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3557

查看

30

回复
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肯普夫杂记

1#
发表于 2017-1-4 09:29:57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7-1-4 11:06 编辑



連續處理了幾天的數據分析,到許多美國人在過感恩節的這一天依舊沒有下文. 原本我不打算寫這一篇短文,但後來覺得不寫些雜記紀念一下這位我所推崇且喜愛的鋼琴大師的生日,實在說不過去;儘管已經時間過去兩天.


他就是肯普夫 (Wilhelm Kempff 1895-1991).


我最早接觸肯普夫的演奏大約是十五或十四年前,那時候家裡的貝多芬奏鳴曲演奏主要來自於基利爾斯 (Emil Gilels),顧爾德 (Glenn Gould),布赫賓德 (Rudolf Buchbinder),以及阿許肯納齊 (Vladimir Ashkenazy)等人所錄製的貝多芬奏鳴曲集. 其實網路上並不缺乏所謂可以隨時隨地高談闊論的”肯普夫專家”,只是他的演奏讓我真正對貝多芬奏鳴曲這套”新約聖經”產生了極大的熱愛. 至於到底是哪一張CD引進我入了肯普夫美妙的鋼琴演奏世界,毫不避諱地,是DG”大花板”系列的四首貝多芬經典奏鳴曲. 初聽之下,肯普夫的演奏速度並不快,也並不會如眾多鋼琴家在貝多芬作品當中尋求感官的刺激或是極強的戲劇性處理. 相反地,肯普夫的演奏溫文儒雅,在規模較小的作品中彈奏出了貝多芬的巧妙; 而在眾多著名的慢板樂章中,也能克制自己在作品詮釋中的情緒,避免了過分沉溺的表現. 此外,肯普夫的音色是如此的清澈; 雖然過去DG在早期的立體聲時期遭受到了許多錄音技術上的批評與指教,但是肯普夫如河水般透明的音色並沒有隨著錄音技術的瑕疵而無法表現出那迷人的觸鍵. 我覺得”不慍不火,端莊典雅”這八個字,便已經足夠概括了肯普夫的整體風格.


除此之外,肯普夫還在錄音演奏生涯最晚期有幸留下了巴赫的鍵盤作品集,其中有著郭德堡變奏曲,法國及英國組曲選集,肯普夫本人的聖詠改編曲,以及很可惜未能為後世聽眾而錄製完成的巴赫平均律作品選. 我們不難想像,肯普夫在這些偉大的鋼琴傑作中,散發出的不僅是人性的精神,更是體現了肯普夫身為鋼琴家所擁有的獨立性極強的十隻手指. 在這些巴赫詮釋中,肯普夫用那略帶”浪漫主義”的演奏手法,塑造出了巴赫另一種優美崇高的景象. 對於最早以前聆聽資歷尚淺的我而言,那是提供了不同於其他鋼琴名家的迷人風采. 肯普夫的巴赫,是讓我們聽到了巴赫作品中最優雅的那一面. 至於他的巴赫改編曲,或許那是我們所聽過最浪漫的編寫; 也是讓人了解到肯普夫儘管在照片中時常不苟言笑,但是在內心卻是有著如詩人般的浪漫情懷.


當然,肯普夫的演奏曲目還包括了他所擅長的舒曼,舒伯特,布拉姆斯,以及莫札特的鋼琴協奏或獨奏作品; 另外,他的錄音曲目中也少不了李斯特,蕭邦,以及其他風格不同的鋼琴小品 (其中還有法派的佛黑夜曲等等). 過去坊間有著許多批評肯普夫手指技巧欠佳的評論,但是我個人卻認為肯普夫所演奏的李斯特部分獨奏作品 (如”傳奇曲”) 以及兩首協奏曲卻是”儒雅的炫技”演奏 (關於這點,他的學生海席克成功的繼承了他的理念). 如前所述,肯普夫的演奏絕不是強調於感官上的刺激,而是體現了樂曲本身的特質與內涵; 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讓許多人在初聽之下只注意到了他的演奏層面,而非樂曲詮釋的真諦. 就像肯普夫彈奏的李斯特”船歌” (旅遊歲月),蕭邦的華麗的大波蘭舞曲,甚至到李斯特的協奏曲等作品一般,我們無不為那具有強烈說服力的演奏所感到衷心的佩服. 原來,老大師只是克制了自己原有的情緒,在那些浪漫樂派的曲目之中,瞬間爆發的熱情與喜悅,讓聽眾也能感受到肯普夫最為真實的另一面.


