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33140

查看

112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167

73#
发表于 2011-1-28 13:52: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1-28 14:11 编辑
如果箱子只能用大功率去挤压的话,就会丢失不少微弱细节,
打个比方,比如ATC音箱,就是“大动态”很好‘“微动态”不太好的箱子。
同样,比如采用Scanspeak 8545皱皮盆的音箱也是一样,微弱细节还原不太理想。——mms太大了,很多小信号不能让振动系统启动发声

而且这种情况不只是在小音量下听不好,正常音量下,微弱细节还原也是不够好
...
167 发表于 2011-1-27 19:23

这条对我现在系统的完善思路特别有启发!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要看具体情况,如果箱子确实是没被“喂饱”,加大功率还是可行的,否则就要斟酌利弊。

167兄及各位大大,想借此请教,在不换箱也暂不考虑胆机、甲类的情况下,用不同品牌、风格(而不是用不同功率)的前后级去改善低频,是否可以兼顾大动态和微动态?

使用道具 TOP

167

74#
发表于 2011-1-28 17:54:59 | 只看该作者
这条对我现在系统的完善思路特别有启发!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要看具体情况,如果箱子确实是没被“喂饱 ...
尘客 发表于 2011-1-28 13:52

尘客兄您好,
其实关于微动态(Micron Dynamic)这个概念,美国的高烧友和评论员提出来已经超过10年的时间了,我刚看到时不太理解:动态不就是最大和最小音压的对比吗?何来一个“微动态”呢?
后来接触现场音乐多了,才发现诸如ATC这类“大动态”好的音箱的声音为何不像现场呢?主要是现场的很多微弱细节经过音响器材重播之后丢失了。

以大提琴为例吧,只要是近距离听过拉大提琴的,一定会对那种仿佛芬芳四溢的声音着迷,但是为何在绝大多数音箱上听起来都都没有那种感觉呢?因为很多中音的细节都被丢失了。

再以ATC 20为例,这个单元的音圈有75mm大,太大了,而且振膜也涂覆了太厚的胶,即使采用了短音圈设计,但是整体的MMS(振动质量)还是太大了。这样的话,要把它推得响就要用大功率,这个单元音圈大,的确能承受大功率,但是很多微弱信号就难以让振动系统启动.......

其实在AT的网站上有过类似的论述,借助一下David兄的文章说明:

AT是斯坎宁(Skaaning)家族所拥有的一家专门制作扬声器单元的丹麦公司。父亲Ejvind Skaaning曾创建了著名的绅士宝和丹拿。.......众所周知,任何一只扬声器单元的锥盆在进行活塞运动的过程中,无论是“启动”还是“刹车”都必须克服其自身质量的惯性以及悬挂系统的阻力。而此惯性和阻力之合就构成了该单元对输入信号的解析力的“门坎”,凡是强度低于该“门坎”高度的所有信号都是无法被重放出来的,因为此时该单元的锥盆根本无法进行重放这样细微信号所相应的活塞运动。AT特制的中音单元有针对性地改良了单元自身对锥盆的运动阻力,从而大大地降低了“门坎”的高度。结果是不仅细微的信号无从遁形,而且单元对输入信号的跟随能力明显提高,响应时间大大缩短,因而拥有可与静电音箱相媲美的透明度与细节再生能力。有一位台湾的AT拥趸将AT单元比喻为动圈式扬声器单元世界中的法拉利,相信不是空穴来风。那么降低单元自身对锥盆的运动阻力与提高单元的灵敏度是不是一回事呢?Per Skaaning十分肯定地告诉笔者,两者是不同的概念。出于技术保密的原因他并没有给出更为详尽的解释,只是告诉笔者:降低锥盆的“刹车”效能不仅降低了其运动的阻力,而且还减小了失真,但副作用就是这样的设计只能用于中音单元。但如果单元锥盆的“刹车”效能被降低了,会不会出现失控的现象呢?比如说当后续信号到来的时候单元锥盆由于“刹不住车”,随着运动的惯性还在进行前列信号的活塞运动,那岂不是事与愿违了吗?Per Skaaning表示,在门坎降低以后锥盆运动的开始和停止几乎完全依赖于放大器的控制能力,如果控制力良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使用道具 TOP

167

75#
发表于 2011-1-28 18:00: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67 于 2011-1-28 18:07 编辑

而要降低这个启动“门坎”的高度,俺觉得强磁体+短音圈、小音圈带来的低MMS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案。
我选择的作为中音使用的AT单元都是短音圈的,就是为了更低的MMS,容易捕捉到微弱信号的还原。

