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4840

查看

92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shinelb

25#
发表于 2011-9-11 11:31:31 | 只看该作者
我原来也不大适应柴一钢,主要是那个脍炙人口的引子之后,后面的不大适应。
柴二钢可以试试,风格与柴一钢相差甚远,中间的慢乐章充满沉思默想,
令人联想到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慢乐章。意境有几分相似。

使用道具 TOP

26#
发表于 2011-9-11 13:54:35 | 只看该作者
"扬松斯/奥斯陆/Chandos" 看到这句,我还以为奥斯陆是一位钢琴家......

chopinforever 发表于 2011-9-11 09:49




使用道具 TOP

27#
发表于 2011-9-11 14:34:44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指挥和乐团都无需排练就可以直接录音了!对他们来说老柴的作品犹如民歌小调信手拈来!
robinwood 发表于 2011-9-11 00:44



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太轻车熟路了。特别是第四交响曲的第一、四乐章铜管的分量很重,他们极善驾驭,辉煌无比让人赞叹。
据说有个传说,说他们是因为在访问过程中因经费不够才接受录制这套唱片而挣够了乐团回国的路费,这点我是不太相信,作为当时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苏联,应该绝对不会发生这种有损于国家形象的事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8#
发表于 2011-9-11 16:47:45 | 只看该作者
一直不太喜欢麦斯基,他的大无感觉造作拖沓,一直不喜欢。他录的那些著名大提琴协奏曲也早早DG公司就卖小双张了。但他的这张作品却是非常突出,可能是拉自己国家的作品吧。麦斯基是在苏联受的教育,他是拉脱维亚人。DG对麦斯基一直很看重,因为麦斯基是罗斯特罗波维奇和皮亚蒂戈尔斯基的学生。麦斯基是唯一仅有的受过两位大提琴大师教育的优秀大提琴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9#
发表于 2011-9-11 16:51:27 | 只看该作者
最好听的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0#
发表于 2011-9-12 15:37: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1-9-12 15:50 编辑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上一篇老柴大家可能觉得简单浅显了一些,这篇贝多芬《命运》会好一些。但是这些文章还是适合古典音乐入门者多一些。作者和翻译同上。)
很有可能所有古典音乐中最著名的四个音符就是从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开始的。这句由三短一长构成的乐句有名得几乎成了陈词滥调了。但无论您是第一次听还是第一百次听,都是那么的动人和有力。第五交响曲的一个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它自始至终长达30分钟挥之不去的戏剧性。欣赏这首交响曲的诀窍在于,不要被她的第一乐章所倾倒,而忽略了其他部分。
贝多芬大概是在1803年的某个时候创作这首交响曲的。当时他刚刚完成英雄交响曲不久,写完则是在1807年末或1808年初。第五交响曲首演于18081222日,一起演出的还有接下去的第六交响曲《田园》。1808年的欧洲处处与拿破仑有关;拿破仑攻下了马德里;歌德会见拿破仑并完成了剧本《浮士德》的第一部分,而戈雅则画了《180853日:枪杀马德里保卫者》的巨作。贝多芬完成第三交响曲的时候撕碎了乐谱封面。把名字“拿破仑“改成了”英雄“,作为对拿破仑称帝的抗议。记住这点很重要,因为第五交响曲里也渗透了愤怒。
贝多芬通过一个相对小型的乐队赋予第五交响曲以巨大的力量。这个乐队的乐器是由弦乐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圆号、小号和定音鼓组成的(第四乐章里加进了短笛、低音大管、3支长号)。
正是这个袖珍乐队给我们创造了聆听贝多芬的心声的机会。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记住开头三短一长的四音符的形式,因为它将以不同的形态出现在整部作品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1#
发表于 2011-9-12 19:30:31 | 只看该作者
进来学习!贝五是俺最喜欢也是影响俺最多的作品之一。

点评

不客气,贝五简洁有力、充满戏剧性。  发表于 2011-9-15 19:37

使用道具 TOP

32#
发表于 2011-9-15 17:07:16 | 只看该作者
贝多芬《合唱》交响曲(作者和翻译同上)。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他的交响曲作品里最令人吃惊的曲目,不管 ...
shinelb 发表于 2011-9-15 13:00


我刚开始买唱片的时候,经常把这张与老卡那张大荷花搞混

使用道具 TOP

33#
发表于 2011-9-15 13:00: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1-9-15 13:25 编辑

贝多芬《合唱》交响曲(作者和翻译同上)。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他的交响曲作品里最令人吃惊的曲目,不管您听过多少次,总有一种新鲜感。之所以这样,原因之一可能是前三乐章每一章都自成一格,而放在一起听,又构成了欣赏雄浑的最后乐章的极好序曲。正是在第四乐章贝多芬自出枢机,通过将合唱和4个独唱声部引入交响曲而改变了传统交响曲的风格。席勒诗作《欢乐颂》中对兄弟手足之情的呼唤曾经深深地感动了贝多芬,将其写入音乐于是成为贝多芬一生的心愿,而这个心愿终于在他创作自己最后一部交响曲的最后一个乐章时完成了。
贝多芬1817年开始创作第九交响曲,但是迟至1823年才告完成。在此期间,他创作了20多部其他作品,其中最重要的是《槌子钢琴奏鸣曲》(1819年)和宏伟的《庄严弥撒》(1823年)。尽管当时实际上已经失聪,贝多芬仍然于182457日在维也纳的坎特纳托剧院指挥了这部作品。当时演奏的作品并不止以规模和演奏难度著称的第九交响曲,除此之外,贝多芬还从同样对技巧要求很高的《庄严弥撒》里选了三个乐章。
当时贝多芬是维也纳最有名的音乐家之一。1824年,将于半个世纪后主宰维也纳音乐生活的安东.布鲁克纳诞生了;在美国。亚当斯通过国会选举当选为总统,而其他4个候选人却一个也没能获得多数票,这个结果大概是会让抱有共和观念的贝多芬满意的。
合唱交响曲是为长笛、双簧管、大管、4支圆号、小号、定音鼓和弦乐器谱写的曲子。第二和第四乐章中使用了长号,在第四乐章。贝多芬还使用了低音大管、短笛、三角铁和大鼓,此外他还引入4个独唱声部和整个合唱队加大了交响乐团的音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4#
发表于 2011-9-15 19:25:14 | 只看该作者
我刚开始买唱片的时候,经常把这张与老卡那张大荷花搞混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1-9-15 17:07
me too。


点评

啊哈哈!!!  发表于 2011-9-15 20:04

使用道具 TOP

35#
发表于 2011-9-15 20:42:54 | 只看该作者
贝多芬写作《合唱》的确切初衷是什么不得而知,但我认为贝多芬是有野心的,有一种神人合一的野心,有一种宇宙观的庞大视野,有这种视野和野心,也有这种手笔写出天庭的创世纪音乐降临人间的,历史上没有几位作曲家完成过,马勒貌似写了一部《千人》,但马勒没有达到贝多芬的这种神圣的境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6#
发表于 2011-9-15 21:06:46 | 只看该作者
M兄火力太猛了,您最喜欢哪一版呢?

点评

当然是拜罗伊特1951,录音细节很丰富,根本不存在混沌的问题,所以黑胶是王者。富特的1937年阿尔伯特音乐厅录音以及1943年二战录音都是我最喜爱的。  发表于 2011-9-15 21:16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08:52, Processed in 0.190898 second(s), 20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