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8157

查看

110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alma

37#
发表于 2011-8-10 00:5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alma 的帖子


    感谢分享

使用道具 TOP

38#
发表于 2011-8-10 09:44:46 | 只看该作者
虽然场地是不太理想的文化广场,但今晚上的波哥来里奇非常值得一听,即使在欧洲也是难得听到波哥的独奏会的。N年前波哥来上海的商城剧院演过一场,下次来沪不知道要等到哪一天了

使用道具 TOP

39#
发表于 2011-8-10 08:30: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u12125 于 2011-8-10 08:35 编辑
巧了,这两天正寻思上哪儿找这张碟去啦?!当年迷切尼那会儿居然没见到此碟,就此擦肩而过都七八年了。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8-9 23:43


这个现象是很有意思,这套碟我搜寻的时候,完全是冲的巴伦去的,但是听完以后,被切利的乐团彻底折服了。

这张切利和巴伦的神品的确很少见,我是在英国亚马逊代购店里买的,好多都不寄中国,不过最后还是找到了。

使用道具 TOP

40#
发表于 2011-8-10 09:04:37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切利那么厌恶录音,为什么慕尼黑的很多乐迷都认为,录音,远远不能表达切利在现场所表现出来的东西,今天听了我的偶像,也是切利的嫡传弟子巴伦的一个强项曲目,终于有所感悟。

巴伦也是追求极大动态,圆润美丽的音色和优美的线条,但是和卡拉扬的那种“力量”完全不同,很多指挥,包括卡拉扬,其厚重的声响都是平面的,而且只有厚重,没有文章,追求的纯粹是感官上的刺激。而巴伦切利等人演奏的声响,是全方位立体型压迫性的,最重要的是,里面还有很多细节很多文章,加上现场的那种连续性,张力性可以让人喘不过气来。

本次的贝五的效果,是录音完全无法表达出来的,不久,DECCA就会出巴伦和西东的贝交全集,我估计,录音最多只能发挥出现场一成的效果。

liu12125 发表于 2011-8-9 16:25


有几点和兄商榷

1、录音不能完全反映现场,每个人都认同。但如兄说得那么夸张,我以为不妥。以现在的重播水准,就我现场听过的乐团来看,只有少数几支顶尖乐团是无法通过器材还原其神髓的,这几支团仅存在于德奥地区。对于一些层次不那么高的团,录音打了折扣以后的确听起来和顶级团差不多。这也是录音和重播的短板之一。

2、兄以巴伦的现场与卡拉杨的录音比,得出的结论不那么令人信服。不知兄是否听过一些卡拉杨的现场录音?即便是录音室,卡拉杨的境界也值得好好研究。

3、巴伦是切利的嫡传弟子?他们两人的风格风马牛不相及。巴伦一生得到很多老指挥的指导,但我认为对他风格影响最大的是从未指导过他的富特。巴伦虽然说过切利是继承富特风格最多的一位大师,但那只是一句恭维。在我看来,卡拉杨都要比切利更接近富特。

使用道具 TOP

41#
发表于 2011-8-10 09:14:23 | 只看该作者
昨天演的比较好的是第五交响曲,巴伦强化了各声部的顺序展开,立体感明显加强,特别是在最后两个乐章,乐团的状态也被调整到最佳,纵向旋律的变化在减弱渐强的序列中,各声部展开的确实比较好比较精密准确,效果很好。我觉得巴伦最后是屈从了乐团的特点寻找了一条简单化的好效果之路。
alma 发表于 2011-8-8 01:02


简言之,把德奥先抛一边,老巴伦玩了一把杜达梅尔?

使用道具 TOP

42#
发表于 2011-8-10 09:21: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u12125 于 2011-8-10 09:23 编辑
有几点和兄商榷

1、录音不能完全反映现场,每个人都认同。但如兄说得那么夸张,我以为不妥。以现在的 ...
scfan 发表于 2011-8-10 09:04


关于第一点,我认同你说的“只有少数顶级乐团是无法通过器材还原”,但同时,我认为这个观点同样也适用于少数顶级指挥长期调教出来的不怎么有名的乐团的现场效果,尤其是演这个指挥的强项曲目。昨天现场听过巴伦的贝五以后,更加坚定我这个观点,哪怕乐团只是一支半职业的西东乐团。

