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4473

查看

191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easylee
yah

121#
发表于 2012-2-6 17:21:31 | 只看该作者
俺前面说的首版四张的最后一张,关注的人似乎不多,但它的演录都特别棒,3曲中就有2曲的LP曾上榜TAS。

使用道具 TOP

122#
发表于 2012-2-6 14:32:53 | 只看该作者
海菲兹天马行空、大卫宽广雄浑、谢林温文尔雅、格鲁米欧浪漫柔情 、科岗冷静犀利。。。。。。各有所长。

使用道具 TOP

123#
发表于 2012-2-10 16:24:12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是90年代买的这个红印就不会闷。
shinelb 发表于 2012-2-10 16:20

红印里边有小白狗的应该就不闷吧?现在的红印里边没有小白狗的。

使用道具 TOP

124#
发表于 2012-2-6 15:57:56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刚听了许多海菲茨的唱片,既有黑胶又有cd. 看了各位朋友的议论,想推荐几张唱片并表达我的观点。
推 ...
米德 发表于 2012-2-6 12:31

米德兄推荐颇具参考价值,在此谢过了!


使用道具 TOP

125#
发表于 2012-2-6 16:0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黑胶相当于黑洞,吸金能力超强。
我等还是远离的好。嘿嘿!
xzb302 发表于 2012-2-6 12:20

玩到黑胶乃高烧之贵族式回归!深知黑胶魅力无穷,但目前尚未玩到此境界,有待个人日后努力了。


使用道具 TOP

126#
发表于 2012-2-6 16:11: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米德 的帖子
很好的推荐,我也去找找

   

使用道具 TOP

127#
发表于 2012-2-6 16:26:52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不必过度赞美黑胶,黑胶死灰复燃,也是有原因的。数码CD一直没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场也不景气。所以不得不从新挖掘黑胶。黑胶在我国和在外国是不同的,国外的音乐爱好者只是觉得黑胶便宜,资源性丰富。他们对声音效果并不大在意。倒是在东亚,日本、韩国、我国的音乐爱好者炒作起来的。其实很多CD声音并不一定输给黑胶。在我国,黑胶被神化了。结果。几万元的黑胶系统也有很多人去追。得利、暗暗偷笑的当然是外国人。我国大部分黑胶系统都是外国生产的。其实黑胶也没有什么神秘性,就是多一个选择而已,她并不一定比CD要好。而且黑胶唱片经常有价无市,版次也要搞得一清二楚,没几个人有这个能力。而CD一下子就解决了,好的CD系统一般也有很好的效果,不一定比LP差的。黑胶系统太贵,唱片价格高昂,这些都是黑胶的短板。总的来说,好的黑胶系统实在太贵了。如果经济收入一般,建议把CD系统搞好,声音效果同样很好的,而且唱片也很容易买到。

使用道具 TOP

128#
发表于 2012-2-6 18:12:48 | 只看该作者
俺前面说的首版四张的最后一张,关注的人似乎不多,但它的演录都特别棒,3曲中就有2曲的LP曾上榜TAS。
yah 发表于 2012-2-6 17:21

亚河老师不必发懵,其中西贝的详尽的技术评价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成文了:



海菲兹为什么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他的小提琴硬技巧在所有二十世纪小提琴家中确实居于头把交椅。他的琴艺特征,在他几十年所有的录音资料中,几乎数十年如一日,不因岁月而有所减退,而且他的琴音可能是小提琴家中最容易分辨的一位。先说他的左手揉音吧,揉音是弦乐器演奏中塑造音乐表情的一种重要手法,它是以按弦的左手手指或手腕小幅度的来回震动,在原来平直单调的弦音中添上一种类似美声唱法的色彩。在二十世纪之前的绝大多数小提琴家都没有使用揉音,或是顶多在某一些长乐句结尾上用一些揉音以增加效果。尤金-依萨耶可以说是固定使用揉音的第一人,克莱斯勒和席盖第就属于十九世纪正统演奏学派,他们的揉音则通常用在句尾,也就是类似声乐唱法,在延长音之开头完全不用揉音,然后逐渐加大揉音的音量和振幅。海菲兹的揉音是用左手的指尖作均匀、快速的小幅度连续振动。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除非有绝佳的手腕和手指控制能力,就连某些知名的演奏家,也经常在揉音上露出来回音高、速度、强弱不均的破绽;即使克服了这几项,要是音高振动幅度太大,就会造成音高上升的刺耳的走音现象(最要命,被称为走电门)。历史上,席盖第就有这种毛病,梅纽因50年代后期也开始出现这种毛病。海菲兹的揉音可能是小提琴家中最稳、最快、最一致的一个,这需要多么顽强超卓的左手控制力和可想而知的持之以恒的台下练习啊!但,就是这个,也招致某些人指责海菲茨的揉音机械化缺乏人性,我想这些人大概还没有上升到某种境界吧。
海菲兹左手的另一绝就是风味独特、音色诡异、协调绝佳的滑音(Portamento)。小提琴的滑音不象电吉他或长号演奏时上下大幅度的滑奏(Glissando),而是在前后两个音间,以手指不离弦的滑动造成歌唱般的连续感。滑音并不是海菲兹的专利(克莱斯勒等小提琴家就经常使用滑音),但海菲兹的特殊之处在于,他的滑音使用时极具有选择性,而且左手手指的力度、离开弦的距离(若即若离)、由一个音滑到另一个音的速度等的控制极佳,因此他的滑音听来不会听来油腔滑调(克莱斯勒的某些唱片就有这种味道,不过他也只是用在他创作的某些曲子中),而是深具品位的音乐调味剂。此外,他还喜欢在比较靠近琴马(Bridge)的地方拉奏以容许他以更大的力量和力度演奏,而许多近现代作曲家的作品正要求演奏家在靠近琴马处拉弦,以制造出具有金属音色、悬疑的音调(但同时也使音色较硬),海菲兹的喜好正好使他在演奏西贝柳斯、普罗科非耶夫、哈恰图量、科达依、罗萨等现代作品时得心应手,无人比肩(但这种演奏也经常给人冷漠、疏远的错觉)。从录影上看,海菲兹的右臂抬得特别高(奥尔的学生中,没有象他一样的,好像梅纽因有些比他还厉害),配合了惊人的左手协调性和肌肉反应速度,造就了海菲兹著名的演奏灵活度和下弓力度(帕尔曼曾说他年轻时就经常照着海菲兹的唱片练习辛定的《组曲》第一乐章,力图超越海菲茨,但每每不能成功!)。斯特恩是这样评价海菲兹的提到小提琴的演奏史,有一些名字会立刻闪过眼前:帕格尼尼、魏厄当、斯波尔、依萨耶、……还有海菲兹。他把小提琴的境界提升到超凡绝俗的境界,这时我们以前都想像不到的。他那令人望尘莫及的优雅姿态、含蓄精深的琴音,以及左手惊人的技艺,让人一看(听)就能辨识出是海菲兹,无人能够与之匹敌。对我们时代的人们来说,海菲兹这个名字实际上就是小提琴的代名词


