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7154

查看

107

回复
返回列表

1#
发表于 2011-5-31 09:48:29 | 只看该作者
找到一文对梅西安及其音乐的介绍,转贴过来,与大家分享。仅从本文看来,他的音乐令人神往。

20世纪以来音乐史上最富个性的人物:梅西安


家世与童年  童年生活对于—位伟大的艺术家经常是塑造其人格、形成日后美学偏好及艺术风格的决定因素之一。莫扎特的音乐轻巧、愉快、自在、洒脱,触处成趣的灵感常使我们联想到莫扎特的童年以及他青年时期的旅游经验。年幼的莫扎特在旅行中,吸纳了当时欧洲各国音乐大师们各式各样的风格,而造就其成为欧洲的莫扎特,而不仅只是萨尔茨堡和维也纳的莫扎特。  对于梅西安来说,童年生活的许多个别经历、体验,清楚地透露了一位伟大音乐家的人格、生命形态,乃至艺术风格形成的独特原因。而且,比每一位艺术家都要来得更早、更诗意、更神秘!  影响梅西安成为风格独特的音乐家的“童年”经历,可以推溯到他“子宫的回忆”(达利语):  婴孩,微弱的胚胎,你躺卧于水中
  像小小的,死于玻璃的棺里
  你已品尝了轻盈的生命
  像鱼儿,沉睡于芦苇之下
  你像花木地活着,而你的懵懂无知
  是一朵微微绽开的百合,纯真、无邪
  不知任何深邃
  却在地底伸出,吸吮它的精髓
  温柔的花朵,没有蜜蜂,也没有额上的露水
  我的汁液遍布着你的身体,
  将它的灵魂  赋予了你
  而那贫瘠的广袤也恳求着你
  在我小小的腰腹中,令你颤抖
  你不知道你的血肉
  是由多少纤维束聚而成
  在我血肉之母性且年轻的土壤里
  我从来未曾如此清澈地预知你的凝视
  也未曾在书里知晓着纯洁的神秘
  谁能诉说我如何贴近地紧握着你
  你归属于我,如晨曦之于原野
  在你四周,我的生命是一片温热的绒毛
  在那里,你寒冷的肢体正悄悄的萌长
  我像绿色的核桃,环覆在你的四周
  且以乳白的核仁,将这宝盒紧紧的闭上
  像似柔软的豆荚,置于柳絮般毛茸茸的皱褶之上
  覆盖着这稚弱而柔嫩的种子……
  我承受了我未曾经历的远方
  那是极远的东方,在我的生命里歌咏

  未谙音乐的母亲,早已为母体中的梅西安划定好未来的音乐生活。1908年12月10日,梅西安出生于法国南部的阿维农。父亲皮埃尔是英国文学教师和莎士比亚学者。1914年,父亲因一战入伍,梅西安随母亲—女诗人塞希尔‘索瓦热迁往国南部、紧邻普罗旺斯的格勒诺博,那里不仅是梅西安母亲的故乡,也是梅西安精神上真正的故乡,他的整个童年都在格勒诺博度过。那里巍峨的山群,深深影响着幼年的梅西安,他本人更是认为自己是“属于群山的法国人”。在离格勒诺博约20里的山区,梅西安一直还保留着一处夏日休憩的湖滨、牧场、小屋。梅西安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在这里构思写作的。父亲应召入伍,梅西安的成长大多来自母亲的熏陶,在诗人母亲营造的充满诗歌和精灵童话故事的氛围下,幼年的梅西安极大地发展了想象力。而父亲留在家中的莎士比亚全集,也深刻影响着梅西安的艺术人格。他喜爱戏剧,8岁时,他已经朗读了所有的莎士比亚剧本,其中,他比较偏爱那些具有强烈超自然神奇要素的《麦克佩斯》、《仲夏夜之梦》、《李尔王》等。  梅西安7岁到9岁时开始自学钢琴,后来跟随夏尔冬小姐学习,并尝试作曲。每年的圣诞节,梅西安得到的是与别的孩子不同的礼物—音乐总谱。其中包括莫扎特的《唐·乔瓦尼》和《魔笛》、格鲁克的《阿尔切斯特》、柏辽兹的《浮士德的天谴》、瓦格纳的《女武神》和《西格弗里德》,以及德彪西和拉威尔的钢琴作品。  1918年父亲皮埃尔返家,举家迁往法国西北部的南特。在那里,梅西安遇见了他的第一个正式音乐启蒙老师热昂·德·吉朋,吉朋在梅西安居住在南特的短短6个月里,免费教授梅西安和声学,并且送给了他德彪西的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的总谱,这使梅西安立志要成为一位作曲家,并且深深开启了梅西安的艺术视野,影响了他毕生的艺术风格。  1919年,11岁的梅西安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他接受了彻底而完整的音乐教育,1929年获作曲课程第一奖结业,1930年获高级音乐学习文凭。梅西安在音乐学院的11年间学习了所有关于音乐素材的知识。加隆兄弟磨砺了梅西安对于“真正的”和声的感觉,并给予梅西安足以自负的和声学技巧;莫里斯·埃曼纽尔引导梅西安接触了古代的希腊格律;马尔塞·杜普雷教导梅西安有关素歌和风琴演奏,并且发展了梅西安的即兴演奏技巧,使梅西安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才能;保罗·杜卡则教导梅西安以谦逊、不偏不倚的精神学习乐题发展,管弦乐配器,并研究音乐语言的历史。  梅西安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期间,“新维也纳”在法国还处于完全被忽视的状态,但梅西安确是惟一—位弄到了勋伯格《月光下的皮埃罗》和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总谱的学生。并且,他还认真研究了德彪西的音乐。  1931年,梅西安被任命为巴黎圣三一教堂管风琴师,当时他23岁,是全法国最年轻的管风琴师。梅西安终其一生的音乐工作,直到退休之前,除厂作曲、在音乐学院授课,便—直担任圣三一教堂管风琴师的职务。在以后的50年里,梅西安负责每个礼拜日的三个弥撒和晚课的司琴工作,并且经常还须负责周末的葬礼和婚礼的风琴演奏。圣三一大管风琴的优异性能,让梅西安可以随心所欲地弹奏多位风琴大师的作品,也可以演奏最现代的作品。他说“我完完全全的属于圣三一堂,那是我的风琴,我的小孩,我的儿子,我不可能离开他。“  1932年,梅西安与小提琴家克莱尔·德尔博斯结婚,作品《主题与变奏》即是题献给她的。同年创作的作品还有管风琴曲《天国的宴乐》、《永恒教堂的显现》,钢琴曲《滑稽幻想曲》和管弦乐曲《圣体赞》。1933年,《耶稣升天》(管弦乐曲)完成并改编为管风琴曲,是梅西安青年时期的代表作品。1935年,梅西安的管风琴曲《主的诞生》,是梅西安的第一部大型管风琴作品,在这部作品中,梅西安开始大量运用印度节奏,以丰富其节奏语言,并在乐曲序言中首次揭示了日后即将发展的音乐语言的若干片断。在这一时期,对梅西安音乐生命影响较大的,应该说是1936年梅西安与若利伟、丹尼尔—勒叙尔和波德里耶组成的“青年法兰西”。“青年法兰西”的成立借以对抗当时盛行于巴黎,由普朗克、米约、奥乃格等“六人组”作曲家所代表的轻浮、琐屑以及新古典“理智主义”趣味的音乐创作风气。1936年6月3日,“青年法兰西“首次举办了作品音乐会。并且在节目单上,揭示了他们的创作理念与音乐主张:  “由于生命的处境变得越来越艰难,机械化与非人格化,音乐必须不断地带给那些喜爱它的人以精神性的猛烈力量和果敢的反抗。‘青年法兰西’再次确认了柏辽兹所创造的称号,追求着大师曾经执着行进的道路。……‘青年法兰西’企望的是年轻、自由作品的传播,以远离革命性的公式和学院的公式……”  简而言之,“青年法兰西”反对新古典主义“返回巴赫”的抽象化倾向,而追求“在人自身里赋予音乐以新的血肉生命“,也就是重新赋予音乐以人性内涵、回归人的情感需求。而在“青年法兰西”中,梅西安与若利伟常能互相鼓励,梅西安完成《我的音乐语言技巧》一书,很大程度来自若利伟的鼓励。若利伟出版乐谱《玛纳》,也请梅西安作序。他们两人都憧憬一种普遍性的音乐。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1-5-30 16:36:33 | 只看该作者
梅西安我也是偶尔听听,可以说没见解。

