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3525

查看

151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shinelb

73#
发表于 2009-7-6 09:01:37 | 只看该作者
除了巴赫的管风琴,可能就算这部管风琴交响曲厉害了:

使用道具 TOP

74#
发表于 2009-7-8 05:24:14 |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TOP

75#
发表于 2009-7-8 05:25:31 | 只看该作者
这也是一个极其发烧的女声录音,早已脍炙人口,与犹太妹不同,这张《童话》除了极其惊艳的女声,只有一台钢琴伴奏,而钢琴声录得栩栩如生,很可能再找不到录得这么好的钢琴声了。你如果听了这张唱片,你就知道发烧友发烧的根源在哪里了?生于挪威的RADKA TONEFF,就像是北欧神话中的仙女,那么美丽而遥远。那样的声音,不着纤尘,仿佛是彼岸世界的所属,而我们,只有聆听。 很美,很忧伤。然而这其实却是一个悲剧,在录完这张名片后,女主唱就因为感情问题而自杀了,或许是希望去到另一个世界,去找寻她的童话。在那个世界里,有如此美的风景,有让她倾慕的神秘男子,有娓娓道来的童话故事……缅怀这位仙女!用心去唱的音乐,是最好的音乐。这个著名录音《童话》流水般的钢琴,始终轻轻的衬托着RADKA TONEFF那用心唱出的一个个音符。让你能捕捉到每一点神韵。这是极致的心灵体验。就我听过的一些著名黑胶和CD,大部分我是认为黑胶要优胜一点,但表现钢琴就不一定。所以《童话》这个CD版本和黑胶版本是各有千秋的。其实这个录音坚持的是“简单就是美”的原则和录音哲学。只有一台钢琴,只有一位仙女在吟唱。在钢琴的表现上,黑胶是圆润和鲜活的,但高频欠缺,虽然好听,但它比不上CD那种高频泛音和玲珑剔透的音响效果。而人声则相反,黑胶更加生动和传神,而CD相对要差一点,主要是在神韵方面欠缺黑胶那种高贵感和自然度。总的来说,这张CD只要200元,但黑胶价钱是它的好几倍,所以大家在选择这个录音就要三思而后行了。

使用道具 TOP

76#
发表于 2009-7-14 07:00:57 | 只看该作者
出于对瓦尔哈的敬仰,这是我以前根据资料写的一篇关于他的文章。麻兄以非常便宜的价钱将这套瓦尔哈的巴赫的管风琴集转让给我,在此表示感谢:

所有音乐家中,我最推崇巴赫。圣人的音乐犹如浩瀚汪洋,博大精深。他的音乐揭示了大自然和宇宙中和谐的神秘性,这也是人类文明发展所苦苦追求的。我认为,冥冥中巴赫用他的鸿篇巨制在无意识中暗示了大自然的某些人类用意识中的理智苦苦寻找,却永远不可能完全发现的规律和神秘性(也就是上帝的存在),所以圣人的音乐才那么热切的吸引人心,这也是圣人的伟大所在!聆听巴赫的音乐,令人追忆起一个人类追求真理的伟大时代,一个奠定人类近代科学和哲学的时代。那时,伽利略和哥白尼在物理学和天文学上的发现,斯宾诺莎哲学体系的建立,都在把人类引向探索真理的路程,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牛顿的万有引力揭示了宇宙间存在的规律,劳克奠定了人类思维研究的基础。这一切科学发现的终极目的就是宇宙间的真理,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巴赫的音乐,则折射着时代的、真理的光辉。如何将圣人的音乐传达给大众,古往今来涌现了无数的杰出者。他们为了表示对圣人的尊敬和崇拜,甘于无私奉献。而在这批传播巴赫音乐的虔诚者当中,我特别尊敬瓦尔哈。我觉得他就是再世的圣人,他对巴赫和音乐的虔诚,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认识到:这个世界还有这样高尚的人格和不屈不挠的刚毅!

Helmut Walcha 瓦尔哈(1907.10.27-1991.8.11)是德国著名的管风琴和大键琴家,1岁时不幸因预防注射引起的后遗症,视力变得极无可挽回,16岁时双目完全失明.瓦尔哈14岁时拜拉敏为师,在莱比锡音乐学院,我没有看过关于瓦尔哈的传记,只是看过一些零星的资料.瓦尔哈的故事是非常感人的!瓦尔哈具有惊人的记谱能力,他母亲帮他读谱,他都记住了,然后自己再用管风琴弹出来。瓦尔哈终生热爱巴赫的音乐,最后他把所有的巴赫管风琴曲目都背熟并弹出来了,而且弹得很好并且声名远扬。具体地说:她妈妈把巴赫音乐中复杂的各个声部,逐段慢慢用钢琴弹出来,由瓦尔哈在脑海里靠记忆完成总谱.因此瓦尔哈的作品声部异常清晰,和他的学习方法是分不开的。瓦尔哈1926年成为拉敏助手,任圣托玛斯教堂副风琴师,1929年被聘为法兰克福和平教堂风琴师,1938年后任法兰克福音乐学院教授.这一巴赫圣徒是老一辈演奏巴赫的专家,他背熟了巴赫的所有键盘乐作品, 在Archiv录制了巴赫管风琴作品集.

