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37692

查看

185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z751207

133#
发表于 2016-4-19 11:05:11 | 只看该作者
另外,听音乐是我一般不做EQ改变,毕竟混音师做出来的东西经得起推敲,最多做增益的改变,但增益过大,容易导致声音压迫感,慎重!

使用道具 TOP

134#
发表于 2016-4-20 02:29:51 | 只看该作者
请继续说

使用道具 TOP

135#
发表于 2016-4-20 02:29:58 | 只看该作者
请继续说

使用道具 TOP

136#
发表于 2016-4-20 09:11:17 | 只看该作者
玩到一定程度,在保证音色音质的同时,开始追求密度感规模感,空气感颗粒感,临场感,鲜活感。其中最让人头痛的是密度感临场感,很多烧友听过高品质现场会不约而同的说两三天不想开机。现场温润,顺滑,高密度,极为耐听的声音应该是大家追求的目标了。

使用道具 TOP

137#
发表于 2016-4-20 09:27:33 | 只看该作者
国内关于声音的判别大概分两派,一派以现场为标准,另外一派认为忠实于录音。因为没个定性定量的标准,烧友间争论不休,而且还会持续很久。

使用道具 TOP

138#
发表于 2016-4-20 09:45:41 | 只看该作者
我想说的是录音室里的录音都是麦克风近距离录音,放大的效果,比如说某些烧友津津乐道的钢琴家的呼吸声,揉弦时的摩擦声,不过是放大作用下的产物,我把耳朵快贴到演奏家的背上,贴到大提琴琴弦上,很遗憾,也没听清楚。现场的声音,尤其是交响的声音是每个声部的片状排列,个别乐器除外,所以有老烧指出他的系统可以听出每一把小提琴,千人合唱可以辨别出每个人的口型,我还是有一定的疑问,听过不少现场跟彩排,我真听不出来。

使用道具 TOP

139#
发表于 2016-4-20 09:50:43 | 只看该作者
既然我们听音乐不是趴在钢琴上,也不是贴着琴弦,我个人取向是以现场为标准,并不追求过高的解析力,而以密度,规模,质感,颗粒感,音场定位等为方向。

使用道具 TOP

140#
发表于 2016-4-20 10:05:32 | 只看该作者
也拜访过一些大烧,听下来都有些问题,又不好当面说,倒是几套平价的系统非常自然耐听,当然我的系统问题更多(呵呵)。烧友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平衡,要么增益过高或中高过量,密度虽然上去了,但是五分钟我耳朵就受不了。要么低频过多,声音显得混浊不清。老生常谈的平衡是一套系统的基础,高中低的比例恰当,更高点的要求是乐队各个声部的比例要恰当。虽然玩调音台,但我不推荐轻易改变EQ,除非房间空间有大问题,只有专业的耳朵才能准确判断几赫兹甚至是半赫兹的差别,我们普通烧友调整出来的是自己想听的声音,长期这样容易跑偏。

使用道具 TOP

141#
发表于 2016-4-20 10:26:45 | 只看该作者
房间里多数的问题是低频驻波,这个可以在某个低频频段做适量衰减,改善听感

点评

厉害明白调音台的用途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发表于 2016-4-20 10:54

使用道具 TOP

142#
发表于 2016-4-20 11:53:08 | 只看该作者
带通道条的老调音台做均衡还不够霸气,搞一台maselec的多段均衡试一下更佳

使用道具 TOP

143#
发表于 2016-4-20 16:01:14 | 只看该作者
让我等小白站在专业的门槛外悄悄看一眼

使用道具 TOP

144#
发表于 2016-4-21 14:58:02 | 只看该作者
认认真真的读了一遍,受益匪浅。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30 21:30, Processed in 0.081977 second(s), 17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