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拜访黄荣贺前辈
认识黄荣贺先生是在5年前,当日是同逸真兄一道前往拜访。那时侯黄生的听音室只有15平米环境,使用JBL监听单元DIY的四路三分音音箱,高音是纯钛膜,中音是五寸纸盆,低音是双八寸单元,近140CM高的箱体在3X5.5米狭小的空间里显得十分之庞大,而其监听风格的声音尤为剧烈!这是我是自音响发烧以来所感受到的一种从所没有的体验。逸真兄当晚更是激动难眠,有感写下《音乐膨胀》一文。不久后,黄生又设计了一对6寸2路小音箱,用的只是合资厂的平价单元,只有86DB的效率。那天大家把它搬到海印星之光当时的《名品音响》初试蹄声,我和锦华兄也在场,用PASS LAD 100w A类MONO+MARANTA 7+THETA DATE/G3推动,和我们在他家是听到的是一样的风格,一样的音质,那极端强烈的质感和音乐动感震聂着全场听众(起码有20人),当时根本没人去计较什么音场,定位,口型,直到乐曲最后一个音符,大家才“哦”的松一口气。都陶醉了!现在跟锦华谈起黄生的箱子,谈起当日我们所受到的“震撼”,还是念念不忘当年那精彩一役。
去年黄生乔迁新居,并有DIY巨作完成,于是相约JAZZ,大头虾,ROCK,JOGO等一众好友前往拜访。黄生宽敞的新房子跟以前真是不能同日而语了,不过4X8.5m的空间跟以前风格一样,绝对是简洁得惊人,听音环境的布置成为了我们最想探究的地方,真是一点也不象发烧友的家,装修非常简单,天花、墙壁都没有特殊的处理。完全是家居布置,木地板,皮沙发,茶几,几个小靠枕,几件证书照片,几盆盆景,一小块 地毯,天花沿着墙角边起了两小级,没有任何吸音、扩散板之类,光滑的墙壁,后墙是大篇玻璃窗,硬调的环境,两个箱中间放一台大屏幕电视。也许你以为一定会“衰声”,但是人在里面说话却是很舒服,听音乐的堂音,空气感丰富得象在音乐厅里,大家心里都在暗暗称奇。黄生说他是是十分强调聆听空间的残响时间(0。6S),而且他只是通过家居的摆设去实现。他认为前期对空间的设计远比后期的所谓“吸音”来得重要。笔者在装修听音室是就得到黄生的指点,可谓受益菲浅啊。
主人家的设备跟以前基本还是一样, JEFF ROWLAND 第一代旗舰前级CONSUMMATE+8后级, THETA DATE II转盘+DS PRE BAIS解码, KRELL MD1+64X数码系统, PIONEER X-1 LD PIONEER DV-S9 DVD 全部是一代经典名器,即使在现在也丝毫不差,还可令目前诸多贵价俯首称臣。 线材是XLO TAYE 1。1 CD-PRE(RCA) 超时空 DACADE 前-后(XLR) 忠实线 巨匠 喇叭线 AS,XLO,NBS电源线。
黄生是学音乐出身,早年曾在珠影乐团从事音乐专业工作,80年代开此从事音乐建声和声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发表了《音乐与音响》《如何欣赏音乐》《音响与建声》《室内聆听环境的声学技术》等技术论文。主人年轻时,曾出访各国, 到欧洲各国的歌剧院,音响厂家考察游历, 所研究的音箱箱体“和谐共震”专利技术,在音箱制造应用上得到世界专家的认同,曾获美国,澳州音响协会“音响成就奖”和“音色优美奖”。据悉现在已有一些著名的国外厂家购买了此项专利用于音箱设计。他多年在市文化器材公司工作,曾任至总经理。10来20年前那可是权威机构,几乎所有进口的舞台和家用音响设备都是经那里出来的,我们在求学的时代一有空都喜欢跑到中山五路儿童公园旁的门市部饱饱眼福。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80年代中后期他们引进本地第一台CD机(好象是飞利普CD1000)并为此隆重地开了一场大型的HI-FI SHOW,不过开完SHOW的当晚CD机就被小偷偷啦,不过偷到了却不会用,那家伙是大笨贼笨到头了,居然打电话市文化器材公司去问用法,当然是自投罗网啦,最后小偷为此坐了好多年牢 。。。他于十年前就开此试制音箱,工作的方便,对录音监制认知和兴趣,他喜欢用JBL的监听级单元做箱,对JBL的特性十分了解,并且在运用上寻求了突破。 他十分喜欢做多路的大型音箱,他认为现在的音响器材为了有更细腻,更高贵的音色,都在高音部分做文章,反而忽略了真实音乐中应有的平衡度和动态。好些号称中型落地箱的声音甚至乎就象小姑娘似的,要知道大型交响乐都是三管乃至四管编制的百人管弦乐团,强奏时的能量和激情,那小音箱如何能表现出来呢?现在他除了从事会议室,录音棚,剧院等专业设计外,又参与唱片制作,亲自监制了《鼓怪》《秋思》《田园牧歌》等发烧唱片。
