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5849

查看

136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color4

121#
发表于 2013-3-18 21:24:25 | 只看该作者
因为今天很忙,有些内容还没细看。J版主也精通印度音乐啊。Ravi Shankar是印度在国际上最有名的音乐家。不 ...
shinelb 发表于 2013-3-18 11:58



啊?!NJ是印度人。

使用道具 TOP

122#
发表于 2013-3-18 21:38:27 | 只看该作者
Bill Evans喜欢Conversations With Myself
这张.
jinlei 发表于 2013-3-12 11:01

这张确实好听!
整本闲书、清茶,谁也不是主角,都当背景听、背景看!
安逸!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23#
发表于 2013-3-18 21:32:56 | 只看该作者
啊?!NJ是印度人。
color4 发表于 2013-3-18 21:24
她是美国人,有着英裔美国人及印度裔孟加拉人的血统。


使用道具 TOP

124#
发表于 2013-3-18 21:41:05 | 只看该作者
诺拉琼斯把名字从Geethali Norah Jones Shankar 改为Norah Jones,
是为了避开父亲的盛名,她不喜欢活在父亲的阴影下、、、、、
她父亲拉维香卡是印度在国际上最有名的音乐家,与梅纽因等人共事过,名气很大。

使用道具 TOP

125#
发表于 2013-3-18 23:12:13 | 只看该作者
我并不懂印度音乐,但我听了些Ravi的东西,我个人并没有太多的感觉。Ravi这么红,当然表明是有才能的。但是当时的社会背景也帮助了他。当时正是美国嘻皮士的年代,毒品文化开始泛滥,而他的音乐对西方来说又是种新奇的声响,这种特殊的声音及对精神上麻醉效应和这种社会背景一拍即合。但对我来说,我是不接受他的。他明明知道他有个女儿,但他不认。直到Norah18岁后,Norah主动和他父亲接触。我也是父亲,对于这种做法我是无法接受的。

使用道具 TOP

126#
发表于 2013-3-19 00:38:28 | 只看该作者
西塔琴大师多了,远不止Shankar一个,Shankar只不过是将这一印度古典乐器推向西方的第一人罢了,其间的缘由是时代风潮使然,并非Shankar一人一厢情愿的结果。

正如Jwang兄所言,六十年代的嬉皮士运动的确在摇滚乐界(也包括爵士乐的一些领域)开启了第一轮的世界音乐融合风,列侬、贾格尔(滚石的主唱)等一大帮摇滚殿堂级人物那时候都很愿意去印度修行悟道(这俩人也是将西塔琴融入摇滚乐的先驱者之一)。当然,东方音乐的神秘以及轮回般无止尽的行进方式的确也应和了如同大麻、LSD一代的精神诉求——一种现世的涅磐状态令人恍兮惚兮,神游物外——整个60、70年代的嬉皮士运动以及摇滚乐甚而爵士乐都笼罩在此番情状中不可自拔!单纯从音乐层面讲,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一时代的摇滚乐以及一部分爵士乐(Coltrane即为一例)而其中尤其以迷幻摇滚为甚。

时至今日,诸如Peter Gabriel、Eric Clapton等还与一众印度音乐家有着大量交集融合,其中不乏西塔琴造诣超凡绝伦者!因此,Shankar虽声誉显赫,但远不足以一统天下,只手遮天,他之所以大名鼎鼎,实在是自身以及与西方社会之间相互因缘际会的结果。而且,Shankar也仅仅是印度西塔琴主要流派之一的Allauddin一派的传人,与之相提并论的主要流派至少还有Etawa一脉,Vilayet Khan、Imvat Khan、Shahid Parvez等堪与Shankar其名的大师即出自Etawa这一流派!出我列举的这几位之外,在印度还有许许多多西塔琴隐士为你我所不知但却非常优秀!

点评

呵呵,印度文化是挺有迷幻虚无的,倍儿“超现实”。George Harrison是那一轮儿印度风的始作俑者,也是最痴迷的一个,其他人我觉着都是跟风儿起哄捞实惠的。  发表于 2013-3-19 10:15

使用道具 TOP

127#
发表于 2013-3-19 00:43:57 | 只看该作者
90年代中期认识一在四川大学研究中文的美国佬,这家伙就是一典型嬉皮士,我在他那儿听过一盘Grateful Dead的现场录音,90分钟的磁带就两首歌,里面与主音吉他手Jerry Garcia的主因吉他迷幻旋律呈交织状并行的西塔琴声当时让我震惊!但那不是Shankar的琴声,据说是印度的另一名家,名字我早忘了,但至今记忆犹新!

