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3527

查看

151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shinelb

85#
发表于 2009-7-22 05:11:47 | 只看该作者
对于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我不太喜欢小克力伯那个DG版,我比较喜欢富特文革勒的EMI版和卡拉扬的63年DG版(卡拉扬的版本稍后再谈)。在威廉·富尔特文格勒的一生中,贝多芬的音乐始终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这位音乐家在他青年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指挥贝多芬的音乐,成为解释和演绎贝多芬的音乐的专家,将是他人生的焦点,也将是他至死不渝,不离不弃的事业。贝多芬有着人性各方面的所有复杂性。他真的是包罗万象的。他不象莫扎特那么富于流畅的歌唱性(can tabile),不象巴赫那样富有生气的结构(architectural),也不象瓦格纳那样有戏剧欲。他是(这是他的特点)同时拥有这一切,包括这一切的各方面。但当你正确地观察他时,他是那么的独特!在欧洲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没有其它音乐如此自然地包含了抒情和纯结构(lyricism & pure structure)、轻柔和刚劲(softness & hardness)这些迥然相异的特性,这些特性却又和其它的融洽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自然的有机整体。也没有其它音乐象贝多芬的一样有血有肉自然而紧密地相连,就象我们自己的身躯一样。在贝多芬的音乐中,有一股神圣的力量使其适应自然的组织规律。贝多芬的音乐是爆发性的,甚至是欣喜若狂的,直至人类体验能力的极点。我最早接触的古典音乐就是贝多芬的作品,经过20年,又回来重温贝多芬这些伟大作品,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从1947年到1954年,即从解除对富特文革勒因政治而被禁止演出的禁令到他过早去世这段期间,富尔特文格勒指挥的音乐作品中,贝多芬的作品明显地占了大多数。在富尔特文格勒众多的文章当中,有关贝多芬的同样占大多数。“他第一篇有深度的文章《论贝多芬的音乐》发表于1918年。从中你可以发现,他非常专注于分析理解贝多芬和二十世纪音乐家之间的关系,这些音乐家也指现代的听众。这种专注一直延续到对(1951年)第五交响曲的非常深刻的分析。富尔特文格勒认识到:二十世纪的音乐家,无论是作曲家还是演奏家,都离他心目中的贝多芬越走越远。这直接影响到他指挥贝多芬的作品。有一点很使人惊讶的就是:早在1918年,年仅32岁的富尔特文格勒就有远见地分析到了这种趋势,并且继续准确地解释在现代人的混乱与谦恭的贝多芬之间的差异。这差异表为在现代人在技术上的杂乱,而贝多芬则对规律、秩序和形式有和谐的要求。"富尔特文格勒仍然相信:虽然有人怀疑,但大众在心底里面,在他们的最终信念上,他们是深深地需要贝多芬的,特别是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动荡过后。无论在哪个层面上,富尔特文格勒指挥贝多芬的作品都有特别高的质量和个性,使得这些演绎远远高出一般的水平。这在他生命最后那几年尤为明显。

在这个EMI版贝多芬第五交响曲里:从维也纳爱乐乐团提供的宽广范围的力量和支撑来说,这里命运交响曲是非常大气、伟岸、宏伟的。富特文革勒的命运速度并不快,但旋律低回甚至阴沉,内在张力实在巨大。不管是CD还是LP,这个MONO听起来和立体声几乎没有太多差异,只是没有真正的音场和乐器声部的定位。而东芝版是模仿立体声制作的,声音效果要明亮、现代一些,而黑胶则非常厚重,深沉。听这个录音,不管是CD或LP,都令人沉浸在贝多芬和富特文革勒的音乐激流当中。

使用道具 TOP

86#
发表于 2009-7-22 05:16:16 |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TOP

