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5570

查看

209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广陵散

91#
发表于 2010-6-25 07:44:45 | 只看该作者
6、樵歌《蕉庵琴谱》刘景韶
宋末毛敏仲作,后人以为作者因元兵入临安,“故作歌以招同志者隐焉”。传谱有十至十三段不等。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十一段。《蕉庵琴谱》为十三段加收音。据《神奇秘谱》解题:“此曲因元兵入临安,敏仲以时不合,隐跻岩壑不仕,故作歌以招同志归隐,自以为遁世无闷。”曲调奇特,为近代广陵派绝调。
《渔歌》、《樵歌》:南宋末年著名琴师毛敏仲最有影响的两首作品。《渔歌》表现柳宗元“唉乃一声山水绿”的诗意,曾名《山水绿》;《樵歌》原名《归樵》。这两个作品在名称改变的同时,音乐本身也经浙派徐门不断加工,精益求精。乐曲中运用主题贯穿和转调等手法,显示出作曲艺术的新水平。

使用道具 TOP

90#
发表于 2010-6-25 07:44:13 | 只看该作者
《龙翔操》题解
《蕉庵琴谱》:此曲为元帝妃王嫱所作也,亦名昭君怨。昭君入胡,故作此曲以寄所思。字字悲凉,声声哀怨。
《蕉庵琴谱》:此曲为元帝妃王嫱所作也,亦名昭君怨。昭君入胡,故作此曲以寄所思。字字悲凉,声声哀怨。
《古琴曲集》:这个乐谱最初出现在《澄鉴堂琴谱》(1686),当时是以《昭君怨》命名的。但它与《神奇秘谱》中的《昭君怨》(又名《龙朔操》)却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曲子。历来琴谱中常常把《龙朔》与《龙翔》两个字形相近的曲名互相混淆。为了区别这两个不同的曲子,我们仍按目前琴家习惯称法,把广陵派流行的这个曲子叫作《龙翔操》。乐曲可能是表现了昭君出塞哀怨思汉的情绪。
《广陵琴韵》(张子谦集):曲谱最早见於清代《澄鉴堂琴谱》(1686),当时《龙翔操》一曲所引用的是《昭君怨》的题解(相信这是将《龙翔操》和《龙朔操》两个曲名混淆所引起的误会)。按标题的意思(龙翔是指龙在天空飞翔)和作品的内容情绪听不出有甚么哀怨的意味,乐曲带来的是活泼、欢畅的气氛,使人聊想龙在云雾里飞翔的生动景象。
《广陵琴韵》(刘少椿集):现存最早见於清代《澄鉴堂琴谱》(1686),以《昭君怨》为曲名。而实际聆听此曲,生动活泼,全无哀怨之情。《天闻阁琴谱》(1876)称:“时下截去(《秋水》)第三、四、五、六段,名《昭君怨》”,现川派所奏《秋水》与此记载相符。《神奇秘谱》中《昭君怨》又作《龙翔操》,后世琴家可能将“朔”误作“翔”,由此有《龙翔操》之误。观同名《昭君怨》的两谱,不仅曲调不同,而且情趣迥异。所以《龙翔操》实际是《秋水》的节本,其趣倒与《神化引》飘然洒脱、蜂蝶翩翩的情境相似。
《醒心琴谱》:庄子之操,有名《秋水》者。后人截《秋水》第三、四、五、六段而成《龙翔操》。其曲飘然洒脱,神与物化,想象浮空,如云中龙翔,神化之妙曲也。

使用道具 TOP

89#
发表于 2010-6-25 07:43:12 | 只看该作者
5、龙翔操《蕉庵琴谱》张子谦
见于清代广陵琴派传谱,以《蕉庵琴谱》所刊最为流行。解题一般都与《龙朔操》(又名《昭君怨》)相混。音乐恰如标题所示,以流畅的曲调表现了翔龙飞舞,穿云入雾的情趣。
“龙翔操”是张老的拿手好戏,曾有不少人慕名专门向他学习此曲。据张老《操缦琐记》记载:五十年代初,由于喜此曲者众多,他就每星期在琴会亲授,因此不少人弹的“龙翔”都得到过张老的亲传。“龙翔操”的音乐跌宕起伏,节奏变化万端,没有固定的2/4、3/8等节拍可依,而是多种拍子复合出现,并贯穿始终。张老演奏的“龙翔”,正是在这种多变的、别人听来似无固定节奏的音乐中驰骋。乐曲开始的第一句,虽然只有几个音符,就表现了明显的节奏、力度以及音色的对比和变化,这是其他琴家所没有的。乐句与乐句之间、乐段与乐段之间处理得丝丝入扣,使整首乐曲听来一气呵成。传统的琴书大都认为“龙翔操”描写的昭君出塞的故事,但张老凭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则另有高论:依我的体会,她更象庄周梦蝶,有我无我,似有并无,似无却有,“与天地俱化,与太虚同体”。1984年张老写下“听弹‘龙翔’”的绝句:“抚弦动操间,龙翔去无迹。仿佛有余音,萦回绕天际。”这实际上是张老自己演奏境界的写照。