根据他的介绍,“和谐共震”的设计理念是利用音箱的谐震,把音箱当成乐器一样来设计。多路音箱的设计不但要考虑分频器,考虑板材的选用(虽然只是MDF板)和谐震点的运算运用,关键的还有相位问题,单元的位置好比乐器的按键,要跟据单元特性,必需放到精确的位置才能有完整的音乐动感和场面的表现。而且箱子做好后他还要拿回家调音(三路以上音箱的设计别说对DIY爱好者,对厂家也是难度颇大的考验,何况在没有什么电脑测试软件可凭借的情况下,能以人为本(人的听觉特性),做到多路声音协调,平衡,完美,难度实在是太大啦,而且该技术的运用解决了音箱的动态压缩问题。听他设计的箱子声音全频都是很OPEN的,从来不会有某些频段有压抑老是放不出来的问题。任何单元到了他的手里,所设计出来的音箱声音风格一定都带着浓厚的“黄氏”特色。我们所见这对近百公斤重的双12’五路巨型音箱全部使用JBL单元,是黄生倾注全力的旗舰之作。总共有两对,第一对刚一出炉就被一位烧友夺去(那位仁兄由最小的三路两单元起,先后收藏了4对黄生的作品,一对送给了带自己入门发烧的老爸,一对送给了兄弟,自己的卧房用”音乐传真”前后级又服侍一对,全是用JBL单元的作品!)黄生设计除了双12’五路JBL旗舰以外,还有双10’4路及双8’ 4路JBL,双8’ 4路 SEAS ,双7”三路ETON,双6。5’三路SEAS和SEAN SPEAKER等一系列的作品。最近又在研制一款双9’ 全ETON单元的箱子,到时我真的要听一听有没有我那《盟主》的影子。不过我想说的是论动态能量感,我想我家的《OPUS》箱一定会甘拜下风,可能只会在美感上占便宜吧。
黄生在播放音乐时很会把握节奏和制造气氛,幕间还向我们讲授一些一些声学小知识,在他的引领下让您犹如在家里欣赏一 , 一曲古筝《高山流水》为序,先是《大闹狮子楼》《吐露番的葡萄熟了》《苏三起解》等民乐小品,还有<<古怪>>等中西融汇的新作, 接着是大,小编制的管弦乐,最后是歌剧《自由射手》《游吟诗人》《茶花女》和精彩万分的LD-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就这样一步一步把气氛推向高潮的顶点,在您面前呈现出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让人热血沸腾,仿如一齐被卷入了音乐的汪洋大海。一曲终了,在座的朋友们同屏幕里观众一起,忘情地在欢呼,在鼓掌。。。。
黄生所设计得音箱的风格特点以前逸真也已经说了很多了,它无论是高低频延伸、电光火石般的瞬态反应、动态范围、声音的密度都非常出色;各种乐器的声音真实(一下就抓住听者神经的除了质感,还是质感),如果我听我自己的系统象座在音乐厅的第10排,听黄氏就是在3排之前,那鼓声、琵琶声、大提琴声有着与现场同等的音压,播放交响乐、歌剧等作品更是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由于他的监听性,声音趋于直白,但只要是录音真实的,不管是古典还是流行、民乐都好听。反而一些发烧碟倒是不好听了,如蔡琴的《机遇》《青燕子》<<HI-FI大提琴>> ……这类发烧碟很容易听得出近场录音在作出过度修饰,声音夸张缺乏真实感,可谓漏洞百出;一些原来很多系统不容易放好听的50-60年代录音黄金时期制作的古典音乐,黄氏音箱却把它放得很好听,实在让我们感叹不已。黄氏的风格就是想反映录音的原貌。我说它既非英国箱也非美国箱风格,虽然未必能讨好每个人的耳朵,但做出了“我就是我”的特色,正如电视机有人喜欢SONY,有人喜欢东芝。譬如在音场的再生方面等与我们平常习惯感受不同,我更多地觉得它表达的是一个空间的再生,音乐完整的框架结构,使人对音乐产生一种共鸣。就如我们到音乐厅去听音乐会时候,再去找什么定位音场可要闹笑话啦。当晚几位烧友出门后都说的他们的心跳还维持在100次/分钟!用JOGO的话说,黄生的声音是以一个录音监制在录音棚的角度去调整的,跟我那里是同一方向的两个极至。大头虾认为他的声音带强烈的音乐录音师色彩, 典型的从音乐人,录音师的角度看待HIFI的声音的理念, 也是他听过的最真实的还原! 尤其在乐器质感密度, 动态张力上造诣颇深, 极具威慑震撼同时又一如\"鼓怪\"碟般的自然真切. 聆听者会忘却困扰人的HIFI概念, 几乎不到去留意器材, 只有乐器和对音乐的演绎, 它对演绎者的心境捕捉特别特别利害. 用慑人心魄,灵魂出窍来形容也不为过!正因为如此, 系统对碟片里音乐演绎的功力,录音的水平是个严峻考验.
第二天晚上,大头虾一人带了一大堆碟再次上门, 跟黄先生探讨声音,品碟闲聊直到深夜。。。 不久,虾兄拥有了我们一群发烧好友中第一对黄生的作品——双八寸SEAS单元打造的“黄氏音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