肯普夫身為鋼琴家無疑是幸運的. 他生於十九世紀末期,過世於二十世紀末期; 演奏生涯橫跨了科技進步的不同時代. 他也有幸在不同年代,留下了許多代表性的錄音,而這些版本除了Dante公司的產品已絕版,其他錄音已經被許多大大小小的公司發行. 這些演奏無疑是為老大師的演奏藝術做出了最為完美的註解.


不需多說什麼,遲來的敬意,獻給我最喜愛的老大師之一- 威廉.肯普夫, 120歲誕辰紀念…

(本文转载自网络:https://www.douban.com/doulist/400227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7-1-4 10:49:03 | 只看该作者


隨談:肯普夫在Cascavelle

我一直對於歷史錄音再版發行保持著強烈的期待,因為身為愛樂者的我們永遠不知道唱片公司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驚喜. 但在陸陸續續被發行的錄音版本,也隨著演出者的過世,會被大幅製作挖掘的機會也越來越少. 肯普夫 (Wilhelm Kempff)就是這麼一位會被樂迷期待的鋼琴家. 他的演奏不僅僅具有崇高的人文精神,也有著如歌般的柔美流暢; 與巴克豪斯 (Wilhelm Backhaus)相比,我更喜歡肯普夫賦予作品的輕盈靈巧,那是在眾多的德國鋼琴家之中相當少見的. 肯普夫大部分的錄音皆見於DG與Decca的發行,過去曾經有過Tahra和Dante等已關閉的歷史錄音公司轉錄他早年的錄音紀錄或是廣播錄音演出,這些錄音版本如今在市面上已經相當難尋獲. 在數年前,我曾經很主觀的認為像Cascavelle這類的廠牌,雖然規模不算最大,名聲也不是特別響亮,但至少他們除了歷史錄音之外,還發行了許多具有代表性的新錄音. 像這類的公司,在短時間內應該不會倒閉才是; 但是事與願違,Cascavelle在數年前就已經掛了,讓許多喜愛法系或是西歐其他地區的錄音廠牌樂迷唏噓不已. 而在眾多的歷史錄音發行之中,Cascavelle也曾經前前後後發行過一些肯普夫的錄音紀錄.


嚴格來說,該公司所發行的肯普夫相關錄音並不算多,數來數去也就是那幾張,如今更不可能會期待他們有更多優秀的有關肯普夫演奏的歷史錄音發行. 在這些為數不多的錄音當中,其中來自於RSR的正規授權音源錄製於1955年與1956年蒙特勒 (Montreux)的貝多芬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和第四號鋼琴協奏曲為單獨發行 (加上其他音樂會紀錄); 而與安賽美於1959年合作演出的舒曼鋼琴協奏曲為Cascavelle發行的舒曼紀念套裝,也是該公司最後的幾項重要發行之一 (但這個與安賽美合作的版本似乎沒有被單獨發行. 如有遺漏,歡迎補充). 與肯普夫合作的貝多芬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為舒李希特 (Carl Schuricht)指揮巴黎國家交響樂團 (Orchestre National De Paris); 至於第四號鋼琴協奏曲則為凱爾伯特 (Joseph Keilberth)指揮科隆交響樂團的演出.


