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6322

查看

79

回复
返回列表

go

穆拉文斯基/柴可夫斯基第6交响曲SACD和蓝光音乐碟不同版本比较

1#
发表于 2017-4-4 16:44:11 | 只看该作者 | 正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malaiyun 于 2017-9-24 20:12 编辑

穆拉文斯基指挥的柴可夫斯基第6交响曲SACD有Esoteric第一极品/穆拉文斯基/柴可夫斯基第4.5.6交响曲和UCGG-9049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 穆拉文斯基 SHM-SACD,以及24/192KHZ的蓝光音乐碟,听过的烧友谈谈体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80#
发表于 2020-3-7 21:41:1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使用道具 TOP

79#
发表于 2019-4-12 06:43: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alaiyun 于 2019-4-12 06:47 编辑

  唯一的障碍就是 开盘带的保存状态就是最大的障碍,也是不可避免的状态。开盘带和黑胶不存在谁打败谁,它们都是历史的产物,用它们仅仅是保存一些历史上一些音乐文化遗产。

使用道具 TOP

78#
发表于 2019-4-11 21:53:06 | 只看该作者
问题恰恰就是  黑胶的声音 除非是头版  经过多次混音 转制  再版 已经 无法保证是最接近原始模拟母带的声音了!  数字录音 基本没有这个问题, 直接数字版是最接近原始录音的声音!

相信玩黑胶的朋友  都是听模拟录音时代的。

至于4轨开盘带  基本上打败非头版黑胶 或者保存不佳的头版黑胶 没有悬念!  唯一的障碍就是 开盘带的保存状态了。 我的体会  一般欧美开盘收藏家的 开盘 值得买。 国内电台里流通的开盘带 就算了。  

使用道具 TOP

77#
发表于 2019-4-11 06:32:26 | 只看该作者
扯“味道”这种主观性很强的内容,开盘带确实不错。在保存方面开盘带比黑胶唱片娇贵得多,不得不为它专门增设一些设备。以上内容转自《数码时代的模拟生活:黑胶,开盘机。。。》

使用道具 TOP

76#
发表于 2019-4-11 06:29:04 | 只看该作者
   之前我在另一个帖子里和一位朋友讨论过黑胶介质的一些播放指标问题(附在下面),在开盘机上也适用。可惜的是,尽管高带速带来点高信息量让这些开盘带在频响和细腻的听感上已经远超CD,一改普通盒式磁带的劣势,但这些7英寸/秒的中速开盘带在信噪比和动态上相对黑胶和磁带仍然处于劣势。具体更喜欢哪种介质就看各人喜好了。以下是我那篇回帖的内容:

      单说技术指标的话不光信噪比,动态范围也是cd占优势。但实际听起来黑胶还是领先的。

      播放音乐的时候除了录音介质的技术指标,还有很多因素影响实际听到的内容,例如听音环境的背景噪声这个因素就很重要。如果音乐最大响度是100db(这个已经很响了),环境噪声是40db(普通安静环境),那么cd理论的信噪比和动态范围上的优势就大打折扣了——如果还有的话。

      重灌cd比当初制黑胶的母带老化了几十年也是问题。老录音再版cd过程中如果remaster也可能对声音有劣化,cd的母带工程师和老一代对声音理解不一致或者迎合数码播放造成的remaster过程中故意的倾向性也对声音有影响。

      所以cd和黑胶哪个好并不能只看技术参数。如果品相完美且调教良好的话,即使从现代纯hifi的角度说,也是黑胶更好的可能性大一点。黑胶被称赞的“模拟味”常被错误想象为很多低档器材磨没了棱角,无法重现细节和动态的类似所谓“英国声”(把英国声这词儿都给毁了)加上噼噼啪啪。其实“模拟味”只是指细腻的更接近真实的声音。如果器材和碟片状态够好的话还会有宁静的背景和凌厉的动态。

