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烧友搭配 › 查看主题

107003

查看

365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狗儿念经

157#
发表于 2016-7-25 15:10:10 | 只看该作者
抱歉,过去的一周多时间没心思发帖子,缘来都是因为俺被那呼啸而来风起云涌的一阵阵“爱国主义”喧嚣给弄得有些抓狂。与其抓狂不如安静理性地分析研究下爱国主义,这一研究就是三四天,最后的结论是,俺的爱国主义必须坚持个人,家庭,邻舍,社区,城区,城市,省份,国家,世界这一同心圆结构由里向外发散再回到个人原点并循环往复的原则和理想,是彻头彻尾基于自由主义的爱国主义,说来话长,就不啰嗦了,爱谁谁去!

接下来让俺归纳一下这十来年所经历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现场后所总结的关于现场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共性吧。

使用道具 TOP

158#
发表于 2016-7-25 18:48:4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接下来不能拖太久哦

使用道具 TOP

159#
发表于 2016-7-25 19:07:03 | 只看该作者
直言不讳 发表于 2016-7-25 18:48
这个接下来不能拖太久哦

直言兄,家里来朋友,节奏又被打乱,晚上吧。

使用道具 TOP

160#
发表于 2016-7-25 19:59:20 | 只看该作者
借口?

点评

哈哈哈,真不是!  发表于 2016-7-25 20:07

使用道具 TOP

161#
发表于 2016-7-25 22:23:28 | 只看该作者
先为小民,再做国民

点评

小民没问题,暂时只能是居民,就像身份证上的限制性前缀一样。哈哈!  发表于 2016-7-25 23:52

使用道具 TOP

162#
发表于 2016-7-25 22:25:50 | 只看该作者
好了,让我继续下去吧。现场,也就是音乐厅,它们各有各的特点,每个音乐厅现场声学处理以及空间结构都不一样;同一个现场,演出团体的规模大小也不一样,从钢琴小提琴独奏,弦乐四重奏一直到马勒那么大规模的交响曲,它们表现出来的声音也不一样;组合与组合,团与团不同,产生的织体、音色等也不同。。。。。诸多的不同或者说特殊性不是我要总结并归纳的,因为就连空气湿度也会随季节而改变,或者气压的不同都能导致声音的微妙变化,再加每个音乐厅建筑材料材质不同,其结果也千变万化。如果纠结每一个现场有啥不一样声音特点,那真的是一辈子也总结不完,变数太多。除非你老在同一音乐厅去听不同团体或组合的演出,那么该音乐厅的声音特性可能就会下意识地进入你玩音响的层面来而决定你对声音的观念取向。

对我来说,要想通过现场体验得出的经验进而形成观念并指导音响系统的调整或者由此把握声音取向,那么现场的共性才是我感兴趣的!虽然每个音乐厅都会有不同的声学特点(跟音响系统一样),但所有的现场无一例外都有一些相同的特征,哪怕是堂会性质的音乐演奏现场也一样,这样的堂会因为某些近水楼台的缘故,我看了听了不少,而且还是维也纳爱乐乐手们的小组合演奏会现场,几乎每年的一个特定时段,我都有机会近水楼台一番。

那么,现场共同的,最为显著的共性大概有以下几点:

质感,未经电声转换的或单一乐器或整个声部的乐器在超大空间中发出的自然的质感,越靠前排,质感越强烈,但却一点不会粗粝的质感;

细节,丰富的,来自乐器及乐团在音乐流淌行进中产生的数不胜数的细节,甚至观众坐席中与台上遥相辉映的氛围中所产生的细节。当然,同样是越靠前细节越充分;

音色,相对于音响系统而言,音乐厅中独奏乐器或者整个乐团包括人声以及合唱所表现出来的音色都是绝对参考性质的!一旦这些声音被一只或几只麦克风拾取再经由无数过程,环节的加工而形成录音制品,最后在音响系统中表现出来,其音色都不再是现场那个音色,都会被扭曲得要么听上去更“中性”要么更染色;

松弛,我说的松弛不是松散,松散是没有密度的,松松垮垮的立不起来的声音,松弛是包含丰富的乐器本身的质感、泛音、细节;以及整个声部,比如弦乐声部无与伦比的哪怕是高把位也能充分体现的分离度并融合在一起的毫不紧张,不刺耳,同样充满质感、泛音及细节的一种特征;

声压及动态,这个,即使是超大音响系统也歇菜去吧!现场动辄几百上千立方米的超大容积,交响乐团山崩地裂摧枯拉朽一般的声压也不会失真,也不会压迫感逼人,你我即使在那种强大的声压级下仍然能听清彼此的悄悄耳语!

