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3483

查看

210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shinelb

193#
发表于 2009-12-11 05:27:33 | 只看该作者
拉赫曼尼诺夫在创作第二钢琴协奏曲获得成功以后,乘胜追击,创作了这部第二交响曲,这也是拉赫曼尼诺夫三部交响曲里最成功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优美如歌,稍带俄罗斯的忧郁和伤感。这部作品与第二钢琴协奏曲有许多共同的特质和语言。体现了拉赫曼尼诺夫对青春和生活的体念,作品是以作者的情绪推动乐曲的发展,忧伤与欢乐交织在一起。作品有许多优美的乐句,虽然有些“滥情感伤”,但整体性也很好。两部拉二我都很喜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94#
发表于 2009-12-12 18:35:3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谈谈巴赫、贝多芬和莫扎特给我的启示

很久以前我就养成了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因为早上空气清新,万籁俱静,此时灵感最好,我的工作很需要灵感,我平时一般在早上工作和小音量听音乐,有时早上也写一些文章,大部分是谈音乐的,有些文章收藏起来,有些就发到论坛上来,最后就存到博客里。我以前说过:有一位善意的朋友在我的博客里留了言,要我多写一些对音乐的感受。这篇文章是我根据我长期以来听古典音乐的一些体验而写的,愿与朋友们分享。

我没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我听音乐是从流行音乐开始的,在中学时代参加了学校文工团,接触到一些外国民歌和一些乐器。我不知道我喜欢音乐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我一直以来模仿能力很强。所以我有很多业余爱好,而且都有一定水平,哈哈,有点自吹自擂了。在小学时代,我看到一位同学会看谱子,我觉得好奇,就向他请教,结果我也学会了。中学曾经买过一把金雀牌小提琴,但后来我放弃了。中学时代主要听流行音乐、然后学唱外国民歌、听轻音乐、外国流行音乐直到古典音乐,一直到今天。听巴赫,玩发烧音响,听黑胶。而在长期的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尤其从听古典音乐开始,一直到今天听巴赫,我有些体会想记录下来。

在20年的爱乐生涯中,我几乎听过各种类型的古典音乐。我从贝多芬和莫扎特开始一路走来,直到今天热衷于巴赫。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目前是我的最爱。在听过一部分现代音乐和巴洛克音乐,我还是回到莫扎特和贝多芬那里了,巴赫是后来才听的,但却是我的最爱。昨天从38度5兄处拿来两对信号线,今天早上我一边在听音乐,一边在写这篇文章。谈谈我最喜欢的三巨头: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

在我看来:巴赫是大海。泰山不辞握土泥丸而能巍峨屹立,长江不辞涓滴细流才成浩瀚汪洋。巴赫的作品大家都知道,我就不细说了。我觉得巴赫的品质是非常朴实的,他的生命力也是非常顽强的,他中年丧妻,一生20个孩子中有10个先后夭折。但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责怪上帝对他的不公。而是将一生投入到大量的音乐创作中了。他对上帝仍然虔诚,尤其在莱比锡时期创作了大量的数目多得令人震惊的康塔塔,每天带着大家一起唱赞美诗。巴赫的伟大不仅仅是在他创作的那些鸿篇巨制,可贵的是他忍受人生痛苦的不屈不挠的刚毅品质以及无可比拟的勤劳、任劳任怨,化悲痛为力量。我们说巴赫是大海,不仅仅是因为巴赫的音乐作品浩瀚无边,更因为他的包容和善良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最宽广的是人的心灵,就是象巴赫那样的人。

贝多芬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和博爱,从他的大量作品看来,他的作品具有德国人形而上的意义。贝多芬这个人心地很善良的,他并不好斗,但他不畏强权,一生都在与命运作斗争。他因为耳聋,曾经写下了遗嘱,但有一天,当他看到阳光从窗外投射进来,他又恢复了勇气。这件事情说明什么呢?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但面对困难,就看你如何面对了。贝多芬在创作第六交响曲《田园》时,忍受着耳聋的折磨,硬是写出了这部青史留名的大作。听听《田园》的末乐章,多么抒情和宽广。那种暴风雨过去后的感恩之情,多么感人至深啊。当然听他的小提琴协奏曲,首乐章是多么辉煌和雄伟,而第二和第三乐章又是多么柔情似水啊。因为当时乐圣在恋爱啊。贝多芬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有时就是一场要自己坚决面对的斗争,只有自己才能挽救自己。这就是贝多芬给我的启示。

