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41260

查看

153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狗儿念经

61#
发表于 2012-3-17 21:30: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谷歌 于 2012-3-17 19:36 编辑

我谈几点,一、现在ANDRA3是高端里卖的最好的,毋庸置疑。
二、算一下大约的成本,往多了说,T330一对,1000美元,634二对,1500美元,低音2对,2000美元,箱体,2000美元。一共不到6500美元,定价:23900美元。2年前刚刚进入中国时第一批水货价格9万-10万,后来167老大一宣传,水的也涨了到了12万。。现在大量不到10万的货,不能从成本上加以证明。(行货的总代直接进货成本是美元定价的X折大家可以尽情去猜)
三、单拿、ATC的假货肯定有,见过,听过。这个箱子,行货有,水货也是肯定有,而假货,可以有。但假货的出现就意味着这个型号完蛋了。
四、根源,行的太贵,和成本相比。一个疑问,厂家为什么不减少层层代理走直销路线?价格至少降一半以上,量一下上去了,利润就有了,网络时代,音响展发布--用家网上的口碑,足够宣传推广。。

谷歌你好,看到你的成本论,还有美元定价,再加上“水货”价格,以及行货的卖价的分析,就更加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按理说2万4美元美国售价的东西,在香港应该是18.8万港元的价格,不管厂家成本是多少,美国的零售价毕竟是一个标准,理论上在香港就应该销售18万港元!这是第一;

第2,这对喇叭有多重呢?300公斤?美国到香港的运费是多少?香港到大陆的成本是多少?如果按2年前人民币兑港币是88算,9万人刀=10万港币,(还连运费带利润)!!哈哈,此地无银;

第三,根据丹拿的经验,让消费者知道有假货是一件好事,因为买了假货的可以选择退货,再购买真货!!以S1.4为例,由于前期顾客别所谓的港行所蒙蔽,片面地误解了商品的真实价格。当真相曝光以后,大批顾客选择正规的经销代理而不去碰所谓的2手和港行,导致真正的行货大量脱销至今,真货怎么会完蛋呢?!!完蛋的只能是企图以不当手段骗钱的骗徒。

第4,代理制度简单地说就是代厂家去管理这个市场,没有宣传没有广告没有展会而采取直销=自杀,厂家也不会答应这个做法。消费者除了购买产品应有的素质外,品牌效应同样重要。音响靠网络是宣传不起来的,必须靠实体门市去做示范等等售前服务,要知道这个行业的最大危机是高薪也请不到能人!!况且,音响不是必需品,高级音响严格来说根本就没有你所说的“量”。

我以亲身经历的这二十多年音响销售经验告诉你:便宜莫贪。

使用道具 TOP

62#
发表于 2012-3-17 22:03:55 | 只看该作者
有假的ANDRU III卖么?我要5对。价格3万以内。

使用道具 TOP

63#
发表于 2012-3-17 22:26: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谷歌 于 2012-3-17 22:29 编辑

回复 gzfs 的帖子
    我觉得水货的价格其实含有不小的利润,不然也没人干,不单是andra3,其他水货的价格其实本该成为行货的合理定价。
   还有,行货的定价原则也是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得,比如新信心的美元欧元定价只高了10%,而行货则是。。。
   还一个商家总在谈的是,美元欧元的定价,其实在国外买也没有按定价买的,也是78折的甚至更低。定价和给代理的价格完全是两回事。
   第三,关于运费。欧洲的产品卖到美国,美国的产品卖到欧洲,价格没变化啊,这个可以上各国网站一查便知,没人强调运费。当然这两个大洲离得近,运费便宜些,但台湾的价格我们可以参考,比如ATC、PMC的行货,台湾的实价比大陆便宜一大截。原因还是上面所说运费和进价的关系。
   第4,代理制度好不好,就比如说中国房地产的开发商制度好不好,国家不允许农民在自己的地上盖小产权房,不允许自己单位合作建房,为什么?维护高利润的开发商制度,只能让社会和个人把钱都投向房地产上。地产商不也是振振有词吗,但那个敢于晒一下成本吗。同理,行货代理商敢晒一下真实的成本吗,所谓让烧友抱怨的天价产品到底出厂价是几折?真正运费关税是多少?如果确实向房地产说的那样不到10%,我想发烧友是可以谅解的。
  最后,我想说即使如此,目前的代理制的高价还是有问题,量上不来和价格收入比绝对有关系,如果C1只卖7000元人民币,量肯定能上来。
   10年前,一辆桑塔纳要20万,对于百姓来说,绝对是奢侈品,但现在的汽车越来越高级,价格却越来越低,成为了消费品,我觉得这里面的机制,音响行业不是一点也不能借鉴。
   我没否定代理制的合理性,但在网络淘宝时代,我在探讨除了被香港人独家垄断专营的代理制之外,大陆人还没有其他的可能渠道,一切说到底,根源就是信息不对称。。宗旨和出发点,也是为了这个曾经辉煌的行业和真正爱乐的人们。。。
   当然了,作为消费者,我只是质疑,思考,当然,这个权利我也应当有,并不是针对谁。。

