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3356

查看

210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shinelb

188#
发表于 2009-11-16 05:47:30 | 只看该作者
听了2遍斯特恩的《四季》,总的感觉不妙,是和其他版本BK的结果,带有我个人的喜好,但也相对客观。我列出的其他版本都是名版,没有哪个版本能完全胜出,到是在某一方面有特别的特色。在PK的过程中,我特别留意《冬》的演绎。遗憾的是:斯特恩的版本并不理想。这部作品是斯特恩一个人演奏的,配以小型室内乐团。整个作品没有给我留下比较深的印象。他的《冬》演奏的比较怪。寒风凛凛的效果出不来,比阿约的版本差距明显。围着火炉那个乐章也不太行,那种温馨、温暖的效果感觉不行。倒是他的《夏》还算有特色,那种节奏很快的乐章,斯特恩拉得就比较放松、从容。总的感觉是:斯特恩的版本既不发烧,演绎也一般。是我这几天聆听斯特恩感觉比较不好的一次经历。按理说:其实我觉得斯特恩的巴洛克音乐效果最好,象巴赫小奏等。但这套唱片里。他的另外几首维瓦尔第的演绎不错,也可能是因为这些作品我以前很少听的原因。他的维瓦尔第双重协奏曲和三重协奏曲感觉比较好。至于这套四季,可能是听过的名版太多,因此对斯特恩的版本有些麻木。也许是我冤枉了史特恩,呵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87#
发表于 2009-11-14 07:06:54 | 只看该作者
西盖蒂是很有争议的,最早听他的作品是巴赫无伴奏和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都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西盖蒂的莫扎特是很奇妙的,独特的演奏法、奇妙的节奏感,他是在用小提琴来歌唱,也表达了一些他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今天的演奏家大部分都搀杂着一种媚态。技巧虽然不错,但非常机械、没有个性。而西盖蒂是早期的风格特别独特的大师,他的琴声有点苦涩,但非常耐人寻味,他的演绎带有启发性和独特的美感,思想较为独特和深刻,在深入内涵方面的造诣独树一帜,这是我很喜欢的版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86#
发表于 2009-11-14 07:05:55 | 只看该作者
【天然去雕饰】莫扎特的一些小提琴作品

莫扎特和巴赫是两个极端,但都是最高明的作曲家。巴赫很多作品强调理性和逻辑,而莫扎特的作品更多出自他那永远不会枯竭的心灵的汩汩清泉,他有取之不尽的灵感。天生的音乐天赋,这几乎是后人无法比拟和模仿的。莫扎特的作品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一切都是妙手偶得之,仿佛是上天派到人间的缪斯。所以索尔蒂生前曾高度评价过莫扎特:他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上帝,因为莫扎特现象太难解释了。

莫扎特的音乐曾深刻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并且同情贫民阶层。他的音乐虽然高高在上,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与普通人没有太大区别。只要我们认真聆听莫扎特,他的作品也离我们很近。我们看那部奥斯卡大奖的《莫扎特》,估计很多内容是编剧的毫无根据、夸大其词写出来的。莫扎特是一位独行大侠,他的生活不用别人施舍,他是自力更生的,他靠作曲为生,他不需要别人的援助。虽然晚年悲惨,但他做事仍然坚持他的原则,虽然他不长寿,但音乐无疑给了他无限的快乐。他的音乐今天仍然非常流行。我们要感谢上苍,因为上帝赐予我们这个世界以人间的天使以及他带给人们的无数的安慰和欢乐。。。。。以及我们内心的纯粹和安静,有莫扎特生活更有意义,莫扎特是人们欢乐的源泉。

最早听的莫扎特是他的晚期交响曲,尤其是第40交响曲。这部作品日本画家东山魁夷曾在他的散文集里提到过,他非常酷爱这部作品。可见,莫扎特的音乐很容易与人沟通,深深安抚人们的苦难和某些不幸的遭遇,他的音乐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和启发我们潇洒地生活的心灵甘泉。也许莫扎特一生很坎坷,也可能他一生为生活而奔波而感到不如意。但他骨子里是欢乐的,也许也有一些忧伤,这是不可避免的,天使也有烦恼的。莫扎特现象确实是匪夷所思的。他的音乐特别与人不同。如果把西方音乐看做一个音乐家一个接着一个的圆环。因为人从自身开始就通过艺术和科学探讨人的本质,以及这个自然界是来自何方又往何处去,所以人生从本身开始,最终仍然回到人自身。古往今来的音乐家在历史长河中其实完成的是一个完整的圆环。但例外的是,莫扎特是不属于这个圆环里的某一个链接,他在西方音乐史这个圆环之外另外画了一个圆环。因为他是不属于这个历史范畴的,他是极其独特的…….而且这个现象是无法解释的,一切只能归之于上帝。