瓦尔哈的伟大成就在管风琴。学习管风琴对于一个盲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因为管风琴的曲谱与其它器乐器的曲谱是完全两回事的,上面除了记录主调旋律外,还要标注通奏低音、副部旋律及一大堆管风琴演奏术语符号,简直就像一部交响曲的总谱,一个盲人在不能直接看到这些复杂的乐谱的情况下,要正确无误的背谱是需要极大的毅力和全身心投入,也包括要有极大的天赋。瓦尔哈能演奏的曲目上自布克斯特胡德、巴赫、斯卡拉第,下至辟斯顿,这一切的浩繁曲目都是刻在他的脑海里面,全部凭记忆背谱演奏的。就算是正常人都很难做到。不要说光背这些谱子的难度,就说他较常人无法想像的困难来学习这些曲目的情境,就叫人对这位一生奉献给巴赫音乐的圣徒肃然起敬了.

1947年,Archiv选定由瓦尔哈来录制巴赫管风琴作品集。风风雨雨几十载,终于完成了这一前无古人的鸿篇巨制。全集并不是巴赫的所有管风琴作品,但包括了其中最为精华的作品。这一伟大成就就可以令他流芳百世。ARCHIV和瓦尔哈所灌录的巴赫管风琴作品全集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集。但这套全集也存在不同的版本:1947年开始到1960年之间的MONO单声道本和1960年到1970年之间的STEREO立体声版本。其中包括了巴赫的颠峰之作《赋格的艺术》。瓦尔哈的演奏兼顾了个人情感和巴赫结构逻辑的平衡,演奏挥洒自如,简练古朴,沉稳内敛。可以说是世界古典音乐录音史上的奇迹!

瓦尔哈也是大键琴高手,他录过《平均律》,《歌德堡》,《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和《帕蒂塔》等等巴赫伟大键盘作品。瓦尔哈使用短杆大键琴(Ammer-Cembalo)。在发声上比一般大键琴发声要迅速。瓦尔哈以心灵窥见了巴赫音乐的真谛,他的音乐具有人性的无比温暖和感人至深的超强魅力。

回顾瓦尔哈伟大的一生,不禁落泪。瓦尔哈情真意切的琴声里增添了无限的凄清,超尘的向往和人世里的苦痛融成一片苍凉………..

使用道具 TOP

77#
发表于 2009-7-14 07:01:57 |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TOP

78#
发表于 2009-7-16 05:04:24 |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TOP

79#
发表于 2009-7-16 05:06:18 | 只看该作者
这是著名电子音乐《管钟》,有点类似NEW AGE音乐。这也是电子乐大师Mike Oldfield的开山之作。Mike Oldfield就是靠它起家的。这张黑胶是73年版的,也是最早第一版的《管钟》,后来因为Mike Oldfield觉得这个《管钟》不够完美,就进行了多次改良。大概改版了4、5次吧,这个唱片长盛不衰,而CD版却是2003年30周年纪念版了。所以这两个唱片并不具有可比性。论音乐,当然是改良了多次后的30周年好听;论录音,当然也是2003年版优秀,当然,在2003年,管钟已经不再出版黑胶了。而且我感觉,黑胶并不是电子音乐的强项,这是一个CD完胜LP的例子。这也是我今天仍然听CD的原因。这个1973年的首版声音效果和艺术价值没有30周年版那么高,主要因为这是一个电子乐作品,当时科技水平有限,自然没能达到30周年版的水平。顺便说一下,2003年版是带DVD同步发行的。DVD制作得非常精美,不愧为最新版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管钟仍然会不断改良,不断进步。

使用道具 TOP

80#
发表于 2009-7-16 05:11:40 |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TOP

81#
发表于 2009-7-16 05:12:29 | 只看该作者
瓦尔特在哥伦比亚真正好的作品不少,其中两部最有名,一部是众所周知的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一首就是这首与米勒合作的《女低音狂想曲》。瓦尔特的《德意志安魂曲》还不是太成功的。但这首与米勒合作的《女低音狂想曲》历来备受好评,是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名作。这个录音在LP时代就受到台湾乐迷的疯狂追捧。