使用道具 TOP

64#
发表于 2012-3-17 22:38:29 | 只看该作者
1. 该声明的内容似乎主要针对新款方婷,Andra III躺着中枪;
2. 以andra III的不规则箱体和表面工艺,不造几千个箱体能捞回磨具和制作成本?
3. 难道买andra3的老烧是聋子,分不出声音好坏?
4. 为什么别超的人不自己发声明委托别人,而且从头到尾一言不发,反而不代理egg的富盛冲在前面,这个世界越来越奇怪。

点评

因为我最9争假野!!当真野尼买假野嘅死全家。  发表于 2012-3-17 23:31

使用道具 TOP

65#
发表于 2012-3-17 22:40:58 | 只看该作者
谷歌俺支持下你

点评

呵呵,13万5,13万5,支持你个头,我不玩了。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12-3-18 00:10

使用道具 TOP

66#
发表于 2012-3-17 22:46:46 |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TOP

67#
发表于 2012-3-18 00:09:02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水货的价格其实含有不小的利润,不然也没人干,不单是andra3,其他水货的价格其实本该成为行货的合理定价。
   还有,行货的定价原则也是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得,比如新信心的美元欧元定价只高了10%,而行货则是。。。
   还一个商家总在谈的是,美元欧元的定价,其实在国外买也没有按定价买的,也是78折的甚至更低。定价和给代理的价格完全是两回事。
   第三,关于运费。欧洲的产品卖到美国,美国的产品卖到欧洲,价格没变化啊,这个可以上各国网站一查便知,没人强调运费。当然这两个大洲离得近,运费便宜些,但台湾的价格我们可以参考,比如ATC、PMC的行货,台湾的实价比大陆便宜一大截。原因还是上面所说运费和进价的关系。
   第4,代理制度好不好,就比如说中国房地产的开发商制度好不好,国家不允许农民在自己的地上盖小产权房,不允许自己单位合作建房,为什么?维护高利润的开发商制度,只能让社会和个人把钱都投向房地产上。地产商不也是振振有词吗,但那个敢于晒一下成本吗。同理,行货代理商敢晒一下真实的成本吗,所谓让烧友抱怨的天价产品到底出厂价是几折?真正运费关税是多少?如果确实向房地产说的那样不到10%,我想发烧友是可以谅解的。
  最后,我想说即使如此,目前的代理制的高价还是有问题,量上不来和价格收入比绝对有关系,如果C1只卖7000元人民币,量肯定能上来。
   10年前,一辆桑塔纳要20万,对于百姓来说,绝对是奢侈品,但现在的汽车越来越高级,价格却越来越低,成为了消费品,我觉得这里面的机制,音响行业不是一点也不能借鉴。
   我没否定代理制的合理性,但在网络淘宝时代,我在探讨除了被香港人独家垄断专营的代理制之外,大陆人还没有其他的可能渠道,一切说到底,根源就是信息不对称。。宗旨和出发点,也是为了这个曾经辉煌的行业和真正爱乐的人们。。。
   当然了,作为消费者,我只是质疑,思考,当然,这个权利我也应当有,并不是针对谁。。



真的水货根本不用考虑经营成本和宣传推广费用,而且通常还不一定是新品和原装进口。所以你所说的都不是可以指责行货代理的理由。

丹拿在欧洲,北美和丹拿亚洲都有自己的全资子公司,每个子公司间的定价都不是相互直接挂钩的,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呢?请你自己参考一下2011年的中国税收增幅。

我就从来没有试过在欧洲的商店有正价货的7折在出售新品的经验,折扣价不是没有,例如富盛现在也在折扣销售陈列的晶彩样品。请不要以为能够用样品价能买到新品。

ATC和PMC据我所知大陆都有假货,但新汉建业我没有打过交道,不知他们会不会是在玩定价1万实价三千的文字游戏,不过我知道台湾的税率比大陆便宜太多太多了。


关于真正的利润这个问题,有几个必须要提到的:毛利和纯利。我们行内有个说法:若要你扑街,教你卖HIFI.


买一个碳纤维钉脚可能有40%的毛利,但营业额才几百,呵呵,说句难听的话:连伙计人工都还没够!!更别提要到杂志登广告开展览了。


例如C1卖7000?不如700好不?搬来大陆设厂制造?现在能卖7万是因为丹麦制造这个金漆招牌,丹拿的单元只在丹麦这个高福利高人工的国家制造这个现实就注定了这个7000是你的个人愿望了,而且我敢担保:7000的信心一号是绝对没人要的了!!原因你自己想想。




还有运费的问题,你说从欧洲到美洲等等,可是你忽略了国内的物流价格!!一个丹拿的小书架从广东运到北京可是要几百的啊,不夸张地说可能是新加坡到香港的十几倍价格。


一对300公斤的水货喇叭,潜水到大陆得多少费用呢?