丰富的堂音以及自然的融合度,这个经我脑补了理想状态,因为许多现场要么残响短促要么过分,而完美的堂音来自同样完美的自然残响,再经由跟周围空间的反射折射乃至直达声最终融合在一起发出丰满温暖,圆润流畅的声音;

声场,说穿了,去音乐厅其实听的就是声场中的音乐之声音,越靠前声场分布越清晰准确,越靠后越呈弥漫扩散状展开,而且是巨大的声场,其密度远超任何家用音响系统。理想的,声学条件完美的音乐厅,每个座位上能被人耳所捕捉到的声音元素所表现出来的状态都应该相去不远,虽然这对音乐厅来说是另一个更高意义上的“彼岸”。所以,我的声场,现场的声场也加入了脑补的想象成分进去。而且,我不喜欢太靠前也不喜欢太靠后的位置,有幸在不同的音乐厅的皇帝位听过的几次现场给我提供了充分的脑补依据!

铃振?偶尔在现场可能耳振,要是你没有一副强大的耳膜的话,除此之外,现场再强的能量都不会产生让人不适进而抓狂的铃振失真!反观家用系统,我还真没见过几套完全能经受住瓦格纳女高音及男高音摧残的,有些甚至连钢琴的某一频段也经受不住!

以上是我暂时能想到的关于现场的一些共性特点,可能有所遗漏,欢迎具备更丰富现场经验的兄弟们补充!

点评

只有音乐与音响兼施的发烧友才会注重这些细节。  发表于 2016-7-26 16:02
nba
周杰伦的口头禅“哎呦,不错哦”,“度娘 ”了一下,原来还是一张专辑。  发表于 2016-7-26 15:37

使用道具 TOP

163#
发表于 2016-7-25 22:44:19 | 只看该作者
写完才发现疏漏,难免啊!比如信息量,信息量有别于细节,这更是一种综合的元素,是整体的而非局部的,是纷至沓来的微妙元素;再有,平衡度,超过70%以上的现场,我都会忘记这词!

使用道具 TOP

tyr

164#
发表于 2016-7-25 23:23:17 | 只看该作者
插一下队,不对请指正。
声音的现场特定氛围:乐团的技艺和现场音效的有效融合,所给你感觉到的一种立体的音响效果堕入感(区别于感情性的,是一种具体声象的感受,可归入声场的范畴,但比单纯的声场更有色彩,可算是较综合性的感受。这个对音乐的表达关联性大,也是指挥在排练时需刻意修饰的东西,这在录音后的保留性最难。)

点评

169
乐团的技艺和现场音效的有效融合可以归入声场的范畴?想像力过于丰富了。  发表于 2016-7-28 14:38
谢谢tyr兄补正,很宝贵的体验感受!  发表于 2016-7-25 23:51

使用道具 TOP

nba

165#
发表于 2016-7-26 15:31:10 | 只看该作者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6-7-25 15:10
抱歉,过去的一周多时间没心思发帖子,缘来都是因为俺被那呼啸而来风起云涌的一阵阵“爱国主义”喧嚣给弄得 ...

看了这帖想了一下,为什么欧洲很少有人谈论“爱国主义”........。

使用道具 TOP

166#
发表于 2016-7-26 16:36: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32168 于 2016-7-26 16:39 编辑
tyr 发表于 2016-7-25 23:23
插一下队,不对请指正。
声音的现场特定氛围:乐团的技艺和现场音效的有效融合,所给你感觉到的一种立体的 ...


音响的声场跟现场的声场应该是虚与实两个不同的概念,现场呈现的是包围感与弥漫感,唱片录制的声场定位比现场更明显、强烈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如果以AV多声道营造的环绕声效果作为例子,就不难理解hifi的3D音场。

使用道具 TOP

169

167#
发表于 2016-7-28 14:44:45 | 只看该作者
32168 发表于 2016-7-26 16:36
音响的声场跟现场的声场应该是虚与实两个不同的概念,现场呈现的是包围感与弥漫感,唱片录制的声场定位 ...

现场的结像和定位比较膨松,音响的结像和定位比较清晰。

使用道具 TOP

169

168#
发表于 2016-7-28 14:45:50 | 只看该作者
tyr 发表于 2016-7-25 23:23
插一下队,不对请指正。
声音的现场特定氛围:乐团的技艺和现场音效的有效融合,所给你感觉到的一种立体的 ...

乐团的技艺和现场音效的有效融合可以归入声场的范畴?想像力太过丰富了。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8 14:33, Processed in 0.056020 second(s), 20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