這三份錄音主要提供給我們的意義是除了DG所發行的協奏曲錄音的其他可能性,其中肯普夫在現場音樂的表現所散發出來的氣質,是略為保守的錄音室作品裡所缺乏的. 這些細微的差別並不難發現. 雖然Cascavelle的這些錄音夾雜著手指上的失誤,但肯普夫展現出來的音色卻也是當時德奧派系的鋼琴家較為缺乏的美感. 老實說,我一直不認為肯普夫的技巧有出現過任何”毀滅性”的問題,可是許多排斥肯普夫的樂評及樂迷往往會拿這些失誤與他的音色和技巧”紮實性”大作文章 (甚至有些人的文字把肯普夫的演奏形容到誇張差勁的地步); 我認為這根本的問題是在於風格上的演奏. 我們在聽這三份現場錄音時,我們不難聽到全盛時期的肯普夫最為輕盈巧妙的一面,而正也是因為如此,他的演奏中並沒有德奧鋼琴家為主線的”厚重聲響”; 加上肯普夫為了彈奏出透明音色的意圖,他對於踏板的使用有著相當嚴格的控制,在許多錄音當中我們不難聽到肯普夫刻意避免的使用過多的踏板. 在這種情形之下,肯普夫的”delicate”或是”smooth”會造成給人一種不夠厚實的感受,但實際上肯普夫的手指技術獨立性相當強,這點我們不難從他的巴赫錄音裡發現到他對於聲部間微妙的處理. 試想一下,要是技巧存在著問題的鋼琴家,是如何在年逾80高齡之時,帶給我們那麼多美好且有著極高困難度的巴赫詮釋以及流暢自如的莫札特呢? 言歸正傳,在這三份錄音之中,我個人最為喜愛的演奏則是與凱爾伯特在1956年合作的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 肯普夫此時61歲,是一位鋼琴家在身心以及藝術造詣上達到巔峰的年紀,成熟的單聲道錄音技術幸運地捕捉了肯普夫在高音部分的美妙彈奏.


原本我個人期待的是Cascavelle在往後的年月裡能夠發行更多關於肯普夫的現場錄音及廣播錄音紀錄,因為據說肯普夫在瑞士以及法國的現場音樂會留下了不少有聲檔案資料,而這三份的協奏曲錄音只是”引子”罷了. 但隨著如Cascavelle或Tahra這類的歷史錄音公司離開了市場,我們在這方面的期待或許會面臨著更多嚴峻的挑戰.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而言,這三份經由Cascavelle精心轉錄製作的發行,已經足夠讓我們了解肯普夫在錄音室外的另一面風采,是肯普夫有別於其他德奧鋼琴家的迷人之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7-1-4 11:09:37 |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7-1-4 11:10:19 | 只看该作者


相信每一位愛樂者都會有屬於自己的樂愛故事; 我當然也有屬於我個人的回憶,但並非每一位鋼琴家從我一開始介觸古典鋼琴音樂時我都保持相同的喜愛. 我記得那時候剛開始特別迷顧爾德以及魯賓斯坦的演奏,但後來接觸的鋼琴家及其他錄音相對了增加之後,對於他們兩位鋼琴家的熱情便少了許多. 僅管我到現在還會欣賞他們兩位鋼琴家的錄音,但是已經失去了當時收集他們的錄音版本的熱情. 肯普夫是少數的例外,在我大量欣賞海席克等其他法派鋼琴家之前,肯普夫的演奏便深深的吸引著我. 倒不是因為肯普夫的演奏是德奧樂派曲目版本的權威詮釋,而是因為肯普夫的演奏極具端莊典雅的氣質.


