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6865

查看

102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尘客

25#
发表于 2011-1-9 07:29:42 | 只看该作者
不见得!我身边的几位专业人士烧得也不轻,呵呵。
extrema 发表于 2011-1-8 23:00
应该是的,论坛的B老师烧得不轻。


使用道具 TOP

26#
发表于 2011-1-9 07:33:10 | 只看该作者
我不太认同尘客兄的论点:知识分子与古典音乐的关系。
我解释一下: 我碰上过三个上海出租车司机,一个和我大谈海菲兹,他是海爷的粉丝,谈得比我强多了,我只能听。第二个是卡拉斯的乐迷,和我大谈卡拉斯,我彻底晕倒。第三个是诗歌粉丝,我看了他给我看的自己写的诗歌,虽然不是很棒,但我能了解他对诗歌的热爱。可能我碰上了小概率的事件,但我在我的同事们之间了解,我没有发现知识分子热爱古典乐,是大概率事件。

我认识到,喜欢还是不喜欢古典音乐,与个性、经历、偏好有关,而不是与他占有的知识有关。

alma 发表于 2011-1-9 03:49
管风琴MM也在她那本《北方人的巴赫》里谈到一位会听巴赫的司机。


使用道具 TOP

27#
发表于 2011-1-9 09:01:12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古典音乐?
这可能和我们的大脑受到音乐刺激而产生某些会转化为快感的物质。
这也是一种上瘾。因此爱乐首先要有自控能力。

使用道具 TOP

28#
发表于 2011-1-9 10:00: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1-9 10:02 编辑
边听马勒八、边看非诚勿扰、边顶尘客兄

另外好奇问一声,尘客兄也到苏州科文大剧院听过音乐会?
scfan 发表于 2011-1-8 21:11
太强了,一心三用。

家事耽搁行程原因错过了,非常遗憾,本来最喜室内乐,去年9.17的斯图加特和10.17的萨尔兹堡都没赶上,看今年吧。



使用道具 TOP

29#
发表于 2011-1-9 11:33:44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我下一个帖子,就是10 版以上的最后四首歌,这些伟大的演绎是如何将音乐和演唱结合在一起的,菜鸟去准备 ...
alma 发表于 2011-1-9 04:58


等新贴!最近我也在寻找Studer和Sinopoli的那一版。


使用道具 TOP

30#
发表于 2011-1-9 11:31:42 | 只看该作者
我不太认同尘客兄的论点:知识分子与古典音乐的关系。
我解释一下: 我碰上过三个上海出租车司机,一个和我 ...
alma 发表于 2011-1-9 03:49


你应该把这两位师傅的车牌号码给记下来,下次我去膜拜下!


使用道具 TOP

31#
发表于 2011-1-9 11:08: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1-10 13:07 编辑
我不太认同尘客兄的论点:知识分子与古典音乐的关系。
我解释一下: 我碰上过三个上海出租车司机,一个和我 ...
alma 发表于 2011-1-9 03:49

要说菜鸟,俺才真是。除了早年与文人环境有些接触外,俺的生活工作经历与文化、音乐什么的丝毫不相关。alma兄与念经兄等的精彩博学对话,我是常常关注,但嘴也插不上的。

那些观点也不过一隅之见,甚至有些臆想,兄不认同也在预料之中。但要再引述说明下,所表达的本来意思是喜欢上了古典音乐的人,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与自己身上某些“知识分子”气质相通,包括生理和心理特质两方面,多少而已,是否自觉而已,并非简单划入所谓知识分子一类,所以要加上引号。

反之肯定不成立,没有那个意思。具有一定“知识分子”气质的人,选中的自娱方式可不只有音乐啊,哪怕西方古典。

您所说的那位的士师傅,就是出租车司机人群中的“知识分子”啊!每个时代,每个人群中都有自己的“知识分子”,古典音乐为他们的个性化需要提供了某种“出世”或自娱的工具。

