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44968

查看

196

回复
返回列表

go

洋人的东西真那么值钱?

17#
发表于 2011-6-11 10:15:43 | 只看该作者 | 正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如水 于 2011-6-11 10:17 编辑

这个东西值5万?烧友真容易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97#
发表于 2020-10-22 11:28: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字号堪称范本

使用道具 TOP

196#
发表于 2011-7-13 12:52:53 | 只看该作者
理解r版不想把事情扩散化,本来还想和znd06 讨论一下技术范畴的东西。
nba 发表于 2011-7-13 12:50


探讨技术的话,建议全新开个贴子讨论,之前的一些讨论已偏离了正常的讨论范畴。

使用道具 TOP

nba

195#
发表于 2011-7-13 12:50:39 | 只看该作者
天气炎热,火气都大了点,请清兵和znd06 两位就此打住了,回归正常的讨论范畴。
rock 发表于 2011-7-13 12:37



理解r版不想把事情扩散化,本来还想和znd06 讨论一下技术范畴的东西。

使用道具 TOP

194#
发表于 2011-7-13 12:39:28 | 只看该作者
什么产品都要市场来检验,znd06兄的也一样。

使用道具 TOP

193#
发表于 2011-7-13 12:37:22 | 只看该作者
天气炎热,火气都大了点,请清兵和znd06 两位就此打住了,回归正常的讨论范畴。

使用道具 TOP

192#
发表于 2011-7-13 12:47:25 | 只看该作者
我也认为,一件产品是否好,不是生产者自己说的,而是消费者和市场说的。是骡子是马,还是的溜一溜才行。

使用道具 TOP

nba

191#
发表于 2011-7-13 11:55:27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昨天 10:57 |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清兵 的帖子
      洋货不论怎样叫卖,买多贵,你都认为理所当然。不能有一个“不”字。有缺陷也说不得,议不得。反而捧为艺术的,文化的。谈自己的东西就拼命打压,置于死地而后快。
     不明白你动机和目的?如果是维护你手里洋货的面子,那还说得过去,那也没必要如此亢奋,你花的钱多,自然是有面子。你有经济实力是成功人士嘛。如果就是干(甘)当洋货卫道士,让人觉得好无趣。

发表于 昨天 14:45 |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如水 的帖子支持楼主,实在腻歪无聊的口水战。不想再回应了。


使用道具 TOP

nba

190#
发表于 2011-7-13 11:53:56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帖子
没做过,没对比过,决不能乱讲。譬如功放一题已是十年前所作。看了多年没发展,才说说。也就是在这个范围,以后尽量免提。国人喜欢自我批判。洋人恐怕求之不得,请勿扩散,谢了。

发表于 前天 07:03 | 显示全部帖子
该说的说过了,清者自清。

使用道具 TOP

nba

189#
发表于 2011-7-13 11:53:14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1-7-4 20:44 |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尘客 的帖子
要点仍然是功放。有了电分,用当今市面最好的功放也还是不行滴

     
点评hgl1989  发表于 2011-7-4 23:19

再说电分也需要功放啊,怎能说"有了电分,用当今市面最好的功放也还是不行滴"呢? 好产品不是自己说好就好的,要让使用者去说。
hgl1989  发表于 2011-7-4 22:43

老兄是不是狂了点,难怪大伙们不爱听。

发表于 2011-7-4 21:54 |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rock 的帖子上去看过李哥,还有你的文字。确定不属同一类型。
本人侧重于技术研究,立足基本物理原理。各项试验力求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亦不会盲目崇洋。兴趣所在必求超越,否则没欲望。


发表于 2011-7-5 05:56 | 显示全部帖子
     后来的朋友大概没见我前面的发言。摘出来连贯的看会清楚些。归纳起来在复述一便:
     1、现行功放原理有缺陷,指标做到极致也不成。
     2、之所以组合以后的电声还听得过,是由于人们从前后两端(音源前级、音箱喇叭)有所修正,特别是前端。但这些修正只是凑合找补,由此可知起码这个前端不能是高保真的。
     3、要想得到真正的HIFI,必须改变功放驱动模式。良好的驱动要一对一才行,这就需要用上前级电分。
     4、真正的HIFI系统不需要染色前级,染色喇叭修饰。

