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4264

查看

101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bach111

49#
发表于 2010-5-2 06:31: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5-2 17:05 编辑

令人惊叹不已的是,这部作品中的《帕萨卡里亚》部分很可能出自即兴创作。那时他只有32岁左右,还在魏玛当管风琴师,曲风尚未进入那种计算得精准妥贴,无可替代的阶段,倒可能更热衷于即兴弄技。但能知赏这分弄技之趣的人,即使在他的年代,也不会很多吧?我总是怀疑,以巴赫的信仰和本性,写作不会以自浇块垒,自扫心头雪为怀,然而他的许多管风琴作品几乎只能是演奏者自己玩的游戏。你看五个声部同时进行的时候,双手各自弄两个,十六分和八分附点音符在一只手上并举,听者即使拿着谱子也难免迷路。还有那细微的和声色彩,到赋格末尾的那不勒斯六和弦, 我是听了若干遍,自己分声部在琴上慢慢试过,又在老师指点下才恍然见得其中奇气,但由于离正式弹奏差得还远,所知也无非皮毛而已。如果只是草草听过,除了有一片喧闹之声掠过耳际,还能留得几何—而肯安安静静坐住听巴赫的人,本来就寥寥。不过老师倒是一脑子美国人的乐观,他说打算花十年左右时间掌握巴赫全部作品,开系列音乐会,至于巴赫的复杂难解么,他认为其实每个人都会被这管风琴音乐慢慢教化影响,形成有效的倾听习惯—只要弹琴的人不离不弃,以生动的呼吸和坚执的信念引导听觉。好吧, 我在心里相信他是对的,可能巴赫正是抱定此念而写。他的心血有几许已被埋没,遗忘甚至歪曲。人心难测,我们既不能预知什么样的音乐能够存在下去,也不知道这几行赋格,颤音或者变奏会给这个世界掀起怎样的变化。可是,天地间既然大有阳光尘埃,一直变幻着角度与尘世冉冉相照,我们埋头过日子,吃饭或者清扫的某个瞬间,也许真能福至心灵,一头闯入沙中之天国。《帕萨卡里亚》或者《歌德堡变奏曲》,这些足够复杂的庞然大物,也无非在世界里恭敬地等待着而已。

使用道具 TOP

50#
发表于 2010-5-2 06:34:5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个关于管风琴这种乐器的帖子,
有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参考。

使用道具 TOP

51#
发表于 2010-5-2 06:38:23 | 只看该作者
史怀哲演奏巴赫的管风琴作品试听:

http://www.google.cn/music/album?id=B6e6c783c9ec61a35

使用道具 TOP

52#
发表于 2010-5-2 06:48:13 | 只看该作者
史怀哲演奏巴赫的管风琴作品试听: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Z6i0qJt2Lg/

使用道具 TOP

53#
发表于 2010-5-2 07:04:39 | 只看该作者
Olivier Messiaen -《管风琴作品全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4#
发表于 2010-5-2 07:06: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5-2 17:08 编辑

奥立佛·梅西昂(1908年——1992年),现代法国著名作曲家。二十世纪作曲家中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虽然不属于任何作曲流派,但他的作品和创作手法以及教学对同时代和年轻的一代作曲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二十世纪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908年12月10日,奥立佛·梅西昂出生于法国的阿维尼翁。他的父亲是从事文学教学和翻译的学者,曾把莎士比亚全集译成法文,母亲是一位诗人。在父母的鼓励下,很小即立志成为音乐家,七岁开始尝试作曲。

1919年,梅西昂 11岁时进入了巴黎音乐院。在校学习期间,他的老师主要有加隆、考萨德(对位与赋格)、杜卡(作曲)和迪普雷(即兴演奏与管风琴)。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各科均曾获奖。1930年毕业后即担任圣三一大教堂首席管风琴师,在这个职位上连续工作了四十多年。1936年开始在巴黎音乐师范学院和圣乐学校任教,同时与勒絮尔、博德里埃和若利韦共同组建了“青年法兰曲”小组,法西斯德国入侵后,小组停止了活动。1940年,梅西昂被入侵的纳粹德军俘虏,在战俘营中创作了《最后时刻四重奏》(1941年),并为五千战俘演奏了此曲。1941年获释后,在巴黎音乐院担任和声教授。1944年出版了他的理论著作《我的音乐语言技术》,书中总结了他的音乐思想。

使用道具 TOP

55#
发表于 2010-5-2 07:07: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5-2 17:11 编辑

在1943年到1947年一段时间内,他举办了私人授课的讲习班。在这个讲习班上,梅西昂首次在教学中以自己的方法讲授了对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的分析,并从此时起,他不时到国外讲学。在法国国内,他的教学活动也达到了新的高峰,巴黎音乐院为他专设了音乐分析课程班。他的教学内容包括从古希腊的韵律到古印度的节奏直到鸟鸣。 1966年,在巴黎音乐院又担任了作曲教授,次年还被选为该院校委会委员。这一年,在鲁瓦艺术节上还创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项国际钢琴比赛-。1971年荣获伊拉斯莫斯奖。