肯普夫 (Wilhelm Kempff) 1895年出生於德國Juterbog, 1991年在義大利的波西塔諾過世,享年九十六歲. 肯普夫的演奏生涯很長,從二十世紀初期一直延續到1980年代早期,最後是因健康與記憶力問題而不得不從樂壇隱退,前後有七十多年的演奏年份. 肯普夫的演奏沒有輝煌亮麗的音色,也沒有氣勢凌人的手指技巧,但他有著的是晶瑩剔透的演奏音色,高雅的氣質以及德奧精神的傳統; 這些特質成為了肯普夫的演奏特點. 在肯普夫的手指下,我們聽不到刺耳難聽的音色,也不會聽到含糊不清的樂句,因為肯普夫的手指獨立性質非常強. 他能夠在演奏巴赫的復格曲時,用著驚人的手指獨立性將最清晰的樂段強而有力的帶給聽眾. 嚴格來說,肯普夫的演奏曲目並不廣泛, 除了巴赫,貝多芬以及舒柏特等人的鋼琴作品之外,只包括了舒曼,李斯特,蕭邦,莫扎特以及少數佛黑的鋼琴作品而已. 而大多數後來發行的現場錄音,他的曲目也大多數是以這些作曲家的作品為主,偶爾出現拉摩,庫普蘭或是韓德爾等人的鍵盤音樂而已.


據說肯普夫卷的曲目從第一集到第三集都是由布蘭德爾本人挑選,而每一集都有肯普夫單聲道時期的錄音版本. 在那段還沒有出現過後來DG套裝系列的時間裡,肯普夫的單聲道演奏則顯得難能可貴. 布蘭德爾的意圖或許相當明顯,他要告訴愛樂者朋友及其他鋼琴家們,肯普夫的單聲道錄音在肯普夫整個職業演奏生涯所具有的重要性. 在過去那麼一段時間裡,肯普夫的立體聲錄音 (包括DG的舒柏特,舒曼以及貝多芬) 幾乎是肯普夫的生涯代名詞,而他在早期的表現似乎被人們遺忘. 在肯普夫卷第三集當中,貝多芬,布拉姆斯,佛黑的鋼琴作品以及莫扎特的葛路克變奏曲皆是單聲道50年代初期至中期的演奏,代表著肯普夫演奏藝術的黃金時期,也是最能夠說明肯普夫演奏實力的範本 (佛黑則是錄於1945年). 或許在這之中,肯普夫在現場演奏的莫扎特變奏曲有些魯莽,但是他在慢板的變奏中以及他最擅長的顫音演奏裡彈出了唯美輕盈的音色,是其他許多鋼琴家所無法達到的層次與美感. 與後來的立體聲時期相比,這裡收錄的貝多芬奏鳴曲最能代表肯普夫對於貝多芬奏鳴曲的造詣,因為我個人很主觀的認為,肯普夫的氣質相較之下非常擅長演奏早期或是後期的最後三首奏鳴曲. 至於中期或是其他大部頭的作品而言,那或許不是肯普夫拿手的項目. 這兩首奏鳴曲有著高雅端莊的古典氣質,僅管是單聲道時期的錄音,但是依舊能欣賞到肯普夫輕盈不含糊的音色. 布拉姆斯的兩首狂想曲與後來立體聲時期相比,50年代的肯普夫有著紮實的技巧與精神將布拉姆斯糾結的晚年心境完整的展現出來.


這裡除了上面提到的錄音以及佛黑的夜曲之外,其他的版本皆為肯普夫立體聲時期的錄音代表作,選自於DG六零年代的立體聲錄音. 我們對於肯普夫演奏法派曲目的印象並不深刻,但這首降D大調樂曲在肯普夫手下像是在說故事一般,用較慢且浪漫的演奏手法敘述著一段又一段的美好故事. 我們透過這個版本,不難想像肯普夫要是為我們演奏佛黑的其他鋼琴作品時又會是怎麼樣的一個美好景象,只可惜我們只能將這份印象留在腦海裡了.


我要說的是,肯普夫卷三有著相當出色的選曲. 它不僅僅將肯普夫立體聲時期的印象帶給我們,還提醒了我們別忘記肯普夫單聲道時期的偉大. 在那個年代,這樣的選曲安排算是相當的用心. 如今我們有了DG出版的許多大大小小不同的肯普夫套裝以及其他公司發行的歷史錄音版本,這樣的出版或許已經不再具有強烈的吸引力,但是在那個年代能夠收集到這三集的肯普夫卷也是一份難能可貴的小確幸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7-1-4 11:17:19 | 只看该作者