使用道具 TOP

128#
发表于 2013-3-19 00:48:19 | 只看该作者
印度音乐的灵魂除了西塔琴以外,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打击乐器,可以肯定的是,印度打击乐节奏之复杂全世界无二,仅仅一双手在各种鼓上所能制造出的节奏和效果就让人眼花缭乱,如同坠入万花筒般的坛城中去!

使用道具 TOP

129#
发表于 2013-3-19 08:57:11 | 只看该作者
印度乐器及乐手,在朱哲琴《声音的漫游》里有一些记录和现场演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30#
发表于 2013-3-26 13:23: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olor4 于 2013-3-30 22:43 编辑

tsuyoshi yamamoto trio简介:





Tsuyoshi Yamamoto / Girl Talk
piano:TSUYOSHI YAMAMOTO
bass:AKIRA DAIYOSHI
drums :TETSUJIRO OBARA
XRCD編號:TBM-XR-0059

專輯簡介:
這張名為「Girl Talk」的專輯就如它的名稱一樣,七首歌曲都是這種美得無法自拔的慢板,擔任鋼琴的隊長山本剛對於這些音樂有它非常獨到的見解,你會發覺到音樂中的頹靡味變成灑脫的效果,加上他一貫華麗的觸鍵,讓這些曲子成為最耐聽的小品。
曲子中除了第一首「追憶」最為人稱道之外,「亂世佳人」、「I love You,Porgy」也是經常演出的曲子之一,1975年錄音時,當時這三位演奏家都還是爵士新鮮人,不過從音樂中你完全聽不出任何生疏之感。樂器定位明確清晰,鋼琴顆粒逼真的優秀錄音。

專輯曲目:

1. THE WAY WE WERE 5:27
2. GIRL TALK 6:12
3. GONE WITH THE WIND 6:37
4. TAKE THE "A" TRAIN 5:20
5. I LOVE YOU PORGY 4:51
6. WHAT NOW MY LOVE 5:01
7. Autumn in New York 4:45




这一张 三盲鼠录音的XRCD,轻松悠扬。非常适合春天午饭过后,散步时在MP3中倾听。也曾收录于刘汉盛榜单100。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是山本刚还是森木崎?  发表于 2013-3-29 21:15

使用道具 TOP

131#
发表于 2013-3-30 22:45:50 | 只看该作者
tsuyoshi yamamoto trio简介:





Tsuyoshi Yamamoto / Girl Talk
piano:TSUYOSHI YAMAMOTO
bas ...
color4 发表于 2013-3-26 13:23


专辑介绍:

刘汉盛榜单100碟第83张入选原因:首先,我是因为第一首歌实在非常迷人,所以想选它入榜。但是,我不能因为一首歌好听就选它,所以找到了一个借口,那就是它的贝司可以测中低频驻波。只要您听到贝司弹出来的声音形体有过大的地方,那就是驻波所在。不过,如果偶而有一、二个驻波并无伤大雅,每个房间都会有的,但是如果一直轰轰作响,那当然太过分了。除了贝司测中低频驻波之外,其实也可以测钹,那钹声肯定是很脆很甜很美的。
难关:每一个弹出来的贝司声形体是否都一样大?不能有些音很肥,有些音很瘦,很肥的地方是驻波,很瘦的地方是不足。最好的状态就是既结实又低沈,还有清楚的质感。脚踩大鼓虽然躲在背后,但是噗噗声是否够清楚?如果浑浑的那就糟了。第四轨每一种乐器可说都像一粒粒滚动的东西,速度既快又利落,钹更是清脆甜美,如果您对此处的钹无动于衷,那就太可惜了。
这是山本刚在TBM的第六张专辑,身为最受欢迎的爵士钢琴手,山本刚以不断创新的技法演出来满足广大的爱乐迷,在本张专辑中,山本刚以非常浪漫及轻松幽默的方式来诠释多首经典名曲,包含有"The Way We Were","Girl Talk","Autumn In New York"….等,每一首曲子皆是完美演出的杰作,千万不能错过! 曲子中除了第一首「追忆」最为人称道之外,「乱世佳人」、「I love You,Porgy」也是经常演出的曲子之一,1975年录音时,当时这三位演奏家都还是爵士新鲜人,不过从音乐中你完全听不出任何生疏之感。乐器定位明确清晰,钢琴颗粒逼真的优秀录音。

使用道具 TOP

132#
发表于 2013-3-30 22:53: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olor4 于 2013-3-30 22:57 编辑