发表于 2011-7-5 08:19 | 显示全部帖子
不谈理论,只说现象。
在你的高档系统中,用纯衰减器代替前级,声音会变得干硬。功放指标越高,越明显。请自己试试看。所以“有效的”前级要卖得很贵。
这说明什么?不难判断症结所在吧!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帖子
来而无往非礼也。不打不相识。大家作朋友吧。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znd06 于 2011-7-8 07:19 编辑


       大家一方面比较反感讲原理,但又搞不明白我说的误区原委。所以还是简单谈一点,描述不一定准确恰当。
      传统观念对功放的要求是输出电压对输入电压成比例放大,在负载上尽力还原这信号电压。其错误是忽略了负载的特性。喇叭不是纯阻性的,它可看成是一个电动机在往复作正反向运转。有初中物理知识就知道那个左右手定则。电动机运转起来即为发电机,其发出的电流会与驱动电流抵消,喇叭里音圈亦然,特别表现在换向时……略。转用欧姆定律表述,此时信号电压速率呈下降趋势,又逢负载等效阻抗升高,则驱动电流减小,驱动力不能满足要求。声音表现为尾音快收(紧、硬、泛音欠缺),这就是在理想的电压不失真状态时的情形。因此必须作相应补偿。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帖子
大家都知道这个反电势,却没明白对声音造成的后果。早先是怕对功放失真度产生影响,总想如何克制。没整对方向。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znd06 于 2011-7-7 22:23 编辑


       直白作为高保真的褒义词,多指那些专业监听箱(有的是有源电分的)。因为按传统观念,那是最HIFI的参考器材。没人怀疑其有原理缺陷。特别是专业人士,自认为指标超高失真极低,堪称顶级。但大家都听着冷冰冰,硬邦邦,不舒服。其实都出自原理误区,具有更明显的缺失性失真。
       过去总有所谓“唯美”与“唯真”的对立。就是以这个直白为“唯真”标本,把家用带染色的称“唯美”。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并没跑题,更全面了些。从一个单体的价值扩展到对整个体系的价值认知。
不过这是从HIFI的角度看问题。说洋货差距也涵盖着国货。
这档子事说出来没啥好处,给大家添堵了。
对于真正的发烧友来说,自己的主观意愿最重要,千万别听俺忽悠。我说的那些所谓毛病也算不了什么毛病。听惯了一样顺耳,反而听我的不一定接受。别往心里去,神马都是浮云。特别是商家们,我可得罪不起。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帖子
点评znd06  发表于 4 分钟前

真的吗?孤陋寡闻,从未见过。能列举几个么?
请不要点评,点评一律不回:l ...
牛仔 发表于 2011-7-9 11:32
尊重你的要求,再次请教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帖子
       如水兄的总结很中肯。基本赞同。
       虽说音响技术含量有限,但不少因果关系并不为烧友们悉知,就是业界也存在靠实验蒙着来的,所以俗称实验的艺术。没准瞎猫碰上死耗子,落得感觉良好。
       但当你深入研究大量实践后,即会得到确切的对应关系。被捧得神乎其神的神器并没那么神秘。不存在什么不可复制。只不过是你会发现他的问题,并没兴趣再造。只有比较初级的,因见识有限爱玩克隆。
       以某款德制合并功放为例;烧友主要是被其外观吸引,殊不知它核心功放仅相当国内几百元货色,技术上绝无新意。卖价5W以上。类似东西很多。应该承认人家的外观设计,制作工艺确实优良。大钱卖的是壳子。有些外观平平的应该卖的牌子。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帖子
       不可否认,玩克隆是聪明的。仿热货是商业捷径。开发新品投入和风险更大。赝品确实造福拥趸,满足了欲望。和D版碟类似。
      终极用户毕竟不似我等工匠,成天介剖肚挖心,私搭乱建。了解的路径基本来自广告和他人经验。实际听到的限于市场商品。有些方面不甚了了很正常。知道的说两句也没什么不好。
关键是您想要什么,自己满意最重要。
      个人站位不同,所说角度也不同。对用家不存在贬低轻视。

使用道具 TOP

nba

188#
发表于 2011-7-13 11:48:57 | 只看该作者
路过,关注。
以下是znd06发的帖子,归纳一下看得更方便清楚一点
——————————————————————