莫扎特的小提琴奏鸣曲是我非常喜欢的,同样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也是很受欢迎的。莫扎特的小提琴奏鸣曲,从意大利科雷利、萨马蒂尼等人的影响中逐步解放出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风格。从1778年开始,莫扎特就将钢琴和小提琴两件乐器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如降E大调(1781)、降B大调(1784)、降E大调(1785)、A大调(1787)等几首都较成功。莫扎特的小提琴奏鸣曲非常优美动听,仿佛不食人间烟火,是最纯粹的小提琴和钢琴音乐。莫扎特在音乐创作上贡献最为突出的体裁之一是协奏曲。他一生写了50余部各种独奏乐器与乐队的协奏曲。这些作品在巴罗克协奏曲的基础上,确立了18世纪古典主义协奏曲的结构原则:3个乐章对比并置的套曲结构(第1乐章奏鸣曲式,第2乐章是类似咏叹调式的抒情乐章,第3乐章具有舞蹈性或通俗性格);双呈示部,独奏乐器有技巧性的华彩段等。同时加强了独奏乐器的地位,强调了它不同于协奏乐队的音乐性格。由于莫扎特的这些成就,使协奏曲不再片面表现技巧,而使之具有与交响曲同样深刻的意义。莫扎特成为近代协奏曲形式的创始人。演奏莫扎特的专家都是大名鼎鼎的演奏家:谢林、格洛米欧、卡刚、哈斯基尔、海布勒、里赫特等等大牌。

出于对莫扎特的无比热爱,我也购买了很多莫扎特的唱片,每天早上,我都会听一会儿莫扎特和巴赫,令人心情大好,身心愉悦。从而以非常好的心情和状态去迎接一天的工作。不过我现在很少工作了,听音乐占去了大部分时间,生活有莫扎特真好,懂得欣赏莫扎特比每天在外边吃喝玩乐有趣得多,莫扎特的音乐会荡涤我们的内心。一切顺其自然,不要大包大揽身边的一切。。。。。。20年来对莫扎特的聆听和感受,已经令我有无数的收获和巨大的乐趣以及无比自由的身心愉悦。呵呵,莫扎特,你是来自天国的。下面就介绍一些莫扎特的小提琴奏鸣曲和小提琴协奏曲吧。欢迎大家一起参与。

使用道具 TOP

185#
发表于 2009-11-9 21:39: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09-11-9 21:47 编辑

最早认识斯特恩,是因为听了他的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深深为之震撼。尤其听了第二乐章,优美得无以复加。很多青春的忧郁和回忆,令人对逝去的青春无比留恋和依依不舍。若要说布鲁赫的苏格兰幻想曲只属于海菲兹,那么,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差不多可以说是属于斯特恩。令我欣赏斯特恩的另外一张唱片无疑是巴赫小提琴奏鸣曲,拉得太优美,太有感情了。本来巴赫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充满着柔情蜜意,是用来纪念亡妻的,所以斯特恩拉得缠绵悱恻,令人听了久久不能释怀。这两张唱片给我留下非常美好的感觉和印象。以前只知道美国有海菲兹,其实斯特恩也不是泛泛之辈,确实是有真才实学的著名小提琴家。只是因为他常忙于社交,所以我们误以为他只会长袖善舞。

斯特恩是犹太人,早年出生于俄罗斯,小时候移居美国。年纪轻轻就在美国登台演出。他也是小提琴神童。斯特恩的演奏技巧也属于超一流的,左手的运指速度惊人快速,而且具有独特的“ 斯特恩式的揉弦”所营造的迷人音色以及超技效果,至今仍是小提琴后辈学习的榜样。斯特恩的演奏风格自然、质朴,但音色辉煌,具有独特的个人特色和风格。

我们偏爱斯特恩还因为斯特恩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那部获得奥斯卡大奖的《从毛泽东到莫扎特》就不再提了,那是路人皆知的音乐轶事。它真实地记录与反映了当时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音乐教育的现状。正是出于斯特恩的努力,这部影片使世界看到了中国音乐的发展与希望和未来。也提高了中国的音乐在世界上的地位——中国不乏天才式的少年小音乐家。这部影片的放映震惊了西方。也令中国人扬眉吐气,让外国人从新认识中国。影片中三位中国天才小音乐家徐惟玲(小提琴)、王健(大提琴)、潘淳(钢琴)也由此引起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此后斯特恩为他们的学习与深造做了大量工作与努力。而这三位小天才也不负重望,今天都已在音乐界取得不俗的优秀成绩,尤其徐惟玲去了香港当小提琴首席,王健蜚声古典乐坛。

