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3922

查看

24

回复
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巴比罗利的马勒第六

1#
发表于 2014-4-28 16:10:03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巴比罗利的马勒第六褒贬不一,其慢速的演绎被人诟病丧失了马勒的曲谱的原意。确实马勒在谱中标注了如何演绎而巴比罗利没当回事儿。我却很喜欢他的解读,马勒6的第一第二乐章的压迫带有攻击性的开篇往往处理得凶猛而激烈,似乎命运排山倒海压迫而至,人无处遁形,除了接受灭顶无妄的命运,毫无出路。巴比罗利有点类似切利的读解,并营造一种清晰的弦乐齐奏,同样的压迫,但处理的暗流涌动,这是一种人在大时代里面的孤寂无助的感觉,没有特定的生命的敌人,而是世间各种对人的无形的压迫,然而更巨大。未知的恐惧让人更畏惧神鬼甚于具体的某物某人。我觉得马勒这样身在异乡一生追求一种身份和认可的艺术家,遭遇那么多幸与不幸,无奈更胜于对某事的惧怕,这样的悲哀更大,于是他的交响曲光怪陆离也有,温情泛滥也有,愤怒也有,谐谑也有。巴比罗利的演绎,我觉得更加有说服力。到了第三乐章慢板,则把人融化在没有尽头的柔情之中,好多的缅怀,夕阳斜去,雨打风吹花落去的叹息。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4-4-28 17:22:14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又迷上马勒。在听Horenstein与LSO的马勒第三。
非常认同op133兄的对马勒以及演绎者心境的描述。前些日子听过丹尼尔哈丁指挥LSO的马勒第一现场,至今难忘。
当然还原马勒,还确实需要一套高素质的系统呢。这是音响范畴的话题。
继续听op133兄的精彩剖析。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4-4-28 18:15:42 | 只看该作者
这两天恰好也听巴比罗利的英国音乐,温柔敦厚,动人心扉。似乎有某种跟瓦尔特类似的情愫。可惜他的录音不太多见。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4-4-28 18:18:41 | 只看该作者
巴比罗利的马勒第六是我最爱的演绎,属我的荒岛音乐。

使用道具 TOP

MZL

5#
发表于 2014-4-28 22:46:48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是小双张,和施特劳斯英雄的生涯在一起凑成双张,音效太差。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4-4-28 23:14:28 | 只看该作者
这款巴比罗利指挥新爱乐乐团于1967.8.17-19在金斯维尔大厅录制的马勒六,其中庸的行板部分放在第二乐章;这部作品,许多指挥大师分别把第二、三乐章更换位置演奏,即中庸的行板与谐谑曲对换。

点评

据说明书说,LP初版时慢板是放在第三乐章的,CD再版时顺序倒过来了,不知道约翰爵士的初衷是怎样的。  发表于 2014-4-29 00:10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4-4-29 08:05:13 | 只看该作者
我听马勒比较晚,第一次听马勒第一,是杨松斯先生指挥奥斯陆交响乐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4-4-29 08:43:12 |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巴比的马五和马九,找寻他的马六多时,期间错过了一次便宜购入老版厚盒的机会,最后在朋友家听了这个马六的GROC版CD。

可惜没有找到感觉,各种节奏完全和他的马五、马九不是一个路子。有待以后换个心境再品品。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4-4-29 15:14:18 | 只看该作者
Barbirolli我手里的马勒6是日本版的和R. Strauss的变形搭配放在一起的版本,日本TOCE。不知道是日本版转录的问题还是原本如此,确实此版的录音效果十分特殊。很难说录音不好,因为听起来新爱乐的声音好像是一个大型的室内乐团,特别是弦乐部分的中小提琴组,似乎弓弦都根根可数,有时显得稍微有点薄,然而强奏的乐段和打击乐器的部分却又显得力度十足甚至还蛮浑厚,定位也很清晰。上面说过,此版的马勒6的tempo很慢,旋律线拉的长,喜欢的人如我认为这样的诠释充分展示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同时也展现了旋律之美。不喜欢的人则觉得失去了一种紧迫的张力。同样的手法,可以比较小克莱伯和切利的贝多芬第五的开头,5553,克莱伯是555-3~~~,切利是5-5-5-3~~~,在第三个5后面还有一个类似切分音的休止。这样的手法,展现的效果完全不同。说回来马勒6,第一乐章充满阴影的进行曲式的开头,马勒标记是“猛烈,但简短的”。大部分的指挥家都是按照标记去指挥,巴比罗利反其道行之。同样霍伦斯坦在bbc里面的版本也显得略慢速,处理同样让我喜欢,只是录音稍逊,乐团水平也谈不上一流。布列兹的维也纳爱乐版本也是一种慢速的处理,当然相比巴比罗利跟这两位比,可以说走的更加极端。其他如卡拉扬,伯恩斯坦等几乎都是一种近似残暴的凶猛手法,个人观点而言,我并非十分买账。我虽然喜欢阿巴多晚年大部分的录音,对第六的处理,却觉得有点太平和而失去了一种气氛。第二部分出来一个新的旋律,俗称阿尔玛旋律,小提琴主奏的委婉优美的旋律忽然和第一部分略带怪诞的凶猛节奏出现很强烈的对比,接下去的旋律也慢慢变得宽阔而舒展。是否暗示爱情在这样一个乱世,能够拯救失落的心灵?可是凶残的旋律不久又来,压过了优美的旋律,把稍稍出现的一缕光明和柔美一扫而尽,世界复入黑暗,压力如哥斯拉重现人间。第二乐章有些指挥会和第三乐章对换,我本人倾向于不换,因为我觉得马勒的末世情节在第一乐章只是开了一个头,没那么快完,他要用更大的绝望来折磨世人。

