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15691

查看

124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zwmm

109#
发表于 2013-10-3 07:36: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wmm 于 2013-10-3 07:42 编辑

当然,用大型的交响乐都成,因我这里可以重现极优秀的音场,所以盲听时你不需要去分辩什么音质、音色这两种人耳最易忘记混淆的因素,而专门闭着眼睛感受来区分音场的不同:越高级的线相位失真就越小,就越能重现更宽、更深、更聚结、更有层次的音场---黄老师精妙的空间调整艺术本身就是以此为根据的!!这相对就容易分辩的多。

点评

恢常对  发表于 2013-10-3 09:25

使用道具 TOP

110#
发表于 2013-10-3 13:54:20 | 只看该作者
找了一下,有个这个规矩解释

实际上这个挑战1995年就出现了,后来扩展到任何功放,包括汽车功放。只要是 ...
linxbaijy 发表于 2013-10-2 22:16


谢linxbaijy兄。
大致看了一遍,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实验。
前一个要表达的意思是合格的功放听不出彼此之间微小的差异。
后一个要表达的意思是不同功放声音有差别,但可以用廉价的功放克隆出高档功放的声音。
前一个如果将赌注上调为20万美元以上的话,可能本坛会有很多人感兴趣参与,也有很多人能赢。我也会去赌一把。
后一个我赞同,而且也可以做到。

使用道具 TOP

111#
发表于 2013-10-3 14:08: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JMA 于 2013-10-3 14:10 编辑

简单来说,要听出不同器材的区别,整个系统(包括环境和供电)都应该有足够的分析能力,因为这些差异本身就很小。
比如用高清显示器看VCD,实际效果可能和普通显示器基本一样,如果看高清节目就完全不同了。
再比如用分析度为400*300的手机液晶屏看图片,100K和1M的图片看起来可能也不会有太多区别,如果用电脑显示器看,绝大多数人都可以一眼看出区别。

使用道具 TOP

112#
发表于 2013-10-3 14:29:26 | 只看该作者
1;线材肯定是有用的。
2;线材参数用那些物理量来表述,包括静态,动态;这砦物理量如何测量?
3;线材的结构,材质对线材物理参数的影响和这些参数对声音的影响。
4;成品线材的说明书过于简单或者根本没有,无疑留出很大的使用和想向空间。
5;线材溶入糸统,对糸统器材的工作和参数帶来什么影响,这些影响对整体声音的改变是否是正面的。
。。。。
传说可以去验证,但认同别人的判断并不能代替自己的判断。

点评

说得在理。所以线材类一是品牌和众多玩家的评论,最最要紧的是一定要靠自己的耳朵收货。严重反对自己没亲耳听过就发表那些纯YY的不负责任的好、坏评论,哪怕你是貌似有高深理论的“砖家”。  发表于 2013-10-4 08:33
呵呵,观兄总结的很全面,思想很活跃啊......  发表于 2013-10-3 14:44

使用道具 TOP

113#
发表于 2013-10-3 14:36: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JMA 于 2013-10-3 14:40 编辑
当然,用大型的交响乐都成,因我这里可以重现极优秀的音场,所以盲听时你不需要去分辩什么音质、音色这两种 ...
zwmm 发表于 2013-10-3 07:36


Z兄,以我的经验判断,你的系统最不适合盲听,不是因为你器材档次低,恰恰是因为你最满意的“声学处理”有问题。
简单说说吧,你的房间有严重驻波,但很幸运的是:大多数房间驻波导致的结果是低频某频率点大幅衰减(抵消相减的结果),而你的听音室驻波导致的结果是低频某频率点能量过剩(叠加的结果)。这和房间比例以及摆位有直接关系。所以你听着8寸像12寸,我周边也有一个类似案例,C1低音量感听起来要多于C4。但质感就很差了,比如鼓声,有鼓腔没鼓皮,软塌浑浊,没有冲击和压迫的感觉,甚至难以区分出不同的比较类似的鼓的声音。就你的房间,这个频率点在35HZ-45HZ之间。
其他方面,过多的吸收造成频响不平坦,混响时间失衡等等都是问题。
按照之前那位高人的说法,这种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声学处理”自己玩玩还行,要拿出来当范本不可取。
你要是不信就找个人给你测试一下吧,几分钟就知道结果。