最后谈谈莫扎特,他是真正的天才,象巴赫和贝多芬创作时都要反复修改手稿的。但莫扎特不是,他是经常一挥而就的。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大家可能不觉得他的辛劳和艰辛。他总是很乐观的。他的大部分作品浑然天成、美得令人难以置信。所以有位指挥家说过他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上帝的,因为莫扎特现象太独特了,只能用上帝来解释。有人可能会以为莫扎特很软弱(因为他与贝多芬太不一样了),其实莫扎特是骨子里很坚强的一个人。他不需要别人的施舍,终生靠作曲来维生。莫扎特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天才,也要勤奋和努力奋斗的。从莫扎特的大量作品来看:生活是美好的,人生是乐观的。

这就是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给我的启示,不仅我喜欢他们的作品,我更喜欢他们的传奇人生!他们的作品都是很有个性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带有某些自传意义的,看他们的乐谱、聆听他们的天籁之音,其实我们就是在聆听他们的心情故事。他们的故事是富于哲理的,但也代表了一些人生最高贵或者最朴素的优秀品质。格高品自奇,这句话永远不会错的。

使用道具 TOP

195#
发表于 2009-12-17 15:15:36 | 只看该作者
谈谈交响诗

我很喜欢交响诗,我最早听的交响诗是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和李斯特的《前奏曲》。交响诗可以看做单乐章的标题音乐。与文学、诗歌和绘画有关。交响诗具有交响曲的某些特点。

一般来说,李斯特是交响诗的创造者,他的第一部交响诗叫《塔索的悲伤和胜利》。李斯特认为“标题能够赋予器乐以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 因此他把标题交响音乐和诗歌联系起来称作交响诗。李斯特在19世纪50年代写了《山上听闻》、《塔索》、《前奏曲》、《普罗米修斯》、《英雄的葬礼》、《匈牙利》、《哈姆雷特》、《匈奴之战》和《理想》等12首交响诗,晚年又写了1首《从摇篮到坟墓》。

标题性序曲也常被认为具有交响诗的特征,象贝多芬的《哀格蒙德序曲》、舒曼的《曼弗雷德序曲》、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十九世纪交响诗成为浪漫乐派、民族乐派主要创作体裁之一。斯美塔那、德伏夏克、柴可夫斯基、里查.施特劳斯、西贝柳斯、德彪西、莱斯庇基(罗马交响诗三部曲:罗马之松,罗马之泉,罗马之庆)、格什温(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以及其他许多作曲家都有名作。

交响诗一开始还是比较简单的,他也是从初具规模直到今天仍然受作曲家所青睐,但交响诗当然通过了沧海桑田的历史发展。交响诗是音乐同姊妹艺术“诗歌、文学和绘画作品或哲学思想”的巧妙地结合。具体的说,交响诗经常把文学通过音乐加以体现,即用音乐的手法来解释或表达诗人、文学家或哲学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交响诗所能够选用的题材极为广泛,从古希腊神话、民间故事到但丁、莎士比亚等人的著名作品;从地域上来说,《在中亚细亚草原》、《我的祖国》、《芬兰颂》等都比较有名;从体裁上看,某些音乐会的著名标题性序曲和交响音画,都可以从广义来说:都属于交响诗。当对于交响诗这一题材,她在音乐史上地位如何?而交响诗的创作方式,大家可能也是见人见智,她与纯音乐的创作是完全不同的,值得讨论。

交响诗的结构相当自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交响诗的写作形式变得灵活多变,常常把奏鸣曲式、变奏曲式和回旋曲式的结构结合在一起加以利用,灵活地融会贯通,常为后起的交响诗作者所借鉴。交响诗主要在理查.斯特劳斯达到创作水平的最高峰。尤其是那部非常著名的《英雄的生涯》。