使用道具 TOP

75#
发表于 2019-4-11 06:28:09 | 只看该作者
    之后我又陆续在网上淘到一些开盘带,才意识到收藏开盘带的困难既不是贵,也不是资源少,而是买到了又贵又难找的磁带以后却发现声音已经被岁月摧残得面目全非。在网上购买的所有磁带几乎没有一盘是完美的,即使没有消磁/发霉/有接头/磨损/变形这些大缺陷也有各种小瑕疵。而那批历史清白的磁带,没有任何一盘有任何问题。所谓可遇而不可求大概就是如此吧。

      关于开盘机的听感,通常认为是“温暖”,我更倾向于“细腻”。温暖确实有,不过部分原因是动态范围小造成的。通常认为音源素质上开盘带 >= 黑胶 > cd。在我的系统里,黑胶稍强些,更加清晰明快,开盘带的声场更开阔,但动态和信噪比就相对差些。

使用道具 TOP

74#
发表于 2019-4-11 06:27:38 | 只看该作者
以下内容转自百度:   收养纯种宠物狗时,通常小狗的上几代血缘可以查得一清二楚,而收藏开盘磁带却没这么简单。在半个世纪的保存时间里,温度湿度磁场都能让这种古董介质的声音劣化。即使面对一盘外观完美的开盘带,你也不知道这几十年里它经历过什么。所以当我惊喜地把几箱先后在古典音乐台库房和图书馆库房恒温、恒湿、非外借保存了几十年的磁带抬回家时,觉得有必要为它们买一台机器。   这批磁都是7英寸4轨带,所以我选了一台以放音见长的7寸机Pioneer RT-707。如今先锋音响和其他日系厂商一样江河日下,但在开盘机时代绝对称得上一代名厂。RT-707在播放方面可以算得上7寸机里的一代名机,尽管在录音方面和柜式的专业机没法比。好在我只听原版带的原则完全避免了它的短板。

使用道具 TOP

73#
发表于 2019-4-11 06:23:04 | 只看该作者
没有必要纠结于不存在的原始母带的概念了,要听的是效果。

使用道具 TOP

72#
发表于 2019-4-11 06:20:43 | 只看该作者
非多轨录音后混音直接灌制成黑胶的音源,在国际上称之为1.0原声带灌制黑胶;多轨开盘带录音后,经混音合成母带,灌制黑胶的称为0.5原声带;而一般的黑胶制作方式是把混音后的母带,再次翻录,作为黑胶的母带。这种行业标准模式,被称为0.25原声带灌制黑胶。

使用道具 TOP

71#
发表于 2019-4-11 06:20:09 | 只看该作者
在使用录音带的年代,录音师多将所有麦克风信号先收录在录音带上,然后再到工作室混音。在这个使用电脑录音的时代,工具虽然有变化,但基本原理和早年是一样的。

录音时所收录的录音带, 一般称为现场母带 。里头包括整个录音过程中的信息,包括从录音开始到录音结束时现场的所有声音,如各种口头信号、错误的音符、椅子刮地、外界杂音等,都一五一十地完整记录。大部分的录音在平衡、残响等方面都不是很理想、必须再加以修饰才能见人。所以,现场母带通常需要经过剪辑、修补等工作。

财力雄厚的唱片公司,或是一些特别重要的录音,可以两台录音机同时录制现场母带以留备份。不过,一般都是录音完成后先拷贝一份或数份,然后才拿来剪辑、混音, 称为工作母带。

剪辑完成后的带子. 称为刻片母带。这是可以送到下一个刻片步骤的带子。刻片母带也会有多份拷贝, 以便日后再版刻片时原始母带状况不良时使用。跨国性的大公司会用拷贝的母带寄送给他国的分公司作为当地出版之用。

那些出版复刻唱片的公司能够从原先的录音公司拿到的,顶多是刻片母带的拷贝,甚至是刻片母带拷贝的拷贝。

使用道具 TOP

70#
发表于 2019-4-11 06:19:23 | 只看该作者
科普一下:录音,终归是要把现场声音记录到某个载体上。除了极简派的麦克风使用法外,绝大多数的录音都使用多支话筒,都必须经过混音的过程。

所谓混音, 简单来说, 就是将多支麦克风的输出信号经过混音器,混合缩减成为录音机可以容许的音轨数目。

混音的过程,既可以在录音当场进行,也可以在后期进行。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9-28 01:04, Processed in 0.024826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