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83602

查看

325

回复
返回列表

193#
发表于 2018-8-2 13:51: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8-8-2 14:09 编辑

第九步:LP .你的系统完成度越高,CD放的越好,LP也就会很好,LP机器的风格不同,其声音的变化也非常之大,小作品更容易一些,大作品还是要靠你系统才能得以完成。老实说,调整好的系统LP的声音会非常接近CD 的声音,但还是永远比CD要来的好,反之,如果你简单的认为自己的系统CD放不好LP就可以放好,我绝对不会相信,道理我前面已讲过了。因为音响是个系统工程,缺一不可。
就LP本身怎么搞我想专家很多,关于LP的线材也简单就好,没有必要特别发烧的线。

使用道具 TOP

194#
发表于 2018-8-2 14:04:22 | 只看该作者
第十步:数码流。明天继续,估计反对我想法的不会少,但我还是要说,说得有理那么就听听,说的不对我也听听大家的观点,也没什么不好。

使用道具 TOP

195#
发表于 2018-8-2 14:29:37 | 只看该作者
抱歉抱歉又要麻烦版主了。

残月兄前面提到优美耐听与极致音效,我这几天看了本贴以后也一直有类似反思与思考。
发烧到了一定级别与年头,确实有这两个路子的分化。

我就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追求极致音效的路子,所以肥妺兄前面提到的调声理念暗暗来对照自己,不免心下惴惴。
音色是否纯?
平衡度是否完美?
摆位是否精准?
全频是否宽松自然耐听?
众多贵酱油混合一起是否过鲜过美?

反思过后,还是觉得自己身处的这个旋涡也不错,不后悔。
全频能量、密度、频宽优先选择
其次动态、重量感、通透度。
能量密度是音质与细节的保证,有时没办法牺牲一些些平衡度与音色也罢。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荤要素任君选择。
我的选择是家里吃荤点鲜点,要终极的原味享受去现场洗耳朵。

使用道具 TOP

196#
发表于 2018-8-2 15:42:03 | 只看该作者
常州的joyjscz兄好,

之所以写这段是看见你在软件板块说《爱乐》杂志的事,我有点不同意见。本不想说,不过看到你提到追求极致音效,我啰嗦两句,一家之言,也有可能和大家意见相反,仅供参考。

追求音效和追求音乐,有三种态度。有人追求音效,有人追求音乐,还有人觉得两者不矛盾,音效好了,音乐必然好,反之亦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判断,无可厚非。哪些观点对,哪些又是错的,本也说不清楚。只谈谈我的感受,我觉得两者还是矛盾的,系统表达能力到了一定级别,每一次调整都是一个分水岭,听出区别来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往音效走还是往音乐走就看审美走向了。

我在你帖子里举例的那篇《爱乐》文章中谈及的Kegel、Celibidache、Wand、Furtwangler、Walter、Karajan等指挥。一套往音效方向调整到位的系统,有着宽深的音场、厚重的密度,同时又不乏通透感,乐器形体像真度高、定位精准、分离度高,全频动态超大,小频段动态也非常丰富,加法做到极致,可称十全十美。这样的系统,听过几套,放啥啥好听,Kegel、Celibidache、Wand等人的表现,要说超过Furtwangler、Walter、Karajan,我信,至少也能打平。Brendel弹琴超过他师傅Edwin Fischer也很平常。

而一套往音乐乐感方向调整的系统,建立了灵敏而准确的节奏感以及综合音色表达,可能无音场,甚至皇帝位都没,乐器形体有时偏大,乐器质感一般,几乎没有分离度,更别奢谈定位,减法已减到令发烧友不适。听过这样的系统里,Furtwangler、Walter、Karajan在没有重大失误的转录前提下,是要大幅领先Kegel、Celibidache、Wand等人的,超出的远远不止一个数量级。甚至,被大多数中国乐迷鄙视认为其音色过于美化呆板的Karajan,会发出超过Furtwangler的丰富音色来。而Edwin Fischer/Artur Schnabel/Alfred Cotot仅仅凭着那些古早的单声道录音便足以击败所有后来立体声时代的钢琴家。这些,在前面的十全系统里很可能是相反的结论。

而,这两者系统甚至可能由完全一样的大件组成,仅仅是摆位、调整、用线等的不同,就足以构建如此巨大的区别。至于两者为何不能统一,我也百思不得其解。或许,世上的便宜哪能都占尽呢?

点评

是否与早期,特别是单声道录音,最注重的是节奏和音色,而立体声后录音就加入定位和音场为重要因素了有关?  发表于 2019-10-7 20:40
这个其实也是很主人家以及聆听者的个人体验相关。  发表于 2018-8-2 16:32
这倒是有过体验,不过基本只会和极小范围内的人交流  发表于 2018-8-2 16:30

使用道具 TOP

197#
发表于 2018-8-2 16:01: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18-8-3 13:38 编辑

有关音乐会现场,说真的,并不一定是享受

使用道具 TOP

198#
发表于 2018-8-2 16:41:35 | 只看该作者
scfan 发表于 2018-8-2 15:42
常州的joyjscz兄好,

之所以写这段是看见你在软件板块说《爱乐》杂志的事,我有点不同意见。本不想说, ...