梅西昂在长期的作曲生涯中,经历了不同的创作期,每个时期都在音乐构思与手法上有新的变化,但在创作上,始终贯穿着两个重要特点。首先是,节奏在他的音乐语言中有主导地位,他自称是“作曲家与节奏学家”。他把古希腊的奇数节奏、古印度的各种节奏与德彪西的脱离调性和律动的节奏以及斯特拉文斯基的节奏结构,加以变化发展运用到他的作品中。他的方法是采用对称与非对称的节奏型态和特殊的节奏组合,例如,以分数的方法扩展或缩短时值,依次递增或递减时值,不可逆转的节奏等。在他的器乐作品中,小节线可能只是对指挥起引导作用。第二个特点是,对音色特别重视,他把音色与音高、节奏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他对音色怀有全新概念:声音与颜色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某一声音或某些声音的组合会产生某种颜色、在和声色彩方面也显示出梅西昂的独特个性,他不拘一格把调性、无调性、调式和系列手法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和声体系。

使用道具 TOP

56#
发表于 2010-5-2 07:08: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5-2 17:14 编辑

1948年以前,梅西昂的作品风格与体裁多种多样,有巴洛克风格的,有新浪漫主义手法的,还有仿德彪西风格的。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为绚丽的钢琴曲《二十次圣婴默想》和《图伦加利交响曲》,两首乐曲音响色彩丰富、华丽,非常动人。

此后,梅西昂采用了新的创作手法,把调式音阶的每一音高与特定的时值和强度联系在一起,使每—音具有绝对的个性从而导致了后来整体序列手法的出现。这形成了他第二创作期的特点

从1953年到1965年,梅西昂把鸟鸣作为他创作的主要素材。他把各种鸟鸣声巧妙地溶入了他的音乐语言,创作了《鸟名录》、《异国岛》、《百鸟苏醒》等。这一时期可以看作是他的第三创作期,在这一时期内,还有重要作品《时值——音色》与《七首日本俳句》。

1969年,梅西昂创作了《我主基督之变形》大型合唱作品,从此进入他的第四创作期。音乐风格上开始趋向综合,较少高度思辨性的乐思而回归到结构清晰、纯朴易懂的音乐语言。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还有管弦乐《圣三一神秘沉思曲》。

梅西昂对二十世纪后半叶音乐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他的学生中有些已成为当代一些乐派的代表人物,如布列兹、施托克豪森和克赛纳基斯等。
1992年4月27日(或28日),梅西昂在法国巴黎逝世。

使用道具 TOP

57#
发表于 2010-5-3 06:18: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5-9 08:06 编辑

什么是管风琴

  管风琴(pipe organ)属于气鸣乐器(参见“乐器”词条),流传于欧洲的历史悠久的大型键盘乐器。管风琴是风琴的管风琴演奏图一种,不同的是风琴是通过脚踏鼓风装置吹动簧片使簧片振动来发音,而管风琴是靠铜制或木制音管来发音。早期演奏管风琴通常需要两人搭档,一人演奏,一人鼓风(一般是来自教堂信徒种的小男孩)。这种方式延续了2000多年。后来管风琴的规模越来越大,依靠人力鼓风已经是力不从心了,就开始用机械设备来鼓风,因而又发展出了更复杂的键盘机械结构——因为巨大的风压,用单纯的人力已经不可能压下键盘了。现在常见的管风琴有机械式管风琴、机电式管风琴和电动压气式管风琴。

使用道具 TOP

58#
发表于 2010-5-3 06:20: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5-9 08:09 编辑

管风琴的历史

   管风琴首先出现于公元前250年前后,是乐器德国法兰克福教堂中的管风琴历史中构造最复杂,体积最庞大,造价最昂贵的乐器,是一架雄伟,恐怖的机器。管风琴是一件纯粹的宗教(基督教)乐器,一般和拥有它的教堂或歌剧院同时建造——因为管风琴的结构是直接依附在建筑结构之上。也因此,管风琴没有明确的规格限制,根据教堂或歌剧院本身的规模和经济实力来决定管风琴的大小。管风琴属于簧片类乐器中的自由簧乐器,演奏方法类似于其他的键盘乐器。音域极宽广,一般都使用用数层的键盘,脚下还有脚踏键盘,由许多根的音栓来控制具体的音高,高音部以高音谱号记谱,低音部以低音谱号记谱,脚踏键盘部分以倍低音谱号记谱。管风琴的音量宏大,音色饱满,尤其适合在庄严的气氛中演奏严肃神圣的宗教音乐。中世纪的欧洲,几乎每个小镇的教堂中都拥有或大或小的管风琴,每到宗教节日,都能听到悠扬的乐曲飘散在整个小镇。能够在著名的大教堂中担任管风琴师,也是音乐家们引以为豪的荣誉。

使用道具 TOP

59#
发表于 2010-5-3 06:21: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5-9 08:11 编辑

一个中型教堂内安装的管风琴大约有1200根音管、16枚音栓(不同音调)、两套键盘和脚踏板,而制造它则需要两年时间。后在装配时,还要根据演奏地点的室内声学特性来调节音响效果。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管风琴在美国的一个教堂内。有5套键盘。  18世纪之前,管风琴都是为每一个教堂单独设计,并在现场制造组装。到了18世纪,法国工程师卡伐叶(Aristide Cavaillé-Coll, 1811-1899)开始试验工厂化生产管风琴。他大幅提升了管风琴的制作工艺,其生产的管风琴质量很好,演奏强音的时候音量巨大,能够制造出以前的管风琴所无法企及的雷霆般音响,也能够奏出低声细语般的音色,细腻地表现微妙的情感。现在的巴黎圣三一教堂、斯特拉斯堡大教堂等20余座教堂的管风琴都出自卡伐叶的工厂。

使用道具 TOP

60#
发表于 2010-5-3 06:25: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10:32, Processed in 0.038759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