要找到答案吗?

西方古典音乐,短短六个汉字,其实代表了一个完整的世界,即便一个阿巴多,也有meta兄、alma兄喜欢的年少给力的一面,还有我喜欢的年老释然的一面,这个音乐世界是无穷无尽包罗万象的,很多人爱的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角落,所以念经兄的问题,答案必然是千篇千律,或者说根本没有答案。

使用道具 TOP

69#
发表于 2011-1-5 19:50:3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帖子真是新年第一炮,引人深思....

使用道具 TOP

70#
发表于 2011-1-5 20:33:31 | 只看该作者
念经兄出了一个好题目。
我喜欢西方古典音乐是因为觉得其中的一些作品(主要是小品、通俗作品)很好听,同时又认为(或被告知)这是最“高雅”的。于是,就一步步走进来了。
至于西方古典音乐到底有什么特殊性?
我在本书上曾经看到过这样的观点:
西方音乐是现代意义上(工业时代化)的音乐。这个词不一定准确,暂且这么说。
巴赫奠定了十二平均律体系,而东方音乐要么是自然律,要么是纯律什么的。这个自然律、纯律在听感上要好一些,但不方便和声、转调什么的。巴赫的十二平均律使西方音乐逐渐在内涵和形式上丰富起来,从而与非西方的农牧业文化的音乐区别开来。

使用道具 TOP

71#
发表于 2011-1-5 20:38:42 | 只看该作者
当然,巴赫是虔诚的基督徒,他创作音乐主要是为了歌颂和荣耀上帝。所以,西方音乐与基督教,特别是新教密切相关的。

使用道具 TOP

72#
发表于 2011-1-5 20:49:28 | 只看该作者
广陵散,曲牌发古,幽而悠之,单这一曲即不能妄自菲薄,我们上古的音符即具有思辨上千年的魅力和能量。但一曲广陵散,无法和浩瀚幻变无穷的西方古典以降的灿烂星河相比啊。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09:01, Processed in 0.037062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