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6905

查看

102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尘客

44#
发表于 2011-1-10 13:58:01 | 只看该作者
的确是这样。
不过,好奇害死猫。
从常识的角度来看,古典乐迷圈子这么小,又这么执着,如 ...
尘客 发表于 2011-1-10 13:30


总体 上看,现代人类 对 音乐复杂程度的偏好有下降趋势,也就是现在的人越来越喜欢相对简单的音乐形式,这可能与时间分配的稀少有关。古典乐作为相对复杂的音乐形态将会越来越不被待见。


使用道具 TOP

43#
发表于 2011-1-10 13:57:11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音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譬如说有的乐迷(包括本人)非常喜欢瓦格纳、布鲁柯纳、马勒和勃拉姆斯 ...
alma 发表于 2011-1-10 11:40

德国人也搞过十大荒岛,最终结果第一的不是瓦格纳、布鲁柯纳、马勒和勃拉姆斯,也不是贝多芬与莫扎特,而是被人们认为不太出名的舒勃特五重奏


使用道具 TOP

42#
发表于 2011-1-10 13:54:42 | 只看该作者
等新贴!最近我也在寻找Studer和Sinopoli的那一版。
bluesky 发表于 2011-1-9 11:33


我有这版啊 ,啥时候你 来听听,不错的版本 。


使用道具 TOP

41#
发表于 2011-1-10 13:53:45 | 只看该作者
要说菜鸟,俺才真是。除了早年与文人环境有些接触外,俺的生活工作经历与文化、音乐什么的丝毫不相关。al ...
尘客 发表于 2011-1-9 11:08


尘客兄 太谦虚 了,我也就是瞎说瞎说。最近我对知识分子 这个 词比较敏感 ,围绕 这个词最近 在网络上 没少讥讽的 。


使用道具 TOP

40#
发表于 2011-1-10 13:30:20 | 只看该作者
爱一个人是不需要理由的

爱上古典也不需要理由。至于为什么有那么多理由好说,都是自己编出来的!@
robinwood 发表于 2011-1-8 21:46

的确是这样。
不过,好奇害死猫。
从常识的角度来看,古典乐迷圈子这么小,又这么执着,如果找不到一些简单的共同点,那才是奇怪的事。
还可能是年龄原因。看看满屋CD,想想“编”不进来的女儿,难免嘀咕嘀咕:为什么喜欢古典的人那么少?为什么......

使用道具 TOP

39#
发表于 2011-1-10 11:40: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1-10 11:56 编辑

我觉得音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譬如说有的乐迷(包括本人)非常喜欢瓦格纳、布鲁柯纳、马勒和勃拉姆斯,其他音乐基本不听。这就是管弦乐音色起到了很大作用。当勃拉姆斯和布鲁柯纳这种或厚重或辉煌的音色上来的时候,其他音乐形态确实是显得不够给力。如果您是一个德奥派乐团的忠实拥趸的话,这种效果就特别明显。有的乐迷是历史录音派,这也是一种很有特点的音效,炒豆声伴随着有点闷和干的如发潮的声音,也可以迷倒很多人。室内乐爱好者在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组合的声部中,寻找精致和对话的乐趣。

也就是说,古典乐有特殊的与其他音乐形式不太一致的音色效果,对这些音色的追求把很多人网络进了这个圈子。但是对这些音色的认同也可以将其他音乐形式和古典音乐联系起来,譬如电影配乐,譬如像神秘园这类的世纪音乐。另外一个问题,我很少看到古典乐迷会同时非常喜欢中国民乐的,至少我很少看到。这两类的胶合的程度小于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或是古典乐和爵士乐的胶合程度,我觉得这里有很多有意思的话题。但如果这两类能胶合在一起的话,通常都是大牛的乐迷。