西贝柳斯曾公开表示,海菲兹演奏他的d小调协奏曲的演绎方式不是他心目中的理想。但不容否认的是:西贝柳斯的这首协奏曲1903年就完成了,但由于首演及以后的几位独奏者都表现不佳,加上他的写作手法实属超前,不能为当时的听众接手,所以此曲一直不被重视,直到海菲兹1935年后经常在各地的巡演中演出此曲,以他超绝的技巧和音乐魅力,在各处引起轰动,逐渐使她进入音乐会的常规曲目,并成了西贝柳斯除《芬兰颂》之外最著名的作品。海菲兹的演绎,表面上听来确实是有点冷,但是深入入里地仔细听,会发现到其热力其实是冰峰下的火山。西贝柳斯笔下的北国的阴霾密布的神秘风情,以海菲兹的音乐理念和前面说的他比较喜欢在靠近琴马(Bridge)的地方拉奏以制造出的具有金属音色、悬疑的音调来演绎,实际上是最恰切不过的。他的琴音听起来真正有一丝钢弦自天际砸来的味道,纤瘦带劲,外加冷艳的色彩,与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俨然成为两部不同的作品,你能说这就不是西贝柳斯吗?第三乐章的复杂的节奏对独奏者来说是一大挑战,在众多版本中,没有几个能把握好那如奔腾跳跃的节奏,少数勉强应付者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海菲兹不但游刃有余,还以比别人更快的速度演奏并且细部刻画也是精雕细琢,实在是让人赞叹不已,这就叫快有快的道理!他193511月和比彻姆爵士的第一个录音应该说是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演奏的一个里程碑,应该说是最好地演绎了这部难度极高的作品,作品中所有的调性转换、大跳度音程变换、快速的揉音、颤音在海菲兹拉来都毫不费吹灰之力、斩钉截铁而又字字玑珠。后来的1960年的演绎应该是海菲兹后期作品中最佳的演奏了,技术上毫无退步,速度显得更快了,也就是这个速度上的变化,使得这个RCA的身历声录音多少有些赶的感觉。与之合作的Walter Handel是莱纳的副手,由于莱纳生病临时替换上去的,却也能和海菲兹这样的高手接上手,已属不易了。录音师还是莱顿,所以录音又没的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29#
发表于 2012-2-6 18:25: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easylee 的帖子


    关键不是“境界”,而是“贵族”,相比CD,玩黑胶要有钱有闲,这两样我是一样也没有啊,呵呵。

使用道具 TOP

130#
发表于 2012-2-6 18:55: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shinelb 的帖子

举双手双脚赞成
   

使用道具 TOP

131#
发表于 2012-2-6 20:24:24 | 只看该作者
已经有3/4,海爷的小协非常平衡,如果听不出配合的美,划一的美,那是不正确的请检讨自己

使用道具 TOP

132#
发表于 2012-2-6 22:08:05 | 只看该作者
CD(包括SACD)与LP孰优孰劣,大可不必争论,因为评判标准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我倒觉得玩黑胶的那种淡定从容,那种闲适优雅,那种返璞归真的感觉与境界,才是其独特魅力所在!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9-27 19:47, Processed in 0.027200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