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7327

查看

80

回复
返回列表

go

《我的祖国》- 说说两张老唱片 发发骚

1#
发表于 2010-8-23 08:22:44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Roseknight_gao 于 2010-9-1 23:28 编辑

手头有两张唱片,名字都叫我的祖国。一个是陈培勋的第一交响乐《我的祖国》,指挥麦天乐,乐团是俄罗斯爱乐。另一个就更加出名,是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是90年布拉格之春的现场,库贝利克指挥捷克爱乐,算是一个传奇版本。

陈培勋《我的祖国》:
1、陈培勋的作品在旋律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在这张碟的三个曲目当中,都有一些不错的旋律,民族感是不用说的,一定有点,挺优美的。
2、节奏不是陈培勋作品的强项,我不知道这关不关麦天乐指挥的事儿。在听惯的贝多芬作品当中,我常常感觉节奏的推进比旋律来的鼓舞人心得多。但是在陈培勋这里节奏感不明显,反而时不时都觉得有点拖沓。美妙旋律已经攥在手里,却好像不知道怎么用。有些变奏也觉得乱糟糟。我想这个跟麦天乐的梳理应该也有关系。
3、所有的强奏部分我都觉得勉强。这是无可奈何的评价。确实是这样的感觉。一个是强奏突兀和前面旋律的链接生硬。另一个是强奏部分本身没有层次,混成一团,哪个声音先出,哪个后出,哪个在上面领导,哪个在下面衬底完全听不出来,只能用乱作一团形容。老易录音的动态应该说做的还是不错,但是我一直觉得细节一般般。他其他交响乐曲目录得也有这个毛病。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
1、这个作品创作和指挥的结合度非常高。是一个非常美妙的作品。从头到尾几乎无冷场,虽然6首交响诗有差不多八十分钟那么长。
2、库贝利克的指挥和录音结合的非常有意思。我看过视频,这是一个小演奏厅,按照一般的想法首先这里会有巨大的音量,然后可能混响会比较久。但是听到的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每个声部都非常清晰,各司其职,几乎互不干扰。每个声部都录得非常准确,但是音量都不夸张。所以整个录音的织体非常清楚,可以很容易听出来指挥的想法。当然这样录,我觉得一定会牺牲一点动态,所以听起来动态比较克制。
3、斯美塔那的旋律很好,比陈培勋明显出色的地方是节奏感,节奏感另整个乐曲的推进是呈现一种自然的状态,而且可以吧整个乐曲组织起来,成一个整体。但是陈培勋的作品听起来节奏感不强,结果结构流于松散。
4、看说明书上说,库贝利克在这次指挥之前,已经出国41年。我曾经推测库贝利克早已经在国外功成名就,现在故国重归,壮怀激烈,正是衣锦还乡的好时候,那么曲目一定演绎得热烈甚至于激烈吧。尤其看旧版封面,库贝利克脸也红了,白发也乱了,衣领也全部歪了,满头大汗。还不是明证?
    事实不是这样。这是一个非常理性克制的演绎。卡拉扬和斯托科夫斯基的演绎我专门对比过,都比库贝利克要煽情多得多。但是库贝利克显然更好。这个演绎当中我们可以听到更美的旋律(不是煽情,这个演绎重头至尾都不觉得有在煽情),更合适的节奏(不是强烈,卡拉扬要强烈的多),更好的整体感(77分钟录音无一松懈,结构非常扎实)。一句话,库贝利克那里可以听到更多的东西,你会觉得他哪里都在注意。卡拉扬和斯托科夫斯基总觉得有些部分固然有神来之笔,但是来神的部分一过,其他就是随随便便糊弄过去就当交差了账。但是库贝利克那里不会有这种情况,你可以听出来他几乎在音乐的每一个细节当中都作出过选择。选择更加符合演绎目的的演绎方法。
    这是一个可以称得上理性的演绎。但理性的演绎,绝对绝对不是“死板”。我理解的理性演绎,是用理性思考的态度,用克制的演绎方式,让作品的美更加“多”得呈现出来。所谓“煽情”的演绎,往往是不均衡的演绎。就是有意把一个美妙的部分特别拉长、突出——这当然是一种审美方式,但是这种方式的弊病,就是经常用一个美丽的部分,掩盖了另外的美丽部分。让人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那个煽情的方面,而没有顾及其他。作曲家苦心经营的美丽搭配就变成指挥家手下的一枝独秀。而库贝利克的“理性”恰恰是尽量在一个曲目中发掘更加多的美妙部分出来。这一点大家可以对比一下伯姆在70年代末指挥的莫扎特40/41以及和吉尔列斯搭档的27协奏曲,都是这样理性而十分优秀的演绎。从而呈现出莫扎特音乐的古典优雅和均衡之美。这当然不是说理性指挥家面面俱到,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他懂得取舍。
    这样的录音,才够得上“传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评分记录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0-8-23 09:13: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oseknight_gao 于 2010-8-23 09:14 编辑

这个主题有意思!当年我发现陈培勋《我的祖国》这个曲目的时候,脑子里也产生过与斯美塔纳要做些比较的想法,只是陈培勋那张我一直没找到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0-8-23 10:15:01 | 只看该作者
我怎么听了白头翁版的《莫尔道河》后,再听其他的总觉得不够味儿。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0-8-23 11:12:18 | 只看该作者
我怎么听了白头翁版的《莫尔道河》后,再听其他的总觉得不够味儿。
旱天雷 发表于 2010-8-23 10:15