87#
发表于 2009-7-22 05:17:15 | 只看该作者
继续谈肖斯塔科维奇的弦乐四重奏的CD与LP的PK。肖斯塔科维奇的弦乐四重奏是他对自己的内心独白,更多是内省性的、与自己交谈,与命运交谈,与残酷的现实交谈。肖斯塔科维奇的15部弦乐四重奏包含了他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如果说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反映的是现实的残酷性,而他的弦乐四重奏反映的无疑是他的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这些弦乐四重奏,我们更能理解肖斯塔科维奇的心灵疑问。关于肖斯塔科维奇的弦乐四重奏,他曾这样写道:“有时我这样想,如果我在某时一命呜呼,未必有人能专门作曲来寄托对我的哀思。因此,我决定为自己先写这么一首乐曲,甚至可以在封面上写道:‘为纪念这首四重奏的作者而做’。这首四重奏的主题是D.Es.C.H.,也就是我(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的名字缩写。作品中还利用了我自己的几部作品中的主题和革命歌曲《我深受奴役的折磨》,其中我的几个主题是这样的:《第一交响曲》、《第八交响曲》、《三重奏》、《大提琴协奏曲》、歌剧《麦克白夫人》的主题;作为作品中的某种暗示,我还利用了瓦格纳的《众神之死》中的《葬礼进行曲》、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中的第一和第二乐章的主题等,另外,还运用了我的《第十交响曲》的主题。你可能从未见到过如此丰盛的大杂烩吧?这部《四重奏》的虚假的悲剧色彩是这样产生的:我在谱写过程中所流出来的眼泪,跟一个人喝了大量啤酒之后的撒尿量一般多。回国后,我曾两次尝试着弹奏这部新创作的四重奏,可仍然是眼泪不止,但这已不是由于作品中虚假的悲剧色彩而痛苦落泪,而是因为我对完美的曲式感到惊讶和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比较肖斯塔科维奇这个包罗丁版,CD的定位要好,但它在音色上无法和LP相比。这套LP头版是美落地出的,EMI购买了版权从新制作,EMI的头版在声音质量上是超越前苏联美落地的。而且,EMI大量再版美落地的录音,声音大部分都要比美落地版要好,乐器质感更强烈,分析力更佳,这些都是CD所无法比拟的。这套CD是BMG购买美落地版权出版的,声音比较粗糙,数码味明显,是并不成功的再版。

使用道具 TOP

88#
发表于 2009-7-28 03:05:11 | 只看该作者
总结一下:

1.黑胶的强项是音乐感染力,这是音响器材的生命。当我们聆听黑胶时,很容易被吸引。自己不会刻意去追求音场的纵深和广阔,也不会太留意乐器的定位。如果你追求刺激爆棚的效果,超重的低频能量感,黑胶也能满足你。CD的HIFI性能很优异,但对音乐的耐听程度就比黑胶输了不止一班。我相信高档的黑胶机会更加出色和具有更大的诱惑力。曾与一位经营音响器材十多年的老板聊天(我不在他那里买东西),他说:他觉得3W元的黑胶机胜过五六万的CD机,虽然可能有点夸张,但我相信。今次对比试听的结果是:黑胶之所以贵,有很多原因,好听是原因之一。另外,不管器材还是唱片,我们都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黑胶之路任重道远.........

2.黑胶和CD是两种玩法。我的想法是两者都听,因为它们各有特点和优势,希望能取长补短。但实际上我很难做到,现在听黑胶的时间明显多过听CD的时间。

3.这次试听的黑胶机和CD机价钱相差不大,比试结果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4.我本人更喜欢黑胶,当然我也不否认CD的优点。这可能和个人对听音类型的喜好不同有关。但我相信,如果玩得起,高档的黑胶机的HI FI性能也是很优异的。

5.玩得起那些大发烧友愿意花几千元去买一张头版黑胶,很多人觉得难以理解。但我觉得是很正常的,人家不是傻瓜。

6.不鼓励一般爱乐者玩黑胶(并非说黑胶高人一等),实际花费(财力,时间,精力等)太巨大了。但是如果真的没有玩过黑胶,可以说是一种遗憾,玩黑胶,是我上论坛的最大收获。