米勒的女低音非常迷人,她的音色漂亮,朦胧而苍茫,十分符合这首作品的意境。这部作品被她演绎得既萧瑟又温情。乐队演奏也有细腻入微的心绪刻画和氛围烘托。录音更是好得惊人,人声和乐队非常丰满而富于层次感,正如台湾乐评人刘名振所言:“这可以说是录音中的典范级作品,不但女低音录得好,管弦乐部分更是惊人,各声部清清楚楚,听来甚至比那张最有名的贝多 芬第六还好上一截。”

这首《女低音狂想曲》,是布拉姆斯为女低音独唱、男中音合唱团和管弦乐队而作,OP.53,作于1869年。歌词是用歌德的诗《冬天的哈尔茨之旅》。《女低音狂想曲》乃英语曲名,德语曲名为《歌德的冬天的哈尔茨之旅狂想曲》。《冬天的哈尔茨之旅》按冯至的译文,大意为:“像苍鹰在早晨浓厚的云端,展平柔软的翅膀寻索捕获物,翱翔吧我的歌,因为一个神给每个人注定了他的道路,幸福的人迅速奔向快乐的目的。但是谁的心若被不幸消耗,谁就挣脱不开铁丝编制的栅栏,直到无情的剪刀最后把铁丝剪断。粗暴的野兽挤入阴森的丛莽,富人们久已跟芦雀一起沉入他们的渊薮。幸福女神驾驶的车容易跟随,像从容不迫的随从,在修整的路上尾随公侯的队伍。但是谁在偏僻处,他的狭路消失在丛林,灌木在他身后,紧接着又合在一起,荒凉把他吞没。啊,谁医治这人的痛苦,他把香膏当成毒药,从丰富的爱里,吸吮人的憎恨:先被蔑视,如今是个蔑视者,在不满足的个人欲望中,他暗自耗尽自己的价值。爱的主宰,从你的诗篇若有一个声音灌入他的耳里,你就使他开怀,打开云雾迷蒙的目光,看见千股清泉,涌在沙漠中焦渴者的身边。你带来许多快乐,对每个人都超过限度,你赐福给狩猎的弟兄,踏着野兽的踪迹,以乐于屠杀的年轻人的高昂气概,他们是迟来的除害者。农民多年来用棍棒,无祛抵御这些灾害。但是你把这个独行人裹入你的彩云里。爱啊,你用冬青围绕你的诗人的湿润的头发,直到玫瑰又成长开花。你用朦胧的火炬照耀着他,在夜里涉过浅水,在荒凉地带,走过泥泞的道路。你用千红万紫的晨曦愉悦他的心,你用凛冽的狂风把他吹向高处。冬日的河流从岩石倾注他的赞美歌。你可怕的山峰上,白雪皑皑的峰顶,成为最亲切的感谢的祭坛,过去百姓似曾想象巫婆和妖魔在那里狂舞。你以尚未探索过的胸怀,秘密而公开地矗立在惊奇的世界之上。你从云端眺望,在你身旁,从你弟兄们的血林里,灌溉世上的丰饶和壮丽。”

这是一部典型勃拉姆斯情调的作品………..这套唱片CD版本已经非常好,头版黑胶效果更好的惊人。这张黑胶人声之好丝毫不亚于那些TAS名盘。

使用道具 TOP

82#
发表于 2009-7-16 05:13:47 |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TOP

83#
发表于 2009-7-16 05:14:38 | 只看该作者
谈到瓦尔特,我以前对他一直没有好感,是对大师的一种误解吧。主要是因为很久以前听过瓦尔特的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感觉并不好,可能是因为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名版太多了吧。但听这个瓦尔特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与CD比较是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的。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是勃拉姆斯献给克拉拉的,其中第三乐章是非常抒情的,被克拉拉称为森林田园诗。而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的写法是明显继承了乐圣贝多芬的,尤其是将交响曲的高潮处理在第四乐章。与CD比较,这个瓦尔特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黑胶声音是比CD好很多的,各个声部非常清楚,乐曲跌宕起伏,起落转承非常自然和巧妙的。而CD的声音显得相对粗糙,乐曲的过渡也显得生硬。只能说是CD再版得不好了。而黑胶是立体声6眼头版,比较起来,声音素质两者相差自然巨大............

使用道具 TOP

84#
发表于 2009-7-22 05:10:55 |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9 21:39, Processed in 0.028152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