发表于 2011-6-11 16:15 | 显示全部帖子
如果土炮做得和洋货一般水平,仅仅是做到了廉价。土造必须优于洋货(起码在音质方面)才是实力。沿着传统思路是没希望的。前面提到的FM,正巧前几天那个瑞士老头来京演示,去听了。不错,但仍没逃脱当今音响通病。要知道他那套东西卖200多万!
我要说:我的DIY比他的好声,且只需3万(全套包括音源、功放、音箱、线材)。谁敢接呢?
可能没人信的。真事。关键是传统电声的固有毛病没被认识,洋人也如是,必须克服才能真正HIFI。切勿盲目崇洋。

发表于 2011-6-15 22:06 | 显示全部帖子
前面说过,完整系统只需3W。洋货再贵也不愤。

回复

如果声音基本一样、哪里有人愿意去发贵一半的价钱卖个品牌啊、说来也有、而且还很多、有些有钱人其 ...
铭友影音 发表于 2011-6-28 14:37
唯有本人做到了。众厂商至今仍不理解电声的基本病灶,所以难有长进。

关键是国人已经无法静下心来,执着于一事,都只忙着挣钱哪 !
FM、dartzeel之类设计者是毫无妥协的,虽然最 ...
远视眼 发表于 2011-7-2 01:03
您提到的这两家顶级产品都听过,前不久还与FM总设计老头对过话。首先肯定他们认真执着的态度。但不可否认,他们产品都具有电声通病。

发表于 2011-7-2 09:34 | 显示全部帖子
     毛病就在于驱动环节。
     现行功放做到极致也不能好声,拿dartzee的金色功放和前级来说吧,指标已相当高了,但声音依然紧、硬、不自然。FM用LP做音源也不能逃脱,您仍能感觉到电声固有的笼罩感。我说的这个笼罩感有人可能理解为厚声,其实不同,它偏向于发闷,厚声也应是通透舒展有扩散性的。
     老烧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越是高指标的纯后级功放,越需要有味(染色)的前级配合,否则便干硬难听。反而指标不太高的胆机听感好些。其原因在于高指标功放驱动喇叭会产生一种缺失性失真。而理想前级的作用最好是做到其镜像,与之互补,但这是不可能的,只是趋势上的反扭曲,听感有所改善而已。实际上指标不高的功放都有这问题,仅略为淡化了,有的是兼并了前级的作用。
     认识到这一点,您才会明白当前商品的声音必然是扭曲的。此问题延伸到音源,就是真正纯净端正的HIFI音源(包括解码器)反而不好听,某种添加染色的音源会听着舒服。


发表于 2011-7-2 10:41 |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znd06 于 2011-7-2 10:49 编辑


正是一个物理原理的问题。不管是什么原因。大家处于集体无意识状态。(包括大家无比敬仰的洋人们)

发表于 2011-6-15 22:06 | 显示全部帖子
前面说过,完整系统只需3W。洋货再贵也不愤。

回复

如果声音基本一样、哪里有人愿意去发贵一半的价钱卖个品牌啊、说来也有、而且还很多、有些有钱人其 ...
铭友影音 发表于 2011-6-28 14:37
唯有本人做到了。众厂商至今仍不理解电声的基本病灶,所以难有长进。

关键是国人已经无法静下心来,执着于一事,都只忙着挣钱哪 !
FM、dartzeel之类设计者是毫无妥协的,虽然最 ...
远视眼 发表于 2011-7-2 01:03
您提到的这两家顶级产品都听过,前不久还与FM总设计老头对过话。首先肯定他们认真执着的态度。但不可否认,他们产品都具有电声通病。

发表于 2011-7-2 09:34 | 显示全部帖子
     毛病就在于驱动环节。
     现行功放做到极致也不能好声,拿dartzee的金色功放和前级来说吧,指标已相当高了,但声音依然紧、硬、不自然。FM用LP做音源也不能逃脱,您仍能感觉到电声固有的笼罩感。我说的这个笼罩感有人可能理解为厚声,其实不同,它偏向于发闷,厚声也应是通透舒展有扩散性的。
     老烧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越是高指标的纯后级功放,越需要有味(染色)的前级配合,否则便干硬难听。反而指标不太高的胆机听感好些。其原因在于高指标功放驱动喇叭会产生一种缺失性失真。而理想前级的作用最好是做到其镜像,与之互补,但这是不可能的,只是趋势上的反扭曲,听感有所改善而已。实际上指标不高的功放都有这问题,仅略为淡化了,有的是兼并了前级的作用。
     认识到这一点,您才会明白当前商品的声音必然是扭曲的。此问题延伸到音源,就是真正纯净端正的HIFI音源(包括解码器)反而不好听,某种添加染色的音源会听着舒服。