使用道具 TOP

38#
发表于 2011-1-10 00:54:50 | 只看该作者
但是适应水平也会发生变化,譬如说,有的乐迷在喜欢马勒多年以后,又开始喜欢莫扎特而对马勒音乐不再那么疯狂了。
alma 发表于 2011-1-10 00:20

这此一时彼一时都是因为心性的变化所致,我想是这样的。


使用道具 TOP

37#
发表于 2011-1-10 00:20: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1-10 00:46 编辑

我也凑凑热闹,提出一个假说供各位批评。

音乐作品可以供应很多东西,譬如旋律、节奏、和声、变奏、曲式结构等。相比其他音乐形态而言,古典音乐中上面这些要素会显得复杂和多层次,即使在古典音乐内部也有区别,譬如莫扎特和马勒的音乐在上面这些要素有很大差异,有的乐迷非常喜欢莫扎特很反感马勒,反之也有不少乐迷。

我的假说---------喜欢古典音乐的乐迷相对而言,对旋律、节奏、和声、变奏、曲式结构等内部要素复杂度的需求更高,也就是说古典乐迷喜欢更复杂的音乐。根据适应水平理论,当乐迷适应了古典音乐这类形态的时候,也就适应了音乐要素的复杂程度。但是适应水平也会发生变化,譬如说,有的乐迷在喜欢马勒多年以后,又开始喜欢莫扎特而对马勒音乐不再那么疯狂了。

使用道具 TOP

36#
发表于 2011-1-10 00:06:30 | 只看该作者
alma转的文章很有见地,属于理性分析一路,让俺这不懂乐理的也学习了。

使用道具 TOP

35#
发表于 2011-1-9 23:54:42 | 只看该作者
古典音乐欣赏者特质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6360190/

也许很多人认为古典乐迷们之所以欣赏古典音乐,完全是各人的喜好罢了,和欣赏流行音乐没有两样,或者他们以为古典音乐欣赏者食古不化,把流行音乐当成是不道德的或是不协和的。甚至有人把古典乐欣赏者说成势利的,认为我们只是用欣赏古典音乐来表达身份。这些说法完全误会了古典乐欣赏者的想法。许多古典乐迷其实比一般人的想法还来得开放和前卫,对各类现代思潮的接受力也较高。古典音乐欣赏者常常是最不在乎传统和别人想法的,不是一般人认为的老古板。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首贝多芬和一首流行歌曲,我们就会发现,贝多芬音乐里所使用不协和音的机率其实比流行歌曲中多得太多了。相对於一首古典乐曲,流行音乐反而显得保守而缺乏变化,犹如一篇光看第一页就知道全部情节的小说。

最受古典音乐欣赏者敬重的作曲家,绝大多数是当代最大胆前卫的作曲家,如莫扎特,贝多芬,萧邦,华格纳和德布西等人。即使是一般公认的保守派如巴哈,他所使用的和声在当代也是极为大胆的。相对的,缺乏新意的作曲家的作品就很少流传下来。

古典音乐欣赏者对音乐的要求到底是什么呢?又为什么那么多古典乐迷会对流行音乐大肆批评呢?这个现象可以由音乐欣赏者对音乐各要素的注重的比例得知。音乐要素分为三方面:旋律要素,节奏要素和和声要素,其中节奏要素又可细分为节拍和乐句。古典音乐欣赏者之所以偏好古典音乐绝非偶然。

一般人欣赏音乐的方式是欣赏音乐中的旋律要素。流行音乐欣赏者大多属於这种类型。他们注重音乐是否有流畅悦耳的旋律,因此贝多芬和巴哈等非旋律性的作曲家对他们来说是艰深难懂的。旋律要素的欣赏者经常需要跟音乐一起哼唱,或诉诸歌词等非音乐性的东西,因为他们只有这样才会被音乐感动。相对的,许多古典音乐欣赏者宁可欣赏他们听不懂的外文音乐,以防止歌词左右他们欣赏音乐本身的乐趣。