老實講,我高中有段時間很排斥布拉姆斯的鋼琴作品,我一直深深的認為: 這樣無趣的音樂既沒有耐聽的旋律,也沒有光鮮亮麗的技巧,有什麼好聽的呢? 但隨著年紀的增長,我漸漸的開始喜愛上了布拉姆斯的鋼琴獨奏作品,由其是他晚期的鋼琴小品. 我開始慢慢接觸他的作品是我記得在大三開始於美國正式跟大學教授開始學琴的日子裡. 我還記得第一部會演奏的布拉姆斯作品是他的g小調狂想曲Op.79-2,後來才陸陸續續學習了他的間奏曲,敘事曲以及隨想曲等作品. 久而久之,我竟然深深的喜愛上了布拉姆斯晚期特有的音樂語言,是在十九末期百家爭鳴的時代裡少有的深沉與內斂. 我對於舒曼的作品也是隨著年紀的增長才開始慢慢的喜愛; 倒不是我彈奏了舒曼的鋼琴作品,而是喜歡舒曼時而狂喜時而深沉的變化. 這些特質都能夠在他的鋼琴套曲裡一一被聽眾發掘,由其是以克萊斯勒魂,狂歡節,幻想小品或森林情景等作品為最. 這裡分享的肯普夫卷一收錄的就完全是布拉姆斯及舒曼的鋼琴獨奏作品.


肯普夫的生卒年月以及演奏曲目我在之前介紹第三卷時已有大致談過,在這裡我就不再多做一一的說明. 不過,我個人以為二十世紀偉大鋼琴家系列第一卷肯普夫出版是以布拉姆斯和舒曼為主倒是讓我有些驚訝,因為沒有收錄肯普夫的大量錄音裡也具有主要代表性的舒柏特以及貝多芬. 與後來發行的第二集和第三集不同,第一集全部的曲目皆是錄製於50年代為單聲道錄音; 這樣的編排,也可以算是將肯普夫的巔峰時期帶給聽眾.


肯普夫演奏的布拉姆斯小品集帶著深刻的涵養與德奧樂派傳統的精神,並且肯普夫以輕盈的觸鍵去詮釋這些晚期小品. 這樣的處理手法,第一次聽到時還真的有著與眾不同的新鮮感! 在我印象中的布拉姆斯,這些晚期作品一直是有著厚重的和聲或是代表作曲家晚年的深沉,鮮少有其他德國鋼琴家能夠像肯普夫如此使用著較輕鬆隨和的處理方式去演奏. 這是另一種風格的晚期布拉姆斯,是充滿"愛"與隨和的布拉姆斯. 有人或許會問到,肯普夫的演奏向來不都是嚴肅且代表著崇高的德意志精神的傳統嗎? 其實當我們聽到肯普夫詮釋這些浪漫樂派的作品時,我們不難了解肯普夫是個徹底的浪漫主義者. 他在演奏舒柏特與蕭邦時便是如此,而在演奏如布拉姆斯的晚期作品或是佛黑的夜曲時更能夠讓我們體會到他浪漫的處理手法; 那是充滿著愛與詩意的演奏. 我特別喜歡這裡收錄的幾部作品: Op.116-4,Op.116-6, Op.117-1, Op.118-1, Op.118-2, Op.119-1以及四首敘事曲 Op.10. 這裡的慢板樂章演奏速度偏快,但那是一種新鮮流暢且毫不拖沓的詮釋.


當肯普夫在演奏舒曼克萊斯勒魂時,他並不是像其他的鋼琴家一般表現出前後誇張的戲劇性對比,而是沉穩的敘說一個完整的故事與刻劃了情緒的轉變. 僅管少了戲劇性的處理手法,但是肯普夫的演奏並不會讓聽眾感到無趣. 我一直特別提到"詩意"這個形容詞,因為肯普夫在演奏這些作品時就像詩人一般,用著美麗典雅的文字去描述,去"繪"出一個完整的景象; 而這類的詮釋並不會讓我們沉溺在緊繃的音樂神經裡. 我想,所有的音樂作品都有其多面性,而肯普夫則告訴了我們該作品的另一種演奏面貌.


