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34485

查看

102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镁声绕梁

68#
发表于 2014-8-19 12:40: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镁声绕梁 于 2014-8-19 12:43 编辑
房间的处理是一个复杂的工作, 很难以简单的方式就能处理好, 希望大家多实践多思考....
rock 发表于 2014-8-18 18:40

       多谢ROCK版关注和指导。


    的确,听音室的调整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室内声学的知识,还需要音乐声学和心理声学的常识。从石井到刘主编到木内,就像名牌线材一样,各有各的理论,各有各的效果,同时也各有各的局限。

    R版应该是2、3年前来我的听音室指导过吧,那时镁声还没做JS,还在玩着ROCKPORT的旧款落地箱,听音室也是以吸收为主。回想起来,声音真是毫无生气。现在的反射控制为主的调整方法,也是在您和自文、百线的启迪下,摸索出来的。听说您回了广州,希望有机会再来指导,听听现在的声音是否有所提升。


使用道具 TOP

67#
发表于 2014-8-18 18:40:54 | 只看该作者
房间的处理是一个复杂的工作, 很难以简单的方式就能处理好, 希望大家多实践多思考....

使用道具 TOP

66#
发表于 2014-8-17 23:54: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镁声绕梁 于 2014-8-17 23:56 编辑


感谢朋友们的关注和回帖。镁声就遵命再说一下长边摆位吧。

长边摆位首先要摆脱摆位八法的影响——

一是音箱要尽量拉开,初步以45度角度内凹,拉到音场中间空洞,无法聚焦时,才开始一点一点往中间靠拢。等到中间结像凝聚了,就是合适的宽度。

二是距离后墙要近一点。密封箱或监听箱贴后墙最好。如果觉得声音离后墙太近声底不够安静,后墙可以进行吸音和扩散为主的处理。

三是精心调整音箱和后墙的距离,每一毫米声音都会不同。找到一个能令声音脱箱的位置,就大功告成了。

同样可以在音箱的侧板和后墙之间,放吸声材料并加反射(扩散)板。长边摆法,房间吸声的比例应该比短边摆法略多一点。

音箱后墙最好处理成深灰色,光线也暗一点,避免后墙的压迫感。皇帝位的后墙也要适当吸音,摆扩散板基本没用。

点评

说得好好啊。我也是长边摆的,真的像你说的那样,一点点不同也会改变很多。真的要很有耐心。  发表于 2014-8-19 18:19

使用道具 TOP

65#
发表于 2014-8-17 23:05:59 | 只看该作者
是啊我也想听下客厅长边的摆放经验,谢谢

使用道具 TOP

64#
发表于 2014-8-17 20:51:59 | 只看该作者
镁声兄请讲下客厅长边摆放的经验。谢谢

使用道具 TOP

63#
发表于 2014-8-17 17:41:25 | 只看该作者
及时帖啊!正在考虑新房的听音室。谢谢

使用道具 TOP

62#
发表于 2014-8-17 13:2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镁声绕梁 的帖子
石井的房间术比较简单;在大空间内我觉得天花还得用扩散才会比较均衡
   

使用道具 TOP

61#
发表于 2014-8-17 10:08:00 | 只看该作者
镁声兄言简意赅的表述受教了!再在自己的略小房间摸索体验吧.

使用道具 TOP

60#
发表于 2014-8-17 01:38:01 | 只看该作者
转下论坛清风明月兄以前在”螺孔法“里讨论时提出的意见:
“...这摆法(指刘汉盛的螺孔法)仅适合空间不够 ...
lwwlewis 发表于 2014-8-15 11:22


刘主编的摆位八法,只是归纳和总结,而不是规矩。具体要根据听感微调。我的喇叭内凹大约25度,聆听角度没有到60度,感觉这样音场深度很好。如果内凹太多,也许会增加聚焦,但会压缩深度。

1、2板的角度的确是考虑将侧墙的第一反射声传到后墙中间的板3和吸收体。但实际上反射和吸收过程也有扩散,经过2次反射后,声线其实已经发散很厉害,不像激光那样精准了。

前面说这样反射控制法处理房间,不需要再做扩散,也是这个意思。声波在射向不同吸音系数的两种物料时,本身就会有散射作用。石井的房间术,没有用到扩散板,其实也是巧妙的利用了这个原理。


点评

多承美声兄指教,谢谢!  发表于 2014-8-17 08:23

使用道具 TOP

59#
发表于 2014-8-17 01:22: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镁声绕梁 于 2014-8-17 02:38 编辑
吸音系数这个如何测试呢,谢谢
wfy 发表于 2014-8-15 17:10


这个是查表计算而来的。例如房间内6个面的总面积是100平米,那就需要20平米的完全吸音,80平米的反射。如果某个面材料面积20平米,吸音系数0.25,那就等效5平米的吸音面积。依次类推。最后看看总共是否达到20平米的完全吸音。材料对不同频率的吸收系数是不同的,所以要尽量取得三频的吸收均衡。吸音系数可以查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wfy

58#
发表于 2014-8-15 17:10:37 | 只看该作者
吸音系数这个如何测试呢,谢谢

使用道具 TOP

57#
发表于 2014-8-15 11:22:41 | 只看该作者
转下论坛清风明月兄以前在”螺孔法“里讨论时提出的意见:
“...这摆法(指刘汉盛的螺孔法)仅适合空间不够长、宽!  密闭型或前导向的低音单元小,低频质感好但量感紧凑型音箱!
另外此摆法呈扇型舞台,深度虽不错!但音场宽度不够,两个角落音场表现不到!"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9 08:46, Processed in 0.150729 second(s), 18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