使用道具 TOP

88#
发表于 2010-6-25 07:42:36 | 只看该作者
《梅花三弄》小标题
《神奇秘谱》:一、溪山夜月。二、一弄叫月,声入太霞。三、二弄穿云,声入云中。四、青鸟啼魂。五、三弄横江,隔江长叹声。六、玉箫声。七、凌风戛玉。八、铁笛声。九、风荡梅花。十、欲罢不能。
《风宣玄品》:一、溪山夜月。二、云外声。三、玉箫声。四、月转西楼。五、青鸟啼魂。六、青霄杂佩。七、梅边读易。八、弄邃声。九、风荡梅花。十、欲罢不能。
《西麓堂琴统》:一、溪山夜月。二、声遏行云。三、碧霄声彻。四、声断行云。五、月转西楼。六、声散行云。七、清香杂珮。八、玉笛声清。九、风荡梅花。十、欲罢不能。
《重修真传琴谱》:一、溪山晓月。二、一弄声入太霞。三、清癯水艳。四、二弄声入云中。五、青鸟啼魂。六、读书声。七、三弄寒香雪月。八、玉箫声唱。九、凌风戛玉。十、铁笛声清。十一、风荡梅花。十二、欲罢不能。

使用道具 TOP

87#
发表于 2010-6-25 07:41:55 | 只看该作者
《梅花三弄》题解
《梅花三弄》:不同的琴家,对同一首琴曲会有不同的体解。几经传承,发展到各种琴谱上,其题解也各不相同。了解一下不同的风格,对弹琴人也会有一定的益处。现摘录不同题解,以供诸琴友参考。
《神奇秘谱》:臞仙按琴传曰,是曲也,昔桓伊与王子猷闻其名而未识,一日遇诸途,倾盖下车共论。子猷曰,“闻君善于笛?”桓伊出笛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
《太音补遗》:桓伊善吹笛,作梅花三弄。后人因其声,遂拟入琴,其曲一名梅花引,一名玉妃引。
《杨抡伯牙心法》:按是曲乃颜师古所作也。古惟笛有落梅曲,而三弄之调起自桓伊,今不可考矣。后人缘取叫云横玉,用寄流水高山,亦以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若夫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徽云尔。审音者听之,其恍然身游水部之东阁,处士之孤山也哉。
《蕉庵琴谱》:此晋人桓伊之所作也。从容和顺,为天地之正音;而仙风和畅,万卉敷荣,隐隐现于指下。但新声奇变,稍近时俗,然恬静幽清亦古曲也。宋姜夔作疏影暗香二曲,亦祖此意,较之愈觉奇,有古淡之音。
《春草堂琴谱》:罗浮月白,风致宛然。
《醒心琴谱》:唐颜师古所作。旧为笛曲,为东晋桓伊所作。《神奇秘谱》云:“昔恒伊与王子猷闻其名而未识,一日遇诸途,倾盖下车共论。子猷曰:‘闻君善于笛?’桓伊出笛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以琴为三弄焉。”至唐时,颜师古移植而成琴曲,广为流传。所谓三弄者,概以主旋律泛音三段,演于不同音区。梅花者,为花之最清;琴者,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仙风傲骨,敷荣生机,皆隐隐现于指下。以此写意君子之气节。
《琴心直指》:与《醒心琴谱》同。