使用道具 TOP

196#
发表于 2009-12-17 15:16: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97#
发表于 2009-12-20 09:03:08 | 只看该作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斯特的交响诗与贝多芬的交响曲有着某种关系和渊源。其实交响诗这种体裁来源于贝多芬等人的一些序曲的启发和影响。李斯特的交响诗具有贝多芬的热情和哲理性。我感觉非常类似。李斯特的交响诗不是仅仅局限于于文学和绘画。其实在李斯特的交响诗里,他没有过多描绘文学和绘画,他追求一种艺术哲理性的表达。就像他最有名的交响诗《前奏曲》,本来李斯特这部交响诗与拉马丁的诗篇有关,拉马丁的诗篇充满着悲观和失落。但李斯特的《前奏曲》却是积极面对人生的不幸和灾难的,人生经历暴风雨的洗礼,乐观地面对才是人生的前奏。简单地说:李斯特的交响诗《前奏曲》就是一部类似贝多芬的简化了的交响曲浓缩版。

使用道具 TOP

198#
发表于 2009-12-20 09:03: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99#
发表于 2009-12-20 09:03:56 | 只看该作者
格什温的创作很有特色的。他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是他很著名的一部音诗,音诗其实就是交响诗,也有叫音画的,都是一回事。格什温很有天赋的,他没有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乐理都是自己自学的。就像日本的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一样,自学成才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具有一定的描绘性和故事性。他是用音乐来表达在巴黎散步的情景和一些感受,听起来充满异国情调,很有个人特色。这部作品是以“散步”为主题,里面有三个“散步”主题。每一个主题的展开都不同。而且,这部作品对小提琴和小号的运用非常有特色。如果一定要解释的话,小提琴代表的是巴黎的一位女士,而小号的运用则充满了思乡的情感。关于这部作品,作曲家曾有这样一段叙述:“这个新作品,实际上是一部狂想曲性质的芭蕾舞曲,写得非常自由,是我迄今为止尝试过的最新的音乐。虽然主题都是自己创作的,但开始部分却是以典型的法国风格来加以发展。在这里,我的意图是要描绘来到巴黎的一位美国游客在城里漫步,听到各种街道嘈杂声并感受到法国气氛时所获得的印象。”

使用道具 TOP

200#
发表于 2009-12-20 09:04: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01#
发表于 2009-12-20 09:04: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02#
发表于 2009-12-24 05:13:58 | 只看该作者
沙汉姆的一些唱片

沙汉姆可以说是今天非常出众的小提琴家了。他出生于美国,但却是在以色列长大的。象很多明星一样,出自迪蕾门下。他的艺术特点是擅长于将高超的炫技与优美的抒情有机地结合,他在DG录的很多唱片,都是比较好的,他的风格纯净,精致而且技术很好。这张优美的《浪漫曲》就体现了沙汉姆小提琴技巧的细腻和抒情性。这张唱片非常细腻动人,非常浪漫。不过我觉得里面的两首贝多芬小提琴浪漫曲尽管拉得比较好,但我觉得大卫拉得更出色。大卫的节奏感要好。

使用道具 TOP

203#
发表于 2009-12-24 05:15: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04#
发表于 2009-12-26 11:23:57 | 只看该作者
沙汉姆《罗曼史》这些抒情作品拉得好,他的炫技作品更加出色,听后令人目瞪口呆。他本来就是因为技术非常好而受人青睐的,在小提琴纯技巧方面,他属于当今不多的几位技术非常好的小提琴家之一。沙汉姆小提琴《Devils Dance》(魔鬼的舞蹈) 把“魔鬼题材”的小提琴曲收录到了一起。曲目有圣桑的“死之舞”、安东尼奥•巴奇尼的“小精灵舞曲”,格里格的“顽皮的小精灵”、门德尔松的“魔鬼之歌”、康戈尔德的“梦幻随想曲”、威廉•博尔科姆的“优美鬼魂曲”、约翰•威廉斯的“魔鬼舞曲”(用作该碟片名)等.........该碟录音非常发烧,动态异常宽广.........听这张《魔鬼的舞蹈》,令人对沙汉姆的炫技特技印象非常深刻。这张《魔鬼的舞蹈》与上一张《罗曼史》是相对的,由此证明:沙汉姆是位非常出色的小提琴家,能文能武,能快能慢。体现了他过人的硬技巧…….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7-2 11:42, Processed in 0.032776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