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64332

查看

280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hqhsgame
mds

217#
发表于 2018-1-24 19:16:34 | 只看该作者
“新年文[后篇]——记忆中的dCS。”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 ... &extra=page%3D4

使用道具 TOP

218#
发表于 2018-1-24 20:58:28 | 只看该作者
mds 发表于 2018-1-24 19:16
“新年文[后篇]——记忆中的dCS。”
http://www.erj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80918&extra=pa ...

我这个伪发烧友只长时间听过自己的系统,但这点我可以证实,双AES模式目前是SCARLATTI 播放CD或SACD最好听的模式.
不过黑社会深似海啊,是否CD胜过黑胶,我觉得没必要探讨。

使用道具 TOP

219#
发表于 2018-1-24 22:39:05 | 只看该作者
第一转盘加dCS时钟解码,是否是好的选择?

使用道具 TOP

220#
发表于 2018-1-25 00:08:32 | 只看该作者
我没说过cd音质胜过黑胶啊,两者本来也很难对比的,本来录音也不一样的盘很难比较,cd黑胶双修也很常见了,这东西其实都看器材level,档次不够的话黑胶也有很多又坑素质又渣的,数字也一样。

话又说回来了,我很好奇哪些无聊群体喜欢每天在网上争论cd和黑胶的?归根到底,我在想大烧不基本都是双修的吗?难道你无时无刻想着,啊我在烧黑胶,噢,这个录音有黑胶,听!没黑胶?那不听了……

这不是本末倒置吗,你买器材听音乐,还是买器材来挑音乐了?有什么听什么不就是了,有这个能力就都买啊,四五十万难道对现在中国还是天文数字吗?

只烧黑胶还整天在网上贬低cd的就那点出息了,这话不针对谁,就针对仙币

使用道具 TOP

221#
发表于 2018-1-25 04:08: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8-1-25 04:18 编辑

CD和黑胶各有特点,各出好声都取决于很多前提条件。故单是说哪个胜过哪个没有太多意义。这还涉及了个人的对所谓好声的观念。听什么无所谓,如果在这个过程觉得好玩就可以了。就象我现在还在细心地改善我空气臂。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累不累,无非就是听些音乐。但我自己很享受这个过程。就象我太太问我,你一直在捣鼓不累?我说生命不息,捣鼓不止。我这种人习惯了,手闲不下来。

点评

我家也有一个气浮臂。好玩是过程,好声是目标。有了目标会更快乐些。  发表于 2018-1-25 11:32

使用道具 TOP

222#
发表于 2018-1-25 09:41:01 | 只看该作者
话题怎么转去黑胶CD数码去了~哈哈

我现在也是黑胶和cd都听,黑胶还在不断更新设备和调整之中,所以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乃至接下来不短的一段时间内,都会在黑胶方面调整(或者折腾)。

期间陆续有不少朋友来听过对比过,喜欢黑胶声音的,和听完依然喜欢cd系统的比例接近一半一半。

所以,很赞成OP133兄在某个帖子里面说的,模拟(黑胶)和数字(cd,sacd,数播)的对比要在彼此档次相当的器材上对比,否则只是载体介质的对比。


使用道具 TOP

223#
发表于 2018-1-25 12:30:56 | 只看该作者
在玩的项目上交流交友,彼此尊重、畅所欲言、求同存异更有必要。

求同肯定要认可存异,因为存异就不去求同就更让人有点无奈与沮丧。失去了沟通的话题就剩下打哈哈了。

实际上有很多发烧微信群,大家因为同样的爱好聚到一起却渐渐地避免音响话题讨论,闷声各玩各的,估计是因为害怕求同的过程引起争吵或受到伤害吧……真的无法避免么?


使用道具 TOP

224#
发表于 2018-1-25 12:41:42 | 只看该作者
jogo 发表于 2018-1-25 09:41
话题怎么转去黑胶CD数码去了~哈哈

我现在也是黑胶和cd都听,黑胶还在不断更新设备和调整之中,所以之前 ...

其实我最好奇的一个问题是,在黑胶声音好于CD/SACD的前提下,黑胶播放多少遍之后还能好于CD/SACD

使用道具 TOP

225#
发表于 2018-1-25 12:50: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回响の梦 于 2018-1-25 13:14 编辑

我也喜欢黑胶和SACD,还有仪式感,满足感,幸福感。但是我喜欢的很多音乐 没有CD SACD 黑胶。  

比如有些喜欢的民谣歌 我曾经找朋友在很多国家问都没有CD和黑胶,到现在都只有MP3,难道叫我不听? 肯定选择 听音乐 而不是听介质或器材。

条件有限的情况下 我会首先选择数码,再三修。

不是CD黑胶不方便 ,<反而我更觉得有满足感>。 而是不少喜欢的音乐没有。不然,对于HI-END 再大代价 也无所谓。

  黑胶和CD 我觉得味道更好, HI-RES文件细节更多 特别是有时钟下。 SACD 我觉得 很完美 ,还是那句话 为什么很多音乐 没有 SACD BD LP

使用道具 TOP

226#
发表于 2018-1-25 14:28:42 | 只看该作者
面对当前这么多的讯源选择,音响迷如何各取所需、各得所爱呢?具体到每个人,其实选择并不纠结。