关于第二点,卡拉扬的现场录音由于受制于那个时代技术原因,其音质本身就无法和录音室以及2000年以后的现场录音音质相提并论,所以我从来没拿卡拉扬的现场录音说事,要论卡拉扬的录音,也只能是他的录音室作品。而且,就算是拿巴伦1999年出品的录音室贝交全集和卡拉扬4个时期的录音室版本相比,我个人也更喜欢巴伦的那种演绎。

第三点,实话实说,就拿当代的指挥,还真的是巴伦最像切利,比如切利的大动态,高解析,强逻辑,重节拍以及严谨的结构等特点巴伦都有。当然并不是说巴伦完全和切利相同,我上个帖子也说了,巴伦同时还继承了后富特时代众大师的一些特点,比如克伦佩勒的和声,巴比罗利的知性等等,所以如果要拿富特切利巴伦之间的关系进行比喻的话,我觉得巴伦的确应该传承与富特风格,更像切利的师弟。


使用道具 TOP

43#
发表于 2011-8-10 08:56: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u12125 于 2011-8-10 08:58 编辑
【夏日贝多芬II—巴伦博伊姆指挥西东合集管弦乐团】
时间:19:30
地点: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票价:RM ...
alma 发表于 2011-8-10 00:41


感觉基本一致。贝八其实和前一天的贝七一样,非常的平实,处理的相对粗线条,用和声和激情讨好听众的耳朵,这也算是一种妥协的方式吧,毕竟巴伦也不想重蹈第一天贝六的悲剧。演贝六的时候,很明显能够感觉到巴伦想把自己的那种高解析力和绝对细腻而又严谨的处理方式用于西东乐团,但是乐团本身的素质和基本功的不到位,导致破坏了这种结构,结果使效果变得更糟糕。

我觉得第二天的下半场贝五,铜管和低音琴的发挥是极其出色的。虽然听上去铜管并不出彩,但铜管为整个乐团声部的平衡以及音乐声效的村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强而不噪是我对本次贝五铜管的印象。

使用道具 TOP

44#
发表于 2011-8-10 07:33:37 | 只看该作者
至于说文化广场没有低频的问题,我感觉低频确实不太强劲,但没感觉没有低频这种现象,现在回想可能我坐的双号靠右,就是最靠近低音提琴声部,所以感觉低频并不缺失。至于东艺的音响,看来以后一定要挑个合适的位置再去听一场,场馆内不同的位置听音感觉差别很大,上面有位朋友也说文化广场那场坐16排感觉还行。

使用道具 TOP

45#
发表于 2011-8-10 22:46:31 | 只看该作者
微博快报:

@德意志狂人:听了我急死了 想冲上去帮他一把 //@翻毛腔额煨灶猫:李斯特的像没听过…肖邦的要不是太熟悉也要懵了,这位哥哥太非主流太太非主流了→_→//@上海古典音乐俱乐部:同学们波哥音乐会听的逃了吗…
35分钟前 来自Android客户端转发(3) | 评论(3)

使用道具 TOP

46#
发表于 2011-8-10 23:19:18 | 只看该作者
我在前一天,也就是8月6日看了迪图瓦指挥英国皇家爱乐的演出,感觉很好,我和女儿坐在18排36、38座,不算很 ...
蓝色的心跳 发表于 2011-8-8 22:36


谢谢兄的介绍,这个剧场的位置越往后越不好,兄的位置更靠在边墙,声音会比中间要好。我第一场的位置不理想,在26排。


使用道具 TOP

47#
发表于 2011-8-10 23:15:01 | 只看该作者
简言之,把德奥先抛一边,老巴伦玩了一把杜达梅尔?
scfan 发表于 2011-8-10 09:14


我觉得巴伦就是玩了一把杜达梅尔。虽然微博上刘雪枫对本场演出大加赞扬,但是有些资深乐迷对这场演出不以为然,因为巴伦没有交代出啥新东西,更没有弄出啥富特切利级别的东东出来。

剩下了很多音效的东西。

使用道具 TOP

48#
发表于 2011-8-10 23:21:21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本人在耳坛写的一些东西,不高兴再重新写,就复制粘贴过来了

今天的巴伦下半场的贝五真的完美到家了 ...
liu12125 发表于 2011-8-9 16:25


贝五确实演的很不错,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更愿意现场聆听而不是听唱片的原因了。在东艺较好的音场条件下,能将音乐演奏的感染力放大至新的级数。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5 12:11, Processed in 0.036482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