使用道具 TOP

86#
发表于 2010-6-25 07:41:32 | 只看该作者
4、梅花三弄《蕉庵琴谱》张子谦
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谱中解题称晋代桓伊曾为王徽在笛上“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此说源于《晋书•列传第五十一》,但未写明是以梅花为题材。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鲍照(约414~466)《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关于笛曲《梅花落》改编,移植为琴曲《梅花三弄》,有托于唐人颜师所作《江梅引•忆红梅》中“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句,说明此曲宁代尚流传。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声演奏主调,并以同样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3次,故称为《三弄》。《乐府诗集》卷三十平调曲与卷三十三清调曲中各有1解题,提到相和三调器乐演奏中,以笛作“下声弄、高弄、游弄”的技法。今琴曲中“三弄”的曲体结构可能就是这种表演形式的遗存。
关于《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琴谱都有所介绍,与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内容不同。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今演奏用谱有虞山派《琴谱谐声》(清周显祖编,1820年刻本)的琴箫合谱,其节奏较为规整,宜于合奏;广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谱》(清秦淮瀚辑,1868年刊本),其节奏较自由,曲终前的转调令人耳目一新。
《梅花三弄》,原本从它问世之初,仅仅是一首笛曲,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鲍照(约414~466)《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而且在恒伊和王献之两位名人之间,还有这样一段美丽的故事。可见爱梅之人、爱乐之人实在不胜枚举。
不过,说道后来才改编成古琴曲,便会想问,改编的作者,究竟何人呢?他改编的目的何在?史籍之中是难以定论的,但改编者的确慧眼独具,不然,何以古琴曲倒比箫曲有名很多。箫曲甚至有些靠古琴曲流传的谬解了。《梅花三弄》改编成古琴曲之后,《神奇秘谱》之中对此曲有如下的评语:“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梅的确是花中的最清音,古琴也是乐器之中的最清声,古琴的《梅花三弄》比箫的《梅花三弄》,个人觉得自是多了许多大气,但也丝毫不减少箫的空灵和清韵。
之所以叫《梅花三弄》,是因为曲中因有同弦异徽的三段泛音,故称《三弄》:“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徵云尔。”(明《伯牙心法》)。随着岁月的流传,《梅花三弄》不但由原来的箫曲变成了古琴曲,而且,今俗称句逗规整、宜与丝竹合奏的《梅花三弄》被称为“新梅花”,广陵派节奏自由跌宕、宜于独奏的《梅花三弄》称之为“老梅花”。这首曲子虽然历经变迁,箫曲变琴曲,琴曲又变成琴箫合奏曲,可见其流传和影响甚为深远。
听过很多版本的《梅花三弄》,而号称“古琴帝王”的张子谦的演奏,用他独有的那种指腹侧锋的指法,灌入他的个性特征,用以表现梅花风骨的那种情感,交织了他自己的性格魅力,采用了技法和情感的超绝结合。突出了一种很中华文化的哲思的琴道氛围。无论其中贯穿了儒家的中庸也罢,道家的阴阳调和也罢,佛家的万象归一也罢,等等,整个大曲,蕴涵丰富,曲调优美,旋律优雅,交织在其中的思想,更加耐人寻味。

使用道具 TOP

85#
发表于 2010-6-25 07:41:03 | 只看该作者
《渔歌》小标题
《淅音释字琴谱》:一、潇湘水云;二、秋江如练;三、洞庭秋思;四、楚湘烟波;五、天阔明朗;六、渔歌互答;七、嗈嗈鸣雁;八、夜傍西岩;九、渔人唱晚;十、醉卧芦花;十一、蓬窗夜雨;十二、梧桐叶落;十三、晓汲湘江;十四、渔舟荡浆;十五、寒江撒网;十六、日出烟消;十七、欸乃一声;十八、山高水长。
《风宣玄品》:与前谱同,惟第二段作“秋江入练”。
《琴谱正传》:一、遁迹沧浪;二、放情象外;三、欸乃风传;四、扣舷谷应;五、响遏岩云;六、声分湘浦;七、曲同棹歌;八、蠡和合志;九、烟波自如;十、沤盟寿世。
《西麓堂琴统》:一、遁迹沧浪;二、放情烟水;三、洗耳清湍;四、濯缨回溆;五、缓棹溯游;六、高歌欸乃;七、响遏岩云;八、声分淞浦;九、声楫烟江;十、扣舷云渚;十一、施罛横渡;十二、撒网绝流;十三、得鱼沽酒;十四、燃竹烹鲜;十五、醉倚蓬窗;十六、闲眠柳岸;十七、蠡和同志;十八、轩冕无心。
《太音补遗》:同琴谱正传。
《重修真传》:一、潇湘水云;二、秋江如练;三、洞庭烟云;四、楚水湘波;五、天阔月明;六、渔歌互答;七、嗈嗈鸣雁;八、夜傍西岩;九、渔人唱晚;十、醉卧芦花;十一、蓬窗夜雨;十二、梧桐叶落;十三、晓及湘江;十四、渔舟荡浆;十五、寒江撒网;十六、日出烟消;十七、欸乃一声;十八、山高水长。