肯普夫的演奏不管在什麼時間下欣賞都是如此的耐聽,這也是多年來我一直特別喜愛肯普夫演奏錄音的主要原因之一. 他不會彈出刺耳難聽的音色,也不會在音樂演奏裡做出過份誇張的表情或無病呻吟; 每次都能夠像詩人一般將每部作品處理的有如詩如畫般的美. 這份肯普夫卷一是我擁有了肯普夫在DG Original Masters的獨奏錄音套裝之後才購買的,原因只是希望能夠將該系列的三套肯普夫卷收集齊全. 這裡的選曲唯一遺憾就是沒有收錄肯普夫立體聲時期所錄製的布拉姆斯以及舒曼,沒辦法讓我們對全盛時期的肯普夫和立體聲時期的肯普夫做一個完整的比較 (當然是指90年代末期而言). 不過,後來發行的肯普夫錄音都解決了這個遺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7-1-4 11:19:41 | 只看该作者

这几篇关于肯普夫的文章是一位居住在外国的爱乐者所写。
写得很赞,不是一般的赞,是非常赞!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7-1-4 11:58:21 | 只看该作者
写得不错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7-1-4 12:41:45 | 只看该作者
肯普夫如果弹得能有写得这么好就好了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7-1-4 15:32:28 | 只看该作者
这些文章确实写得非常不错的,能引起很多共鸣。

谈到技术、技巧、力度、戏剧性这些因素,其实都不是肯普夫的最强项。
但如果谈到风格、境界、内涵,肯普夫就代表着德奥钢琴的最高峰。肯普夫身上有着古典主义的美学理想,高贵、典雅、含蓄。感情适当,抒情有所克制。
肯普夫演奏的贝多芬和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都体现了这种隽永、内敛的高贵的情感。
肯普夫演奏的巴赫,也是一绝,其淡雅,优美如歌的风格,得益于其早年的对管风琴的辛勤学习。

上面的文章,也谈到对勃拉姆斯和舒曼的钢琴作品的理解,都写得非常有见解的。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7-1-4 15:53:26 | 只看该作者
肯普夫有没有缺点?有缺点的。

其实也就像上文所说,那些对肯普夫提出质疑的人主要是认为肯普夫的技术并非是最出类拔萃的,他也有错音。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象傅聪经常谈到科尔托,科尔托就是弹琴经常有错音的,但很多人对他顶礼膜拜。原因当然也是说他音乐性如何了得。傅聪弹琴也是有错音的,但很多人认为傅聪的境界确实非同一般的。这种观点,也就是认为在最高层次的音乐中,技巧虽然是基础,但并非是排在第一位的。当然,对傅聪的观点,也有人认为傅聪是在掩盖自己的缺点。这要看大家怎么理解。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7-1-5 11:29:36 | 只看该作者
风格、境界、内涵恰恰就是肯普夫最大的短板,当然不是和波利尼之流比

德奥钢琴的最高峰,看看Edwin Fischer,看看Artur Schnabel,看看Wilhelm Backhaus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7-1-5 11:52:15 | 只看该作者
君子和而不同。

老兄提到的三位钢琴家当然也是名家。
为什么我认为肯普夫是代表德奥钢琴的最高峰之一。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肯普夫是一位在贝多芬领域和巴赫领域同时达到很高水平的钢琴家之一。贝多芬就不说了,与施耐贝尔,巴克豪斯相比,肯普夫不会比这两个人差。再说在巴赫领域,肯普夫在平均律,哥德堡变奏曲,英国组曲,法国组曲等等都有建树。巴赫平均律和贝钢奏被认为是钢琴音乐里的旧约和新约,肯普夫在这些领域都同时达到比较高的水平。肯普夫的演奏范围其实并不是很广的,但对代表德奥钢琴最高水平的巴赫和贝多芬,肯普夫就是佼佼者。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10:28, Processed in 0.189019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