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0805

查看

138

回复
返回列表

go

【35把小提琴】如果只选一套小无,您会选哪套?

3#
发表于 2010-12-20 14:17:16 | 只看该作者 | 正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1-1-6 15:16 编辑

我还是觉得黑胶会有点优势,很可能在黑胶里选。

米尔斯坦capitol和格洛米欧的黑胶都没听过。

所以我目前会选HM的库一肯古乐版。

如果是CD,我会选前东德苏斯克,可惜他这套黑胶太难找了。

DG双璧米尔斯坦和谢林风格不同,我会选米尔斯坦。

使用道具 TOP

139#
发表于 2011-3-23 16:00:47 | 只看该作者
傅雷曾评价亨德尔的音乐是最接近希腊精神的:“他有那种乐天的倾向,豪华的诗意,同时亦极尽朴素,而且从来 ...
yah 发表于 2011-3-23 09:37

这个评价放在贝多芬身上似乎也适用

使用道具 TOP

138#
发表于 2011-3-23 14:16:45 | 只看该作者
尼奶奶的WTC没听过,她的GV确实是相当甜润的。
xzb302 发表于 2011-3-23 11:58

与李赫特的RCA版相比,以前在唱片店比较听过一下。

其实只是听了开头的一小段,当时觉得尼古拉耶娃听起来较悦耳,

但全曲没比较过。


使用道具 TOP

137#
发表于 2011-3-23 11:58:22 | 只看该作者
尼奶奶的WTC没听过,她的GV确实是相当甜润的。

使用道具 TOP

136#
发表于 2011-3-23 07:38: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他有180CD的philips出的莫扎特全集。
xzb302 发表于 2011-3-23 06:24
呵呵,很羡慕啊。


使用道具 TOP

135#
发表于 2011-3-23 07:36:55 | 只看该作者
巴赫倒不是,但总感觉有些隔阂。
yah 发表于 2011-3-22 22:41
莫扎特的音乐旋律优美,主要是主调音乐。

莫扎特的音乐单纯、纯洁。

而且莫扎特的音乐绝不是表面的欢愉,背后好像还隐藏着一些神秘的其他的东西。喜欢莫扎特容易,但要真正理解他就比较难了。呵呵,也许我想得太多了。

巴赫的音乐主要是复调音乐,强调作品的结构美、逻辑性和序列性。巴赫的作品旋律不一定很动听,但听懂了会觉得很有魅力。


使用道具 TOP

134#
发表于 2011-3-23 06:24: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shinelb 的帖子

他有180CD的philips出的莫扎特全集。
   

使用道具 TOP

yah

133#
发表于 2011-3-23 09:35:23 | 只看该作者
巴赫与亨德尔,傅雷似乎更喜欢亨德尔:“……他倒是北欧人而追求文艺复兴的理想的人,也是北欧人而憧憬南国的快乐气氛的作曲家。你说他Human是不错的,因为他更本色,更多保留人的原有性格,所以更健康。他有的是异教气息,不像巴赫被基督教精神束缚,常常匍匐在神的脚下呼号,忏悔,诚惶诚恐地祈求。”

使用道具 TOP

yah

132#
发表于 2011-3-23 09:30:54 | 只看该作者
莫扎特的音乐旋律优美,主要是主调音乐。

莫扎特的音乐单纯、纯洁。

而且莫扎特的音乐绝不是表面的欢 ...
shinelb 发表于 2011-3-23 07:36

“感情的美近于火焰的美、浪涛的美、疾风暴雨的美或是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美;理性的美却近于钻石的闪光、星星的闪光,近于雕刻精工的美、完满无疵的美,也就是智慧之美!情感与理性平衡所以最美,因为是最上乘的人生哲理、生活艺术。”  —— 傅雷

俺觉得,如果巴赫属于傅雷说的理性的美,莫扎特就应该是情感与理性平衡之最美。

使用道具 TOP

yah

131#
发表于 2011-3-23 09:37:32 | 只看该作者
傅雷曾评价亨德尔的音乐是最接近希腊精神的:“他有那种乐天的倾向,豪华的诗意,同时亦极尽朴素,而且从来不流于庸俗,他表现率直、坦白,又高傲又堂皇,差不多在生理上达到一种狂喜与忘我的境界。”

使用道具 TOP

130#
发表于 2011-3-23 10:10:46 | 只看该作者
对于亨德尔,还得向兄台多学习。

使用道具 TOP

129#
发表于 2011-3-23 10:08:53 | 只看该作者
“感情的美近于火焰的美、浪涛的美、疾风暴雨的美或是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美;理性的美却近于钻石的闪光、星星的闪光,近于雕刻精工的美、完满无疵的美,也就是智慧之美!情感与理性平衡所以最美,因为是最上乘的人生哲理、生活艺术。”  —— 傅雷

俺觉得,如果巴赫属于傅雷说的理性的美,莫扎特就应该是情感与理性平衡之最美。

yah 发表于 2011-3-23 09:30
兄台说得比较有道理,巴赫确实是一种理性的美。

巴赫的很多器乐作品往往就是一个框框,象WTC、大无、小无等等都是练习曲。

巴赫当初都可能没意识到后来的演奏家或多或少赋予了这些作品予感情。演奏巴赫,强调的也是结构和情感的平衡。

象曾获得过巴赫大赛冠军的尼古拉耶娃就因为演绎巴赫的作品过于缓慢而被认为是过于滥情感伤。不过这是见仁见智了。她的WTC确实情感甜美,而《赋格的艺术》速度更加缓慢。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5 15:02, Processed in 0.037576 second(s), 16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