Andrew Hill是在上世纪60年代自由爵士开宗立派期间崛起的爵士钢琴家,1960年被Alfred Lion罗致于Blue Note旗下。

Andrew Hill似乎永远是个不逐时流的人,总是别出心裁,积极地进行探索实践,努力将波普爵士等传统乐派的风格融汇到之后崛起的各个音乐流派之中,并且独具成效。在Blue Note的十余年中,Andrew Hill留下了为数不少的精彩录音,之后几番离去又回还,甚至在2004年还给Blue Note录了一张“Times Lines”。 本碟于1965年2月10日由Blue Note公司同时也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爵士乐录音师Rudy Van Gelder在他自己位于新泽西的录音室里完成录音,制作人就是老板Alfred Lion。本碟收入乐曲7首,都是希尔自己的作品,而且多半以希腊神话中神祗的名字来命名,如《不和女神》(“Eris”)、《辩论与史诗女神》(“Calliope”)、《音乐与抒情女神》(“Euterpe”)、《抒情诗女神》(“Erato”)。与Hill合作演录的乐手都是当时的翘楚名将,包括短号手Freddie Hubbard、次中音萨克斯手Joe Henderson、低音提琴手Richard Davis和鼓手Joe Chambers。这个组合的深厚功力和凌厉气质在唱片首曲、长达10分40秒的《不和女神》(“Eris”)中就展露无遗了: Hill的钢琴演奏仍旧保持一贯的低调,触键绝不凌厉,只是稳稳地守着节奏,间或以简短的句子回应一下凌厉而恣意的短号,看似简单重复的音型中却体现出丰富的层次和高妙的即兴意趣,透射出这个独创天才的非凡灵感;Freddie Hubbard的短号相当吃重,如桀骜的金蛇般疾行狂走,似乎不假思索,却又灵气四溢···本碟是Hill从传统爵士乐概念出发进行的又一次探索,虽然有着自由爵士的神采与气质,但它那比较严谨和紧密的结构中又透出硬朗的波普之风。作为聆听者,要想领会Hill的创作意图,首先就得打起十二分精神竖起耳朵来完全投入于其中,这样一来,在近50分钟时间里,你才能得到应有的心神与官能享受。 本碟属于老录音重发,其中5曲在1975年以BNLA 459为编号发行过LP黑胶,而“Roots 'N' Herbs”、“Euterpe(alternate take)”两曲则曾经收在Mosaic MD7-161中。本碟也是限量发行的地道美版,绝版的日子恐怕也是指日可待,有心的乐友最好尽早下手,以免以后无奈向隅。 本碟采用24比特技术重新制版,由Michael Cuscuna担任重发制作人。 “鉴赏家”系列于1994年6月28日发行第一批12张CD,之后每年发行一批新品,加上今年6月这一批,“鉴赏家”系列统共已经出版了23批共123个品种。


专辑介绍:
Andrew Hill (1937-2007) 来自芝加哥,他是具有开创性的作曲家与钢琴家,对爵士乐的革新源于自我独创,60 年代 free jazz 大洗牌,Andrew Hill 在 Blue Note 旗下录制许多脍炙人口的专辑,并没有参与这一波的 free jazz 革命。
当 Andrew Hill 的同辈乐手汲汲营营于 bop 与 hard bop 的旋律与调和技术时,他却延伸出其他可能性,加以改革。60 年代大部分的爵士乐近乎任意堆砌而成,Hill 却坚持音乐品质,他的音乐旋律如迷宫般错综复杂,例如经典专辑 Point of Departure 里的歌曲 New Monastery,可听出精密与老练的作曲实力,并非花拳绣腿,更不是瞎猫遇到死老鼠。
身为钢琴家,Andrew Hill 的弹奏技巧流畅灵活,如同创作。当他弹奏表演时,一切浑然天成,不陈腔滥调。有一派乐迷认为 Andrew Hill 的乐风倾向 avant-garde,但是更恰当来说,Hill 的音乐在 post bop 与 avant-garde 之间开创出独树一格的声音。
与Andrew Hill首张作品《Black Fire》相比,《Point of Departure》的变化是比较大的。《Black Fire》在保守与解放之间的取舍拿捏的不是很到位,所以有点神散之势。而这张就是完全的解放,乐器、乐曲、演奏三位一体的解放,此作获得的声誉也是Andrew Hill 作品中最大的一张。这张全明星超级制作的亮点在于Eric Dolphy与Joe Henderson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没有造成任何的伤害,因为Andrew Hill的钢琴做了很好的调剂作用。而实际上Joe Henderson传统的波普萨克斯填补了Andrew Hill的些许干涩。Eric Dolphy的多乐器也让曲子在横向上展开的更广。Andrew Hill慎密的和弦最终将乐队的演奏带离了波普的范畴,让六人拥有各自不同的空间进行自我的独唱。本专辑原始录制于1964年,获得《企鹅爵士评鉴》四星带花最高评价,此为1999年RVG Remastered版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6 16:54, Processed in 0.090485 second(s), 19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