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63989

查看

542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阿杰

217#
发表于 2013-10-29 23:59:45 | 只看该作者
建议你进行负超距实验时,不要使用 33.33 转速,用手慢速拨动转盘就行了,不然唱臂很容易会飞出唱盘外。

从理论上讲是不可能的,但我会当心。33也不是高速。

你在前面讲,线速会改变侧滑,我认为不会。我也将进行这个实验。

点评

SRX
在没有施加抗侧滑力(或足够小)情况下,我想不出为何臂会往外走。从力学看根本没有向外的分力,除非负超距足够大,大到臂长小于某个值(臂转轴心与唱头落点圆周切线点 至 轴心的距离)。  发表于 2013-10-30 00:18

使用道具 TOP

218#
发表于 2013-10-30 00:24:44 | 只看该作者
问下J版,试验时施加抗侧滑吗?

没有抗侧滑的。首先我用VPI臂是没有抗侧滑的。我在唱头座一侧加了重物以抵消唱头座不规则带来的重量不平衡,这个重物稍重了点,但这是有利于阿杰观点的。

使用道具 TOP

219#
发表于 2013-10-30 01:55:53 | 只看该作者
在没有施加抗侧滑力(或足够小)情况下,我想不出为何臂会往外走。从力学看根本没有向外的分力,除非负超距足够大,大到臂长小于某个值(臂转轴心与唱头落点圆周切线点 至 轴心的距离)。



非常赞同。你后面提及的问题很好,我在总结这个实验时会再次提起。

对我来讲,不做实验也可理解超距不导致侧滑,我前面也用图在理论上说明了。但大家仍坚持做实验。好吧,就做吧。

使用道具 TOP

220#
发表于 2013-10-30 02:16:41 | 只看该作者
其次,进行负超距实验时,顺时钟 与 逆时钟 转动唱盘也试一下,看看会发生什么事?

逆时针转是没有意义的,在逻辑上也不对你的观点有任何帮助。
还有,进行 +、0、 - 超距实验时,抗侧滑力必须为 0 。


实际上正如SRX前面讲的很清楚,抗侧滑力越大,对你们的观点越有利。VPl臂是没抗侧滑力的。强调抗侧滑力为零表明自己在争论的问题的內在逻辑关系都不清楚。上面我已经讲过,我放补偿角上的重物可能过重了点,这可能导致臂向外移动的作用力。这有利于你们的观点。但我无所谓,因为唱头被唱片平面向中心拖的力必然会大于这个力。

点评

j 版啊,你这个回帖也够搞笑的~  发表于 2013-10-30 09:36

使用道具 TOP

221#
发表于 2013-10-30 02:22:11 | 只看该作者
轻声地问一下阿杰兄,平时听以复刻LP和CD为主?
jaki 发表于 2013-10-28 22:01


兄弟,你看错方向了。阿杰认为mm都没必要存在的。哈哈!

点评

没啊,J兄,存在就有其合理性  发表于 2013-10-30 09:08

使用道具 TOP

222#
发表于 2013-10-30 06:12:41 | 只看该作者
等待实验结果....我觉得此帖的价值比那个土豪帖强多了....

使用道具 TOP

223#
发表于 2013-10-30 09:18: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阿杰 的帖子
就唱片的制作而论,以现今高级音响系统所追求的高信息量、高瞬变速度、高密度,以及极宽的动态摆幅、极强的两端延伸来看,大多数还能符合作为音源的要求的,是指MASTER后的唱片吧?