使用道具 TOP

84#
发表于 2010-6-25 07:40:22 | 只看该作者
《渔歌》后记
《五知斋琴谱》:五音奥旨,难言而难明者也,如关睢有哀而不淫乐而不伤王化之旨;山居吟,有枕流漱石,倘徉其间,乐天安命之意。搔首问天,悠悠不平;塞上鸿有声呖呖,语哀哀,西风砭骨之景;樵歌发木丁丁,振衣之态;醉渔唱晚有饮中醉仙,天空地阔之意。惟有渔歌自一段至十八段声声逸扬,飘飘欲仙,然琴中止渔歌羽化验室二曲,舒心畅意,渔歌仍在羽化之上,可作神品,且有梦寐仙传,妙句入内,作者细心体察之。
《二香琴谱》:琴中之舒温旷大者,其惟渔歌乎!虽一气疾弹之处,而无迫促之态。
《悟雪山房琴谱》:渔歌原谱,各本皆大同小异,春草堂讥其误用变律,盖长操必用跌宕,方有步骤,否则由缓至急,有何意趣?春草堂一谱,音律甚善,但每将古谱吟猱停顿删去,实避难求易耳。至五知斋吟猱细密矣,而又不免太繁,惟去繁就简,不致草率,方为尽美尽善也。悟雪山人识。
《琴学尊闻》:唐柳子厚谪居楚南,而作渔歌。萧疏清越,可称神品。旧谱有十八段者,末数段繁冗,此独雅洁。
《琴学初津》:是侣采於自远谱中,全体统收黄钟商音,惟泛音与末段,作四弦主宫之音,然祗在五弦九徽,及二五七弦之徽外,今是谱移上一律,则音纯矣。惟其调尚疑,而未有便妄诀,视其吟猱上下之位,移下一律师,适合太簇方调,全体之猱,实原系下一律之吟也。三准应位,曲中略举大纲而类推之,欲明析,查第七调太簇全图便知。至於正填商音,非此体例也。旧称北渔歌者,因但知其用正调之二变,而不知化黄钟正调,为四弦方宫之太簇调,故混名其为北渔歌也。按正调之二变,即太簇调之羽角,用其二变,必避宫徵,方能成调。春草堂删作十四段仍定黄钟商音,未知其所属何谱也。阎晴峰先生所论云,渔歌音节古茂,浓淡合度,当作一则好古文读,毋徒求其声音之末。按是语,亦权疑之辞,未有若大名操,而论声律者,而志在渔樵者,以此移情,更复不浅,所以审音辨调之余,尚须察其体用,而后取舍得宜,庶不失作者之深思。是为河东柳子厚先生所作。子厚即谪楚南,遂欲弃尘俗而作是曲,当以四弦主调,凡楚声曲操者,太簇主调居多,则合其体例,如欲学斯操者,须依四弦太簇图内,核正音位,另抄而后弹之,则无混淆之病,倘作商音奏之,依谱可也。千里氏志。
至於琴曲,用音已纯,何必吹毛求疵,然非此之谓也。盖琴为六艺之一,曲有义理所关,古人精神寄托,性情所注,立意深微,制体严正,而后人得此,可以见性明心,犹为文墨相同,不可随笔乱涂,否则为能明其神妙哉。