尤其是楼主这个情况,与我入门HlEND时相仿,音乐曲目积累不多,器材起点却很高,以前长年辛苦工作突然想放慢生活节奏追求有钱也有闲的境界,与其大多数音乐音响烧友逐渐积累成长的情况不一样。与楼主拉近乎并不是为了说服更多是自己的回忆与分享:

1.感觉自己始终有个潜在指导思想,器材是服务于音乐的,选择哪种器材与讯源?很简单,在自己经济能力范围之内(老婆不抱怨),尽量好听(接近现场),自己好掌控,利于音乐的学习与积累。

2.与看书一样,有形书OR电子书?恐怕对于不是在网络数字时代出生成长的音乐入门者,选择有形唱片更易于音乐曲目的积累。这个道理细想一下不难懂,作个形象一点的比方。
两个人跳入大海里去抓鱼吃,海里有几千种鱼,一个人是鱼类专家,他熟悉各种鱼的味道,随着自己当时的心情有目的地去抓,每次吃得津津有味。另一个人完全没研究没认知,身边一下来了几千种,吃哪条好呢?恐怕很容易左顾右盼浅尝则止,前面有坛友提到玩数播容易快进快退,过份便利对于定力不强的人确实不一定是好事情。

3.西方古典音乐的吸收需要认真聆听,专注不开小差,尽量把曲子听完。反复聆听,一遍没感觉下次再听,多遍就来感觉了。这个过程中,结合学习一些作曲家演奏家及曲目背景更好,包括到不同演绎版本唱片的封面图片也是在记忆中一个有形的积累,否则即使你拥有过万张碟的数播文件,烧友来了说想听某某曲目搞不好要找上半天。
现在借助网络、微信,找到良心商家&热心烧友,音响器材一步到顶是有可能的,音乐知识的积累没有捷径。
元旦去成都玩,某晚抽空去本坛狗儿念经教授家坐了两小时,教授家里过万张CD基本成调声工具了,之前花了两年时间把CD全抓轨成了数码文件,我要听啥鼠标点几下,一两分钟就出声了……数播是他的终点可不是二十多年前的起点哦。

退一步讲,对于拥有旗舰系统的音乐入门者,利用大房大系统上的好声音促进自己爱上音乐的同时,如果也想利用数码音源的便利性来学习吸收音乐,相比从数播文档中去寻找捜索,我觉得不如直接从网路上索取,不仅供应量更大,搜索速度更快,也没有版权问题,花费也很小。
用手机连接蓝牙音箱从虾米音乐搜索自己喜欢的曲目,没几天它就会给你自动推荐相近曲目,很神奇。

当下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网络数码化信息的传播日新月异。相信会有更多90后、00后直接跳过有形唱片的积累爱上古典音乐,不过出生于前一个时代的爱乐者走这个路径成功的并不多。

严锋老师工作后想给他父亲升级一套好一点的音响,被辛丰年先生拒绝了,原因是不想让自己耳朵太过依赖好声音,以免由奢入俭难。
朱伟老师等国内很多古典音乐资深从业者及鉴赏评论者,以及本坛很多忠诚的音乐爱好者都把主要精力放在音乐本身,对器材追求比较随意。
有更多的人追求好声,同时学着聆听音乐,得到玩的乐趣也享受到乐音的美妙。
以上种种情况都是合理的快活的存在,你是哪一类呢?

楼主在本坛发贴咨询合理方案,前提空间一流,嗽叭旗舰,唱片&曲目积累还不多,我认为讯源的选择比采用哪一个品牌的旗舰嗽叭更为重要,所以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

对于一个有能力即将踏入HlEND极致大门的人,套用一下刘汉盛式既融通又明晰的话语方式,我想说:让模拟的归模拟(追求极致声音),让数位的归数位(追求极致音乐)吧!




使用道具 TOP

mds

227#
发表于 2018-1-25 17:38: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ds 于 2018-1-25 20:52 编辑

以楼主的实力,数码音源先用dCS Vivaldi  One练练手,数播就弄Aurender W20,等有了方向,再上顶级黑胶。影院就用麦景图旗舰一套,支持全景声,比JBL极品,宝仙娜之类纯影院,也算高端HIFI型的影院了。

点评

你说得dcs和w20不是一种功能么?不都是存数字文件的转盘么?  发表于 2018-1-26 16:02

使用道具 TOP

228#
发表于 2018-1-26 16:01:32 | 只看该作者
数码音源和数播不是同一个东西?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9 12:33, Processed in 0.026908 second(s), 17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