斯特恩同时是一位很谦逊的小提琴家,他很敬重海菲兹。本来同行竞争很激烈,但斯特恩却说过一句名言,表达了他对海菲兹的敬佩和尊重:只有你们拉琴到了我这个水平,你们才会了解海菲兹。总结和评价斯特恩,感觉他不仅是一位极其优秀的小提琴家,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小提琴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尤其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只认为斯特恩只是一位简单的古典音乐活动家,其实他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小提琴家。今天,可能有许多人已经渐渐淡忘和忽视斯特恩,甚至误解斯特恩,所以写了这篇短文,希望大家对斯特恩的小提琴演奏艺术提起重视。而今天,唯一能令我们从新认识斯特恩的就是这些斯特恩的唱片了。

使用道具 TOP

184#
发表于 2009-11-4 17:23:43 | 只看该作者
讲到Mikhail Pletnev, 很多烧友都很熟悉他指挥 ..一张非常好听的HIFI唱片.
rock 发表于 2009-11-2 10:35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83#
发表于 2009-11-4 06:34:03 | 只看该作者
最后这套就是英国版的卡萨尔斯了,虽然是美国天使版,但却是在英国压片的。这套大无要考证头版非常复杂,我也没有专门去研究这个东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82#
发表于 2009-11-4 06:32:28 | 只看该作者
因为看到70年代再版的富尼埃大无声音效果比复刻版水星斯塔克大无要好,于是新的一轮升级又开始了,黑胶就是这样玩的。因为无论怎么说:水星的录音绝对是比DG要强的多。所以升级一下水星的版本,声音效果很容易就超越阿齐夫版的。水星斯塔克大无的荷兰版是比较有名的,以性价比高而著称。而价格也适中,所以升级水星版本就选择了荷兰版。果然不出所料,这版荷兰版大无在声音效果是全面超越水星版CD、水星版复刻、70年代富尼埃版的。可以说:从各方面来说荷兰版大无是一个相对比较完美的版本。具体就不描述了,哈哈。如果你想知道,最好亲身去感觉一下吧。其实这个荷兰版还不是效果最好的,在她上头还有水星单声道版和立体声版都比荷兰版要好一点。水星头版价钱与富尼埃版头版差不多。我觉得荷兰版已经很满意了

使用道具 TOP

181#
发表于 2009-11-4 06:32: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80#
发表于 2009-11-4 06:31:42 | 只看该作者
人的贪欲是无穷的,在购买了斯塔克复刻版和卡萨尔斯美国版之后,很快又有了新的目标,目标瞄准了富尼埃的阿齐夫版。在听CD的时候,这虽然不是我最喜欢的版本,但好奇心驱使我决定买一套富尼埃的黑胶版本。那个时候,我已经对黑胶版本和版次有了一定认识,知道一般情况下头版声音效果最好,早期的再版也比复刻版要好(富尼埃的阿齐夫版不知道今天有没有复刻版,反正我没有见过)。因为富尼埃的版本不是我最喜欢的,但我当然知道她的重要价值,所以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我当时还算理智,并没有去追逐富尼埃的头版,而是买了一套70年代再版的盒装头版,价钱虽然比头版便宜多了,但与其他黑胶相比较仍然不算便宜。但客观的说,这套富尼埃再版是非常好的,完全物有所值。她的声音相对非常出色,演绎非常流畅,富于歌唱性。与复刻版的斯塔克比较,富尼埃版声音要真实、清晰很多,大提琴低音也很足,琴腔共鸣非常逼真,听起来感觉是非常好的。(声音的好坏是比较出来的)。如果你是一个巴赫黑胶爱好者,而你又很喜欢富尼埃的版本,强烈建议你购买富尼埃的阿齐夫头版。头版也不算太贵,品相好的估计在人民币5、6000左右。

使用道具 TOP

179#
发表于 2009-11-4 06:31: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78#
发表于 2009-11-4 06:30:32 | 只看该作者
当初才入门,还完全没有版本、版次意识,就购买了下面这个版本。因为价钱便宜。后来在懂得一些LP的基本常识后,才知道这是美国黄天使版,因为发行量巨大,再版时间很晚,所以并不是卡萨尔斯的版本的理想版次。这个版本的特点是声音非常干净,好像是特意处理过的一样,背景噪音微不可闻。好像背景噪音是在再版时被“CUT”掉了,人工痕迹非常明显。我买的这套唱片非常新,她原来的主人好像完全没有听过,因此完全没有炒豆声。虽是30年代的版本,但大提琴音质仍然非常不错,象我听过的英国EMI版30年代布什的贝多芬晚期弦乐四重奏提琴质感也是不错的。一般历史录音的LP都能给人不错的声音效果,即使是30年代的录音。但对这版卡萨尔斯大无要下个结论的话,我觉得这个版本仅适合入门,对真正的黑胶爱好者来说:黄天使并不是最佳选择。

使用道具 TOP

177#
发表于 2009-11-4 06:30: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7 23:12, Processed in 0.025145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