使用道具 TOP

83#
发表于 2010-6-25 07:39:38 | 只看该作者
《渔歌》题解
《西麓堂琴统》:奇握温氏受历,毛敏仲耻事异姓,播弄动云水,乐道辟世,作此以招同志。大抵模拟樵歌之意,但其音调不无古今之殊耳。
《太音补遗》:一叶扁舟,往来湖海;托萍梗,侣鸥鹭,朝东暮西,虽天子亦不得物色。披簑而渔,对酒而歌,其乐何台?此曲志於烟波高士所作。
《重修真传》:些是柳子厚所作也。是歌有脱尘寓江海河汉之游,物外烟霞之思,颐养至静,乐守天和也。
《扬抡太古遗音》:按斯曲乃柳子厚所作也,公之仁唐,独步文林,世称韩柳。於时宪宗惑志佛骨,忠言弗庸,潮阳之贬,公盖伤之。遂希迹严陵,缘缘绮以写渔情,抚焦桐而舒雅况,直欲垂纶江汉,剖活鱼,沽美酒,醉卧芦花,视名利若敝屣尔。是曲音调雅畅清逸,独出尘表,听者当自得之。
《琴苑心传全编》:期曲柳子厚作。时宪宗惑志佛骨,忠言弗庸,潮阳之贬,公盖伤之。遂希迹严陵,因渔情以写意焉。是曲音调雅畅清逸,独出尘表,达者自得之。
《五知斋琴谱》:渔歌者,河东柳子厚所作也。子厚即谪楚南,遂欲厌弃尘俗,放浪山水间。其作为渔歌,幽情冷韵,逍遥物外,真有卖鱼沽酒,醉卧芦花之意。故其曲萧疏清越,可以开拓心胸,摅和怀抱者也。
《张鞠田琴谱》:河东柳子厚所作。子厚即谪楚南,遂欲厌弃尘俗,放浪山水间。其作为渔歌,幽情冷韵,逍遥物外,真有卖鱼沽酒,卧芦花之意。故其曲萧疏清越,可以开拓心胸,摅和怀抱者也。
《蕉庵琴谱》:……子厚既谪永州,得愚溪而居之,……(其余同五知斋琴谱)。
《开闻阁琴谱》:唐柳子厚,河东人,谪居楚南。遂厌弃尘寰,怡情山水,乃作是操。各谱皆用正调,惟琴苑独紧五弦一徽,似觉超出乎众。惜作者失传,亦妙品也。(琴苑谱)
《希韶阁琴谱》:与五知斋琴谱同。
《双琴书屋琴谱集成》:此歌,乃柳子厚所作。首段即“渔翁夜半西崖”一章。词载五知斋、自远堂皆有,惟所注指法特详,当系妙手增订,故能音节绵绵。此抄本系得之江南人手录,此谱,其声真觉烟波浩淼,在人襟补间也。但原本操目下注二十四段,而所列乃十八段,殊为矛盾。……实庆凤成欧阳仪注。
《枯木禅琴谱》:唐柳子厚所作。音节洒脱,曲意悠然,有鼓栅高吟自乐其志之意。

使用道具 TOP

82#
发表于 2010-6-25 07:38:35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摘自《琴道琐言》作者:老桐
曾读《今虞琴刊》,知民国时彭祉卿先生善弹“渔歌”,出神入化,南北闻名,时人称为“彭渔歌”。可惜当时未有录音技术,后世不能得闻。当世琴家善弹“渔歌”者以苏州吴兆基先生最为著名,然缘悭一面,吴先生已于三年前仙去。数月前,有缘得聆吴兆基先生胞弟吴兆奇先生之“渔歌”,一曲终罢,叹为希有,不意世间仍有此冲和恬淡之古音。吴兆奇先生闲居金陵,雅好孔孟,并及佛学,善养生,修习静功有素,居常不喜外出。吴老操缦纯为修身养性,迄今已逾六十年,因世事变更,操琴也时断时续。近些年来,常操“渔歌”、“阳春”两曲,近又弹“普庵咒”。据吴老云,此曲当年在抗战前弹过,已是六十年前之事了,近乃重温。谓“普庵咒”一曲易能便人入静。吴老之琴韵,冲和恬淡,慢而有味,听之令人习心态安和,有静心之力量,境界之高,实非泛泛。今得允从学,敬拜为师,执弟子礼,幸何如之!
从吴老学弹“渔歌”,不惟学指法,记曲调,更学其琴容、味其琴旨。吴老抚琴时,身姿凝然,神定气闲,从容不迫,琴容极雅。可以六字概之:身端、意娴、手静。初时觉其指法近乎拙,手指似粘于琴面,极不灵活,迥异一般弹琴者双手活泼翩翩,乃至跳跃起伏。久之,渐觉有味,古时琴书中所说“指法贵简静”,大概就是指此了。学弹既久,一日忽悟中正平和之音、吟猱饱满之韵端出乎简静近拙之指法。吴老后来回忆幼时家居姑苏盘门城墙根下,宅名“琴园”,极为幽静,其时吴浸阳先生与其父吴兰荪先生常相往来。吴浸阳先生清夜抚琴,“渔歌”一曲已臻化境,给幼时的吴老留下了极深印象,时过半个世纪,当年之曲调尤盘桓于脑际。吴浸阳先生之指法,即走古拙一路,双手如胶粘于琴面,指不离弦。今时琴人操缦,颇多手势翩翩、落指繁复、甚或跃动者,应于重浊繁促之音,应非偶然。琴为大雅之乐,贵中正平和,忌繁手淫声。冲和之音,虽一两声,也足以养心;浊音异调,或资动听,只是娱耳,实有违琴道琴旨。身外喧嚣热恼之现代社会,繁促之音、怪异之调多矣,狂躁如迪斯科,奇异如种种现代派之新声。古乐虽筝声琶音也不多闻,况冲虚淡逸之大雅元音。较之前代,在今日社会,中和雅正、最能怡情养性之琴乐就更为希有、弥足珍贵了。近些年来,琴界颇有致力于普及、改进古琴音乐而忽视其特质者。本来,普及琴乐实为大好之事,吾侪当合力共勉,但若失其根本,流同俗响,则实在是一件令人扼腕叹惜的事了。