节奏要诉的欣赏者分成节拍的注重和乐句的注重。许多摇滚乐和重金属乐曲的欣赏者就是节拍欣赏者,因为摇滚乐强调低音和打击乐的节拍效果。许多古典乐欣赏者也是节拍取向的,但是他们注重的是节拍的复杂变化,而不是摇滚乐中过於规律的节奏。

乐句取向的欣赏者较旋律倾向和节拍倾向的欣赏者为少,但却占古典音乐迷的一大部份。他们是所有音乐欣赏者中最知性的,注重音乐中动机的发展,变化和组织。一段乐句或音乐素材无数的变化让他们有如看万花筒般地兴奋。缺乏发展性的流行音乐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因为流行音乐的结构太过松散而简单。他们喜欢结构紧密而复杂的音乐,如贝多芬和布拉姆斯,对二十世纪的古典乐曲也颇能接受。

和声取向的音乐欣赏者是所有欣赏者里最稀少的,但在古典乐迷中也十分常见。和声听觉并非每个人都有,因为欣赏者必须有同时听数个声部的能力,但是如果一个人养成了和声听觉,音乐就会出现某种令人疯狂的感动力。这类欣赏者注重和声和音色的变化,因此和声复杂多变的音乐是他们的偏好。他们有可能喜欢巴哈,萧邦,华格纳,德布西,或马勒的音乐,因为他们作品里的和声发展极富特色。和声取向的欣赏者对二十世纪古典音乐和不协和音的接受力是所有欣赏者中最高的,也有许多人热爱史特拉汶斯基和巴尔托克等人的音乐。和声保守又大同小异的流行音乐对他们来说自然是无聊透顶。

古典乐迷因为多半属於乐句或和声倾向,因此会感到流行音乐似乎完全没有内容。流行音乐的"保守性",而非"前卫性",才是许多古典乐迷不喜欢流行音乐的主因。

使用道具 TOP

34#
发表于 2011-1-9 15:44:52 | 只看该作者
尘客兄的“知识分子”假说虽不能完全成立,因为音乐从听的根本上是入心而非入脑的,所以才有贝多芬“心灵”之说的慨叹。但反过来,深入欣赏古典音乐,尤其是那种形式化的美,以及将知识层面的积累应用到想象力的施展空间中去时,知识是会发生作用的。所以,受教育程度(主动或被动)高的群体,相对受教育程度低的群体而言,前者喜欢古典音乐的概率还是远大于后者的。
人类是群居性的存在物,人以群分当然就会产生“臭味相同”的特定群体,每个特定群体对某类事物的特殊感受能力都会相对比其余群体高。喜欢古典音乐的的群体无非也就是对此类音乐的感受能力强于它群体罢了,这包括了心灵的感知能力与形式感和谐的感知能力两个方面,大概都比其它群体相对强一些。比如,赌徒(此处无贬义)们对局面的感知与把握能力,对相互间细微心理活动的揣摩能力一定高于你我他这个古典音乐欣赏群体。而每一特殊群体气质上的相近之处虽然很微妙,但多少是有迹可寻的,比如我就对某某人会喜欢流行发烧碟还是古典音乐有相当的判断力,因为我与唱片打了十多年的交到,直觉很强。

使用道具 TOP

33#
发表于 2011-1-9 15:24:39 | 只看该作者
我基本赞同你的观点,但是我这里提出另一个观点是,古典音乐同样可以分割为世俗作品和宗教作品。

我 ...
bluesky 发表于 2011-1-9 14:42

其实这完全是两个问题,没人会在听音乐时必然扯到哲学和神学,而是哲学(理性)和神学是先于我们的听被注入到古典的某种题材中去了。所以,也正因为如此,这类音乐中才具有了特定的形式感和特定的情绪氛围。非此,他就会是另一种模样。至于你我他喜欢不喜欢听这类音乐完全是另一回事,但它不会因为你喜欢与否而改变。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9 11:31, Processed in 0.037549 second(s), 1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