(黑体字是我的原话)

使用道具 TOP

32#
发表于 2011-1-9 14:42:33 | 只看该作者
我菜鸟不认同将喜欢古典音乐扯上西方的哲学或是神学。alma 发表于 2011-1-9 04:08


我基本赞同你的观点,但是我这里提出另一个观点是,古典音乐同样可以分割为世俗作品和宗教作品。

我想多数的时候,我们欣赏世俗作品要比宗教作品容易的多,这尤其体现在从浪漫派时期起的作品。从古典晚期,浪漫派起源的时候,作曲家更多的开始表达生活的东西,对于我们东方人来说,这种距离感比之那种意念式的宗教来说,要近的多。但倘若我们想深入的了解宗教作品,则西方的哲学和神学对欣赏古典音乐来说的确有非常大的作用。

很遗憾,我至今喜欢世俗的作品要远大于宗教作品。举例说,一个宗教类的康塔塔,往往圣经中的一句词可以反复咏唱5,6遍的做法,我始终不得要领。可能作曲家要表达的是对上帝的虔诚、赞美、忠心等等,但我想只有真正的基督徒才能从内心深处了解词的美,了解曲的和谐,而对于我来说,最多也就是听听和声和曲调。

使用道具 TOP

33#
发表于 2011-1-9 15:24:39 | 只看该作者
我基本赞同你的观点,但是我这里提出另一个观点是,古典音乐同样可以分割为世俗作品和宗教作品。

我 ...
bluesky 发表于 2011-1-9 14:42

其实这完全是两个问题,没人会在听音乐时必然扯到哲学和神学,而是哲学(理性)和神学是先于我们的听被注入到古典的某种题材中去了。所以,也正因为如此,这类音乐中才具有了特定的形式感和特定的情绪氛围。非此,他就会是另一种模样。至于你我他喜欢不喜欢听这类音乐完全是另一回事,但它不会因为你喜欢与否而改变。


使用道具 TOP

34#
发表于 2011-1-9 15:44:52 | 只看该作者
尘客兄的“知识分子”假说虽不能完全成立,因为音乐从听的根本上是入心而非入脑的,所以才有贝多芬“心灵”之说的慨叹。但反过来,深入欣赏古典音乐,尤其是那种形式化的美,以及将知识层面的积累应用到想象力的施展空间中去时,知识是会发生作用的。所以,受教育程度(主动或被动)高的群体,相对受教育程度低的群体而言,前者喜欢古典音乐的概率还是远大于后者的。
人类是群居性的存在物,人以群分当然就会产生“臭味相同”的特定群体,每个特定群体对某类事物的特殊感受能力都会相对比其余群体高。喜欢古典音乐的的群体无非也就是对此类音乐的感受能力强于它群体罢了,这包括了心灵的感知能力与形式感和谐的感知能力两个方面,大概都比其它群体相对强一些。比如,赌徒(此处无贬义)们对局面的感知与把握能力,对相互间细微心理活动的揣摩能力一定高于你我他这个古典音乐欣赏群体。而每一特殊群体气质上的相近之处虽然很微妙,但多少是有迹可寻的,比如我就对某某人会喜欢流行发烧碟还是古典音乐有相当的判断力,因为我与唱片打了十多年的交到,直觉很强。

使用道具 TOP

35#
发表于 2011-1-9 23:54:42 | 只看该作者
古典音乐欣赏者特质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6360190/

也许很多人认为古典乐迷们之所以欣赏古典音乐,完全是各人的喜好罢了,和欣赏流行音乐没有两样,或者他们以为古典音乐欣赏者食古不化,把流行音乐当成是不道德的或是不协和的。甚至有人把古典乐欣赏者说成势利的,认为我们只是用欣赏古典音乐来表达身份。这些说法完全误会了古典乐欣赏者的想法。许多古典乐迷其实比一般人的想法还来得开放和前卫,对各类现代思潮的接受力也较高。古典音乐欣赏者常常是最不在乎传统和别人想法的,不是一般人认为的老古板。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首贝多芬和一首流行歌曲,我们就会发现,贝多芬音乐里所使用不协和音的机率其实比流行歌曲中多得太多了。相对於一首古典乐曲,流行音乐反而显得保守而缺乏变化,犹如一篇光看第一页就知道全部情节的小说。