使用道具 TOP

81#
发表于 2010-6-25 07:37:11 | 只看该作者
3、渔歌《自远堂琴谱》查阜西
古琴曲,又名《山水绿》、《欸乃歌》。取意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时的名作《渔翁》:渔翁夜伴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故亦认为此曲是柳宗元所作,有多种传谱,现琴家所奏多以《琴谱正传》(明黄献撰于1547年)的十段无词《渔歌》为蓝本发展而成。
据《杨抡太古遗音》解题,此曲表达“缘绿绮以写渔情,抚焦桐而舒雅况……沽美酒,醉卧芦花,视名利若敝屣”的情趣。
查阜西据《自远堂琴谱》所奏《渔歌》为十八段加一尾声。曲调恬淡,琴韵悠长,意境深远。全曲以首段吟唱性的音调为原型,通过移位及不同音区节奏变化、调式转换与展衍等手法贯穿全曲。起而低回,转而高扬,使人联想到放情山水,高歌欸乃的情景。第四段,用散音奏出深沉有力的音调;而当第八段再现时,则采用泛音弹奏,显示出一种飘逸的意趣。第十八段,短暂地出现了C徵调,为乐曲增加了新的色彩,最后终止在这一新调上,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妙。

使用道具 TOP

80#
发表于 2010-6-25 07:35:38 | 只看该作者
2、长门怨《梅庵琴谱》查阜西
《长门怨》,初出清代民间,作者不祥(见《梅庵琴谱》一九三一年版),是后人根据汉武帝后陈阿娇谪居长门宫之事谱成。后人以司马相如名篇《长门赋》之意为曲意,作得流传至今的琴曲《长门怨》。
西汉武帝时,陈阿娇皇后被贬至长门宫(冷宫),终日以泪洗面,遂辗转想出一法,命一个心腹内监,携了黄金千斤,向大文士司马相如求得代做一篇赋,请他写自己深居长门的闺怨。司马相如得悉原因,挥毫落墨,落笔千言。这赋叫作《长门赋》,诉说一深宫永巷女子愁闷悲思,写得委宛凄楚:“……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乃陈后欲借文人笔墨,感悟主心,她命宫人日日传诵,希望为武帝所听到而回心转意。但“长门赋”虽是千古佳文,却终挽不转武帝的旧情。到了其母窦太公主死后,陈氏寥落悲郁异常,不久也魂归黄泉。
《乐府古题要解》:为汉武帝陈皇后作也。后长公主嫖有女,字阿娇,及卫子夫得幸,后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闻司马相如工文章,奉黄金百斤,令为解愁之辞。相如作长门赋,帝见面伤之,复得亲信者数年。后人因其赋为长门怨焉。
《乐府诗集相如歌辞楚调曲》:汉武帝故事曰,武帝为胶东王时,长公主嫖有女,欲与王婚,景帝示许。后长公主还宫,胶东王数岁,长公主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否?”长公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指其女问曰,“阿娇好否?”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长公主乃苦要帝,遂成婚焉。汉书曰,“孝武陈皇后,长公主嫖女也。擅宠骄贵,十余年而无子,闻子夫得幸,几死者数焉。元光五年,废居长门宫”。乐府解题曰,“长门怨者,为陈皇后作也,后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闻司马相如工文章,奉黄金百斤,令为解愁之辞。相如为作长门赋,帝见而伤之。复得亲幸。后人因其赋百为长门怨也”。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7-3 20:52, Processed in 0.028345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