我在地蝎星上试过短音圈长磁隙与长音圈短磁隙的3、4款不同类型的6.5英寸AT单元,主观感觉是短音圈那款微弱细节更多,而且因为基本上没有磁场失真,声音的纯净度更好。

ATC 20也是短音圈设计,但是它巨大的音圈和笨重的振膜抵消了这个优势,仅是保留了短音圈的无磁场失真的优点;所以ATC  20声音纯净但是微弱细节还原不好。

也许有人会把话题转移到BL值的大小上去,我只想说,这和前面提过的一样,声音灵敏和喇叭的灵敏度高低没有对等的关系。

使用道具 TOP

76#
发表于 2011-1-28 22:43:10 | 只看该作者
AT单元的参数中有Acceleration Factor是其它品牌没有,从这点看,AT对中低音单元的认识设计要更加深刻一些。

使用道具 TOP

77#
发表于 2011-1-29 09:04:52 | 只看该作者
尘客兄您好,
其实关于微动态(Micron Dynamic)这个概念,美国的高烧友和评论员提出来已经超过10年的时 ...
167 发表于 2011-1-28 17:54

谢谢167兄,清晰易懂,象我这样的读起来都不吃力。(下面一楼可就是为高手准备的了)

所以说,搭配相宜的放大器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箱子的潜力,不能再造它。那还得捉摸自己喇叭的个性,再谋取舍。

使用道具 TOP

78#
发表于 2011-1-29 13:12:24 | 只看该作者
SCM20是一款高音与中低音两路组成的音箱,如果连低频都没有,如何去谈中频和微动态,因为你听到的声音本身就不正确。
在老款ATC系列里,全部用的是防磁金属面板,新出的有些是用石墨,这是为什么?难道防磁金属和石墨要比木板便宜?

使用道具 TOP

79#
发表于 2011-1-29 14:39:2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是否说明碟没有录好啊,毕竟玩12寸15寸的朋友是极少数哦,难道出一张碟就是给极个别人听的?那销量肯定上不去

使用道具 TOP

80#
发表于 2011-1-29 21:28: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K 于 2011-1-29 21:53 编辑
碟是录得很好的,但是少了右边那个大家伙,肯定是只能缺斤少两了.......
167 发表于 2011-1-29 21:09

这个只能DIY了,如果成品音箱用上这两个,就得天价了。有感,尽管都算大喇叭(应该10寸以上都算),10寸和12寸还是能听出差别,我想12寸和15寸听感更容易区分(当然还要材质及制造相当情况下)

使用道具 TOP

81#
发表于 2011-1-30 08:49:01 | 只看该作者
167兄说的真不错,我觉得各个频段的声音缺了应有的低频的烘托就都不好了。

使用道具 TOP

82#
发表于 2011-1-30 10:11:5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是否说明碟没有录好啊,毕竟玩12寸15寸的朋友是极少数哦,难道出一张碟就是给极个别人听的?那销量肯定 ...
玩. 发表于 2011-1-29 14:39


我觉得这正是中国和西方“发烧碟”的区别。为了适应国内大部分消费者的器材情况(实际也就是为了销量)故意把某些频段抬高或压低,加入种种味精调料,一般系统听起来还挺不错的,一上比较好的系统就惨不忍睹了。最明显就像前些年的“人声低音炮”,像牛一样的声音挺唬人的,一细听满嘴巴的味精。

使用道具 TOP

83#
发表于 2011-1-30 10:40: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K 于 2011-1-30 10:46 编辑
我觉得这正是中国和西方“发烧碟”的区别。为了适应国内大部分消费者的器材情况(实际也就是为了销量) ...
公羊 发表于 2011-1-30 10:11

好像现在的XRCD也属于这类,以前整个系统比较差(比较朦),XRCD放起来比普通的正版CD(比如DG等公司)好很多。现在系统好些了。XRCD怎么听都觉得没有对劲(数码味),感觉有点刺激耳朵(好在多年以前买的XRCD不多),普通CD听起来才正确。所以最近只买普通正版CD。感觉XRCD也是日本鬼子忽悠人的东西。

使用道具 TOP

167

84#
发表于 2011-1-30 11:00:0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只能DIY了,如果成品音箱用上这两个,就得天价了。有感,尽管都算大喇叭(应该10寸以上都算),10寸和 ...
老K 发表于 2011-1-29 21:28

AT的15寸只适合做4分频,做3分频比较勉强了,所以我没有考虑。
而且15寸的做出来体积太大了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30 20:18, Processed in 0.036658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