不过对于更为先锋化的梅西安(其实对所有先锋作品),著名的温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5-29 19:59


说的好啊。如果经不起开放心态久久地欣赏,那么这样的艺术形式就是肤浅的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1-5-26 15:48:41 | 只看该作者
我相当喜欢!拉威尔的几乎所有作品我都喜欢。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1-5-26 13:46:21 | 只看该作者
“达夫妮与克罗伊”又一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1-5-26 13:48:00 | 只看该作者
接着上图,哈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1-5-26 13:49:22 | 只看该作者
“达夫妮与克罗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1-5-26 13:50:31 | 只看该作者
还有这一张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1-5-26 14:05: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1-5-26 14:12 编辑

《达芙妮与克罗埃》是拉威尔为俄罗斯芭蕾舞团创作的一部芭蕾剧,作于1909-1911年。芭蕾舞剧的情节根据希腊作家朗格斯的田园诗而改编。达芙妮和克罗埃是一对相亲相爱的青年牧羊人和牧羊女,他们从小被遗弃在莱斯博士岛上,被善良的老牧人抚养成人。
舞剧《达芙妮与克罗埃》讲述的是达芙妮与克罗埃之间得到牧神帮助的爱情故事,达芙妮与克罗埃在风景秀丽的山野中相遇后相爱,一群海盗突然出现劫走了美丽的克罗埃,达芙妮痛苦万分,向牧神祈祷后得到牧神的帮助从海盗手中夺回了心爱的克罗埃。这场美丽的爱情神话通过印象派大师拉威尔的精妙配器以其神采的剧情,绚烂无比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使用道具 TOP

有喜欢拉威尔的“达夫妮与克罗伊”吗?

9#
发表于 2011-5-26 13:41:37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达夫妮与克罗伊”代表着拉威尔最高的艺术成就,有人喜欢吗,聊聊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1-5-26 13:44:02 | 只看该作者
先贴几张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1-5-26 21:54:44 | 只看该作者
拉威尔不愧是是配器大师,他的音乐美轮美奂,而且总透着伤感,很多都被后人作为电影音乐使用。比如法国文艺片《冬之心》。
特别喜欢《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管弦乐和钢琴两个版本都喜欢。

使用道具 TOP

MZL

12#
发表于 2011-5-26 21:41:10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喜欢,曾和一法国佬交谈,请教他法国人最喜欢哪位作曲家,他毫不犹豫的说是拉威尔,我问为何,他说拉威尔最法兰西!当时不太明白,现在逐渐清晰起来。我每听拉威尔总想起爱德华 德加,不知为何,他俩有太多的相像。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8 20:55, Processed in 0.035930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