呵呵呵,说那么多没用的,你该买行货的买行货,该买假货的买假货,该买2手的买2手。


我只是在看着你们玩,假货得有多少毛利啊,2手的换几次就0成本了,行货....呵呵本大利钱小!!还招人不待见。没有行货在撑着,整个行业都得死掉。

使用道具 TOP

68#
发表于 2012-3-18 00:32:55 | 只看该作者
围观,哈哈,有点像家电了

使用道具 TOP

69#
发表于 2012-3-18 00:51:39 |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TOP

70#
发表于 2012-3-18 09:43:38 | 只看该作者
问题在于没听过真货之前如何判断假货?
假Stillpoints钉在专家的听感报告里比真钉还要好
末世诗歌 发表于 2012-3-16 17:25



有条件的肯定先听听真货,如到代理处听或到有这箱的朋友家听,如果没有听过就这样去购买,那肯定是冒险的。

使用道具 TOP

71#
发表于 2012-3-18 11:00:06 | 只看该作者
gzfs 发表于 2012-3-18 00:51



确实不知你报13.5w,andra3用户也没一个知道吧?不然肯定拿下了。

使用道具 TOP

72#
发表于 2012-3-18 12: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gzfs 的帖子


    富盛兄,今天我们探讨的命题--行货为什么这么贵,是代表一些平民烧友的感觉,我们感觉这个行业生病了,在把脉思考。但在您的眼里,这却认为是个伪命题,音响卖的不仅不贵,还应更贵,因为"7000的信心一号是绝对没人要的了"。在我的回忆里,90年代初,咱不说汽车,电脑286、386是人民币几万块的,,大砖头手机都是上万大款们才能用的起的,背投电视也好几万的,音响也是好几万的,HIFI的黄金时代就是那个时候,音响展那个盛况,商家那个利润啊,按当时的购买力这些东西都是一般人年薪的数倍,将近20年过去了,这些电子行业的产品到如今都变成了一个月工资的东西。而一对小书架箱C1都要7万了,行业是否健康,见仁见智。认为健康,就没得谈了。
    再说说成本,C4现在的价格可以赶上一辆中级家用车了,要知道一辆汽车要几万个部件,多少套子系统,多少道工序,多高的研发测试费用、宣传推广费用,多少工程师,多大的物流及运费(包括整车进口),C4是什么成本?一个木箱加几个单元?在汽车里,音响只是小系统,都有一堆喇叭,还带有源功放的,(说难听点20万车里的音响可能比绝大多数HIFI好听多了)
    什么是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格则根据供需围绕价值波动,显而易见的是我们的音响的价格高高在上。仅仅归结于税和物流是无法解释的,并且我们所谓的行货敢说都真正报关缴税了?所得税增值税都交了?大家可以想象,这不是高价的理由。
    音响行业是不是没有需求?和汽车、电脑、电视、手机等等产品比起来,是一路走高的价格造成了一路下滑的销量,还是一路下滑的销量导致了一路走高的价格?HIFI究竟能不能把所谓的成本降下来,走消费品路子,为什么CAV卖的好,活的润?降低定价并明码实价为何行不通?
    商人天生是逐利的,特别是占据垄断地位的时候,都要维护这个垄断地位。但可悲的是,大陆的富盛们也是香港人(总代)的下线吧,富盛们当然会站在香港人的一边才好吃饭,为什么不会站在大陆消费者的一边寻找商机呢。实际上某种意义上说富盛们也是这个体制的受害者,真正的得利者是香港人。货来了,价格加一倍,给富盛们,富盛们也确实没什么暴利,让香港人加的这一倍其实完全可以让给大陆消费者的,大陆的市场这么大。
    广本在广州生产完了,需要总代理吗,汽车和家电到底是怎么卖的?
    总而言之,有垄断就有高价,绝对的垄断就产生了绝对的高价(房产我们看的很清楚,我们大城市的垃圾房子比美国的别墅还贵),总代制是水货甚至假货的根源,自己的因去打自己的果,是扇自己嘴巴吗?
    我不是从业者,只是个旁观者,说的不一定对,不一定全面,但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确实到了应该反思的时候了,水货也许会掀起革命的,厂家也不一定非得愿意被总代绑架,网络物流时代了,厂家直销,我看行!
   
   

点评

咱们另外开贴讨论吧,这贴里我主要是看热闹的。  发表于 2012-3-18 21:12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3 11:35, Processed in 0.041657 second(s), 19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