点评

BJMA兄是音响界的专业人士,最好亲自听过或如兄所言测试过,再评人家的听音室1.低频35HZ-45HZ能量过剩,造成鼓腔没鼓皮,软塌浑浊,没有冲击和压迫感?2、过多的吸收造成频响不平坦,混响时间失衡?  发表于 2013-10-4 08:45

使用道具 TOP

114#
发表于 2013-10-3 14:52:34 | 只看该作者
频宽和回转速率是无法靠外围电路调出来的

使用道具 TOP

115#
发表于 2013-10-3 15:0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BJMA 的帖子
讨论归讨论,这段说的有点直接了。

   

点评

讨论问题还是直接点好,拐弯抹角、瞻前顾后的就没意思了。  发表于 2013-10-3 15:08

使用道具 TOP

116#
发表于 2013-10-3 15:19:14 | 只看该作者
关注了一下这篇帖子,但慢慢变味了。沉下去慢慢玩,声音总会越来越好,大家的经验也必然各有不同,在这里争自然也不可能争出个天下第一。还是算了吧,难得长假,宽宽心,都各自在家听听音乐岂不更好。

点评

有道理,撤...  发表于 2013-10-3 15:24

使用道具 TOP

117#
发表于 2013-10-3 15:29:41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大家节日快乐!!

使用道具 TOP

118#
发表于 2013-10-4 07:52:53 | 只看该作者
要说盲听测试我这里是三天二头会发生的,因我在试制信号线,所以烧友来时经常请他们听听提提建议。通常我在解码到前级之间同时连接三条线,一条欧尼斯银参考,一条我最近试制的线,一条卡玛旗舰信号线。为了公正客观,经常客人都会主动要求不要事先告诉他们现在在听什么线(坐在沙发上是看不到机器后面的信号线的),而我则通过手中遥控器来实现相互切换…,通常情况下烧友都能有较准确的声音判断…!这充分说明只要有好的正确的平台,盲听不是大问题。

使用道具 TOP

119#
发表于 2013-10-4 07:58: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wmm 于 2013-10-4 08:09 编辑
Z兄,以我的经验判断,你的系统最不适合盲听,不是因为你器材档次低,恰恰是因为你最满意的“声学处理” ...
BJMA 发表于 2013-10-3 14:36

这个问题您还是亲耳聆听过再来发表意见也不迟!希望你自己正规试音室早点建立起来,到时也可全程地放到坛上,并也请烧友们来实地的验证。有一个好的正规的试音室,对你产品的开发是大有益处的。

点评

如果烧友也能象杜比全景声那样制定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声学标准,那么小空间声学很多问题的讨论才有意义,否则永远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发表于 2013-10-4 08:59

使用道具 TOP

120#
发表于 2013-10-4 12:13:14 | 只看该作者
本来不想参与了,但看着越说越离谱,不说两句实在不爽!
没有任何依据,就可以断定某某是“全世界最好”的线!
听了一耳朵某某音响,就可以断定全世界音响都“新不如旧”!
没经过任何测试的房间就自我感觉可以作为“正确的平台”!
没有理论,没有数据,两片木耳加两片肉唇可以扫平五洲四海!
这和街头卖“大力丸”有何区别?
这社会到底怎么啦?
难道文化大革命有来临了?


点评

先不论听音处理和线材的高低水准,ZWMM兄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听音室,他的线都是对全国烧友公开开放的!你明白吗?  发表于 2013-10-4 12:44
BMJA兄,如果你是去过ZWMM兄的听音室听过,测过,对比过Z兄的线了,再结合你的理论给予批评指导,我也认可的,不管对错,毕竟有你自己的听感了。但像这样,还说人家“文革”?!  发表于 2013-10-4 12:41
“全世界最好”是你说的吧??先给人家带个明显是错的帽子,再来说道一番,嘿嘿  发表于 2013-10-4 12:23
至少人家听过了,而且愿意人家去听!!  发表于 2013-10-4 12:21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6 22:55, Processed in 0.045538 second(s), 2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