   

使用道具 TOP

224#
发表于 2013-10-30 09:37: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3-10-30 10:30 编辑

我做了两个实验。第一个是关于侧滑力的成因。第二个是线速和侧滑力的关系。

现在我们来看第一个实验。

这个实验的目的证明在负距下仍存在着侧滑力。这里的负距为1cm,也是正常情况下超距可调最大的范围。实验的前提都讲了,这里不再重复。看下面视频。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臂是向中心走动,当臂走到比内圈小一点的位置时,臂停止不动。臂向中心的移动表明存在着唱片平面和唱针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侧滑力。也就是说负距下仍有侧滑力,超距不导致侧滑力。

FS兄提出要加上补偿角来实验。这点我也已经想到。我在上面实验的基础上什么都没动。只是把针杆(粗铜丝)向内侧扭转,其针扞角度大致等同于补偿角。下图中平行的红线。同时拿掉唱头上的重物。


然后我再次作同一实验。看下面视频。



我们可以看到,臂快速向中心移动。这个向中心移动的速度加快说明了侧滑在有补偿角的情况下增大。这次不象第一次在内圈处停原地不动,而继续向中心移动直至臂碰到盘中心的锣丝。这表明䃼偿角的引入导致侧滑力的加强和其存在范围的扩大。

这个实验很清楚地符合我前面在理论上的解说。我这里再引下我前面讲到侧滑力成因时的原话。

第二种是力是唱片的音槽和唱针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由于音槽是不断向中心推进,从而导致唱臂不断地向中心移动。这个力是动态的,变化的。一般的来说很多人趋向认为这个力是从小到大,越接近中心,这个力越大。这个相互作用主要也是由补偿角引起的。

关于第二种力,我得做点说明。有人或许会问。那么线性臂中也存在一个内推的力,否则线性臂上的唱头不会向中心移动。很正确。线性臂上只是存在由音槽弧度和唱头中心线的切角,而点平衡臂中音槽弧度和唱头中心线切角产生的作用力是包含了补偿角的作用的。而且䃼偿角的影响更大。故我一向主张侧滑是由补偿角引起的。

这个实验也说明了我上面说法的正确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25#
发表于 2013-10-30 10:50:08 | 只看该作者
首先先我把针装回通常的位置。即存在超距。见下照。


由于VPI臂是没有抗侧滑力装置的,我自己做了个。见照。


照中可看到,我用一小段粗铜丝作为重物系在细线上。细线扎在臂上,中间有个支撑环。重物自由地垂下。线在臂上的地位可精调抗侧滑力。

VPI盘上,速度的变化是由马达上不同尺寸的启动轮来达到的。见照。




轮的上半部较小,这是用于33 1/3转的唱片的。下半部分较大,是用于45转唱片的。我先放在33 1/3转上,调节抗侧滑力从而使得臂原地不动。这表明抗侧滑力和侧滑力相等。见下视频。




在上视频中,我特地把镜头移至马达的启动轮上,以便让大家看到这是33 1/3的速度。臂原地不动。

如果线速度会改变侧滑力的话,我改变速度,臂就会向外或向内移动。
如果线速度不会改变侧滑力的话,我改变速度,臂仍然在原地不动。

眀白了这个道理,我来改变速度。看下面视频。



在这个视频中,我也特地把镜头移至马达启动轮上,以便让大家看到这时的转速为45转。再看臂,它原地不动。抗侧滑力还是侧滑力等同。结论是:

线速度不改变侧滑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26#
发表于 2013-10-30 10:50:33 | 只看该作者
支持J版!

使用道具 TOP

227#
发表于 2013-10-30 10:59: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3-10-30 11:06 编辑
j 版使用的是一条大铁针,针尖处非常粗,足可跨越数条唱纹,加之 2g 针压相对针尖接触面积压强较小,其余 ...
中山张 发表于 2013-10-30 10:49

压根没道理的。我用的是光板没唱纹。我的思路是尽可能地接近实际唱片播放时的状况。故有两克针压。

点评

按照你使用的针尖,光面状态,压强更小。  发表于 2013-10-30 11:09

使用道具 TOP

228#
发表于 2013-10-30 11:02:51 | 只看该作者
蒋兄的实验我巳有怀疑之处,但在没有看其木臂的构造和实验的前提条件的情况下,我先不发表意见。有请蒋兄自己介绍下。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30 23:54, Processed in 0.036714 second(s), 21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