第二乐章还是怪诞的凶残旋律如怪兽一样横行,但与之配套的,是更多的怪诞碎片式的旋律,打击乐塑造出了更加光怪陆离的世间万象,潘多拉宝盒已经打开,唯有希望被封在盒子里面。期间有不同的或明朗或怪异或柔情的短暂的片段交织出现,但最终还是由主旋律出来一一镇压。至此绝望的情绪渲染到了极点。在最后,一阵低音乐器的咆哮后,乐曲变得轻柔呜咽,毫无乐观的情绪,天色将黑,杀戮已经结束,万物苍痍,人类低头,英雄卧血。巴比罗利用一种冷静的方式来演绎,还是慢速,得以把那么多的细节展现出来,铺陈的无所不在的压力宛如指环中的巨龙,开天辟地时候就在,挥之不去,缓缓游走在天地之间,扫荡一切光明。相比伯恩斯坦,卡拉扬,巴比罗利展现的是一条蠕动的巨龙,而后两者则是横冲直撞的虎,血盆大口张嘴就吃。在哪里看到一个评论,说伯恩斯坦把悲剧演绎成了一出闹剧,当然不能这样完全简单地看低伯恩斯坦的演绎,他那种把自己几乎要融化进去的马勒指挥方式还是有其可取之处。闹剧不敢说,但伯恩斯坦的演绎让你看到了一种入世的悲哀,流着泪做着主角,和命运抗争遍体鳞伤。巴比罗利则更像一个导演,他自己,包括听众得以用一种旁观的角度客观地读解,我觉得这样反而能够更加冷静地体会这里面的悲剧,戏剧性更强。有人说巴比罗利的悲剧是英国式詹姆斯一世的悲剧,而非英雄意识更胜的古希腊的悲剧。我虽然不了解詹姆斯一世的悲剧是什么,但确实没有太多感到那种英雄末路的希腊式的悲剧。伯恩斯坦,卡拉扬那种更加热血投入的厮杀,反过来更能塑造英雄的形象。题外话,伯恩斯坦那版的录音极好,可以让人充分体会音响之美。但说服力,我觉得稍欠。

第三乐章是我不怎么喜欢的乐章,因为觉得和这个交响曲的气质有点格格不入。行板美固然美,好听程度几乎可以和第五的柔版媲美。但是忽然来这么一段唯美的抒发,有点让人摸不到头脑。是爱情,还是希望?如果理解成第二乐章里面英雄或者命运在杀戮之后的无限惆怅,低头无奈,那还有几分逻辑。所以我自己看不懂为什么有些指挥要把二和三乐章对调。就事论事的话,这段柔美旋律每个指挥家都有其可取之处,我特别喜欢阿巴多晚年和柏林的版本,室内乐一般透明的音色,管乐孤寂的鸣啭,竖琴寥寥数笔,还有些期待在里头。到后半部分,似乎人类也好,英雄也罢,回顾一生,站在高山之巅,虽然没法和残酷的命运抗争,但回首过往种种,不胜唏嘘,虽然现实残酷,人间自有美好,无奈的绝望主宰基调,但那是悲哀,深深的悲哀。木管勾勒出夕阳和如血漫天的黄昏,大地褪去光亮,万物归于沉寂。伯恩斯坦则是已经把自己完全进入到这种苦涩无法自拔的情绪里面,完全丢开了前面的热血方式,变得柔情,煽情,滥情,几乎可以配一部电影,画面感极强。巴比罗利还是那样清晰而冷静,在此,稍稍能理解那种所谓英国式的古典悲哀是克制而矜持的,带着一种aristocratic的气质,美丽而有距离感。

第四乐章是一出大戏,30多分钟长,几乎可以达到贝多芬莫扎特一首交响曲的篇幅。梦幻一般的开头,好像进入一种梦境,幻境。。。胡说了半天,贻笑大方,手边来了杂事儿,空下来再说吧。。。

点评

不是5553, 是3331哈。  发表于 2014-4-29 20:42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4-4-29 20:50:22 | 只看该作者
Barbirolli我手里的马勒6是日本版的和R. Strauss的变形搭配放在一起的版本,日本TOCE。不知道是日本版转录的 ...
op133 发表于 2014-4-29 15:14


op133兄听这张盘是把二三乐章反过来听的?一边说巴比罗利好,一边又把二三乐章顺序拧回来,巴老爷子一定要怒了。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4-4-29 23:45:30 | 只看该作者
op133兄听这张盘是把二三乐章反过来听的?一边说巴比罗利好,一边又把二三乐章顺序拧回来,巴老爷子一定 ...
Rozinante 发表于 2014-4-29 20:50


多谢R兄纠正,确实是mi mi mi do,脑子里想得是 e e e c,就写成5553了。见笑啦。
我听得顺序没有倒,巴比罗利还是正常的次序,是我所接受的方式。阿巴多等别的指挥把2、3倒过来,我不大能接受而已。也没什么根据,纯粹个人喜好。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4-4-30 00:29:21 | 只看该作者
多谢R兄纠正,确实是mi mi mi do,脑子里想得是 e e e c,就写成5553了。见笑啦。
我听得顺序没有 ...
op133 发表于 2014-4-29 23:45


咦,巴比罗利这一版应该是慢乐章排第二呀。难道这张CD给反过来了?

另外那个……又笔误了吧,是GGG降E,所以133兄给想成5553了,呵呵。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7 05:36, Processed in 0.047896 second(s), 20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