你说的这个现象,可以回看我48楼关于不同唱片公司录音的感受。
其实就是不同的人,对指挥以及录音有个偏好,比如近期我喜欢历史录音,那么在系统调整上就会尽量去适应历史录音的风格,频段平衡,音色,节奏的调整以使系统播放历史录音达到最佳表现。而这样的系统在播放现代录音时,平衡度就不会像历史录音那么好了。也可以理解为,不同唱片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录音取向,我们调整系统只能选取某一个或某几个我们自己较喜欢的公司唱片来调整系统,其他公司的唱片就只能相对妥协一下了,播得不好也是自然。



使用道具 TOP

199#
发表于 2018-8-2 16:52:5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scfan兄的详尽分享。
我对爱乐某文章感冒的事与音乐版本鉴赏与音响器材赏玩都完全没有关系。只是觉得那种文体及呈现方式对乐迷心目中伟大的作曲家太不尊重了。也许我反应过激了。

同一个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水准与器材重放水准,考察、感受与评价的指标是不相关的。
前者是音乐艺术专业层面,主要涉及音高、音程、休止、节奏、旋律、和声、自由速度等的处理。
后者是科技声学层面,主要涉及音质、音色、密度、平衡度、细节再生等指标表现。

追求音效与追求音乐,至少在古典音乐的欣赏,我的认为是不矛盾的。
好的音乐厅的真实乐器声尚不难听到,调声有很明确的努力方向。
具体到细部微调,烧友确实存在个人喜好与偏差,不过我认为,比起录音重播器材技术上的瓶颈对还原真声的限制,这些真的不算啥。

对于同一个录音,音效好一点肯定能有更好的感染力。
很多爱乐者,考虑最佳聆听版本选择的时候,音效会有所考量但不会放在第一位,我也是这样。
比如,我仍然认为富特MONO贝交录音是很难被超越的,卡拉扬三个时期的立体声录音我都有,无论哪个音效都好出前者几倍,实话说我听得很少。

搞器材不遗余力提高音效,选唱片却不重视音效,这个算啥?理解的人自然会懂。
器材音效提升对所有唱片都是同向有效的,但对于录音优劣不同程度的唱片,提升的幅度不大一样,似乎对劣质录音改善的幅度大一些,或者说好听的唱片更好听、不好听的唱片能听了,从追求音乐的角度来说后者对我更有价值。
以前只听CD阶段,很多三四五年代的MONO录音,要领略它们的演绎之美我很困难,使用了黑胶后,几大公司的33CX、ALP、LXT、LPM开头编号的MONO黑胶让我非常享受,发现新大陆愉悦之情难以言表,只能感叹:

极致音效让人更多更容易享受音乐。

另外,唱片是音乐的载体,从广义上来说也是器材的一部分。

S兄上文中以指挥家对同一作品的不同演绎与器材声音风格走向作类比,抱歉我不是很能理解。

以上回应和分享不成体系仅是个人观点。

使用道具 TOP

200#
发表于 2018-8-2 16:56: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18-8-3 13:39 编辑
sgaudio 发表于 2018-8-2 16:41
你说的这个现象,可以回看我48楼关于不同唱片公司录音的感受。
其实就是不同的人,对指挥以及录音有个 ...


倒也不是简单的历史录音和立体声录音的区别

使用道具 TOP

201#
发表于 2018-8-2 21:03: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equ 于 2018-8-2 21:05 编辑

回sgaudio兄:您说的和版主说的是两码事。不同录音公司或者不同时期录音的差异是另一个影响因素。版主说的那种完全以乐感为导向的系统,对于历史录音和现代数码录音“一视同仁”,对“音乐”之美有惊人的表现力。

使用道具 TOP

202#
发表于 2018-8-2 23:51:46 | 只看该作者
音响发烧友,烧着,烧着,耳朵烧成了仪器,脑子烧成了播放器。

对于音响,我的总体追求是:通透、自然、流畅、乐感,并不追求感官刺激,各种器材,以及把他们组合出各种系统发声,更愿看作是一段段探寻之旅,欣赏与享受这些不同旅程中的风景,是我认为的音响发烧的正确方式。

当然,对于音乐与音响,我的基本选择是:专心感受音乐,顺带耍耍音响,他们本身有着许多共通之处,特别是关于美学的范畴,不同的是玩音响总是易为器物钱财牵绊,而听音乐却是另一派自由纯粹。

点评

这个基本选择赞一个!  发表于 2018-8-3 09:03

使用道具 TOP

203#
发表于 2018-8-3 08:21: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8-8-3 08:27 编辑
joyjscz 发表于 2018-8-2 16:52
谢谢scfan兄的详尽分享。
我对爱乐某文章感冒的事与音乐版本鉴赏与音响器材赏玩都完全没有关系。只是觉得 ...


为音响而音响,为音乐而音乐,如果把它们孤立的看,当然还是可以大有乐趣在的,七十年代一个小小的半导体已经让我们享受到了音乐的乐趣,可是社会是发展的,人类是进步的,现在再不会有人说,好的音响不听而改听半导体就够了的。音乐厅也一样,为什么全世界都想要建几个一流的音乐厅,难道就是为了豪华舒服吗?为什么乐器也要一流的。难道就是为了虚荣吗?
音乐与音响绝对是相互相成的东西,不可分割,特别是我们人为的去分割。这是悲哀,非常的悲哀!
在音乐中追求音响,在音响中享受更出彩的音乐。

点评

赞同音乐和音向是相辅相成的。。。但是音响是载体,音乐是目的。。。  发表于 2018-8-6 10:21
对!严格来说充分利用音响促进吸收音乐,这才是积极正确的姿势。  发表于 2018-8-3 09:07

使用道具 TOP

204#
发表于 2018-8-3 08:31:11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正确!可能几十场就够了。只是咱中国有好的音乐厅又常有好的乐队出演的城市没几个。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7-1 18:32, Processed in 0.085140 second(s), 19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