最受古典音乐欣赏者敬重的作曲家,绝大多数是当代最大胆前卫的作曲家,如莫扎特,贝多芬,萧邦,华格纳和德布西等人。即使是一般公认的保守派如巴哈,他所使用的和声在当代也是极为大胆的。相对的,缺乏新意的作曲家的作品就很少流传下来。

古典音乐欣赏者对音乐的要求到底是什么呢?又为什么那么多古典乐迷会对流行音乐大肆批评呢?这个现象可以由音乐欣赏者对音乐各要素的注重的比例得知。音乐要素分为三方面:旋律要素,节奏要素和和声要素,其中节奏要素又可细分为节拍和乐句。古典音乐欣赏者之所以偏好古典音乐绝非偶然。

一般人欣赏音乐的方式是欣赏音乐中的旋律要素。流行音乐欣赏者大多属於这种类型。他们注重音乐是否有流畅悦耳的旋律,因此贝多芬和巴哈等非旋律性的作曲家对他们来说是艰深难懂的。旋律要素的欣赏者经常需要跟音乐一起哼唱,或诉诸歌词等非音乐性的东西,因为他们只有这样才会被音乐感动。相对的,许多古典音乐欣赏者宁可欣赏他们听不懂的外文音乐,以防止歌词左右他们欣赏音乐本身的乐趣。

节奏要诉的欣赏者分成节拍的注重和乐句的注重。许多摇滚乐和重金属乐曲的欣赏者就是节拍欣赏者,因为摇滚乐强调低音和打击乐的节拍效果。许多古典乐欣赏者也是节拍取向的,但是他们注重的是节拍的复杂变化,而不是摇滚乐中过於规律的节奏。

乐句取向的欣赏者较旋律倾向和节拍倾向的欣赏者为少,但却占古典音乐迷的一大部份。他们是所有音乐欣赏者中最知性的,注重音乐中动机的发展,变化和组织。一段乐句或音乐素材无数的变化让他们有如看万花筒般地兴奋。缺乏发展性的流行音乐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因为流行音乐的结构太过松散而简单。他们喜欢结构紧密而复杂的音乐,如贝多芬和布拉姆斯,对二十世纪的古典乐曲也颇能接受。

和声取向的音乐欣赏者是所有欣赏者里最稀少的,但在古典乐迷中也十分常见。和声听觉并非每个人都有,因为欣赏者必须有同时听数个声部的能力,但是如果一个人养成了和声听觉,音乐就会出现某种令人疯狂的感动力。这类欣赏者注重和声和音色的变化,因此和声复杂多变的音乐是他们的偏好。他们有可能喜欢巴哈,萧邦,华格纳,德布西,或马勒的音乐,因为他们作品里的和声发展极富特色。和声取向的欣赏者对二十世纪古典音乐和不协和音的接受力是所有欣赏者中最高的,也有许多人热爱史特拉汶斯基和巴尔托克等人的音乐。和声保守又大同小异的流行音乐对他们来说自然是无聊透顶。

古典乐迷因为多半属於乐句或和声倾向,因此会感到流行音乐似乎完全没有内容。流行音乐的"保守性",而非"前卫性",才是许多古典乐迷不喜欢流行音乐的主因。

使用道具 TOP

36#
发表于 2011-1-10 00:06:30 | 只看该作者
alma转的文章很有见地,属于理性分析一路,让俺这不懂乐理的也学习了。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5 02:35, Processed in 0.067324 second(s), 1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