发表于 2011-7-2 10:41 |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znd06 于 2011-7-2 10:49 编辑


正是一个物理原理的问题。不管是什么原因。大家处于集体无意识状态。(包括大家无比敬仰的洋人们)

发表于 2011-7-2 11:38 | 显示全部帖子
        听音标准是个问题。由于通常电声大抵就是这个样子,也就是说市场上并不存在更好的参照物。大家会不约而同的认可。对某些毛病自然因习惯而欣然接受了。
       只有切实深入实验对比方能清楚差别(虽然这个差别是显见的)。功放与喇叭配合适度后,并不需什么染色前级装扮,那才是真正的HIFI。你会感到各种添加均为负面,除非个人偏好。

发表于 2011-7-3 16:40 | 显示全部帖子
        或多或少,这样那样,应属小毛病或小缺憾。通病是共有的,普遍存在的,是原理误区。只是现在还不被理解。前面已明确指出,根源在功放。具体变革当然也是改变功放的驱动模式,更进一步,还需电分后每组喇叭由独立功放伺候,这个道理很简单;各种喇叭所需不同,喇叭要与功放适配,否则不能好声。
        这也关系到音源的配合。只有后面好了,好音源才能体现效果。
      我的结论:从HIFI声音论,洋货不值钱。从工艺设计,装饰性讲,还可圈可点。毕竟不少国人有心理追求。


发表于 2011-7-3 20:09 |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znd06 于 2011-7-3 20:10 编辑


                     音源(前级)——功放——音箱(喇叭)      
      中间扭曲了,要靠两边找齐(虽然不可能找的那么齐,也有一定补救)。结果对于真正HIFI来说,两边也不正。即当今的所谓好前级和某些所谓好喇叭其实并不HIFI 。
      但在技术工艺等层面,这两边已经能够做的很好。这属于要谁适应谁的问题。染色前级和染色喇叭配缺陷功放是无奈之举。
     对于真正的HIFI功放,当然要配HIFI音源和高保真喇叭,现实这两方面都能得到,而且不需天价。只是它们配传统功放并不合适罢了。


发表于 2011-7-4 01:11 |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znd06 于 2011-7-4 01:46 编辑


      原以为这疙瘩的大师明白些,其实哪儿都一样。多年前在别的坛子曾详细谈过该原理,反应如是。有质疑者道:“外国开法拉利的设计师都想不到,凭什么让你想到。”俺语塞。
      回88#:功放、喇叭要相互适配。但不能是拿着音箱找功放,而是作对应设计调整,使之最佳结合。喇叭本身有其技术指标,在设计音箱时需统筹考虑。我是不会用那些有特别染色的所谓好喇叭。
         音源方面;LP、CD其实也没什么可争的,不同人的选择而已。两者都能搞得不错。未来主流应是PC-HIFI(包括同类技术的专用播放器),实践证明其确实可以HIFI。认准CD机是最好数字音源者请继续,没人拦着。。

发表于 2011-7-4 01:56 | 显示全部帖子
到北京可来陋室。大箱出到外阜,只能听到静电箱和静电耳机。

发表于 2011-7-4 20:12 | 显示全部帖子
回复 hgl1989 的帖子
     多谢您诚恳的指点!
    打工一天回来,讨论还挺热烈,看得出诸位品位如题,好气氛。
    回顾一下,本人在此尚未谈及有关理论问题,那玩意甚是枯燥饶舌。因而所说皆属结论。  
     至于说我已做到,没一丁点吹嘘;多年前就完成试验。试样去年参加北京音响展时被一位达人收将去。此君应是耳朵收货,不介意外貌品牌的。
    我不是有钱人,完全是业余兴趣所致,也无产业计划与能力。对于洋货并无恶意贬低,但既然是玩HIFI,就应如实表明观点。怎样才能出好声的基本道理也须点到方可。
    我想也不是所有有钱人都只要最贵不求最好吧。
    当前音响弊病是客观事实,把个人发现告诉大家是个人愿望。不理解,不相信倒是可以理解的。

使用道具 TOP

187#
发表于 2011-7-13 02:04:55 | 只看该作者
买的是做产品的态度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5 14:32, Processed in 0.032962 second(s), 16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