雷兄,那是音效大片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0-8-23 11:16:59 | 只看该作者
斯美塔纳《我的祖国》,库贝利克布拉格之春版以及东京最后一次现场,这两个版本很难说究竟哪个更好,不过我个人觉得布拉格之春版细腻一些,而东京现场同时具有良好的速度和直白的感情!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0-8-23 11:20:20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hmv.co.jp/en/product/detail/1500348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0-8-23 11:45:06 | 只看该作者
我怎么听了白头翁版的《莫尔道河》后,再听其他的总觉得不够味儿。
旱天雷 发表于 2010-8-23 10:15

表达错误,不是白头翁版,而是RCA的邮票版,只是同一个演奏。又欺骗大家了!该掌嘴。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0-8-23 12:53:59 | 只看该作者
大家不会跟你计较的,但是大家要罚你贴图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0-8-23 13:01: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旱天雷 于 2010-8-23 13:03 编辑
大家不会跟你计较的,但是大家要罚你贴图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8-23 12:53

领导发话,何以不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评分记录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0-8-23 14:01:52 | 只看该作者
我怎么听了白头翁版的《莫尔道河》后,再听其他的总觉得不够味儿。
旱天雷 发表于 2010-8-23 10:15


斯科托夫斯基RCA版是个煽情的演绎,比卡拉扬和库贝力克更甚,但是似乎并不均衡。这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斯科托夫斯基的弦乐部分非常非常柔美,速度非常慢,和大动态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这一点我听CD都可以有明显感觉,可以说如果听黑胶,那简直是可以杀死人的沉醉感。从这一点来看斯科托夫斯基是非常成功的。
2、但是斯科托夫斯基因为过于强调了弦乐部分的突出感,所以把低音合奏部分弄的并不清晰。低音部有声而没有节奏和线条感。
3、斯托克夫斯基的弦乐部从一开始就是很大声,压倒一切,到最后还是那么大声,总之弦乐部压倒一切,给人的感觉总是在齐奏。但是库贝力克的弦乐部开始是收的非常谨慎,非常小心控制音量。并且每一个渐强都有反复,每次反复都有明显的强弱对比变化。他从弱到强似乎有这样一个模式:弱-渐强-减弱-渐强-强。层次做得非常明显。所以结构就出来了。斯托克夫斯基基本上是平铺直叙,没有那么复杂的小对比处理,就是一条旋律线做到底,放慢速度,有歌唱感,突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是很明显的:1、对于乐团里面演奏家的要求没有那么多,更不需要那么苛刻,像库贝力克那样复杂的力度要求,如果不是亲兵的话,那是会得罪人的,而且人家可能演奏时候更本不采你的力度指示,我奏我的,你指挥你的。2、听众更容易听出来旋律感,因为不复杂。听听旋律,听听对比就知道个大概了。3、指挥只需要掌握好几个重要的强弱对比,作出对比效果就行,指挥相对也简单。但是坏处是:1、对乐谱挖掘的显然不够深,有贪方便的嫌疑。2、取消了很多力度对比,让作曲家的不少对比旋律流于过场。复杂的旋律变得简单。3、听久了,就是优美、柔美,跟轻音乐似的,不耐多次听。当然轻音乐也是艺术,不过每天都听轻音乐肯定会日久生厌,因为对比太浅显,没有值得多听的地方。
    我的看法是,斯科托夫斯基的指挥不错。他就是那种既不得罪乐团成员,也不会亏待观众,更方便自己的有点小聪明的指挥家。如果说有谁不满意的话,可能就是作曲家本人,或者要求更高点的听众。实际上,斯科托夫斯基一辈子都是走来走去做指挥,似乎没有什么亲兵。他应当很有技巧跟新乐团的团员相处的。但是我们知道,一个要求特别严格的指挥家,一般到哪里都不会受乐团团员的欢迎。
    而库贝力克指挥这次《我的祖国》,那是打算作为自己的《传奇》而流传后代的。他确实是不怕得罪人,不厌其烦的在各面做足功夫。为了多层次的力度表现,宁愿放弃突出精美煽情的旋律。为了各声部结构匀称,宁愿压制震撼人心的大鼓大锣。为了保持六首交响诗风格统一,速度控制十分严格而匀称。我们可以想想,为了实现这样复杂的演绎,他得对团员提出多少要求?因此在他的演绎当中,可以听出很多东西。所以更加耐听一些。
    如果只是了解这个曲目一下,听听出名的富尔塔瓦河,那斯科托夫斯基已经可以了。如果要更加深入了解斯美塔那何以称得上伟大,我认为那就一定要听库贝力克了。
    一点浅见。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0-8-23 16:41:49 | 只看该作者
库贝力克版因为作曲、指挥、乐团都是捷克人,这一点就让陈培勋/麦家乐/俄罗斯爱乐没的比了。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0-8-23 16:55:27 | 只看该作者
还有这家捷克唱片公司也很不错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13:49, Processed in 0.056063 second(s), 20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