使用道具 TOP

89#
发表于 2009-7-28 12:13:58 | 只看该作者
很有道理..很多HIFI友,比较重视HIFI特性,那玩CD更有满足感和刺激感,但黑胶无疑让你更容易体会音乐的内涵和情感,哪怕是听几十块钱的流行碟...另一方面,LP系统由于是机械系统,在调整上远比CD麻烦,需要非常好的耐心.对于黑胶唱片来说,个人觉得头版和二版很贵,复刻版质量很糟糕,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还好,目前我听流行比较多,对什么邓丽君之类不感冒,只要花30-50块钱就能找到喜欢的唱片,这些唱片能回忆起自己的高中时代,个人觉得非常值得!

使用道具 TOP

90#
发表于 2009-7-30 04:49:56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模拟的东西,象黑胶和胆机等,有个共同点:好像音乐性都比较好。
其实黑胶的HIFI性也很好的,超过CD的,刘汉盛他们都是这样认为的。

使用道具 TOP

91#
发表于 2009-8-1 13:21:43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模拟的东西,象黑胶和胆机等,有个共同点:好像音乐性都比较好。
其实黑胶的HIFI性也很好的,超过CD的,刘汉盛他们都是这样认为的。
shinelb 发表于 2009-7-30 04:49


LP相对于CD,弱项在于分离度,定位,音场,动态,物理因素导致. LP优胜在于人声,弦乐,感染力....

使用道具 TOP

92#
发表于 2009-8-2 03:46:53 | 只看该作者
我知道R兄的黑胶系统已经很高级。但那些顶级的LP系统(象吹水公)有可能会有不同的比较结果。

使用道具 TOP

93#
发表于 2009-8-3 10:28:52 | 只看该作者
我知道R兄的黑胶系统已经很高级。但那些顶级的LP系统(象吹水公)有可能会有不同的比较结果。
shinelb 发表于 2009-8-2 03:46


在广州一位DX的系统中,对比LP与CD系统,LP系统约50W,CD系统是Wadia顶级,是同样的感受.相信LP的物理接触有其限制,也有其优点...

使用道具 TOP

94#
发表于 2009-8-4 06:26:30 | 只看该作者
168旷版主曾用过百万的器材做过试验,他是认为黑胶要好的,不知他现在有没有改变。
凡是去过吹水公家里的人,都说黑胶要好。
其实录音是同一个,因此最高级别的黑胶和CD相比,结果一致是可能。
我们有时觉得黑较好,与播放器材的级别、不同风格都有关。
R兄,我正在度假,所以上网少一点,请谅解。
这个论坛很好,我会奉陪你到底的。

使用道具 TOP

95#
发表于 2009-8-4 09:36:2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从技术角度,CD/LP各有优势,从听感角度有不同的放映,LP的声音更讨好人耳是事实,CD的指标优胜无可否认...极品论坛成立至今,也有段日子了,希望大家开心...羡慕老兄还能去度假.....

使用道具 TOP

96#
发表于 2009-8-5 07:22:51 | 只看该作者
谈到指标是CD要好。
比如动态,但刘汉盛他们是认为黑胶要好的,大意是他们说我们听到的其实是“相对动态”,所以他们认为实际上LP的动态要好,至于是否商业目的就不知道。
我本人并不是一味鼓吹黑胶的,
一方面是实践,一方面是我谈我所知道的东西。
LP确实讨好人耳,比如那些大动态的东西,CD一般会相对生硬一些,没有黑胶好听。黑胶的低频是很舒服的,有弹性而且柔软的。听那些TAS榜单的黑胶就会感受到。所以玩黑胶的烧友都有不少这样的烧片的。因为听起来过瘾。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9 22:31, Processed in 0.039536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